APP下载

新疆高校大学生消费水平及结构的调查分析

2018-01-25徐妍马雪梅

克拉玛依学刊 2017年6期
关键词:在校大学生消费水平消费结构

徐妍+马雪梅

摘 要: 文章以新疆某师范类高校为例,对509名在校大学生进行了有效问卷调查和访谈,根据性别、年级、户籍、民族、是否为独生子女等标准对其进行分类,考察了被调查者整体及不同组别的月均消费额分布及其关联因素,从“衣”“食”“学”“娱”“游”“行”六個方面对被调查者的日常消费结构进行了分析。最后,对如何促进大学生合理消费、优化消费结构提出了思考及建议。

关键词: 在校大学生;消费水平;消费结构;问卷调查

中图分类号:FG641;F713.5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3677/j.cnki.cn65-1285/c.2017.06.10

欢迎按以下方式引用:徐妍,马雪梅.新疆高校大学生消费水平及结构的调查分析[J].克拉玛依学刊,2017(6)56-61.

2015年,我国普通高等院校在校学生人数接近3 000万,且以90后为主①。随着我国家庭收入和资产状况的改善,这一年轻群体的消费能力也在不断增强。《中国大学生生活形态研究报告》的数据显示,2013年,国内大学生人均月消费支出达到945.6元,占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50%以上[1]180。《中国大学生消费行为与品牌认知报告》则指出,2015年,中国大学生的人均年消费额已接近2万元,年消费总额达到6 000亿元[2]。由此看出,国内大学生的消费水平在近三年提升显著,其消费活力和市场潜力都不容小觑。

目前,已有学者基于调查问卷的数据对个别地区和高校的大学生消费水平及结构问题进行了探讨[3]5,[4]37,[5]31,但针对新疆高校大学生的相关研究还比较缺乏。进入21世纪,特别是“十二五”时期以来,新疆社会经济实现了较快发展,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显著提升。在此背景下,新疆高校大学生的消费水平如何,是否存在过度消费或消费结构不合理的现象;新疆是多民族聚居区,不同民族的大学生在消费水平及结构上是否存在差异?针对这些问题,本文以新疆某师范院校为例,基于509份有效问卷的调查数据,尝试对新疆高校大学生消费水平及结构的基本情况进行抽样调查分析。

一、问卷设计思路及回收情况

1.问卷设计思路

本文主要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数据收集。调查问卷共设计了29道题,内容涉及三个方面:首先是被调查者的个人信息,包括性别、民族、年级、户口所在地、是否为独生子女等;其次是被调查者的消费水平,以月均消费额衡量,还包括家庭月均收入、消费方式等影响消费的因素;最后结合当前大学生日常活动内容,从“衣、食、学、娱、游、行”六个方面考察被调查者的消费结构特征。

2.问卷回收情况

本次调查在新疆某高校进行,只面向全日制在校本科生,共发放问卷530份,全部收回。其中,有效问卷509份,占比为96.0%。

进一步对有效问卷中被调查者的个人信息进行分类统计。其中,男生136人(26.7%),女生373人(73.3%);大一学生156人(30.6%),大二学生136人(26.7%),大三学生117人(23.0%),大四学生100人(19.7%);城市户口的学生229人(45.0%),农村户口的学生280人(55.0%);少数民族学生259人(50.9%),汉族学生250人(49.1%);独生子女学生105人(20.6%),非独生子女学生404人(79.4%)。

二、在校大学生消费水平分析

1.月均消费额分布状况

本次调查采用月均消费额反映被调查者的消费水平。在了解被调查者的日常开支情况、特别是其所在高校的食堂饭菜价格②③的基础上,问卷设计中针对月均消费额划定了四个分布区间:600元以下、600-1 200元、1 200-2 000元和2 000元以上。

图1显示,月均消费在600-1 200元的学生在被调查者中占主体,1 200-2 000元和600元以下的学生人数基本持平,2 000元以上的学生屈指可数。由此看出,以被调查者为代表的新疆高校大学生,当前消费能力整体上低于全国平均水平③。

进一步挖掘数据发现,月均消费在600元以下的被调查者以农村户口和非独生子女为主,这两类学生占该区间总人数的比重分别为78.2%和89.7%;类似情况在600-1 200元的被调查者中也存在但比重有变化,分别为54.7%和80.1%。然而,月均消费在1 200-2 000元的被调查者中城镇户口的学生比重提升到63.1%,而2 000元以上的被调查者中独生子女的学生比重提升到75%。调查结果还显示,家庭资助是在校大学生生活费的最主要来源。由此可知,以上结构特点折射的正是新疆城乡家庭之间的收入差距以及家庭人口规模对家庭人均收入水平和消费能力的稀释作用。

图2反映了不同类型被调查者的消费水平分布情况。首先,相对于女生,男生中月均消费额在1 200元以上的被调查者比重明显较高;相反,1 200元以下的被调查者比重相对较低。访谈得知,男生的聚餐应酬较多,特别是在大二、大三年级较普遍;若处于恋爱期,还会增加感情投资类支出,如给女友买礼物、与女友一起时要承担大部分花销等;此外,部分男生还有吸烟习惯,这些因素共同导致男性被调查者的平均消费水平偏高。一般而言,大多数女生的日常购物集中于平价服装、饰品、零食等,因此,平均消费水平比男生低。其次,相对于农村户口和非独生子女,城镇户口和独生子女中月均消费额在1 200元以上的被调查者比重也明显较大,这与前文的数据结论吻合。最后,不同年级和不同民族的被调查者在月均消费额的分布上并未表现出明显差异。

2.月均消费额关联因素

新古典经济学理论中,消费者的最优需求量主要取决于他的偏好、收入以及商品和劳务的价格。为进一步考察在校大学生消费水平的潜在影响因素并结合数据可得性,本次调查侧重分析家庭月均收入、购物网络化与月均消费额之间的关联性。endprint

从图3看出,随着月均消费额的增大,来自低收入家庭的学生比重在不断降低,而来自中、高收入家庭的学生比重在明显上升。特别是月均消费额在2 000元以上的被调查者中,家庭月均收入在10 000元以上的学生比重已超过60%。

从图4看出,随着家庭月均收入的增大,在校大学生的平均消费水平也不断提高。家庭月均收入低于10 000元时,月均消费额在600-1 200元的学生比重相对稳定,600元以下的学生比重明显降低,1 200-2 000元的学生比重则大幅升高。家庭月均收入高于10 000元时,月均消费额在1 200元以上的学生比重大幅提高,而1 200元以下的学生比重明显下降。

调查问卷还设计了“您在大学期间是否有过借款行为?”的问题,50%的学生回答“没有”,42%的学生回答“偶尔”,说明被调查者的日常消费基本处于收支平衡状态。另一方面,家庭资助是目前在校大学生生活费的最主要来源。基于上述分析,在校大学生的消费水平与其家庭经济状况总体上呈现明显的正相关性。

随着近些年我国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消费网络化在大学生当中成为主流。调查数据显示,2016年“双11”期间,我国在校大学生几乎人均一个快递包裹,仅“双11”当天的消费总额就超过30亿元[6]。那么,网络购物对实体店购物的冲击是否会影响高校大学生的消费水平?图5显示,月均消费额在2 000元以下时,不同区间内以网购为主的学生比重都接近或超过60%,特别是月均消费额从600-1 200元增加到1 200-2 000元时,以网购为主的学生比重明显提高。然而,月均消费额在2 000元以上时,这一比重却下降至40%以下。有调查研究认为,方便快捷、不受时间限制以及产品种类齐全等特点是大学生青睐于网络购物的主要原因[7]92。在这种动机驱使下,大学生容易出现网购高额化、过度化的倾向,从而增加消费支出。进一步访谈了解到,消费水平较高的学生比较追求高端品牌和消费体验,这是网购难以满足的,因此,他们主要在各类商场、专卖店等场所购物。

三、在校大学生消费结构分析

1.支出大项识别

为了解在校大学生的消费结构特点,本次调查首先对其主要日常开支项目进行识别,要求被调查者选出月均支出额最大的三个消费项,并由大到小排序。其中,可供选择的消费项包括:通讯、上网(含网络游戏等费用)、学习(上培训班、购买书籍資料等)、美容美发、旅游、朋友交际、伙食、生活日用品、服装鞋帽等。

图6显示,93%的学生都将伙食费列为日常支出大项,而生活日用品、服装鞋帽、学习资料的购买也是大多数学生的主要花销。进一步挖掘数据发现,多数学生将伙食费列为第一大支出项;列为第二大支出项的是生活日用品;服装鞋帽、学习成为学生的第三大支出项。相对而言,通信网络、美容美发、旅游等只在少数学生的日常花销中占较大比重。对比表1也可看出,不论处于哪个消费水平,就平均意义而言,以上三类都不是被调查者的常见支出大项。

由表1还可知,月均消费额在1 200元以下时,学生在伙食、生活日用品、服装鞋帽和学习等方面的支出比重普遍较大;月均消费额在1 200元以上时,伙食、生活日用品和服装鞋帽依然是学生的主要花销。然而,在后一类被调查者中,将学习列为支出大项的人次明显少于将朋友交际列为支出大项的人次。其中,仅有4名学生将学习列为第二大支出项,其余20名则将其列为第三大支出项;与此不同,有4名学生将朋友交际列为第一大支出项,16名将其列为第二大支出项,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消费水平较高的学生对学习和朋友交际的整体重视程度有所差异。

2.平均消费结构

本次调查根据消费内容的性质进一步将前文所列消费项划归为“衣、食、学、娱、游、行”六个方面,以考察在校大学生的具体消费结构。其中,“衣”包括服装鞋帽、生活日用品及美容美发等支出,“食”指校内食堂伙食费,“学”包括购买学习资料及参加各类培训班等支出,“娱”包括聚餐、娱乐等人情往来支出,“游”指各类旅游支出,“行”包括日常交通、通讯、网络等支出。

图7显示,“食”是被调查者日常生活的首要消费,占总支出的比重接近50%,其次是“衣”和“学”,但在“娱”“游”“行”上的花销较少,这与前文的支出大项识别结果一致。由于绝大部分学生的月均消费额在2 000元以下,特别是集中于600-1 200元,属于中低消费水平,因此,以“食”“衣”为主的大学生消费结构比较符合恩格尔定律,即生活水平较低的家庭或个人,所购买的以食物为代表的生活必需品的支出比重会较高。

图8显示,不论处于哪个消费水平,“食”“衣”两项支出在被调查者的消费结构中都稳定占有较大比重。调查还发现,月均消费额在600元以下时,“学”的比重最高且为20%左右,但随着消费水平的提高,该项支出比重逐渐下降,但以“娱”“游”“行”为代表的享受型消费的支出比重却明显增加。尽管不能由这种变化盲目断定被调查者的学习劲头和勤勉程度会随消费水平的提高而减弱,但如何实现在校大学生在丰富课余生活的同时依然保持积极向上、端正刻苦的学习态度和钻研精神,是高校思政工作中值得关注的问题。

[ 资料来源:根据调查问卷数据整理得到。][表2 不同类型学生的消费结构(%)]

表2罗列了不同类型学生的消费结构情况。从表中看出,就性别差异而言,女生在“衣”“学”上的支出比重略高于男生,在其他方面的支出比重则略低于男生,这与“女生爱打扮、爱追求时尚,在学习上更踏实、刻苦,而男生爱玩、爱闯、爱探奇”的大众认知相吻合。

就年龄差异而言,不同年级的学生在“娱”“游”“行”上的支出比重基本一致,但大四学生在“食”“学”上的支出比重略高于其他年级学生,主要原因在于临近毕业,同学间的聚餐应酬增多,无形中增加了伙食费,同时因考研、求职而参加的各类辅导、培训班则增加了学习支出。

就城乡差异而言,城镇户口的学生在“衣”“娱”“游”上的支出比重略大于农村户口的学生,但在“食”上的支出比重相对较低,在“学”“行”上的支出比重与农村户口的学生基本一致。这种结构特点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城乡居民消费能力及观念的差别。

此外,独生子女在“衣”“游”两方面的支出比重高于非独生子女,在“食”上的支出比重则相对较低,既反映家庭人口规模对家庭人均收入水平的稀释作用,也反映由此导致的家庭人均消费能力的恩格尔效应。

民、汉学生的消费结构在“衣”“学”“食”上差别较大,在“娱”“游”“行”上基本一致,其中,汉族学生在“食”上的支出比重较高,少数民族学生在“衣”“学”上的支出比重较高。

访谈得知,“食”的比重“汉高民低”主要源于两点:一是学生所在高校的清真食堂(不含教工食堂)饭菜价格整体低于其他食堂,二是少数民族学生外出聚餐的频次普遍低于汉族学生。其次,“学”的比重“民高汉低”主要在于,大多数少数民族学生都会利用课余时间参加英语、俄语、计算机、乐器、舞蹈等培训班,由此产生较高的学习费用;而汉族学生偏好于绘画、吉他、轮滑等低成本、可自学的项目④。最后,“衣”的比重“民高汉低”是因为少数民族学生,特别是女生在日常生活中比较注重个人形象,会频繁购买化妆品和服装鞋帽,致使相关花费较大。

四、结论与启示

基于调查问卷的分析,为促进在校大学生的合理消费水平、优化消费结构,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思考并提出若干建议:

一方面,拓宽在校大学生生活费来源渠道,提高其理性消费能力。前文指出,被调查者的整体消费水平较低,这与家庭经济状况密切相关。尽管部分贫困家庭的学生每月可享受不同程度的政府助学金,但资助额度毕竟有限。对此,在日常学生管理工作中,应通过师生沟通、校园文化引导等方式,积极鼓励在校大学生应聘校内勤工助学岗位,或主动寻求合适的校外兼职机会。在增加学生生活费的同时,也使其社会实践能力得到锻炼,人生经验得到积累,有助于他们形成更加合理、健康的消费理念,从而提升理性消費的能力。在实际操作中,高校应为有求职需求的学生提供及时畅通的信息发布渠道,并提供必要、规范的咨询指导,在校内勤工助学岗位人员选拔时也应向贫困生倾斜。此外,高校内各学院还可发挥自身优势吸引社会力量联合办学,以院企共建实习基地、设立杰出校友奖(助)学金等方式,为优秀学生提供更多的提升机会,助其更好地完成个人学业。

另一方面,优化在校大学生日常消费结构,提倡扩大学习型消费。前文指出,随着月均消费额的增加,被调查者在“学”上的支出比重会有所下降。增强专业素质、提升文化修养是在校大学生的主业,而课堂学习和课余钻研则是其完成主业的首要途径。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为高校大学生消费能力的提升提供了基础和条件,但在追求物质消费的同时,还应注重精神文化领域的消费。对此,高校相关部门应积极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尽早明确个人发展目标和规划,促使学生主动学习、享受学习,对自身不断进行有效的人力资本投资和积累,实现个人综合素质和竞争力的扎实提升。

注释:

①国家统计局,http: // data.stats.gov.cn / easyquery.htm.cn=C01&zb=A0M0202&sj=2015。

②针对同一所高校的大学生消费行为的调查报告显示,伙食费是其首要支出项目,参见徐妍等(2017)。

③根据《中国大学生消费行为与品牌认知报告》提供的数据可换算出,2015年,全国大学生月均消费额为1 666.7元。

④所有汉族学生被调查者中,参加外语培训班的学生比重仅为2%;所有少数民族学生被调查者中,参加外语培训班的学生比重为34%。

参考文献:

[1]张新洲主编.大学生蓝皮书:中国大学生生活形态研究报告[R].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

[2]李玉.2015年中国大学生消费行为与品牌认知报告[EB/OL].http://www.cssn.cn/dybg / gqdy_gqcj / 201601 / t20160114_2827753.shtml,2016-01-14.

[3]项舒畅,王雅静,祖璇,等.个人特质与大学生消费水平关系的研究——基于Probit模型和ANOVA模型[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2015(2).

[4]游智骁,吴明鑫,石生梅,等.西部某市大学生消费水平及结构分析[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3(5).

[5]郭跃进.大学生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分析[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06(1).

[6]赵子潇.你还天真地以为大学生消费能力低吗?[EB/OL].http: / / www.lieyunwang.com / archives /240494,2016-11-19.

[7]徐妍,庄轩.在校大学生消费行为及消费观念的调查分析——以新疆高校为例[J].新疆社科论坛,2017(1).endprint

猜你喜欢

在校大学生消费水平消费结构
预计到2050年中国城乡消费水平将无明显差距
基于ELES模型的河北省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分析
中国人均消费世界排名与增长预测研究
——基于指数增长模型
我国人均消费水平影响因素分析
地方院校在校大学生价值观发展状况实证研究
在校大学生创业与学业协调机制研究
浅谈在校大学生兼职权益侵权现象
我国经济增长与国民消费的演进
我国消费结构与产业结构互动机制的理论探讨
在校大学生创业热的冷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