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迦族的圣者
2018-01-25明影
明影
佛陀,简称佛,意思是觉悟的人。佛陀姓乔达摩,名悉达多。后人尊称他释迦牟尼,意思是释迦族的圣者。
每当想到佛陀,我心里总是涌动着感动与感慨。作为人类的一员,佛陀在菩提树下完成了伟大的觉悟,开发了生命中本有的无限智能,实现了人类共同关切的终极价值,其意义何其深远!所以努力亲近佛陀,是一件受用不尽的事情。
大约2600年前,在喜马拉雅山南麓,有一个小国家叫迦毗罗卫国,领导者是部落酋长释迦族的净饭王。有一天,净饭王的夫人摩耶夫人在回娘家生产的途中,路过蓝毗尼花园,因旅途劳累而小憩,结果就在一棵蓊郁葱茏的无忧树下,生下悉达多太子。
悉达多太子生活的时代被称为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中国出现了孔子,古希腊出现了苏格拉底和柏拉图。那时候的印度,宗教非常发达,时至今日,关于宇宙诞生和人类起源的种种学说几乎都能在古印度找到依据。当时,离开家庭生活,成为游行独居的沙门是很多人的向往,主持祭祀等宗教仪式的婆罗门是最尊贵的阶层。
佛陀身为王公贵胄,并不耽于一家一族的繁荣。经过7年艰苦卓绝的修行,他亲身验证了印度社会固有宗教传统的局限,独?自一人在菩提树下,经过七昼夜的努力,实现了伟大的觉悟。
佛陀觉悟的智慧有两个方面,一是圆满开发了生命中本有的智能;二是以此通达的智慧为基础,洞见了世间万象及其背后的规律。佛陀的成道,意味着在生死苦海中挣扎的人类,从此拥有了一座永远闪亮的灯塔。
因为通达了生命的真性,佛陀恒时处在不可动摇的宁静中;因为放下了以自身为中心的固执,佛陀能准确而客观地了知世间万象;因为洞见了生命一体而平等的真相,佛陀打开了无限宽广的慈爱情怀,与所有人交流自己对真理的认识,无条件地支持每个生命的智慧成长。
为了和所有人分享这一智慧成果,佛陀和弟子们共同建立了丰富的佛教学修传统。然而,两千多年过去,这一智慧成果并没有引起大多数人的重视,甚至在许多佛教徒中,愿意分享佛陀智慧成果的人也是少之又少。
经典中记载,佛陀这样期望菩萨们:“汝是当成佛,我是已成佛,常作如是信,戒品已具足。”意即众生皆能成佛,佛陀是已觉悟的众生,众生是尚未觉悟的佛陀。尽其一生,佛陀都在反复强调他与一切生命的平等。
准确描绘出佛陀的生命状态,是走近佛陀的重要课题。然而,佛陀生活的时代文字还不发达,弟子们主要以记忆的方式来记录佛陀的问答和生活事件,早期靠师徒间口耳相传,大约过了300年后才有了文字經典。由于古印度人不重视时间和纪年,包括佛陀的出生和涅槃等重大事件,在不同的佛教传统中有不同的记载。问题还不止于此,由于理解力和文化习惯的巨大差异,在不同传统和不同时代,人们对佛陀的记述也有很大不同,这使得准确描述佛陀的生活风貌变得几乎不可能。
“佛以一音演说法,众生随类各得解。”面对人们对自己的不同解读,佛陀很是认同。每个传统乃至每个人,都是站在自己的时空角度,以自己的文化品格和智慧起点,来面对佛陀及其教法,这既是无法超越的局限,也是无法被剥夺的独特权利。对此,佛陀给予我们平等的尊重。
事实上,佛陀永远都是每个人的佛陀。不同人写作的佛陀传记,都有作者智慧高度的局限;不同传统中记载的佛陀形象,也会与具体的民族智慧和文化习俗相一致。佛陀的伟大之处在于,一方面尊重不同的理解乃至曲解,另一方面潜移默化地引导不同的人认识宇宙人生中本有的规律,帮助每个人逐步通向生命平等的高度。
历代佛陀智慧的探索者,没有人能完全摆脱自身局限,关于佛陀的叙说因此呈现出多种版本。但关于佛陀生平的重要环节以及佛陀智慧的基本内涵,当代流行的各大佛教传统又非常一致。秉承这一传统,我所叙述的佛陀故事,没有一个不是慎重地取自权威的佛教经典。但为了阅读的趣味性,其中对佛陀生活化的描述,则又会有所发挥。
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一方面与佛陀住世时期有很大不同——物质生活相对丰富,各种知识和信息泛滥,心为物役成为通病;另一方面,人类再次走到十字路口,生命的根本价值等问题再次引起关注,悉达多太子在王宫中的焦虑,再次成为人类普遍的关切。因此,在理性人文非常成熟的当今时代,我们应以何种角度来理解佛陀?如果佛陀来到今天的世界,将会是何种风采?这是我时常心心念念参悟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