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克林顿,就差“一分钟”打掉朝鲜核设施

2018-01-25李璐璐

环球人物 2018年1期
关键词:金日成卡特克林顿

李璐璐

1994年,美国打算对朝鲜动武,前总统卡特出面斡旋,最终同意以援助换取朝鲜冻结核计划。

2017年11月29日,朝鲜不顾国际社会的强烈反对,再次进行了洲际弹道导弹试射。20多天后,联合国安理会一致通过了涉朝的2397号决议,对朝鲜实施更为严厉的制裁。或许是巧合,就在安理会通过该决议前不久,乔治华盛顿大学国家安全档案馆解密了一份有关朝鲜核问题的文件。文件显示,上世纪90年代,美国发现朝鲜秘密研制核武器时,曾打算对朝实施严厉的军事打击。

1993年1月的一个深夜,白宫会议室的灯还亮着,时任总统比尔·克林顿正坐在办公桌前,神情凝重地翻看着中情局送来的文件:朝鲜正在宁边建造黑铅型反应堆。克林顿几天前刚刚宣誓就职总统。他是苏联解体后当选的首任美国总统,面对着一个和从前不一样的世界——传统的美苏核威慑平衡被打破了,苏东剧变很可能加剧核武器扩散,朝鲜已经是美国的主要监视对象。克林顿立刻拿起桌上的电话,召集白宫重要人员召开临时会议,着手处理朝核问题。

踏上“不归桥”

4个月后,联合国率先出手了,国际原子能机构观察员开始检查宁边核设施。朝鲜对此作出激烈反应,声称将退出《不扩散核武器条约》。

朝鲜计划搞核武器由来已久。虽然朝鲜在1968年签署了《不扩散核武器条约》,但20世纪80年代以后,朝鲜在常规武器领域已经严重落后于韩国。而且自1990年以来,朝鲜经济萧条,食物短缺。内外环境的双重压力,让朝鲜着手开发核武器和远程导弹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我决心阻止朝鲜,即使是在战争的风险下。”克林顿多次在会议上直截了当地表明态度。他甚至认为,为了阻止朝鲜拥核,一场战争势在必行。相比于克林顿的强硬态度,他的顾问不失冷静地献言说:“您不妨去一趟韩国,先探探我们盟友的态度。”于是7月克林顿出访韩国,会见了韩国总统金泳三。

访韩期间,为向朝鲜施压,克林顿决定视察坐落在“三八线”上的“不归桥”。1953年朝鲜战争结束时,“不归桥”被南北双方用来交换战俘。按照美国人的说法,因为一些被美军俘虏的朝鲜战俘不愿再返朝,这座桥才得名“不归桥”。桥头两端分别被朝鲜、韩国控制。

朝鲜在桥北边建了一座哨所,桥上的一举一动尽收眼底。“不归桥”南侧有一个联合国的哨所,根据《停战协定》,“三八线”周围两公里内为非军事区,严禁携带枪支入内。美军的主要军事力量驻扎在两公里以外。尽管有着这个协定,出于对克林顿安全的考虑,美国总统护卫队还是下令让反袭击小组特工携带枪支到桥上护卫。

克林顿要在桥上稍事停留这件事,美国已经提前告知了朝鲜。这不仅是外交策略,更是出于安全考虑。如果朝鲜事先没有得到消息,突然看见克林顿及其陪同人员出现在桥上,他们或许会做出激烈反应。

一名参与保护克林顿的特工至今都记得:“在总统去参观‘不归桥的前一天晚上,韩国停火区的上校指挥官召开了临时会议,直接明了地告诉我们明天将面对什么。他说:‘如果遭遇袭击,你们的任务就是先缓冲一下对方的正规军,我们的突击小分队会一直在非军事区外集结待命,最快10分钟能赶到你们那里。好吧,这可能是你们一生当中最长的10分钟。”

第二天,在预定的时间里,克林顿和随行人员的车辆来到了桥畔。车子停稳后,右后门被特工打开,在克林顿露出脑袋的那一刻,空气立刻紧张起来。克林顿不紧不慢地下了车,特工们马上将他团团围住。他在人墙的包围中走上了“不归桥”,悠闲地在桥上散步。不过,一脸轻松的总统并不能缓解特工们心头的紧张。克林顿在桥上走了一会儿,甚至比原先计划好的多走了几步,跨过“三八线”进入了朝鲜的管辖范围。接着他环顾四周,清楚地看到了朝鲜的军事哨所。他说:“希望有一天朝鲜士兵能够平静地走在这里。”然后,他返身回到车里,在黄昏降临前离开了“不归桥”。

和韩国总统争得面红耳赤

克林顿回国后,一直等待着国际原子能机构的斡旋结果。他等到了1994年5月——国际原子能机构与朝鲜谈判的破裂,朝鲜下令让国际观察员离开宁边。克林顿被彻底激怒了。美国国防部此时提出了一套完整的对朝作战计划。

6月的一天,白宫绿树成荫,威廉·佩里的头上却渗出了汗珠。他刚刚被任命为国防部长,正匆匆走进白宫会议室。

“大家应该明白,我们处于战争的边缘。”克林顿开门见山地说。在紧急讨论后,国防部拟定了代号为“5026”的对朝作战方案,核心是用巡航导弹对朝鲜宁边的核设施进行“外科手术式打击”。佩里向克林顿提交了一份文件,详细列出了具体的作战步骤。“我们做了两手准备。”佩里说,“其一,我们计划轰炸朝鲜的核电站,使朝鲜丧失在该地区继续制造核武器的能力。其二,请总统阁下马上撤回在汉城(即首尔)的投资项目,并撤离在汉城生活的美国百姓。”

克林顿对这份作战方案很满意,但国防部也提醒他,战争可能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开战后的前3个月里,大约会有49万名韩国军人和5.2万名美国军人战死。呈送作战方案的佩里本人并不主张对朝进攻。他认为一旦开战,局势将无法控制,战争后果可能直逼“一战”,甚至“二战”。

金泳三也坚决反对出兵朝鲜,并给克林顿打了很多次电话。克林顿信心满满地告诉他,美国将轰炸朝鲜。金泳三忧心忡忡地回答,如果美国真的攻打朝鲜,那就会引发全面战争,汉城将变成“火的海洋”。金泳三异常坚定地说:“我不会派韩国军队中的任何一员参战!”两国总统隔着电话争得面红耳赤,不欢而散。

金泳三后来在自传中回忆说:“克林顿告诉我,他将立即轰炸宁边地区,但我当时坚决表示,这样的攻击绝不应该发生……我们两人为此进行了激烈的争论,曾在电话中争执了40多分钟。”

“朝鲜要的是尊重”

战还是不战?克林顿犹豫了。就在这个关键时刻,美国前总统吉米·卡特主动向白宫递了个话:由他出面访朝,做做沟通工作。克林顿知道,卡特没当总统前曾是名核专家,上世纪80年代退休后,他又致力于协调国际冲突。因此,正在犯难的克林顿同意了卡特的提议。

1994年6月16日,卡特开启了举世瞩目的朝鲜之行。由于美国与朝鲜没有外交关系,卡特几经辗转才到达朝鲜。在朝鲜首都平壤,他会见了82岁的金日成。卡特转达了韩国的提议,邀请金日成访问汉城。这一消息使金日成非常兴奋。

第二天,金日成邀请卡特一起乘游艇去西海水闸,并在船上设了午宴。考虑到卡特对大豆过敏,金日成用心地准备了不含大豆的饭菜。要知道,朝鲜半岛的饮食习惯可是以豆制品为主的。

金日成从平壤街道旁的银杏树谈起,谈到西海水闸的建设、农作物的长势、当前的国际局势等。最后,金日成说:“朝鲜不想发展核武器,但西方一直对我们有误会,对我们怀有敌意。朝鲜的经济又发生了困难,我们需要壮大自己的实力。”

卡特在平壤的最后一天,会谈连同宴会,他和金日成足足谈了6个小时。金日成的夫人连连提醒他多休息,他却无暇顾及。在送走卡特之后,金日成立刻召开会议,讨论北南首脑会谈的方案,为这一大事做准备。

卡特返回美国后对克林顿说:“朝鲜要的是尊重,而我把这份尊重带给了朝鲜。”话音刚落,白宫就收到了朝鲜愿意和美国就核问题友好协商的消息。克林顿被这“最后一分钟的来电”劝阻。最终,朝美两国于1994年10月21日签署《朝核框架协议》,朝鲜同意冻结现有的核计划,美国牵头成立朝鲜半岛能源开发组织,为朝鲜建造轻水反应堆并提供重油,作为能源补偿。

这份协议维持了近10年,直到2003年朝鲜宣布退出《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第二次朝核危机爆发。最新通过的2397号决议,已经是安理会自2006年以来,第十次通過针对朝鲜核导计划的制裁决议。直到今天,朝核危机依然没有解除。虽然国际社会几经努力,然而朝美之间再也没有像20年前那样,达成一个友好解决问题的协议。

猜你喜欢

金日成卡特克林顿
美前总统卡特在家又摔了
遵守时间
奥巴马、克林顿收到可疑炸弹包裹
克林顿基金会被指“瞒报千笔外国捐款”
老鼠卡特奇遇记
最佳生日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