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电力体制改革下电网公司两化融合框架研究
2018-01-25辛华冀慧敏
辛华,冀慧敏
(1.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广东广州 510663;2.中电联(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北京 100055)
在过去的“十二五”期间,国内两大电网公司全面践行了“以我为主”的技术研发路线,探索出了一条符合电网企业实际的“深度融合、自主可控、可持续发展”的信息化创新之路,深入推进了两化融合工作的开展[1]。随着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的落实推进,有必要研究“十三五”期间两化融合总体框架、工作思路和工作策略,从而支撑电网公司基于新型信息技术应用和商业创新模式[2]。全面建设一体化、现代化、智能化的企业架构整体管控平台,进一步促进两化深度融合,提升全新信息化水平下的企业竞争能力,全面提升企业发展质量和效益,为实现公司创建国际先进电网企业战略目标提供有力保障[3-5]。
1 “十三五”电网公司两化融合目标和要求
“十三五”期间,电网公司将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公司战略为导向,以创先为载体,引入先进的经营理念,按照“统一管理、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建设”原则和“进一步以我为主”的研发建设思路,在企业架构整体管控下,建设一体化、现代化、智能化的企业级信息平台。工信部《电力行业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行动方案》也明确指出,电力行业两化深度融合的总体目标包括:实现信息化和电力工业化发展的战略融合;实现信息资源与企业资源的融合;实现信息技术与电力工业技术、IT设备与电力工业装备的融合;实现信息网络与企业经营方式的融合[6-10]。
同时,伴随着互联网+和能源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为了实现总体目标,国内电网公司公司必须加强两化融合的建设和管理,充分利用信息化平台;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等新技术的基础上打造信息化企业;以信息技术支撑智能电网的发展,以达到数字化、可视化、智能化、柔性化以及系统集成为核心的智能电网。
2 电网公司两化融合的工作重点
根据两化融合的目标和要求,“十三五”期间两化融合的重点工作包括:
1)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电网设备的智能化数据采集、监测和控制,形成支撑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的信息物理系统。
2)随着智能电网的深入推进,电力系统的发、输、变、配、调、用六大环节的海量数据采集、大数据分析和智能化监测与控制,以及能源互联网的横向互联和纵向源-网-荷-储的智慧化能源管理,均离不开“大云物移”关键技术的支撑。
3)可再生能源的大范围接入是必然趋势,因此要求电力系统必须进一步加强跨区域的调度和消纳吸收能力。
4)新能源电动汽车的快速普及,电网公司应积极配合政府部门开展充电设施建设,基于公共通信网络和APP应用,形成电动汽车智能监测管理平台。
5)电网节能调度将从传统的火电煤耗优化向多能源类型清洁能源高利用率转变,电网节能优化调度模型更加复杂,考虑因素更为多样,追求目标更加多元。需要通过实现信息化来建设分布式能源的节能优化调度支撑平台。
6)配用电改革、需求侧管理、用户互动和电能替代,均要求开展用户数据采集与分析,从而辨识用户行为特征,实现智能化管理。
3 “十三五”电网公司两化融合架构
3.1 电网公司两化融合应用集成场景
信息化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新的信息化技术给传统的电网带来了巨大的机遇与挑战。电网与互联网的紧密融合有利于建设坚强、互联、智能、互动的智能电网。电力企业应基于云计算技术构建新一代云化架构,整合各类传统业务与新兴业务,最终形成“云平台、系统集成、多场景、多应用”的统一架构体系,助力企业信息化由“简化”向“转型”迈进(见图 1)。
图1 电网公司“十三五”两化融合应用场景Fig.1 The application scenario of the integration of informationalization and industrialization for the power grid enterprises during the 13th Five-Year Plan
同时,电网公司加强了电力企业与信息化的深度融合,推进了坚强智能电网的建设;加强了公司管理和信息化的融合,有力的推进了智能体系化建设的信息化、智能化、自动化和互动化。
3.2 电网公司两化融合应用层次模型
电网信息化工业化的融合要求实现全方位、多层次、多环节、一体化,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不仅体现在技术、产品层面,还体现在管理、产业层面。此外,电网企业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把生产和管理紧密地结合起来,实现了管控一体化。因此,电网企业的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应包括技术融合、产品融合、业务融合、产业衍生4个层次(见图2)。
图2 电网公司“十三五”两化融合模型Fig.2 The model of the integration of informattionalization and industrialization for the power grid enterprise during the 13th Five-Year Plan
技术融合是指电力工业技术与信息技术的融合,产生新的技术,推动技术创新。产品融合是指信息技术或产品融合到电力工业产品中,增加产品的技术含量,提高产品的附加值。业务融合是指信息技术应用到电网企业的原材料采购、产品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市场营销、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各个环节,促进业务创新和管理创新。产业衍生是指信息化与电力工业化融合可催生出的新产业,如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对电网的输、变、配、用、售和调度等各环节产品制造业、软件产业、信息服务业等产生了大量市场需求,可以有效推动这些产业的发展壮大。
3.3 电网公司两化融合架构
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下,电网公司应进一步深入开展信息集成技术、信息通信融合技术、信息物理融合技术和流程协作技术专题研究,推进业务协同与整合,实现信息共享和工作协同,在企业架构整体管控下,建设一体化、现代化、智能化的企业级信息平台,从而促进流程优化,推进业务协同与整合,实现信息共享和工作协同,提高工作效率和业务敏捷性,增强公司竞争力和运营效益,形成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下电网公司两化融合架构(见图3)。
图3 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下电网公司两化融合架构Fig.3 The framework of the integration of informationalization and industrialization for the power grid enterprise under new power reform
其中,信息技术向集团各业务领域全面渗透,以支撑业务发展、管理创新、战略转型及提升业务价值为导向,基于互联网、大数据等新思维,依托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动应用等新技术,持续推进三个融合,进一步研究流程建模技术标准,围绕资产全生命周期、客户全方位、资源集约化开展业务流程梳理,实现公司层面端到端业务流程的统一集中建模,促进流程的标准化和自动化;开展信息流与业务流的融合研究,梳理生产自动化与管理信息化的信息集成场景,确定数据交换标准与规范,推进“两化融合”,有效支撑公司改革发展和战略落地,为实现公司创建国际先进电网企业战略目标提供有力的保障。
4 结语
“十三五”期间,随着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互联网+和能源互联网的快速推进,电网公司应继续坚持“深度融合、自主可控、可持续发展”的信息化创新之路,以支撑业务发展、管理创新、战略转型及提升业务价值为导向,基于互联网、大数据等新思维,依托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移动应用等新技术,持续推进两化融合,加快建设一体化、现代化、智能化的企业级整体管控信息平台,实现公司层面资产全生命周期、客户全方位、资源集约化开展等业务的端到端流程的标准化和自动化,确定数据交换标准与规范,支撑公司改革发展和战略落实,为实现公司创建国际先进电网企业战略目标提供有力的保障。
[1] 王志强,施永益,詹辉红.两化融合在电网企业的实践[C]//电力行业信息化优秀论文集2013.
[2] 曹军威,万宇鑫,涂国煜,等.智能电网信息系统体系结构研究[J].计算机学报,2013,36(1):143-167.CAO Junwei,WAN Yuxin,TU Guoyu,et al.Information system architecture for smart grids[J].Chinese journal of computers,2013,36(1):143-167.
[3] 宋璇坤,李敬如,肖智宏,等.新一代智能变电站整体设计方案[J].电力建设,2012,33(11):1-6.SONG Xuankun,LI Jingru,XIAO Zhihong,et al.Overall design scheme for new generation intelligent substation[J].Electric power construction,2012,33(11):1-6.
[4] 舒晗.电改背景下大电网与地方电网电价竞争策略研究[J].陕西电力,2017,45(5):78-82.SHU Han.Study on price competition strategy between state grid and local power grid under electric power system reform[J].Shaanxi Electric Power,2017,45(5):78-82.
[5] 庞鹏.电力市场化改革背景下电力需求响应机制与支撑技术[J].广东电力,2016,29(1):70-78.PANG Peng.Electric power demand response mechanism andsupporttechnologyunderelectricpowermarketreform[J].Guangdong Electric Power,2016,29(1):70-78.
[6] 沈兴来,杨智.基于故障全信息的自适应模糊融合选线技术[J].电力工程技术,2017,36(6):90-95.SHENG Xinglai,YANG Zhi.A self adapted fault line selection method based on complete data fusion theory[J].Electric Power Engineering Teachnology,2017,36(6):90-95.
[7] 董红,刘文革,朱志芳.输配电价改革对广州电网规划的影响及应对策略[J].广东电力,2016,29(5):42-45,66.DONG Hong LIU Wenge ZHU Zhifang.Influence of transmission-distribution pricereform on guangzhou power grid planning and countermeasures[J].Guangdong Electric Power,2016,29(5):42-45,66.
[8] 宋晓健,喻洁,张俊芳,等.面向能源互联网的电力-通信联合仿真平台设计[J].电力工程技术,2017,36(3):44-49.SONG Xiaojian,YU Jie,ZHANG Junfang,et al.Design of power communication simulation platform for energy in⁃ternet[J].Electric Power Engineering Teachnology,2017,36(3):44-49.
[9] 丁军策.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对调度计划管理影响分析[J].广东电力,2016,29(6):1-4,34.DING Junce.Analysis on influence on dispatching plan management by new round electricity system reform[J].Guangdong Electric Power,2016,29(6):1-4,34.
[10]张魁,王亚明,刘明,等.基于大数据及智能算法的连云港电量负荷预测研究[J].江苏电机工程,2016,35(3):49-52.ZHANG Kui,WANG Yaming,LIU Ming,et al.Research on electricity consumption and load prediction of lianyungang based on big data and intelligent algorithm[J].Jiangsu Electrical Engineering,2016,35(3):49-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