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着吧,“蓝瘦香菇”还要火一把
2018-01-25山东省莒南县第八中学
山东省莒南县第八中学 史 峰
还记得网上红极一时的那位“蓝瘦香菇”的悲情小伙吗?他的那张苦瓜脸被P到了一株蓝色小蘑菇的伞盖上,让这株小蘑菇也跟着火了一把。菌界真有这么可爱的小蓝蘑菇吗?有的。
19世纪50年代,德国地质学家冯·霍赫施泰特周游世界,进行环球科考。在环球科考过程中,霍老师走到了神秘的新西兰,偶然发现了一种像蓝精灵一样的小蘑菇。他赶紧拿出纸笔,给这种可爱的小蘑菇画了像。霍老师感觉自己对菌种分类不太擅长,于是就把蘑菇画像转寄给当时的奥地利菌物学专家欧文·赖夏特。赖老师对着画像琢磨一番之后,把霍老师发现的这种小蘑菇分到了丝膜菌属一类,并给予了“霍氏丝膜菌”的学名,于1866年公布于众。
看来,赖老师很地道呀,在给新发现的菌种命名的时候,没有忘记加上“霍氏”的前辍,以彰霍老师的首发之功。
霍氏丝膜菌被发现之后,仍旧默默地在新西兰的林间繁衍。一百年之后,新西兰本土菌物学家史蒂文森,对先贤们制定的菌物分类进行了修订,并发现了其中的一些不足。经过仔细辨认,史老师感觉赖老师将霍氏丝膜菌归属为丝膜菌属不恰当,按照这种菌的外在形态,将之归为粉褶菌属更为合适,因为这种菌类的伞盖下面是褶形形态,褶内孢子呈现淡粉色。最终,史老师决定把霍氏丝膜菌移出丝膜菌属,归入粉褶菌属,并将之重新命名为“霍氏粉褶菌”。
霍氏丝膜菌更名为霍氏粉褶菌之后,按说可以办一张长期有效的菌类“身份证”,从此名正言顺地过日子了。可是安生的日子比较难得,1976年菌物分类学的泰斗霍拉克认为这种蓝蘑菇和产于日本的绿果蘑菇是同一种菌类,于是把霍氏粉褶菌的名称给取消了,然后用绿果蘑菇来称谓霍氏粉褶菌。
可是大师也是会犯错误的,难道他没有看到日本的绿果蘑菇是“绿”的,而新西兰的霍氏粉褶菌是“蓝”的吗?太粗心了吧!
霍拉克大笔一挥,取消新西兰霍氏粉褶菌名称的做法,引起了日本菌物学家本乡次雄的“不满”。他本着“爱自家蘑菇”的高度热情,经过深入研究,认为霍氏粉褶菌是可靠的独立菌种,不能和日本的绿果蘑菇混为一谈,在他的坚持下,霍氏粉褶菌的名称得以恢复。
新西兰的可爱蓝蘑菇好无辜:弄啥嘛,名字改来改去的,还能让人好好生活不?
虽然霍氏粉褶菌的名称最终得以确定,但是搞怪的中国网民又拿它开起了涮,给人叫做“蓝瘦香菇”。不过这次倒没有让霍氏粉褶菌受什么委屈,反倒使它成了网红。通过“蓝瘦香菇”的普及,人们对这个“小可爱”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它是蓝色的,也挺瘦小;来自新西兰,印度南美偶见其踪影;毒性不详;提取物可用于制造化妆品,也可当作食物是否变质的指示剂。
新西兰人很中意这种可爱的小蘑菇,甚至把它印到了纸币上。印有霍氏粉褶菌和新西兰特有鸟类北岛垂耳鸦的钞票,充满自然气息,还要参加今年的国际年度最佳纸币评选呢!看来,霍氏粉褶菌这是又要火一把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