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地适度规模化经营综合效益比较研究
——以崇州市粮食类经营组织为例

2018-01-25王慧敏何多兴涂文国廖文婷

广东农业科学 2017年10期
关键词:崇州市经营规模农地

王慧敏,何多兴,涂文国,唐 傲,廖文婷

(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重庆 400715)

农地适度规模化经营,就是根据各地区农业资源禀赋的稀缺程度、既定的制度和法律规定、技术状况以及面临的内外部环境,通过多种形式对土地进行不同程度的集中,实现可支配的土地、资本、劳动等各类生产要素的最优配置[1]。中国农业长期实行一家一户的小规模分散经营模式,但是随着农村劳动力的非农转移及其耕地抛荒现象,粮食的结构性矛盾越来越凸显,兼具家庭经营与规模经济优势的农地适度规模化经营日益受到关注并逐渐取得共识[2]。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强调供给侧改革的核心问题是要提高中国农业的竞争力,一定要培育专业农户,发展新兴农业经营主体,搞适度规模的农业种植。我国农地适度规模化经营起步较晚,虽然近几年发展较快但是在资金投入、社会服务尤其是经营规模、经营效益等方面和发达国家具有很大的差距且区域内部发展极不均衡,人均经营农地面积少是经营效益不高的实质性原因。众多学者从农地适度规模化经营面积的预测[3]、经营效率[4]、意愿分析[5]、影响因素[4-6]及满意度[7]等方面对农地适度规模化经营进行研究。近年来对规模化经营效益的评价研究也不少[8-11],但是多集中于农地规模化经营效益的总体评价[12]、区域内部同一类型经营组织经营状况的对比[13-14]。对于区域内不同经营规模的综合效益对比研究较少,且多集中于定性分析,不能完全反映研究区农地适度规模化经营存在的实质性问题。鉴于此,我们在己有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深入调查崇州市农地各规模化经营组织的经营状况,以粮食类规模化经营组织为样本,建立粮食类农地适度规模化经营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测算不同经营规模组段的综合效益及研究区粮食类规模化经营组织的整体经营状况,并提出能够提高粮食类农地适度规模化经营效益的对策建议,以期为探索农地适度规模化经营发展路径、制定差别化的发展政策等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1 研究区概况及数据来源

崇州市地处成都平原西部,是四川省成都市所辖的一个县级市,全市共辖1个街道18个镇6个乡,农业人口46.2万人,耕地面积3.24万hm2。崇州是农村劳动力输出大县,目前农村外出劳动力达到85%。随着劳动力大规模外出,农业边缘化问题愈发严重,围绕解决“谁来种地”“怎样种地”等深层难题,崇州市进行了鼓励大户流转土地、引进龙头企业租赁土地等多种形式的探索,发展农地规模化经营。经营范围涵盖了谷物、蔬菜、水果等种植业及畜禽饲养业等。截至2016年5月,共组建土地股份合作社246个、家庭农场126家,入社面积2.07万hm2,占全市总耕地面积的64%,入社农户达9.23万户、占总农户的60.8%,适度规模经营率近70%。全市培育新型职业农民7 348人,其中农业职业经理人1 887人。先后被列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粮食高产稳产高效综合示范基地、四川省现代农业建设重点县等。以崇州市作为研究区,具有较强的代表性和典型性。

本研究基础性数据主要来源于《崇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崇州市国土局和崇州市农村发展局,主观性数据通过与相关部门负责人、农业专家、职业经理人、农民座谈及实地调研走访取得。我们主要依据位于崇州市的方位、距崇州的距离、农地适度规模化经营的面积、效益等选择了10个镇,包括燎原乡、王场镇、崇阳街道等,涉及农业合作社、种粮大户、家庭农场等经营面积在3.3 hm2及以上等多种形式和规模的粮食类经营组织,共发放调查问卷200份,回收有效问卷175份,有效率为87.5%。崇州市农地适度规模化经营范围以粮食类(水稻和小麦)为主,又由于指标选取的特殊性,多种经营类型指标数据不能简单地统一量化,为了数据分析的客观性和科学性,本研究以粮食类适度规模化经营组织为样本。

2 指标体系的构建

在评价指标构建上,国内学者杨大蓉[15]将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评价指标划分为4个维度,包括财务维度、市场维度、内部管理维度、可持续发展维度;罗颖玲等[16]、任重等[17]从财务绩效、管理绩效、社会绩效、生态和环保绩效来构建合作社的评价体系;赵文超[12]从投入强度、利用程度、利用效益、可持续状况4个方面建立指标体系,对绥化市家庭农场土地适度规模化经营情况进行评价。崇州市粮食类农地适度规模化经营对提高农地经营者的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更重要的是在保障粮食安全、提高农地质量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我们参考以上研究,综合考虑评价指标体系的科学性、系统性、可得性、可操作性及相对独立性等,结合崇州市的实际情况,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3个维度构建崇州市不同规模的粮食类农地经营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

2.1 经济效益

经济效益是各参与方进行农地适度规模化经营的最大动力和追求的首要目标,体现参与者的基本利益诉求。因此主要选取单位面积粮食产量、人均净收益、单位面积净收益、销售利润率、特色化品种的种植面积5个指标。单位面积粮食产量是指农地规模化经营组织在一个经营周期内,通过生产经营,每公顷农地粮食的平均产量(水稻和小麦的总和),其是经济效益的集中体现;人均(单位面积)净收益是指规模化经营组织成员(单位面积)一年的净收益(不包含政府粮食补贴等),人均(单位面积)净收益愈高说明经济效益愈好,农民对规模化经营的积极性和信心愈高;销售利润率是指规模化经营组织所得的利润额与销售收入的比率,反映的是销售所得的回报率,该指标值越大,经营状况就越好;特色化品种的种植面积指规模化经营组织内部功能、健康、口感好等品质提升的新品种的种植面积,其是增加农产品附加值的重要方式。

2.2 社会效益

农地规模化经营组织不仅追求经济利益,更加承担保证粮食安全、促进农地流转等一系列社会责任。 因此社会效益的研究主要从农民满意度、开展科技文化知识培训次数、对粮食安全的贡献水平、促进农民就业、经营组织分工与协作程度5个方面进行分析。农民满意度是指农民(既包括参与农地规模化经营的农民也包括未参与的农民)对农地适度规模化经营过程总体的感受和评价,这是农地规模化经营社会效益的直观反映,满意度良好可以进一步拓宽适度规模化经营的群众基础,为其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开展科技文化知识培训次数指一年内农地适度规模化经营组织内部成员参加农业种植技术培训的次数;对粮食安全的贡献水平主要通过粮食的销售量来衡量,销售产品的数量愈多,说明对保障粮食安全的贡献愈大;促进农民就业从规模化经营组织所提供的就业岗位量来考虑,农地适度规模化经营在为留守老人及妇女、兼业农民提供就业岗位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经营组织分工与协作程度主要包括农业生产过程各环节的纵向和横向分工与协作,包括播种、除草等的分工,与种子、化肥供应商、农产品加工方等方面的协作,分工与协作程度愈高说明规模化经营组织发展愈好,愈有利于社会和谐。

2.3 生态效益

生态效益是通过适度规模化经营引导农民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减少土地撂荒,增强农村生态可持续发展能力。主要选取每667 m2化肥农药施用减少量、废物无害化处理、循环生态农业发展程度、农地质量提高度、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维护程度5个指标。每667 m2化肥农药施用减少量是指农地规模化经营组织在一个生产经营周期内,与普通农户相比,每667 m2农地所减少的化肥农药施用量;废物无害化处理从经营者对农作物废物是否进行科学处理及处理的程度来考虑;循环生态农业发展程度通过规模化经营组织是否进行了种养循环及发展程度如何来考虑;农地质量提高度主要指规模化经营组织所经营的农地土壤肥力、土地平整度较规模化经营之前的改善程度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维护程度从农用设施的完善度、损害率来思考。主要包含交通运输通道、水渠等灌溉设施等,其是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手段,对农地生态环境具有重要影响。

本研究评价指标层包括15项指标,既有客观性指标也有主观性指标,既有产出性指标也有行为性指标,能够较全面具体地反映不同规模粮食类经营组织的经营效益情况。主观评价基本方法采用Likert量表,从1~5分别代表“差”“较差”“一般”“良好”“优秀”。

3 研究方法

目前,国内众多学者运用不同的研究方法对中国农地适度规模化经营效益进行了很多有价值的研究。但是,在农地适度规模化经营效益评价的已有研究中,多采用单一的主观赋权法和客观赋权法,这两种赋权方法过于主观和随机,因此本研究采用层次分析法和熵值法相结合确定综合权重。这样既避免了层次分析法求解权重的主观性,也减少了熵值法均衡化分配权重、随机性的问题,还可以解决多指标变量间信息的重叠问题,能够适当、综合地反映权重。

3.1 数据分类

由于以单个经营组织的经营规模进行分析结果会比较零散,不足以深入揭示崇州市粮食类农地适度规模化经营的内在规律,更难以对其农地适度规模进行有效测度。因此,依据农地规模化经营面积,在系统聚类方法的基础上对崇州市粮食类农地经营规模进行分组。

3.2 数据标准化处理

为了解决15个指标因素之间因代表的涵义、单位和量纲的不同,通过Z-score标准化法对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且为了排除负向指标对评价结果的不利影响,依照指标属性将各指标进行正向化处理,保证各指标均越大越好,具体如下:

式中,x ij为标准化后的指标,xij为第i个样本、j项指标的原始数值,和sj分别为第j项指标的平均值和标准差。

3.3 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3.3.1 层次分析法的指标权重 设层次分析法(主观法)各指标权重B= (B1,B2,…Bj)T,采用YAAHP层次分析软件确定因子权重,并进行一致性检验(CR < 0.10)[18]。

3.3.2 熵值法的指标权重[19]设熵值法(客观法)各指标权重Q= (Q1,Q2,…Qj)T,其权重计算步骤如下:

(1)由于在嫡值法中运用到了对数,标准化后的数值不能直接使用。为了合理解决负数造成的影响,对标准化后的数值进行平移:

式中,zij为平移后数值,A为平移幅度。

(2)计算第j项指标下,第i个样本占该指标比重pij,求得第j项指标的嫡值(Ej) :

式中,n为样本个数,m为指标个数,且Ej≥0。

(3)计算第j项指标的差异系数(Gj):

(4)对差异化系数归一化,计算第j项指标的权重(Qj):

3.3.3 确定综合指标权重 根据层次分析法和嫡值法计算得到的权重值确定综合权重值,计算公式如下:

3.4 确定经营效益综合得分

采用加权求和公式计算效益综合得分,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pij为第j项指标下,第i个样本占该指标比重,Wj为第j项指标的综合权重,Y为效益综合得分,值越大,说明经营的综合效益越高。

4 评价结果及分析

4.1 评价结果

按照农地经营规模,采用SPSS19.0软件将崇州市粮食类适度规模化经营组织的经营规模划分为8组。另依据上文计算方法和步骤计算得出15个指标的综合权重值及8组不同经营规模组段综合效益得分(表1、表2)。

表1 崇州市粮食类农地适度规模化经营综合效益指标权重

表2 崇州市粮食类农地适度规模化经营综合效益得分

4.2 结果分析

4.2.1 三维效益的综合权重比较研究 从综合权重值可以看出,三维效益权重不均衡,对综合效益的贡献不一,经济效益(0.4044)>生态效益(0.3299)>社会效益(0.2657),说明在崇州市粮食类农地适度规模化经营当中,经济效益对粮食类农地规模化经营综合效益的影响最大,尤其是每667 m2粮食产量和人均净收益综合权重在15个指标中位列前2位,分别为0.0889和0.0868。在调研中发现,农地规模化经营组织、政府、农民最为关注的还是经济效益,经济效益是各主体参与农地适度规模化经营的动力和基础。经营初期,规模化经营的经济效益很低,农民的参与性不高,当每667 m2净收益、每667 m2粮食产量等影响经济效益的指标不断提高时,各成员对农地规模化经营的信心和积极性也随之上升;农地生态环境、农地质量是规模化经营的保障,生态效益是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能够持续获得的重要条件,生态效益权重仅次于经济效益,其中每667 m2农药化肥施用减少量、农地质量提高度对生态效益的影响最大,权重分别为0.0768和0.0722,生态效益引导农地规模化经营参与者加强秸秆等的无害化处理、农药化肥的合理施用等,增强农地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而增加农地的产出能力,促进综合效益的提高,调研发现规模化经营参与者也越来越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社会效益是农地适度规模化经营的支撑,也是政府最为关注的效益,但其对农地适度规模化经营综合效益的作用最小,是崇州市粮食类适度规模化经营发展过程的一个短板,其中对促进农民就业、农民满意度权重最低,降低了社会效益对农地综合经营效益的贡献,这就要求我们采取措施提高社会效益,促进三维效益的协调发展。

4.2.2 不同规模组段的经营效益比较研究 由表 2 可知,53.33~66.67 hm2、30.33~53.33 hm2、66.67~100.00 hm23个经营规模组段的综合效益最高,得分分别为0.1726、0.1596和0.1534,3.33~6.67hm2的得分最低,仅为0.0523,说明农地经营规模过小,从规模经济理论上分析达不到规模经济,但是经营面积也并不是越大越好,133.33 hm2以上得分为0.1264,排在第5位。这一测算结果也与农地适度规模化经营既强调“规模”又强调“适度”的内涵相契合。

究其原因,较小经营规模尤其是6.67 hm2以下的经营组织仍然具有一家一户分散性经营特点,人均农地经营面积小,经营资金不足,各项生产要素不集中,机械化水平低,农业生产基本上依靠劳动力完成,人工生产成本高(就水稻生产而言,人工成本比机械成本多花约1 650元/ hm2),农药化肥等的施用缺乏科学指导,农地质量没有太大的改善,导致经营综合效益低;当处于3组最优经营规模时,在经济效益方面,人均农地面积占有量增大,各种生产要素配置更为合理,生产资料的统一采购降低了生产成本(种子、农药、化肥每公顷平均节约990元),更加注重富硒水稻等优良品种的培育,人均净收益增加。在社会效益方面,经营组织内部插秧机、收割机等农业机械配置较为齐全,农民每年平均会参加4~5次关于农业种植培育方面的培训,规模化经营组织在生产资料的购买、农产品的加工、运输、贮藏、销售以及与农业生产经营有关的技术、信息等方面与其他农业组织的联系密切,组织内部分工与协作良好,更能适应市场化竞争。为留守老人和妇女提供了一定的就业岗位,农民对农地适度规模化经营的参与度和满意度更高。在生态效益方面,农药化肥的施用量更加严谨和科学,对农地的污染较小,而且倾向于将水稻种植与鱼养殖有机结合,发展循环生态农业,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更加完善,更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当经营规模不断扩大时,综合效益较最优规模有所下降,这主要因为经营效益特别是经济效益本身具有规模递减规律,而且农业生产与加工技术、管理水平、市场开拓、从业人员素质等的提高没有跟上农地经营规模提高后生产经营所要求的水平,农地流转成本太高,规模化经营组织负担过重。

目前,崇州市粮食类农地适度规模化平均经营面积为21.7 hm2,人均经营面积为0.95 hm2。其中农地股份合作社的平均经营面积为35.81 hm2,多集中于6.67~20.00 hm2和20~30.33 hm2这两个规模组段,其占比分别为 20.88%、12.46%,而 53.33~66.67 hm2、30.33~53.33 hm2、66.67~100.00 hm23 个效益最优规模组段的数量分别为17、20、22家,占比分别为5.72%、6.73%、7.41%;家庭农场、种粮大户最大经营面积为59.8 hm2,平均经营面积仅为8.42 hm2,且规模多集中在3.33~20.00 hm2之间,占比为24.24%。而30.33~53.33 hm2、53.33~66.67 hm2两个组段的占比分别为2.69%、1.68%。总体而言,崇州市粮食类农地适度规模化经营面积集中在最优规模组段的占比较少,在经营规模的优化调整上还有一定的上升空间,家庭农场等经营形式相对薄弱,不同形式的经营组织发展不均衡。另生产经营过程中化肥、农药、地膜和人工费用等投入大,加之农地流转成本太高(农地经营者必须按照3 750 kg/hm2稻谷的实物价格向土地流出农户支付土地流转费用),农业生产还是以水稻、小麦等传统的粮食作物为主,规模化经营很大程度上依赖农业补贴,净收益仅为5 835元/ hm2。而且在经营过程中仍然存在秸秆就地焚烧、种养结合普及率不高、农民满意度低等问题,综合效益处于一般状态。与国内其他粮食类农地规模化经营示范区如东北平原相比无论是经营规模还是综合效益都具有一定的差距,和美国等农业大国相比更是相差甚远,农地经营规模小也是我国粮食价格缺乏国际竞争力的主要原因。

5 结论与建议

研究结果表明,崇州市粮食类农地适度规模化经营综合效益以经济效益为主,兼顾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三维效益对综合效益的贡献不均衡;研究区内不同经营规模组段之间的经营效益差异较大;粮食类农地适度规模化经营面积总体较小,经营效益还处于一般状态,家庭农场等的发展较为薄弱,与东北地区相比具有一定的差距。为了协调三维效益的关系,促进崇州市粮食类农地适度规模化经营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以下建议:

5.1 因地制宜地调整农地经营规模,促进多种形式的农地经营组织协调发展

通过前文分析可知,在综合效益视角下所测得的崇州市粮食类农地经营规模在53.33~66.67 hm2、30.33~53.33 hm2、66.67~100.00 hm2组段为最佳,崇州市粮食类农地经营规模与最优规模相比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因此崇州市应完善农地产权制度,实行承包土地经营权证的发放,鼓励农地流转,促进土地集中,提高人均经营规模,将上述3组规模作为农地生产经营的规模区间,按照所处的地理条件和资源禀赋适度调整经营面积,进而从整体上实现农业资源的优化配置;现阶段崇州市农地适度规模化经营以“土地股份制合作社”为重点,由于经营模式的局限性,家庭农场等经营面积相对较小,因此政府可以开展农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示范创建活动,组织不同经营形式、规模的组织进行交流和学习,加强内部管理,尤其是家庭农场、种粮大户等根据自身条件适度调整经营规模进而促进崇州市粮食类农地整体经营规模和人均经营面积的提高。

5.2 完善农业扶持政策,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

崇州市粮食类农地适度规模化经营效益虽不断提升,但目前总体经营效益仍然不高,利润甚少,社会效益是经营效益的短板,规模化经营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农业补贴,因此需要政府不断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完善农业扶持政策[20]。建议适度扩大农业补贴的种类,如将补贴划分为农资综合直补、水稻种植补贴、化肥补贴、药剂补贴、良种补贴等。确保种粮收入不低于各行业平均利润,使经营者觉得从事农业经营活动还有盼头;政府应建立农业风险互助基金,扩大农业保险服务范围,增强农地规模化经营组织抵御风险的能力,稳定并提高农民参与农地适度规模化经营的积极性;加强农业生产过程中农业组织的横向和纵向联系,提高生产效率,帮助规模化经营组织搭建电子销售平台,拓展农产品的销售渠道。特别要加强对家庭农场等较小规模经营组织的扶持和帮助。

5.3 发展特色化农产品生产,注重品牌建设

当规模化经营组织内部达到最佳经营规模的时候,必须通过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来提高经营效益。因此农地经营组织应该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适度扩大优质、特色化、口感好的农作物品种的培育和种植比例;规模化经营组织还应在“稻虾藕遇生态大米”等农业品牌的基础上,大力发展“名特优新”农产品,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农业品牌的影响力和知名度,进而从总体上提高经济效益。

5.4 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提高农地生态效益

粮食农业是一个资源消耗性产业,在有限的水土资源条件下,要实现农地规模化经营综合效益的提高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坚持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病虫绿色防控、农药化肥的合理施用,按照种养循环发展理念和轻松养殖理念,发展高效生态循环农业,将水稻种植与水产养殖有机结合,将化肥和农家肥有机结合,从而较大地减少化肥的施用量,使得农地生态环境得到改善和提高。

[1] 文雄. 农地流转促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问题研究[D]. 长沙:湖南农业大学,2011.

[2] 陈秧分,孙炜琳,薛桂霞. 粮食适度经营规模的文献评述与理论思考[J]. 中国土地科学,2015(5):8-15.

[3] 阚酉浔,周春芳. 农户农地经营适度规模的测度研究—— 以武汉市江夏区为例[J].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67-70.

[4] 林勇刚. 农户农地经营规模效率及家庭影响因素研究[D]. 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10.

[5] 王桂彩. 上海市农户规模经营意愿的影响因素与适度规模值研究[D]. 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5.

[6] 郧宛琪. 家庭农场适度规模经营及其实现路径研究[D]. 北京:中国农业大学,2016.

[7] 徐建春,李长斌,徐之寒,等. 农户加入土地股份合作社意愿及满意度分析—— 基于杭州4区387户农户的调查[J]. 中国土地科学,2014,28(10):4-11.

[8] 杨钢桥,胡柳,汪文雄. 农户耕地经营适度规模及其绩效研究—— 基于湖北6县市农户调查的实证分析[J]. 资源科学,2011(3):505-512.

[9] 冯敏,傅文书,李亚群. 农地规模经营效益综合评价研究—— 以长沙市为例[J]. 安徽农业科学,2012(30):15012-15016.

[10] 虎啸山. 崇州市土地股份合作制绩效研究[D].成都:四川农业大学,2013:27-28.

[11] 胡宜挺,唐超. 不同体制下家庭农场经营绩效差异分析—— 基于新疆地方和兵团家庭农场的调查[J]. 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1):54-60.

[12] 赵文超. 绥化市家庭农场土地适度规模经营问题研究[D]. 哈尔滨:东北农业大学,2016.

[13] 莫华,曾福生. 现代农业视角下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水平评估研究—— 基于湖南数据的实证[J]. 农业现代化研究,2017,38(3):421-428.

[14] 王敏. 农民专业合作社绩效评价研究[D]. 济南:山东财经大学,2013.

[15] 杨大蓉. 农民专业合作社绩效评价模型构建与应用[J]. 统计与决策,2015(18):60-62.

[16] 罗颖玲,李晓,杜兴端. 农民专业合作社综合绩效评价体系设计[J]. 农村经济,2014(2):117-120.

[17] 任重,侯跃亮,工术科,等. 烟农专业合作社绩效评价研究—— 基于山东省15个样本社的调查分析[[J]. 农业经济与管理,2015(4):69-78.

[18] 范婷,朱美玲,刘军. 基于AHP的农业节水技术公司化服务模式绩效评价研究[J].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7(2):175-180.

[19] 王富喜,毛爱华,李赫龙,等. 基于熵值法的山东省城镇化质量测度及空间差异分析[J]. 地理科学,2013(11):1323-1329.

[20] Pestoff V. Towards a paradigm of democratic participation:Citizen participation and coproduction of personal social services in Sweden [J]. Annals of Public and Cooperative Economics,2009,80(2):1997-224.

猜你喜欢

崇州市经营规模农地
崇州市:六项措施促进就业创业
崇州市:当先锋扛红旗 重实践办实事
崇州市:扎实做好援企稳岗和稳就业工作
农地细碎化对农地流转的影响
崇州市医保局“三步骤”积极推进贯标工作
农村土地流转问题及对策研究
小田变大田破解农地零碎化
发电集团技术监督创新的思考
家庭农场经营规模效率评价
当前农地产权与流转制度改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