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视野 大格局 大谋略
——新时代老年教育发展方向——学习十九大报告精神的一点体会

2018-01-25河南省老干部大学胡明军

老年教育(老年大学) 2018年1期
关键词:大视野国家发展

□ 河南省老干部大学 胡明军

党的十九大报告全文3万余字,字字珠玑,富含深意,体现了国家意志、国家胆略、国家目标,读后振奋人心,催人奋进,其中所蕴含的大视野、大格局、大谋略必将启迪和激励各行各业。认真研读党的十九大报告精神,笔者尝试从大视野、大格局、大谋略三个方面浅析新时代老年教育发展新方向,与同行商榷。

大视野

十九大报告多次站在全球的范围和角度、全人类的发展和需求来看待、思考中华民族发展的进程与目标、责任与担当,体现出大国在发展思维上的大视野。例如文中指出“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作为自己的使命”“中国将继续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不断贡献中国智慧和力量”“中国人民愿同各国人民一道,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共同创造人类的美好未来”。个人的大视野是由个人学识来确定,学识深厚者必拥有个人发展的大视野;国家的大视野是由这个国家的历史和人才来确定,历史厚重、人才辈出者必拥有国家的大视野。中国老年教育事业发展上的大视野,应符合国家发展大视野要求,体现国家发展大视野特点。

一是要体现世界范围的广泛性。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人民的梦想同各国人民的梦想息息相通”“始终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在中国的快速发展催化下,“地球村”演化得愈加形象和具体。如果说世界航空业的发展和电脑网络的普及促成“地球村”概念初步形成,那么,中国高铁网络在世界各地的迅猛发展必将推动“地球村”深入发展,而且更形象、更具体、更普惠。这就是中国元素在全球的位置和作用,中国老年教育是众多中国元素之一,而且中国老年教育所置身的老龄化进程是全世界独一无二的,其规模、速度和面临的困难、问题都是人类发展史上前所未有的,因此中国老年教育发展也应具备环球视野,在倍感压力的同时,更应满怀信心、勇于担当,实现更好更快发展,为国家应对老龄化提供支撑,为人类有效解决老龄化问题提供智慧。

二是要具有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十九大报告指出“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中华民族之所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而生生不息、代代相传,得益于对世界多种文化采取兼容并蓄之策,得益于在文化精神层面上进行吸纳和借鉴。因此铸造了汉唐之恢弘气势,大宋之出类拔萃,大明之万国朝拜,康乾之鼎盛极致。中国老年教育发展要更加深入理解“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的深刻含义,广泛吸收和借鉴世界各民族文化之精粹,大胆扩展教学途径,不断丰富教学内容。

三是要突出中国文化的独特性。中国文化的独特性在于不曾中断的连续性,为世界其他文化所罕见,上下五千年生生不息、延绵不绝、世代相承。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老年教育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充分认识到,在继承和传播中华文化中的重要责任和独特作用,树立起高度的文化自信心和荣誉感,深度挖掘中华传统文化、广泛开展中华传统文化传播与研究。

大格局

什么样的视野决定什么样的格局。十九大报告将国家发展的大视野定格得如此宽广、深邃,注定了大气磅礴的国家发展格局。定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确定“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划分两个重要发展阶段,即“从二○二○年到二○三五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二○三五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定义新时代,明确新矛盾,划分新阶段,如此宏伟发展格局,必将鼓舞和引导全国各族人民满怀信心为之不懈奋斗。

在国家发展大格局之下,中国老年教育发展需确立新布局,一是强化城市老年教育强势发展态势。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发展必须是科学发展”“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从表述中可以看出,城镇化发展将是国家长期坚持的战略发展方向。中国老年教育自1983年创办以来,城市老年教育一直是主阵地,无论是从国家城镇化发展要求上分析,还是从发展老年教育客观需求上分析,发展城市老年教育正是现阶段中国老年教育发展的主要方向,依然需要坚持和推进。继续加大城市老年教育供给,积极从供给侧改革的方面进行思考,科学解决现阶段城市老年教育存在的突出问题。

二是确定农村基层老年教育发展模式。十九大报告指出“从现在到二○二○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提出五大建设和七大战略,其中包含“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战略”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组成部分,没有广大农村真正意义上的脱贫奔小康,就没有真正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同样,在中国实施老年教育,如果避开广大基层农村就不能够称作中国老年教育。中国老年教育在国家推进普及老年教育的初期(20世纪80年代),有不少乡镇建立起老年学校,还有部分行政村建设起村级老年学校,但是在国家城镇化推进过程中,大部分的乡镇级、村级老年学校没有能够坚持下来。新时代,中国老年教育应从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要求出发,克服发展基层农村老年教育存在的诸多不利因素和困难,思考从新技术、新方法、新理论上进行突破,真正将基层农村老年教育重新发展起来,不断提高基层农村百姓的幸福感指数。

三是研究城市与城市、城市与农村联合发展。随着国家高速路网建设和高铁路网建设的不断推进,大幅度缩短了祖国大江南北、千山万水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距离,从一个地方到达另一个地方,行程从几天几夜一下缩短至几个小时,不少城市间实现了1至2个小时生活经济圈。改变不仅表现为行程时间上的极速加快,而且在意识形态的普及方面也日益明显,例如“共融共享”经济发展模式从新潮发展状态,迅速转变为普及的社会现实,新的发展理念从提出到普及成为一瞬。发展速度的快速提升得益于新技术的快速实现和普及,中国老年教育置身于新技术不断涌现的时代,应积极思考如何利用新技术在发展中实现“共融共享”发展,在“共融共享”推动下,克服城市老年教育和农村基层老年教育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努力使城市与城市,城市与广大农村实现“共融共享”、联合发展。

大谋略

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突出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为建设科技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网络强国、交通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提供有力支撑”,从“科技强国”到“数字中国、智慧社会”充分体现了大国之大谋略。大谋略之所谓大,更多体现为追求得更高、更全面,发展得更快、更科学。中国老年教育发展到现阶段,非常需要借鉴国家大谋略,增强老年教育发展新动力,拓展老年教育发展新领域。

一是积极探索老年教育供给侧改革。十九大报告指出:“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构建养老、孝老、敬老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推进医养结合,加快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虽然国家提出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针对经济社会科学运行提出的,但是对于老年教育有着非常重大的借鉴意义,有些地方的老年教育发展得如火如荼,连年出现一座难求的现象,而有些地方的老年大学却是少有人问津,究其原因,主要存在对老年教育供给质量上没有研究、没有作为,教学科目、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相对陈旧老化,没有新意,缺乏吸引力,老年教育在供给侧改革方面的思考更多地应该突破原有思维模式,从更高的层面和高度为广大社会老年人群体提供优质的、多方面的综合教育资源。

二是由消遣娱乐型向重创型发展。消遣娱乐型老年教育是老年教育发展最为基础的类型。但是,消遣娱乐型绝不是老年教育的唯一类型,中国老年教育应充分考虑社会老龄化实际,着手不断丰富老年教育类型,积极引导老年人树立起“退休即是新生活,离岗即是新起点”的思想,重视发挥自身积累的人生经验、生活技能,勇于树立重创思想,投身支持国家经济社会建设。

三是由被动教育向主动教育发展。“你讲我听,你教我学”是中国老年教育的主要特点,在教育方式、教育内容等方面,老年学员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被动教育适合于开展普及型老年教育,但是,中国老年教育的显著特点是社会需求量大,不少老年大学经过多年努力实现扩大教学规模,不到一两年时间,富余的教学容纳量就被迅速占满。究其原因,除了我国老年教育需求缺口大,缺乏主动老年教育也是不可忽视的原因。中国老年教育在发展过程中,大量的教学活动表现为被动式教学,缺乏开展经常性的主动教育研究,缺乏培育主动教学的意识和理论,没有形成相应的教学课目和师资。“老同志一进学校就不想离开”这一现象不仅是老年教育供给缺乏的简单表现,深层次上考虑,是我们对中国老年教育规律的认识不到位,对被动和主动教育缺乏理解和思考,没有开展起实际有效的主动式老年教育,启发和支持老年人在校学习后,以多种形式的主动老年教育进行自我教育和相互教育。■

猜你喜欢

大视野国家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大团队、大格局、大视野、大手笔——张庚学术团队在“新时期”的历史贡献述略
看待现代诗词入史问题要有大格局大视野
能过两次新年的国家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把国家“租”出去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奥运会起源于哪个国家?
湛江市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 大视野、大手笔打造大产业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