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老年大学开展“最多跑一次”改革改革招生方式破解报名难题
2018-01-25浙江金华老年大学武学军
□ 浙江金华老年大学 武学军
在金华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金华老年大学已成为老同志“乐、学、教、为”的平台,正能量发挥的舞台,学校2017年1月获评“全国示范老年大学”。但随着老龄人口的逐年增多,老年大学“一座难求”现象日益突出。学校在市委老干部局的指导下开展“最多跑一次”改革,多措并举,化解了老同志跑腿多而入学难的问题,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改革招生办法,提高新生入学率
学校经过充分调研,在广泛征求各方意见的基础上,对招生制度进行了改革。一是限制入学年龄。对入学年龄进行了规定,女性需年满55周岁、男性需年满60周岁,年龄最大一般不超过80周岁。二是注重学制管理。一方面,规定每位学员限报2门课程,以保证新生的入学率。为了打破“只进不出”的现象,还规定学员在所读专业毕业后,不得重新报读本专业,为新生提供更多的入学机会。另一方面,适当增加学时,从原来的每学期32课时增加至64课时,即每周1次课增加至每周2次,以时间换取空间,增加学员的流动性,使学员流动起来,有效缓解了“一座难求”的矛盾。三是主动对接分流。充分利用民政局下属单位社区服务中心的场地,整合教学资源,开展双向合作,分流部分学员到社区服务中心就近就读。
二、延伸教学触角,缓解入学难题
一是开设老年大学分校。学校在延伸办学的探索与实践上认真下功夫,努力扩大老年教育的覆盖面,积极利用乡镇、街道和社区现有的成人教育资源,兴办老年大学分校,使老年大学向乡镇、社区延伸。积极开设乡镇分校,目前,已在婺城区的汤溪镇、罗埠、蒋堂、白龙桥,金东区的孝顺镇等地开设6所老年大学分校。二是设立老年大学社区教学点。充分利用街道(社区)的空置房屋资源,开设教学试点工作,尽力满足老同志就近入学的需求。先后在金东区的东华社区、江北的明月楼社区、江南的南苑社区和婺星小区、省第五监狱等地开设了5个教学点,使老同志实现了就近学习、就近发挥作用的愿望。三是满足特殊群体需求。对有特殊学习要求的老同志,开展送资料上门、送学上门活动,满足老同志的学习需求,缓解入学难题。
三、统筹利用资源,提升使用效率
一是优化调配教室,提高场所使用率。除钢琴、电脑等专用教室外,其它教室统一错时调配使用,提高教室使用效率,使招生班级数和学员数得到最大化,有效缓解了热门专业报名难问题。二是统筹整合资源,提高场地利用率。充分利用校务会成员单位的资源,与市体育局协调对接,利用市闲置的老体育馆,开设抖空竹、木兰扇、广场舞等班级大、学员多的课程;与市财政局、市机关事务管理局对接,收回老年大学临街外租场地,用于开设瑜伽、民族舞、形体舞等课程,有效化解“一座难求”的矛盾。三是充分借助网络资源,扩大教学覆盖率。充分利用学校网站开设远程教育,把学校上课内容制成视频资料,借助网上老年教育课程视频资源,供离校远或未报上名的老同志学习,既提升了教学质量,又缓解了报名难题。利用网络成本低、全时段、收视便利、覆盖面广的特点,使更多老年人足不出户便能随时学习,扩大了老年人受教育的覆盖面,让更多的老年人享受老年教育。
四、多方寻找出路,解决毕业问题
针对老同志不愿毕业离校的问题,学校积极采取多项应对措施,解决学员毕业后去向问题。一是对接协会组织。主动与各类协会沟通,发挥协会优势,吸收一部分毕业学员加入相应的协会组织,既解决了学员想继续学习的愿望,又充分发挥了老同志的余热。二是成立兴趣活动小组。由毕业学员自愿报名参加,学校根据报名情况将学员进行分组,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学习交流。由老干部活动室提供场地,定时定点地为老同志提供学习活动场所。三是组建专业学会。从毕业的学员中择优选出一部分水平高、能力强的人员组建专业学会,以专家讲座、学员相互交流的形式定期组织活动。专业学会的成功开办既为学有专长的老年人创造了进一步深造的机会,又为学校保留了学习骨干,还为社会培养了文化养老的活跃分子,实现了学校培养目标的新飞跃。学校充分发挥专业学会的作用,为学校开展各类校园活动和服务社会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