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随:让幼儿的创意更有趣
2018-01-25江苏省无锡小荧星艺术幼儿园
江苏省无锡小荧星艺术幼儿园 顾 晔
陶行知先生说过:“我们要活的书,不要死的书;要真的书,不要假的书;要动的书,不要静的书;要用的书,不要读的书。总起来说,我们要以生活为中心的教学做指导,不要以文字为中心的教科书。”也就是说我们给予幼儿的不是死的知识,而是能让幼儿终身受用,适用于生活、适用于社会的本领,教师的作用是引导而不是灌输。
一、游戏式导入让幼儿熟悉材料
对于小班幼儿来说,任何新鲜的事物都具有吸引力,但是投放过多的材料会导致他们无从下手,那么如何既让幼儿即熟悉创意美术活动的材料又符合小班幼儿的发展呢?在经过一个学期的活动开展,我有了以下的感悟。
1.单一材料入手,循序增加。
在创意美术活动“红红的苹果”中,我通过变魔术的形式引导幼儿学习把方巾变成圆形。通过这样的游戏情景,大部分幼儿能很快掌握这一技能。在此基础上,我们尝试推进活动,一方面巩固原有的技能,另一方面让孩子感受创意的乐趣。活动中,涵涵已经把方巾变成了圆形,她又从架子上拿来了冰棒棍作苹果的叶柄,之后又放了三根冰棒棍在苹果的上面。我有些好奇就问:“涵涵,这苹果上的是什么呀?”她笑眯眯地说:“这是虫子,它们爬上来吃苹果了。”孩子的想象、经验来源于生活,在涵涵的日常生活中可能是看见过或是在故事里听过苹果上有虫子,正好有这样一个机会将自己的想法表现了出来,孩子在心理上得到了满足。所以对于创意美术活动可以从幼儿的经验、兴趣来挖掘内容,让幼儿真正喜欢上创意美术。
2.区域材料为载体,在游戏中熟悉材料。
小班创意活动多以平面的为主,所以我就以区域材料为载体,让幼儿在区域活动中先了解材料的特点。例如:冰棒棍拼图,除了可以拼图之外,还可以进行摆拼,变成方形、三角形等;串珠游戏除了可以锻炼孩子的手眼协调能力之外,还可以让幼儿学习按规律排序,这样再将经验迁移到装饰作品上;花片就可以变成弯弯的嘴巴和眼睛。
3.根据幼儿的发展水平,投放不同层次的材料。
尊重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既要准确把握幼儿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又要充分尊重幼儿发展过程中的个别差异,支持和引导每个幼儿从原有水平向更高水平发展,切忌用一把“尺子”衡量所有幼儿。
因此,在创意美术活动“盒子里的秘密”中,如何投放材料才能适合每一位幼儿呢?于是,我分析了班级孩子的发展水平,然后将材料分成了三组:第一组的材料中现成的装饰材料多;第二组的材料中组合的材料多;第三组的材料中需要自制、组合的材料居多。又考虑到幼儿可能会受到活动内容、同伴的影响,所以在分层次投放材料之外,我还在自由区投放了一些共性的材料,以满足幼儿在活动中的需求。
二、多元形式的开展激发幼儿的创作行为
什么是创意美术活动?什么是创作?对于小班的幼儿来说是很难理解的,他们需要教师的一步步引导才能理解。特别是刚接触此类活动时,孩子的行为是被动的,是根据老师的要求来进行的,那么如何能让孩子爱上创意,将被动行为转化为主动意识呢?
1.教师自我创作,激发幼儿的创作。
当我们发现一种新材料时,为了让孩子能主动参与到材料的探索中,我尝试了用自娱自乐的方式来吸引幼儿的注意。在一次晨间桌面活动时,我就玩起了方形棋,我创设了一个堡垒和床,天宇看到了就来问我:“你做的是什么?”我问他:“你觉得想什么呢?”他说:“不太清楚,不过看上去挺好玩的,我可以玩吗?”我:“可以呀。”于是他就坐了下来在我创作的堡垒的基础上开始往上垒高,天宇的创作行为又吸引了同伴的参与,再往后孩子就创作出了火车、城墙等等,玩得不亦乐乎。
2.创设合理的情节,激发幼儿的兴趣。
陈鹤琴先生强调:“儿童游戏要有快感。儿童从游戏中获得的快感越多,游戏兴趣越浓厚;快感少,情趣也少。”因此,有趣的游戏、生动的故事能更好地吸引孩子的兴趣。在创意美术活动“盒子里的秘密”中我就利用幼儿自己的作品——魔法棒来吸引孩子的兴趣,加上创设精灵王国故事情境,孩子的参与性就高涨了许多。又如:在“快乐的小鱼”活动中,我们讲述了鱼缸里孤单小鱼的故事,唤起了幼儿的同情心,让幼儿创编小鱼的朋友帮助小鱼快乐起来,以此激发幼儿的创作兴趣。
3.设立鼓励机制,让幼儿的行为主动化。
在活动实施的前期阶段,大部分孩子是不愿意参加活动的,为此,我在评价的时候特地让全部幼儿都参与,通过表扬、小贴纸、作品照片展示的形式来奖励参与活动的幼儿,这种鼓励机制很快吸引了一些幼儿开始尝试创意。当越来越多的幼儿参与到活动中,剩下的幼儿就按捺不住开始询问起同伴的作品,“你做的是什么呀?”“我做的是糖果呀,漂亮吗?”“嗯,漂亮的。”“很简单的,你要不要来试试?”通过这样的互动交流,也吸引了孩子的参与。虽然是用物质引诱让幼儿开始参与活动,但是在这种“尝试参与—愿意参与—邀请参与”的过程中,恰恰体现了幼儿从被动行为转化到主动意识的萌发。
三、多样性的评价帮助幼儿理解作品
针对小班幼儿语言发展不完善,如何让幼儿来理解他人的作品,又怎么让同伴听懂自己的创作呢?在本学期我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帮助幼儿梳理创作的内容以及建立幼儿在创作中初步的自信心。
1.教师评价,让幼儿理解他人作品。
在刚开始评价阶段,我就是从教师的角度进行介绍、评价,通过介绍让孩子明白他人创作的内容。在创意美术活动“太阳宝宝”中,我将四位幼儿的作品放在一起进行介绍评价,通过语言引导幼儿观察他人作品的不同,如:这是我们四位小朋友创作的太阳宝宝,虽然都是太阳宝宝,但是你有没有发现它们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吗?它们的眼睛、光芒是用什么做的呀?都是不一样的呀!那我们还可以用什么来制作呢?这样。看似是教师在评价,实则是在帮助幼儿理解他人的作品并发散思维。
2.幼儿自我介绍,巩固自己创作的过程。
通过教师评价后,孩子有了一定的审美能力,抓住这一点,我开始让孩子自己介绍作品。利用教师的提问:“你把方巾变成了什么?”“花片做成了什么?”等问题引导孩子说说自己用了哪些材料、做成了什么。在这种一问一答的过程中,不仅帮助幼儿巩固了自己的创作过程,同时还帮助同伴理解了自己的作品,慢慢地从提问互动中学习了创作方法,积累了一定的创作经验。
3.评选互动,初步树立幼儿的自信心。
要理解幼儿的作品,就要放低姿态、俯下身来慢慢去品味幼儿眼中的美。让幼儿在表现美的同时也学会用言语去表达自己的想法。在活动“盒子里的秘密”中,我让孩子先欣赏他人的作品,然后相互介绍自己的作品,根据自己的喜好给作品投票来评选优秀作品,虽然最后孩子都投给了自己,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幼儿不仅大胆交流,还在介绍中发现表现美的方式,或是给对方提出一些建议等等,他们在提高审美能力的同时也为自己的自信奠定了基础。
创意是发挥想象力的途径,它的内容来源于生活,并且能够帮助幼儿积累表现美的经验,同时也能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让幼儿在创意中学会协商、合作,用创意的形式来表达的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它是幼儿成功、自信的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