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三法”谈高校创业的现状及对策
——以湖南某高校学生为例
2018-01-25邹永星
邹永星 黄 维
(湖南师范大学,湖南 长沙 410081)
从“三法”谈高校创业的现状及对策
——以湖南某高校学生为例
邹永星*黄 维*
(湖南师范大学,湖南 长沙 410081)
随着科技与经济的发展,国家需要越来越多的创业群体。大学生作为国家的未来,俨然成为我国创业的主力军。本文以湖南某高校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创业的“看法”,探究高校创业的“办法”,发掘大学生对创业的“想法”。综合分析目前在校大学生创业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提出“三个”转为,提升大学生创业的成功率。
创新创业;大学生;主力军
21世纪是科技与经济腾飞的时代,互联网金融、跨境电子商务、机器人等都为创业者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条件和机会。2014年9月夏季达沃斯论坛上李克强总理发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掀起全社会创新创业的浪潮,同时社会也更加需要与时俱进的创业人才。高校是人才的孵化场,承担着向社会输送人才的使命。如何加强校园创业氛围,鼓励学生创业已然成为各高校工作的重点之一。
一、研究方法
调查者主要采用问卷法对湖南某高校的学生进行抽样调查,并通过访谈法、文献资料法等研究方法设计问卷。问卷内容主要包括:大学生对创业认识情况;大学生创业的参与情况;大学生创业所需的支持等。本次调查是以湖南某高校的学生为研究对象,于2017年2月-4月在该校通过线上、线下手段发放了调查问卷860余份,从多个方面探究高校创业现状。
二、调查结果统计与分析
(一)大学生对创业的“看法”
1.大多数同学都比较认同创业行为。作者对湖南某高校大一、大二、大三共三个年级的800多名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只有2.9%的同学表示反对大学生创业,51.44%的同学表示认同,32.51%的同学表示积极支持,13.17%的同学积极参与进来,总体而言97.1%的同学是认可大学生创业的。而对于大学期间创业是否影响学习方面,15.23%的同学认为不会,学习和实践是并行的,22.22%同学认为创业会占用学习时间,62.24%的同学能够积极的看待,认为取决于创业者如何对待。
2.同学们普遍对创业相关政策缺乏了解。通过调查,我们发现有52.7%的同学仅知道有政策存在但没有了解,8.3%的同学没有听过相关政策,只有2.9%的同学很熟悉。因此,在创业开始时,只有少部分同学会选择学校(15.35%)、政府(10.37%)等社会支持,而更多的会向家庭(47.3%)、朋友(26.14%)求助。
3.大学生毕业时对创业缺乏热情。可以发现,多数同学有过兼职经历(67.9%),这说明同学们参加过许多社会实践。但毕业后的选择上,只有2.41%的同学选择自己创业,而大多数同学选择就业(47.3%)与考研(42.8%),说明同学们对创业的热情不高,更倾向于找一份工作或是继续读书。
(二)高校创业的“办法”
1.大力开设创业相关课程。通过开设创业课程对学生进行相关的教育,培养学生创业意识和能力。结果显示,有超过80.3%的同学积极参加了创业教育课程,并且认为创业课程对于学生的引导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对于老师课堂上所教学的内容是否真正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有16.8%的同学认为老师已经做得很好,起到了很好的效果,85.3%的同学认为课程内容提升了个人创业意识。这说明创业课程的开设对于学生创业意识的形成起到了作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创业的能力。
2.积极举办各类创新创业竞赛。高校每年都会有各类创新创业活动,调查表明有55.2%的同学参加过类似于“挑战杯”等各类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34.5%同学没有参加过这类活动。由此可见同学们对于此类活动的积极性和参与度还是比较高的。这类活动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对于大学生创业素质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是一种最直接且最高效的方式。
(三)大学生对创业的“想法”
1.同学们认为个人创新思维对创业很必要。创新素质对于大学生创业具有非常关键的作用,有48.1%的同学认为创业要具备独到的创新思维方式,是一个创业者最重要的一个素质。少部分同学则认为高科技素养、团队精神、探索精神、勤奋、良好的品德修养与责任感以及交流能力比较重要。这也表明多数学生更希望能够形成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
2.同学们认为实践性强创业教育教学模式很重要。通过调查,我们发现有两种教学模式获得了同学们的高度认同,一种是案例分析研究,占74.0%;另一种是实操演练,占81.8%。对于创业指导课的内容,46.9%的同学倾向于以创业实践和创业模拟分析作为创业指导课程主体,22.2%的同学倾向于由创业者或企业家提供定期讲座,21.4%的同学倾向于创业者讲授创业必修课或选修课。这都说明了同学们对创业实践有着迫切的要求,希望能够得到更多的创业实践机会。
3.同学们认为外在的支持与帮助很关键。大学生独自创业的风险很大,而且成功率不高,因此需要学校、政府和社会给予关键的支持和帮助。在学校方面,同学们希望学校可以为学生创业提供支持和平台,包括专家指导(74.4%)、硬性设施(68.7%)、创业教育(65.8%)、场地(53.5%)四个主要方面。在政府和社会方面,同学们希望得到科技创业基金、社会化专业化管理服务机构和政策支持。这些来自学校和政府的支持对于大学生创业的成功将起到关键作用。
三、对策和建议
基于以上的“看法”、“办法”和“想法”的调查,我们可以看出,大学生能够认可创业,但是缺乏具体行动,高校在创业方面也想了很多办法,但学生了解和参与还不够,大学生们的创业想法落地还需要很多支持。基于此,我们认为可以做进行以下尝试。
(一)高校创业教育要多从“理论”转为“实践”
目前,很多高校都已经开设了创业方面的课程,也举办了GYB、SYB专业培训课程,广大同学也接受到了越来越多创业知识的教育,但授课效果还不太理想。主要是创业的教学过程很多还只是传授书本知识和内容,还停留在“理论”阶段。
所以笔者认为,创业教育必须要多从“理论”转为“实践”。一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聘请有创业经验的老师或企业家进行授课,确保授课教师有较强的实践能力。二是改进课程设置。一方面要设立创业职业技能方面的知识,从理论上提高大学生创业素养;另一方面要明确实践教学的课时和任务,要参加真实的创业实践项目,完成老师指导下的创业项目,让学生真正感受创业的过程,在实践中检验理论。三是加强创业实践基地建设。积极开展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建设,重视创业教育操作性和应用性,为大学生创业教育搭建一个长期、稳定的平台。
(二)校园创业文化氛围要多从“入脑”转为“入行”
校园文化代表了一个学校特有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它是一所学校的精神和灵魂,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要把创业思想与学校的校园文化相融合,从学生入校的那一天开始,学生就能感受到学校的创业文化氛围,创业理念在日常的教育过程中就能“入脑”。更重要的是,要营造一个宽松、包容的校园文化氛围,鼓励同学们进行创新创业,鼓励学生们敢为人先、敢于冒险。同时选树创业成功典型模范,通过各种新媒体手段,对典型进行宣传和学习,让同学们感受到创业距离自己并不遥远,创业就在自己的身边,从而调动大家参与的积极性,让同学们的创业能从“入脑”转为“入行”。
(三)政府和社会的支持要多从“抽象”转为“具体”
近几年,政府和社会对大学生创业的支持力度越来越大,但还需要更多“抽象”的支持转为“具体”支持,做到支持的政策和做法落地。政府一是要鼓励和要求高校提升创业环境,提出具体要求和目标;二是要加大政策和经费支持力度,对于创业工作成效显著的高校给予较大的奖励和补助;三是要减免大学生创业者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对于高科技领域的创业给予补贴和奖励;四是在资金方面为创业者提供全方位支持,尽可能的帮助大学生降低创业风险。社会也应该加大创业文化的宣传,让创业者得到社会的认可,出台具体的宣传要求,在社会营造出崇尚创业、崇尚奋斗的文化氛围,从而保障大学生创业之路越来越好,越走越强。
[1]阿里研究院.“互联网+”研究报告[R].2015:4-12.
[2]腾讯教育,云校,用数据“搅动”中国教育的未来[EB/OL].(2015-3-19)[2015-12-10].
[3]胡桃,沈莉.国外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对我国高校的启示[J].中国大学教育,2013(2):91-94.
[4]黄林楠,丁莉.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探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6):158-160.
邹永星,男,湖南师范大学,讲师,研究方向:思政教育与行政管理;黄维,男,湖南师范大学,助教,研究方向:思政教育。
G642
A
1006-0049-(2018)01-019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