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将中国梦教育同高校思政教育融合起来

2018-01-25邓雅媛邢舒雅王志宇郭李维

山西青年 2018年1期
关键词:理工大学思政大学生

邓雅媛 邢舒雅 王志宇 郭李维

(太原理工大学,山西 晋中 030600)

将中国梦教育同高校思政教育融合起来

邓雅媛*邢舒雅*王志宇*郭李维*

(太原理工大学,山西 晋中 030600)

随着中国梦的提出,高校对大学生进行中国梦教育也成为了一个热点的问题,尤其是大学生拥有高校的优势资源,在实现中国梦的道路上可以有更多的选择。实现中国梦教育和思政教育的融合,对于促进大学生发展,共筑中国梦以及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具有重要的作用。

中国梦;思政教育;融合

中国梦主要是为了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以及人民幸福。中国梦与每个人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随着我国的快速发展,实现中国梦是为了让更多的人走向幸福的道路。高校大学生作为实现中国梦的中坚力量,需要对其进行正确的引导,将中国梦教育融入思政教育中,采用宣传教育以及实践等方式,促进大学生对中国梦的理解。

一、以课题教学为主宣讲“中国梦”

在高校教学中,思想政治课作为一门公共基础课程,是大学生必须要接受的教育,因此思政教师应该科学把握这一机会,在思政课教学的环节中充分讲解中国梦的内容。课堂教学可以选择多种形式,尤其是可以借助一些实际的案例进行分析,促进大学生对中国梦的理解。高校环境下,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有更多的资源和优势,因此教师要合理利用思政课的机会,开辟中国梦教育的前沿阵地。采用课题教学的方式,主要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将中国梦真正的融入到课程中去,让学生深刻的体会中国梦的内涵。采用耕种方式推动中国梦走进课堂,走进高校学生的心中,是培养优秀青年的重要途径。将中国梦教育和高校思政教育进行充分的结合,需要落实到每一节课上。教师要承担起自己教书育人的责任,将中国梦融入思政课堂中,帮助现代大学生树立中国梦,坚持共同的理想[1]。

二、通过新媒体传播“中国梦”

随着网络科技的不断发展,高校大学生受到网络因素的影响越来越大,尤其是在很多网络平台中有大量的学习信息以及社会信息。师生虽然也具有一定的自制能力,但是面对各种各样的信息,一部分人难免会误入歧途。在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技术发展的同时,出现了很多新媒体,这些新媒体与大学生的成长密切相关,尤其是微信、微博、QQ等平台,成为了众多师生学习和工作的一部分。因此中国梦和思政教育的结合可以通过这些最常见的形式来实现。新媒体是师生进行社交以及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当新媒体中充斥了中国梦的内容,将会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学生的思维方式和理想追求。因此高校教师要合理利用日常宣传的机会,借助新媒体快速传播信息的优势,让师生对中国梦有新的认识和理解,增强学生对中国梦的信心。因此,在新媒体的广阔空间内宣传中国梦,有助于加深学生对中国梦的印象,提高学生的政治觉悟[2]。

三、以大学生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唱响“中国梦”

环境对高校大学生能够产生巨大的影响,因此大学校园中的文化活动也直接影响着大学生的成长。校园文化包含了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高校思政教育可以在校园文化活动中进行贯彻落实,此外,融入中国梦教育,可以让学生在具有极高的人文关怀的氛围中感受到中国梦的重要意义。比如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可以选择书画、作文大赛、演讲等形成来完成追梦的目标,结合中国梦的内涵,让大学生抒发自己对祖国的真实情感,包括通过一些表演或者是诗歌等形式表达自己内心对祖国未来的期盼,对自己成长的期望。借助大学生校园活动的机会,开展思政教育,不仅是从活动的主题出发,还要从宣传以及评比等各个环节来实现中国梦和思政教育的融合,了解大学生对中国梦的体会。开展各种活动,不仅可以锻炼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在这一过程中也为大学生提供了思政方面的指导,不仅促进了学生对中国梦的理解,还实现了高校的文化建设[3]。

四、通过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践行“中国梦”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大学生参与实践是提高政治素养以及个人能力的重要途径。中国梦作为一种坚定的信念,需要落到实处。在中国梦教育和思政教育结合的过程中,要求教育和社会实践也能够结合。我国开展的“梦想中国”大学生志愿者行动计划,主要就是向大学生发起号召,让大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真正体会中国梦的涵义。主要是深入西部,深入一线,让大学生在亲身接触一些实践活动的过程中产生更多的感悟。这种方式可以有效的改变学生的思维方式,尤其是更加积极的践行中国梦。参与社会实践,是实现中国梦教育和思政教育结合的有利途径,是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增强大学生实现中国梦的信心的重要方式。

五、结论

在高校思政课堂教学的过程中真正融入中国梦教育的内容,可以不断提高大学生对中国梦的认知。大学生作为思想先进的集体,在实现中国梦的道路上有更多优势,因此要求高校要对大学生进行科学的思想引导,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为社会做出更多贡献。

[1]张娜,陆鑫,钱鹏.“中国梦”如何融入高校思政教育[J].法制与社会,2016(24):234-235.

[2]王洪波.“中国梦”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反思[J].现代交际,2015(03):165.

[3]张萌.“中国梦”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初探[J].教育与职业,2015(12):98-100.

邓雅媛(1983-),女,山西晋中人,硕士研究生,太原理工大学,助教,研究方向:高校共青团工作;邢舒雅(1985-),女,山西太原人,硕士研究生,太原理工大学,助教,研究方向:高校学生管理;王志宇(1974-),男,山西朔州人,硕士研究生,太原理工大学,助教,研究方向:高校学生管理;郭李维(1982-),女,山西太原人,硕士研究生,太原理工大学,助教,研究方向:高校学生管理。

G641

A

1006-0049-(2018)01-0143-01

猜你喜欢

理工大学思政大学生
昆明理工大学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昆明理工大学
思政课“需求侧”
昆明理工大学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浙江理工大学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