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家庭抗逆力视角下受灾家庭的社会工作介入研究

2018-01-25何文君

山西青年 2018年1期
关键词:社会工作者家庭成员灾害

何文君

(西南石油大学,四川 成都 610500)

家庭抗逆力视角下受灾家庭的社会工作介入研究

何文君*

(西南石油大学,四川 成都 610500)

灾害给受灾群众及其家庭带来经济与心理上的困境,如果不及时的缓解这种不良情绪,就会加大家庭及其成员在灾后重建中的压力。本文以受灾家庭为研究对象,着重对受灾家庭所面临的困境及需求进行讨论分析,强调家庭抗逆力的提升对于受灾家庭的必要性,认为社会工作者应当在家庭抗逆力理论的指导下,对受灾家庭进行介入,介入策略应当包括建构积极的家庭信念系统、调整受灾家庭的组织模式、改善家庭沟通过程这三个策略。介入受灾家庭帮助家庭应对压力,恢复到基本稳定的生活状态中。

灾害;家庭抗逆力;受灾群众;主要需求

灾害对会给家庭带来一些不良影响,例如会破坏家庭的日常生活、家庭结构和造成家庭成员的伤亡。而家庭的组织结构、关系状态和基本功直接关系到家庭的基本稳定。家庭抗逆力理论认为家庭可以应对来自外部的压力,认为压力事件既是危机也是一种挑战。受灾家庭由于受到灾害的影响,而导致家庭的基本功能失调。在家庭抗逆力理论的指导下,社会工作者可以结合专业方法和技巧,介入受灾家庭,缓解因灾而产生的压力,改善他们的基本生活,增强家庭凝聚力,帮助受灾家庭恢复到一个基本稳定的状态。

一、家庭抗逆力

在家庭抗逆力的相关研究当中,由于研究视角的不同,可以将其研究归纳概括为三类,分别是作为一种适应方式的家庭抗逆力、保护性因素的家庭抗逆力、关系构建中的家庭抗逆力。综上所述,家庭抗逆力指的是以家庭为功能实体,在应对内外危机与压力源时表现出的以家庭良性运行为目的的修复、调适与关系重建过程,以帮助家庭可持续地健康发展。在日常生活当中,每个家庭都会面临外界带来的压力甚至危机,如果不能合理的化解,那么就会影响家庭成员的正常生活,破坏家庭的平衡。对于受灾家庭来说,灾害的影响是巨大的,在一些灾害面前,如果家庭成员不能够化解灾害带来的影响,那么家庭就会面临危机,原有的平衡状态也会打破。

二、受灾家庭的问题与需求

家庭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初级群体,承担着每一个家庭成员社会化的功能,保障着大家的日常生活,满足家庭成员的基本需求。而在面对灾害时,家庭的组织结构、关系状态、基本功能等方面会受到极大的冲击,而家庭成员的心理和生理状况也会受到影响。

灾害对于家庭的影响可以分为内部影响和外部环境影响两个方面。在内部影响方面对家庭财产、住房、人员等造成影响。灾害也会对家庭的外部环境造成影响,在受灾之前,家庭与社会系统之间的互动是紧密的,但是在受灾之后,家庭与社区、邻里及一些其他的社会系统就失去了互动的这种关系。

灾害除了对受灾群众基本生存条件产生影响外,对家庭生存条件的冲击最主要的表现形式就是毁坏家庭住房,如1976年唐山地震对家庭住宅的破坏率高达97%。汶川地震造成城乡居民住房大量损毁,农村居民的住房有2亿平方米严重受损、倒塌;城镇居民住房近0.8亿平方米严重破坏、倒塌或损毁。由于房屋损失较大,其价值占受灾群众财产的绝大部分,且直接关系到以后的安居乐业问题,因此成为受灾群众的主要需求。从上述数据可以了解到房屋受损是一个十分严重的现象,而房屋的需求也是家庭的一个内部需求,本文主要针对家庭的内部需求进行讨论。内部需求包括家庭成员的住房需求、医疗卫生、经济来源及支出需求。由于灾害造成的家庭成员死亡、失踪导致的家庭结构的失调,所以应当采取有效的措施帮助家庭成员缓解心理压力,减轻灾害对于他们的影响,增强家庭凝聚力。

三、家庭抗逆力提升对受灾家庭的必要性

由于受灾家庭存在家庭结构失调,家庭功能遭到破坏,以及家庭成员对于亲人的离去而产生的负面情绪,失去对日常生活和社交的兴趣;他们由此而引发的心理问题也是需要社会工作者进行关注的,所以提升受灾家庭的抗逆力,不仅要从心理层面,更从外部环境直接帮助受灾家庭来疏通压力,重新建构和修复家庭结构,所以提升家庭的抗逆力就显得尤为重要。家庭抗逆力的提升可以有效的帮助受灾家庭更好的应对来自灾害的压力。根据walsh提出的家庭抗逆力的元框架,可以将其归纳为家庭信念系统,家庭组织模式,家庭沟通过程等三个维度,在这三个维度的指导之下,社会工作者可以更加全面和系统的帮助受灾家庭来很好的进行恢复,增加家庭抵抗灾害的能力,重新建构家庭系统。

四、家庭抗逆力视角下受灾家庭的社会工作介入策略

(一)建构积极的家庭信念系统

在家庭抗逆力理论当中,家庭信念系统是发展和维持家庭抗逆力的核心要素。受灾家庭由于受到灾害的影响,对生活失去信心,又面临着灾后重建的各种困难,社会工作者可以帮助其建构积极地家庭信念系统。一方面可以帮助受灾家庭了解相关的政策,链接所需资源,如灾后重建的相关政策,让他们可以感受到来自国家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了解自己的日常生活是有基本保障的,而不是无依无靠的。另一方面,要把灾害视为一种可以面对的危机和挑战,让家庭成员一起来应对灾害所产生的影响,避免负面情绪影响家庭的正常生活。要鼓励和相信家庭成员是有能力去解决灾害带来的危机,让受灾家庭可以感受到家庭成员相互支持所带来的力量。在此过程中要学会发现受灾家庭自身的优势,比如家庭成员的健在,或者是其他一些没有过多损失的方面,鼓励家庭成员在接受现实的基础上对于灾后重建及未来的生活抱有一个积极的态度,巩固家庭系统。

(二)调整受灾家庭的组织模式

由于受灾家庭可能会存在失去亲人、因为受灾而导致的身体残缺、患病以及家庭经济来源缺失等一系列问题,这就使得家庭原有的和谐状态遭到了破坏,日常生活秩序无法维持。由于家庭的组织模式遭到破坏,所以需要进行重新调整,来适应灾害所造成的家庭结构变化。社会工作者在这一过程当中,应当明确家庭的需求和困境,帮助家庭成员了解灾害给家庭组织带来的改变,完成角色转变,修复家庭功能。向家庭成员澄清和分析压力的来源,并做出相应的调整,把灾害带来的不良影响降到最低,重新建构社会支持网络。社会工作者需要倾听受灾家庭,评估他们的需求,社会工作者应当帮助他们舒缓不良的情绪,转移失去孩子的痛苦,通过一些具有相同情况家庭来建立小组,帮助这些家庭走出失去孩子的阴影,重塑对生活的信心。而这样的方法也可以应用在一些因灾而面临问题的家庭。

(三)改善家庭沟通过程

家庭沟通过程,是家庭成员在处理压力事件时的应对行为。在介入的过程当中,只有促成家庭成员之间形成一个良好的沟通模式,才能更好的提升家庭的抗逆力。对于受灾家庭来说,其家庭成员面临的问题较多,承担的压力较大,这些压力一部分是来自于外部环境,一部分是来自于家庭成员。一方面,社会工作者可以通过运用角色扮演等方法,让家庭成员之间互换角色,让双方通过这样的小游戏,体会到他人的不易和压力。当以后因为某类事情而产生矛盾的时候,可以让他们运用同理心的技巧,更多的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一个良好的沟通模式可以活跃家庭的氛围,让家庭成员具有很高的归属感尤其是在受灾之后。社会工作者应当向家庭成员澄清压力的来源,让家庭成员知道现在所面对的这个压力,既是危机也是一种挑战。在开展工作的时候,要让家庭成员之间形成合作的意识,让大家可以互帮互助,鼓励和肯定家庭成员是有能力去解决问题的,促使家庭形成良好的互动模式,使得家庭可以在逆境当中获得成长。

五、总结与反思

通过家庭抗逆力理论的指导,社会工作者可以更好的介入受灾家庭,帮助受灾家庭减轻因灾而产生压力。社会工作者在介入的过程中,还需要对家庭进行相关的防灾知识的普及,避免当灾害再次来临时,因缺乏相关的防灾技巧而再次受到伤害。社会工作者还需要对家庭当中的特殊群体做好保护措施,采取各类方式,对居民进行防灾教育。

[1]冯跃.国外家庭抗逆力的内涵及模式研究述评[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

[2]郭强.灾害中的家庭——家庭与灾害相互关系的社会学考察[J].灾害学,2002.

[3]刘玉兰,彭华民.家庭抗逆力视角下流动儿童家庭社会工作服务实践重构[J].中州学刊,2016.

何文君(1994-),女,汉族,云南昆明人,西南石油大学法学院,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社会政策。

C913.1;R730

A

1006-0049-(2018)01-0101-02

猜你喜欢

社会工作者家庭成员灾害
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的警示及应对
高等继续教育在提升社会工作者核心职业能力中的作用
社会工作者职业认同的影响因素研究
角色理论下学校社会工作者的角色及困境研究
身体传送带
千年蝗虫灾害的暴发成因
蝗虫灾害的暴发与危害
家庭成员的排序 决定孩子的格局
地球变暖——最大的气象灾害
此“社工”非彼“社工”——对社区工作者和社会工作者概念的澄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