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及提升策略浅析*

2018-01-25王馨洋钟以彬

山西青年 2018年1期
关键词:大学生教育学生

王馨洋 钟以彬

(成都理工大学,四川 成都 610059)

大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及提升策略浅析*

王馨洋**钟以彬**

(成都理工大学,四川 成都 610059)

部分大学生出现学习倦怠、学习动力不足、学习兴趣较低等现象,这些现象不利于大学生自身发展,进而影响高校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本文通过分析学习兴趣的概念及内涵、大学生缺乏学习兴趣的原因,探讨提升大学生学习兴趣的策略。

大学生;学习兴趣;原因;策略

大学生作为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之一,肩负着学习和传承知识的使命。在学习过程中,兴趣是决定学习效率高低的重要因素,也是激发学生求知欲和创造能力的重要因素。大学生从中学学习模式化、固定化的被动学习转变为大学阶段的自主学习,部分学生陷入不知道该学什么、怎么学的困境,从而出现学习目标模糊、兴趣匮乏的现象。因此,如何提升大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和讨论的重要问题。

一、学习兴趣的产生和发展

学习心理学认为,“兴趣是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的倾向,这种倾向使人在认识过程或活动过程中对某事物带有稳定、主动、持久的指向性,是人们行为的内动力。”[1]也就是说,兴趣是一个人产生行为内动力的一种心理倾向,是人们接触、认知、探究事物的基础。在产生兴趣的过程中,人们可能会产生兴奋、快乐、紧张等心理情绪,在探究事物或进行某中活动时表现出一定的认知速度、力度及强度,带有一定的个人色彩。

兴趣是人类的基本情绪之一,是由低等动物的趋避行为逐渐演化和内化而来的一种脑的状态,这种状态弥散性地存在于脑的广大区域,并带有主观感受的性质。学习兴趣通过个体积极探索,认识事物过程中形成,它不仅具有一定的情绪色彩而且还具有持续性、长久性和终身性。

形成学习兴趣要经历四个阶段,即孕育萌发、初步形成、深化发展、巩固完善。[2]孕育萌芽阶段表现为学习兴趣由觉察开始通过主客体之间的发生机制来达到满足的过程;初步形成阶段表现为认知结构的建构过程;深化发展阶段表现为由认知结构构建产生的情景兴趣向个体兴趣转变的过程,是通过内化机制来实现学生对学习目标、学习动机等不断认同的过程;巩固完善阶段表现为学生通过创造性的应用过程来进一步完善学习兴趣。通过以上四个阶段,学习兴趣才会转变为个体兴趣,从而得到真正的完善与发展。

培养大学生学习兴趣,有利于提高学生对周围事物的选择能力和认知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造及创新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满足感和成就感;有利于加强高校对人才的培养。

二、部分大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的原因分析

因各种原因,高校大学生学习兴趣匮乏这一现象普遍存在,主要表现为大学生出勤率低、部分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学习效率低、考试通过率低、学习生活缺乏规律等现象。形成以上现象,我们认为可能有以下原因:

(一)学生自身角度

1.部分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专业学习兴趣不高

大学生的学习行为和学习需求有着一定的联系,通常情况下,学生的学习需求越高,学习行为越强烈,学习目的越明确,学习兴趣越高。但是,由于大学生从中学被动式的学习状态转变为大学自主学习状态,尤其是在新的生活和学习环境中,或多或少会出现学习目的模糊的现象,使得学习需求与学习行为出现随意性,影响着学习兴趣的激发与培养。再者,部分学生因各种原因就读于自己不太感兴趣的专业,对专业缺乏了解或不愿了解,也导致学习兴趣不高。

2.部分学生学习主动性差

大学和以前各阶段的学习环境和方式存在很大的差别,教师和家长在大学阶段的角色和教育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需要改变由教师和家长监督的被动学习,变为更多的自主学习。但一些同学在学习上存在较强的被动性,他们不去主动接受外部事物给予的刺激,担心接受新鲜事物时会产生挫败感,只是通过被动的传授来获取知识;在被动的学习中,学生的学习状态一般是消极而低效率的,缺乏学习的热情,进而影响了学习兴趣的培养。

(二)学生周围环境

1.应试教育和不切实际的成才目标破坏了学习兴趣的形成机制

在学生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存在很多应试教育现象,一些学生认为学习就是为了考试,而学习兴趣的培养变得无关紧要。在应试教育中,部分同学会产生失败感,他们会因为学习存在较大的压力而缺乏学习兴趣。另外,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时,部分家长为子女制定了不切实际的培养目标,盲目地“望子成龙”,个别教师在课堂上采取“填鸭式”教育方法,如反复宣讲、灌输专业学习内容的“重要”,教学内容枯燥、教学形式单一,教学方法落后,从而导致学生学习兴趣匮乏。[3]

2.大学中各种小环境的消极影响

大学校园内外又如一个充满各种诱惑的小社会,难免存在许多不良现象,如学生过度追求物质主义,出现攀比、炫富、拜金等现象,使得部分同学忽略了学习的重要性,从而缺失了对学习兴趣的培养;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学生几乎每个人都有手机、电脑,个别学生热衷于“刷朋友圈”、玩网络游戏、“追网剧”,部分学生课堂内外都在低头玩手机或通宵玩电脑等,影响学习兴趣的培养。

三、培养大学生学习兴趣的措施

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教育各方的共同努力,改善大学生的学习状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明确学习目的,做好专业选择

一方面,学生应该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大学学习更多地是培养和提升自己的能力,让自己能够更快地适应社会并独立生存,而并不是单纯的为了满足父母及老师的期望,所以学生应该根据自身的爱好及兴趣选择专业;另一方面,因为学生从中学转变到大学,部分同学适应能力较差,无法很快地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在这种情况下,高校应该加强学生的入学教育,完善学习指导,指引大学生更好的适应校园生活,让他们更快地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目标,加强对学习兴趣的培养。

(二)学生应该学会自主学习

杜威指出:“自我发起的活动是兴趣行为的核心组成部分,单纯的努力学习只能造就不负责任的、固执、执拗、狭隘的人,要不就是一个笨拙的、机械的、呆板的人物,这就是因为没有了自发的兴趣。”[4]所以,一方面,学生应该学会自主学习,主动地去吸收知识,而不是单纯地为了完成任务而学习。另一方面,老师可适当地改变教学方式,激活课堂学习氛围,如将以往“灌输式”教学转变为“讨论式”,让学生们通过自己的方式去查阅资料、整理知识、组织语言、传播知识,进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此过程中,学生体会到的学习成就感和满足感,能够促进学生学习兴趣地培养。

(三)进行教育教学改革

高校教育教学中存在一些不能适应“培养面向21世纪人才”的现象。高校可根据自身的情况来改善教学方法,如将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一个参考,缩小考试成绩的比例,更多地结合学生自身的能力,并对不同的同学给予不同的学习要求和学习任务;开设更多的特色学习课堂及活动,引领同学多方面的发展,更多地传输学习的积极作用而非不认真学习带来的消极后果,让更多的同学从心理上体会到学习的乐趣,自发地去探索、认知学习本身,培养学习兴趣。

(四)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

针对学校里出现的不良现象,高校应引导同学们应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在物质水平上不攀比、不炫耀、不跟风,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学习上,营造出良好的校园文化;其次,高校可以通过加强师生之间互动等方式,从而调动起学生课堂上的学习兴趣;最后,在课堂之余,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参加“优秀学长学姐经验交流会”、趣味运动会等,引导学生走出寝室,走出网络,促进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活学习观,提升校园学习兴趣。

[1]瞿葆奎,吕达.教育社会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244.

[2]段作章,田业茹.学习兴趣的发生学探析[J].教育科学,2012(6):33-37.

[3]李丽新.培养大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本科教学质量[J].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2(2):98.

[4]杜威.学校与社会·明日之学校[M].赵祥麟,等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 四川省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心2017年度项目“大学生弱势群体社会支持、心理韧性与自我效能感的关系研究”(项目编号:XLJKJY1720B)的研究成果。

** 作者简介:王馨洋,成都理工大学材料与化学化工学院,学生;钟以彬(1983-),男,四川富顺人,硕士,成都理工大学,讲师,主要研究方向: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G642.4

A

1006-0049-(2018)01-0027-02

猜你喜欢

大学生教育学生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赶不走的学生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学生写话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2013年第三届大学生演讲比赛圆满落幕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