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网络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2018-01-25钟园园

山西青年 2018年1期
关键词:大学生建设文化

钟园园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北京 100029)

高校网络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钟园园**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北京 100029)

高校网络文化兼具网络文化和高校文化的特色,随着全球化趋势日益增强,网络媒体作为新兴的信息传播工具产生了全新的社会效应。在此背景下,只有加强高校网络文化建设才能抢占舆论重地,实现网络育人,提升人文素养。针对目前国内高校在网路文化建设上的不足之处,本研究提出掌握网络管理主导权,争取网络育人主动权和提高“媒体人”素养三方面改进建议。

高校网络文化;思想政治教育

2013年,教育部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开展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专项试点工作的通知》。教思政厅函[2013]31号。以若干所高校为试点,实施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专项试点工作方案。将加强高校网络文化建设的大政方针细化为实施方案,从组织领导、条件保障、思想引领、机制创新、内容建设等几个方面着力打造高校网络建设品牌和示范。可见,高校网络文化建设不再是一项形象工程,而是高校文化建设的当务之急。如何建设和培育先进的、科学的、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高校网络文化,成为高校文化建设中的一项新任务。

一、新时期加强高校网络文化建设的意义

首先,加强高校网络文化建设是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时俱进的必要条件。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虽依然占据主流地位,但事实上,以网络媒体作为教育手段往往能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众多的思政主题征文赛、演讲赛、微课大赛、问卷调查等都是以网络为媒介展开实践的。网络对学生思想的影响是潜移默化和深层次的,它已经成为大学生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熏陶不可或缺的方式,也是高校监督大学生思想动态的一个有效工具。但网络文化亦是一把双刃剑,时而有利于传播正能量,弘扬主旋律,但有时也会由于缺乏监管而偏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从而使大学生深受毒害。因此,要趋利避害利用好网络文化这一无形资产,使它更好地服务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第二,加强高校网络文化建设是满足大学生学习娱乐健康成长的客观要求和高校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大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阶段,校园网络文化全方位、多层次、自由、开放的特征迎合了大学生的兴趣取向。高校网络文化在导向功能上具有隐蔽性、渗透性、交互性的特征。一个良好的高校网络文化氛围能丰富教育形式,拓展宣传内容,拓展教育渠道,开拓大学生的眼界,激发大学生的积极性,从而夯实高校软实力,形成良好的网络氛围,提升高校的综合实力。

二、当下高校网络文化建设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国内高校在网络文化建设上取得了一些成就,主要表现在网络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和网络管理队伍不断壮大。首先,媒体种类和数量都不断攀升。有些高校不仅积极建立微信群,公众号,校园论坛,门户网站,并且尝试将这些媒体融会贯通,将宣传、教育、管理、服务、实践等功能融为一体,充分开发和共享网络文化资源。这些举措不仅有利于教学辅助、科研、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而且有利于满足学生的学习、娱乐、沟通、信息获取、参与活动的需要,也更加方便了高校管理者更快更深入地了解大学生思想动态。随着媒体数量的激增,网络文化建设队伍也不断壮大,年龄结构年轻化,知识结构专业化。部分高校还成立了网络文化研究基地,研究中心,大量学者投入到网络文化的研究中。

虽然相比过去取得了一些成就,但国内高校网络文化建设整体水平还比较低,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有些高校网络文化建设理念落后,对网络文化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网络文化平台建设落后,各部门间的协作能力差;网络文化育人效果不明显,部分网站不能结合大学生思想行为的动态和心理特点,缺乏自身风格和特色,内容单一,访问率低,信息交互不强;高校的网络服务不到位,信息更新和反馈速度慢;网络平台缺乏监管;在网络舆论话语权方面比较被动,大学生思想意识薄弱,经不住错误思潮的影响和侵害,有意或无意传播错误思想和信息。此外,校际间、区域间网络文化建设水平差异显著。

分析造成高校网络文化建设薄弱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高校对网络文化建设的战略定位不高,网络文化建设相比于高校学科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来说,往往处于相对边缘的位置。战略定位不高就会导致相关人员、资金、技术保障不到位:网络管理机构的人员配备严重不足,缺少专职人员,而以兼职人员为主。网络管理机构的设置过于简单,没有细化分工,很多网络问题不能及时解决或不能事前预警;缺乏资金预算或缺乏寻找校外资金支持的动力;网络技术薄弱导致网络架构单一,网络文化形式枯燥,官方网络媒体访问率低。有些高校门户网站仅是形象工程,或是发布通知的媒介,而不是良性互动平台。第二,对网络文化监管不到位,网络信息中心等部门对于不良信息简单采取删、堵等方式,而没有从源头上解决问题。第三,高校网络受众体的媒体素养较低,网络文化本身是一种竞争性的多元文化,随着全球化时代的到来,很多良莠不齐的思想蜂拥而至,对信息的筛选和甄别就需要网络人具备高尚的情操和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坚定信念。但是,当前高校中不乏一些师生,对社会主义信念淡薄,极易受西方不良思潮和社会不良言论的影响,有的甚至主动充当了不良思潮的传播者,无意间助长了不良思想的传播。

三、解决高校网络文化建设问题的对策

针对上述存在的突出问题,加强高校网络文化建设就需要从网络管理主导权、网络育人主动权和净化网络氛围,提高媒体人的素养三个方面展开实践:

首先,提升网络文化发展战略,掌握网络管理主导权。各高校应将网络文化建设提高到战略的高度,因地制宜,结合网络文化的特点,研究制定网络文化发展战略、具体政策和实施步骤,并建立定期评估机制。推动网络文化建设,不断增强高校软实力,成立高校网络建设和管理领导小组,建立和完善网络建设管理机构,对各项网络文化工作进一步细分,对一些突出问题或屡禁不止的网络问题,要设立专办给予重点解决。建立由信息化中心牵头,学生工作部门、思想政治部门、宣传部门共同参与的网络文化负责协调团队。培养专职网络文化建设管理工作人员,加强网络文化队伍建设。除了正式工作人员以外,还要培育众多的兼职网络管理和网络评论员。形成专人负责,专兼结合的网络管理格局。探索在校内、校际间,或与政府部门、科研机构协同创新,合作发展的新路径。以区域为着力点,促进高校群网络文化建设整体稳步推进,形成优质的高校网络文化圈。各学校应有网络文化建设专项预算经费,并寻求获取校外资金支持,创造和维护先进的网络硬件条件。实现校园网络文化的长期可持续发展,统筹布局,避免杂乱无章的信息化工程。定期评估单个网络媒体的运作成效,及时处理信息反馈。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网络媒体的结构布局和整体功能。总之,高校要在组织机构、队伍建设、激励评价、资金支持、工作协作等方面探索创新,研究形成有利于网络文化建设的新局面。

第二,丰富高校网络文化形式,争取网络育人主动权。意识形态渗透已成为威胁中国网络文化的头号因素,而大学生思想意识薄弱,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网络文化。高校是以大学生为主体的群体,思想丰富又充满激情。针对受众体的特征,很多题材都需要以丰富的内涵,生动活泼的方式,形式多样的表现手法才能被她们接受。坚持丰富性和正面性相结合,严肃性和生活气息相得益彰。通过视频、论坛等形式积极引导与正面宣传,可以宣传国家改革和发展的艰辛历程与取得的成就、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性等政治性主题,开展网络主题讨论活动,方便大学生参与,又不拘泥于时空限制。也可以选取一些贴近大学生日常生活、学习的素材,从身边的人和事着手,更能以理服人,以情动人。此外,还可以及时发布对国内外时事热点的报道,开拓大学生眼界,培育大学生的爱国情操,法律意识和社会美德。在校园范围内组织网络名人评选活动,他们可以是知名学者、教授、管理服务之星。这些网络名人或因才华横溢享有较高的知名度,或事迹感人深入人心。他们能利用专业知识,结合岗位工作,围绕实事热点,运用网言网语发表正面思想、宣传评论,参与网络文化产品创作,开导学生思想和引导校园舆论。开办网络名栏专栏,通过评选最佳校务微博、校园公众号等方式,激发各类校内网络媒体的创新性、思想性、教育性、服务性、互动性。评选可以采用将访问率或参与度相关统计数据与用户的主观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培育活跃的大学生网络社团。与实体社团不同,大学生网络社团活跃于网络媒体,可以突破时空限制,对广大学生产生巨大的影响力。总之,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期,易受各种西化,分化思想或各种有悖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思想的侵害,只有不断加强内容和形式创新,才能达到网络育人的目的。

第三,提高媒体人的素养,净化网络氛围。上述两点都是从高校主体角度出发,探寻提升网络文化建设的方法。毋庸置疑,一个良好的网络文化氛围也离不开受众者的积极配合,一个高尚的网络受众群体对于整个网络文化的净化同样至关重要。尤其在信息高度发达的今天,很多网络受众者已不是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成了网络信息的发布者或传递者,这种角色的转变就要求高校在提高媒体人素养上下工夫,从源头上和大环境上净化高校网络氛围。对学生加强思想教育,除了传统的课堂思想政治教育外,还要经常举办网络知识讲座、开设媒体素养教育选修课等途径,将大学生网络文化教育纳入学校素质教育范畴;帮助大学生掌握网络信息技术,提高他们的网络信息获取、甄别、创新能力,做到对不良信息不看不听不传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者队伍建设,网络文化的普及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如何提升教育者自身网络素养,也是一个需要重视的问题。必须建立教育工作者定期进修制度,为教师和各学科领域之间搭建交流学习的平台。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专业知识的教学中,不断创新教学手段。最后,网络文化遍布整个社会,具有全面、多元、流动性等特征,高校内外的交流不可避免,这就要求高校积极响应政府部门主导的各类整治网络不良之风的专项行动,开展主题教育,探索净化网络环境的长效机制。

总之,高校网络文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高校作为建设主体,必须调动高校网络建设和管理层面的积极性,掌握网络管理主导权、网络育人主动权,不断探索高校网络文化建设新机制,通过多种形式和途径,各领域,多层次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时,需要高校媒体人积极提高自身素养,净化网络文化氛围,共同推进网络文化建设,以达到高校网络文化育人的目的。同时,作为整个社会网络文化建设的一部分,高校必须与时俱进,积极响应整个大环境的要求,为社会提供更多的网络正能量。

[1]李成恩,张远航.高校网络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及主要任务[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6(1).

[2]冯刚.新形势下推动高校网络文化建设的思考与实践[J].思想教育研究,2015(8).

[3]喻运斌.网络文化的特征及其对大学文化的影响分析[J].北京教育(高教),2006(2).

[4]吕航,张婷.微博传播环境下舆论生成初探[J].新闻传播,2010(6).

*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6年度党建立项课题“高校网络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项目编号DJ20160201)的结项成果。

** 作者简介:钟园园(1982-),女,浙江海宁人,中央党校,博士生,任职于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办公室,研究方向:党建、高等教育等。

G641

A

1006-0049-(2018)01-0023-02

猜你喜欢

大学生建设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谁远谁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2013年第三届大学生演讲比赛圆满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