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初中音乐教材中节奏型的教学

2018-01-25

北方音乐 2018年17期
关键词:声势律动节奏

巴 蕾

(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中学,河南 郑州 450000)

节奏是重要的音乐要素之一,节奏型教学在初中音乐教学中举足轻重。根据课程标准,初中音乐教材中编写了许多节奏型供教师参考、学生学习,但在实际教学及听课教研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节奏基础相对薄弱,部分教师忽略了教材中提供的节奏型素材,节奏型的教学方法也有待创新。那么,如何能够有效地利用教材资源,做好节奏型的教学呢?

一、音乐作品背景与节奏型练习相结合,提升学习兴趣

想要掌握好音乐中的节奏,就需要反复地练习,而单一的节奏型重复练习对于学生而言是枯燥乏味的。将节奏型练习与音乐作品的背景进行结合,分析节奏型的特点,有利于加深学生对不同节奏型的理解。

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一课,教材中要求重点练习歌曲中的三连音、附点音符和休止符,并讨论最后11个小节与前奏的关系,从节奏方面分析这段音乐在整首歌曲中的作用。这说明,学生不仅要掌握以上节奏型,还要知其所以然,理解为什么运用这些节奏型。通过分析讨论,学生自行归纳出三连音、附点音符、休止符的运用,加强了音乐的顿挫感,让听众感受到了抗争的精神、勇往直前的勇气。在理解了节奏型与音乐背景的关系之后,教师再次带领学生反复练习以上节奏型,就少了些乏味,多了些趣味。

二、循环拍响节奏型为歌曲伴唱,熟悉节奏,巩固演唱

音乐教材中的一部分课会指出本节作品的节奏型,这些节奏型需要学生熟知并掌握。教师们在教学过程中容易忽略节奏型的教学,或是将节奏型的教学一带而过。为此,以拍手的方式循环击打教材中给出的节奏型为歌曲伴唱,能够在熟悉节奏的同时巩固演唱,提升学生的节奏感与协调能力。

如《青春舞曲》一课,教材体现了手鼓的节奏型“X.X X X X X X X X”,此节奏型将民族特点表现得淋漓尽致,为本节课的重点。教学中,教师可以在学生聆听这首歌曲的同时将此节奏拍打出来,让学生产生初步印象,并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的兴趣。学唱歌曲后,学习拍打此条节奏型,在学生掌握之后,尝试让他们边拍打节奏边演唱。经过反复的练习,学生对此条节奏型记忆深刻,同时巩固了此作品的演唱。

三、应用声势律动伴唱,提升学生的创造力

人体通过不同的姿势发出的声响就是声势,比如拍手、捻指、跺脚、拍肩等。通过让学生跟着音乐做声势律动,能够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提高肢体的协调性,培养他们的创造力。用声势律动伴唱,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较高,通过反复练习,能达到很好的节奏教学效果。

由于声势律动牵扯到的肢体活动较多,相较于拍响节奏型为歌曲伴唱而言,难度有所提升,因此要将教学过程细化、分步进行。在教学实践中,按照唱、读、击、合的步骤进行尝试,效果显著。如《化装舞会》一课,教师选取A段的主题旋律,先教学生“唱”,用“bang”“la”模唱乐曲旋律;然后,以本单元“实践与创造”的第四条节奏型为例,引导学生“读”,用“哒”读熟两声部的节奏;接着,让学生尝试“击”,分声部用拍手的方式打出节奏,之后换为第一声部捻指、第二声部跺脚;最后,与学生一起“合”,先将捻指与跺脚的二声部声势律动合起来,练熟之后加上旋律的模唱,形成唱、捻指、跺脚三声部的音乐效果。随着难度的加深,学生的学习劲头越来越强,课堂反响热烈,参与度高。完成以上四步练习之后,我们又组织学生进行自由编创,用其他的声势动作配上改编的节奏型为乐曲伴奏,学生们在津津有味的尝试过程中创造力得到了提升。

四、采用对比体验的方法理解并感知节奏

不同的节奏型表达着不同的音乐风格,采用对比体验的方法进行节奏练习,能够加深对不同音乐作品风格的理解,从而让学生对节奏的学习不只停留在表面,还可提升其鉴赏音乐的能力。

教材中有时会要求学生用不同的节奏型为同一音乐作品伴奏,感受节奏发生变化以后,不能够体现原有的音乐特征。例如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实践与创造”部分,要求学生用“X.X X X X X X X X”和“X X X X”两种基本节奏型为《青春舞曲》伴奏,体验并说出其中哪一种伴奏音型更具有维吾尔族的音乐风格。通过对比体验,学生能够感受到手鼓的节奏型,生动表现出了维吾尔族音乐的热情、活跃,若换成一拍一音的节奏,则会使这首乐曲失去其原有的韵味。

此外,教材中还会要求学生用不同的节奏型为同一音乐作品伴奏,感受节奏变化后形成的不同音乐风格。如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实践与创造”部分,要求用两种不同的节奏型为同一旋律伴奏,感受拉丁美洲与欧洲探戈节奏的不同特征。通过对比体验,学生对拉丁美洲与欧洲的探戈节奏有了切身的体会,更容易对两者进行区分,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五、增加乐器伴奏环节,丰富节奏教学模式

为了使学生对音乐的新鲜感长青,保持培养起浓厚兴趣,在后期的节奏教学过程中,我们有意识地加入了乐器伴奏环节,不仅带领学生们演奏了基本的打击乐器,还让学生利用身边的物品创造性地进行自制乐器伴奏,教学效果显著。如,在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教学中,组织学生分小组自行选择碰铃、三角铁、铃鼓、响板等打击乐为《G大调弦乐小夜曲》伴奏。接着采用“实践与创造”中提供的节奏型,用一次性纸杯及橡皮筋自制出弹拨乐器,模拟拨弦乐器在指定位置做伴奏。最后,各组拿起自己的乐器随着音乐进行分组展示,并选出两组“最佳伴奏小组”进行合奏,感受多声部音乐的魅力。

六、实践效果

(一)学生节奏学习的兴趣及水平提高

通过多样的节奏教学方法,丰富了学生的节奏学习体验,带领更多的学生在音乐课上动起来,引起学习兴趣。积极的课堂参与度也加强了音乐课堂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使得教师的教学在学生中有回应、有成效,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学生的节奏感逐渐建立起来。

(二)学生的音乐背景文化体验加深

音乐教材中涉及到的音乐素材多种多样,按照地域分类,有欧洲、美洲、亚洲等;按照民族分类,有维吾尔族、藏族、朝鲜族等;按照体裁分类,又有协奏曲、室内乐、交响乐等。作为音乐的一项最基本的要素之一,节奏型通常是某种音乐的代表特征,通过节奏型的学习与训练,学生能理解不同音乐的背景文化。例如,拉丁美洲与欧洲的探戈节奏会带来不同的文化体验,波尔卡的典型节奏型暗示着其时代背景,不同的锣鼓经通常用于不同的故事情节,表现不同的情绪等。

不论是分析音乐节奏与作品背景的关系,还是用击打节奏、声势律动、乐器伴奏等方法进行节奏训练,或是用对比的方法加深学生对节奏型的理解,都使得我们的节奏教学效果产生了质的飞跃。

猜你喜欢

声势律动节奏
作 品:景观设计
——《光影律动》
吃饭有个最佳节奏
节奏学习也可以变得很有趣
“律动世界”展览全接触
律动之美
“三个经济”律动
雷声与闪电
声势律动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运用“稳定拍声势”突破歌曲难点实验研究
国企反腐开启“一天查处一人”节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