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分层教学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运用
2018-01-25朱昱亭
朱昱亭
(西安经开第一小学,陕西 西安 710018)
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音乐始终处于“副科”的位置,课堂上,教师始终采用单一的教学模式,即“梨园式”的教唱——教师唱一句,学生跟一句。此种单一的教学模式束缚了学生的思维,也让学生慢慢失去了对音乐的兴趣。当前,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音乐学科受到了重视。此时,教师应转变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合理运用分层教学法,确保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主动、积极参与到教学中。只有学生都参与进来,这样的课堂才是高效的。
一、合理分层学生,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分层教学法实施的前提条件即合理分层学生。在分层之前,教师应认真分析每位学生,总结出每位学生的特点,如哪位学生的音乐乐感较强、哪位学生的学习能力较强、哪位学生的音乐基础较好等,并了解学生间的差异。以此为分层基础,保证分层的合理性、科学性。
当然,分层学生的过程中,教师除了要考虑学生的实际特点之外,还要考虑到小学生的自尊心,在保护每位学生自尊心的同时,掌握他们的音乐学习情况。
然而,教师该如何分层学生呢?分层学生是指教师从每位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如兴趣爱好、音乐乐感、学习能力、音乐基础等方面,将学生划分为以下三个不同的层次,即高、中、低,通常情况下,教师将音乐基础扎实、学习特别主动、积极的学生划分为A组学生;将音乐基础较为稳定、学习态度认真的学生划分为B组学生;将音乐基础较差、音乐乐感不好的学生划分为C组学生。
分层完学生之后,选择与该层次学生特点相符合的教学方法,以便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但需要注意的是,分层学生并不意味着分化学生,而是让学生深入到与自身情况相符合的层次中,与该层次中的学生相互鼓励,共同进步。同时,教师应告诉学生分层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其是相对的、动态的,每位学生要在平时的学习中不断努力,扎实自身的音乐基础,勤加练习,使得自身能进入到更高层次。
二、分层教学目标,明确教学方向
三维教学目标集中体现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集中体现了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客观要求。其中,三维教学目标分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运用分层教学法时,教师已经分层学生,每个层次学生的音乐基础、学习能力等方面都存在差异,为此,分层教学目标是必不可少的。
教学目标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只有事先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教学活动才可以顺利开展下去。因此,设置教学目标时,应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保证教学目标的合理性、可行性。有的学生音乐基础扎实、学习能力较强,针对这部分学生,教师不能设置过于简单的教学目标,而是要设置具有挑战性的目标,激发起学生内在的音乐潜能,使得他们“更上一层楼”。有的学生在课堂上掌握知识的情况一般,课下也不愿意主动巩固,此时,教师要合理分层这部分学生,将其分成学习能力欠缺的学生、学习主动性较差的学生、学习态度不认真的学生。只有合理地划分学生,才能设置不同的教学目标。对于那些音乐基础较差的学生,要设置基础性的教学目标,即掌握音乐基础知识,并在慢慢掌握音乐基础知识的同时,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对于那些学习态度不认真的学生,要严格管教,端正他们的学习态度,使得他们能正视音乐学科,主动、积极地参与到教学中。
以《草原牧歌》为例子,由于学生间存在差异性,为此,要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确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对于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教师借助多媒体创设情境,让他们初步认识蒙古族,了解蒙古族文化,并初步感受蒙古族音乐。接着,教师引导他们学习《银杯》这首歌曲,一边学习这首歌曲的过程中,一边告诉这首歌曲是鄂尔多斯草原的一首短调民歌。由于该层次学生的音乐基础差、学习能力较弱,为此,教师让其聆听《银杯》,感受这首歌曲的旋律,慢慢培养他们的语感。对于学习能力居中的学生,教师要求他们依据《银杯》及《小黄鹂鸟》的情感演唱歌曲,并能背唱《银杯》,并且能用独唱的形式演唱《银杯》。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鼓励其用二部合唱的形式演唱《小黄鹂鸟》,并进一步聆听《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天堂》及《万马奔腾》,对比分析,感受蒙古族歌曲的风格。同时,还要该层次的学生学习并感受五声调式音阶,尝试用五声音阶进行旋律创作。教学目标的分层使得每个层次的学习都有了方向性,他们不再觉得音乐学习较为枯燥无味,而是能在音乐学习中找到“快乐的小天地”。
总而言之,分层教学目标这一做法,使得教学效果得到了提升,还强化了学生对音乐学科的兴趣,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三、分层教学内容,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由于学生的音乐基础、学习能力、兴趣爱好等方面存在差异性,为此,教学中,教师应分层教学内容。音乐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学生的创造性,并引导每位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只有这样做才能让音乐课堂氛围活跃起来。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行,越来越多的家长、学校都开始重视音乐,这使得学生的音乐素养得到了明显的提升。尽管如此,学生间的差异性是不可否认的,围绕着学生的差异性,教师要分层教学内容,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积极地参与到音乐教学中。
鉴赏音乐作品时,不同学生的音乐感受并不相同。所以,课堂上,教师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开展不同的音乐鉴赏,设计不同的学习内容。对于一些基础知识让基础较差的学生完成,归于一些有难度的知识让基础较好的学生完成。这样设计教学内容能让学生之间实现互动,营造活跃的教学氛围。
以《雪绒花》为例子,其是美国电影《音乐之声》中的一首插曲,曲调朴实感人,带有浓郁的奥地利民歌风格。雪绒花的原名为火绒草,是奥地利的国花,其象征着勇敢。此首歌曲赞美了雪绒花,并抒发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寄托了主人公赞颂祖国之意。学习《雪绒花》这首歌曲时,教师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不同的学习任务,即: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教师借助多媒体播放视频,让这部分学生聆听、思考,感受歌曲中的情感,并划分歌曲和分析歌曲中的力度。对于基础居中的学生,教师让其感受歌曲中的结构、曲调以及风格,并能打着拍子完整演唱歌曲,深情地演唱这首歌曲。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教师让其根据拍子的强弱,思考当时上校的心情;这首歌曲出现的地点、对象、内涵有什么不同;《雪绒花》这首歌曲对同学们以及我们现代人有什么样的激励和警示作用。通过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的学习内容,调动起各个层次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能愉快地参与到学习中,感受到学习音乐的乐趣。
由于音乐学科有其特殊性,教学中,教师应借助多媒体这一辅助性的教学手段,以直观、立体的画面丰富教学内容,刺激学生的听觉、视觉,并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创造力。这样的教学方法能让高、中、低层次的学生都积极参与进来,他们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真正成为了音乐课堂的主人。
四、分层教学评价,激发学生的自信心
教学评价是教学过程中的最后一个环节。教学评价的目的旨在激励、鼓励学生,发现教学中的不足,及时反思与弥补,达到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由于学生的实际情况存在差异性,教师应分层教学评价,科学、合理地评价每位学生,真正做到教学评价的多元化、差异性。
因为每个层次学生的学习目标、学习能力等不同,评价时,教师也要分层评价,保护每个层次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使得他们能不断努力。传统的教学评价中,教师过分重视学生每节课掌握知识的情况,忽视了学生的差异,这极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也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为此,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设计不同的教学评价体系。教学过程中,对于基础较好、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而言,他们能自主完成学习任务,并且能深入到音乐作品中,感受作者的情感。评价此部分学生时,教师要围绕着“丰富学生视野,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这一目的,评价他们对音乐作品的欣赏是否到位,旨在激发他们的创造思维,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对于学习能力居中的学生而言,教师应以鼓励、积极引导的方式,引导他们一起分析音乐作品的创作,帮助他们深入到音乐作品中,初步感知音乐作品。对于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而言,教师应善于表扬他们,适时给予他们鼓励,帮助他们重新树立起对音乐学科的信心。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通常都不敢开口唱歌,他们觉得自己“五音不全”,开口唱歌,其他学生肯定都会笑话他,教师应帮助他们克服这一心理,并挖掘他们的闪光点,让他们越来越相信自己。
以《时间像小马车》为例子,本节课要求学生用欢快、活泼的声音演唱歌曲,并通过用不同速度演唱相同的歌曲,体验速度对表现音乐情绪的作用。当然,教师还组织学生参与二部说唱练习活动,让学生初步感受声部间和谐统一的美。当明确教学目标之后,教师应认真观察每个层次学生的学习情况,对于学习积极性较强、学习态度端正的学生,要给予其表扬,让其他学生都向该学生学习。对于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教师要帮助他们克服恐惧、害怕的心理,鼓励他们,使得他们能融入到教学活动中。教学评价的分层,凸显了学生的主动性,激发起学生学习的自信心,这对于提高课堂效率大有裨益。
五、总结
分层教学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运用,挖掘了每个层次学生内在的潜能,还提高了各个层次学生的学习效率。作为一名小学音乐教师,要深入研究音乐教材,还要深入剖析班里面的每位学生,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主动参与到音乐教学中,感受到音乐学科的魅力,并为自身日后的音乐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