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美与实践”双视角下的视唱练耳教学研究
2018-01-25姜庆敏
姜庆敏
(济宁学院,山东 曲阜 273155)
视唱练耳是音乐教育的一种基本途径,具有理论性与技术性兼备的学科特点,集视唱教学、听觉分析教学以及基础理论知识教学于一体,以基础理论知识教学为依托,培养学生具备“审美与实践”双重能力。“审美与实践”是音乐教育中两大主流哲学思想,在这两种哲学思想的指导下来进行视唱练耳教学,便于我们分析各种教学现象,形成独立的学科观点,便于教师灵活地运用和调整教学方法及策略,使视唱练耳教学目标得以顺利实现。为此,在“审美与实践”哲学思想下对视唱练耳教学的课程价值、教学目标、教学方法与策略以及教学评价四个方面进行了探索与研究,希望能够推进视唱练耳课程发展,促进课程研究体系化,更好地为课程教学服务,提升学生“审美与实践”的双重能力。
一、“审美与实践”双视角下的视唱练耳课程价值与目标
视唱练耳教学无论从教学内容还是教学方法与策略的运用上,处处都彰显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音乐审美与音乐实践密不可分”的世界观与方法论。视唱练耳课程集视唱、听觉分析及基本乐理于一体,通过学生的眼、耳、口、手等器官的协调配合表达展现出来。这一动态过程的发生,实际就是视唱练耳教学活动,学生在这一活动中获得的各种能力就是视唱练耳课程追求的价值所在。 “审美与实践”双视角下的视唱练耳课程价值不再是只获得审美能力,而是要在课程教学过程之中,体验各种美的价值,获得审美体验,用更深刻丰富的情感去表现音乐作品。“审美与实践”是个逆向过程,好的审美意识能够指导音乐实践,音乐实践反过来又会促进审美意识的提升。
学生是视唱练耳课堂教学的对象,是教学活动中的主体,“视唱练耳课程的基本职能就是促进学生音乐能力的发展”[1]。在视唱练耳课程中应扩大“以人为本”和“以音乐为本”的内涵和外延,具体化到要“以学生为本”以及“以审美和实践为本”。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视唱练耳教师对课堂教学进行的大量的理论及实践性对比研究,认为视唱练耳课程在多元音乐文化教育大背景下,应该加强与基本乐理、中西方音乐史以及民族民间音乐等课程的联系与渗透,用多学科横向一体化的学科理念审视视唱练耳课程,全面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培养和发展音乐审美能力;此外,视唱练耳也是强化学生自主实践与检验各种音乐能力的一种课程,这一观点首先在教材的运用上取得了印证,如《视唱练耳修订版》(许敬行编著)将视唱练耳研究简化与概括为“唱与听的集合”。简言之,这门课程是一种“唱”与“听”两种实践活动的综合。视唱练耳的课程目标在“审美与实践”教育理念指导下,赋予了其教学内容要实现“审美与实践”双重能力的新任务,即关注每一个学生审美能力的增长及实践能力的获得。
二、“审美与实践”双视角下的视唱练耳课程教学内容
“要更好地学习现代音乐视唱练耳,就要对接触的作品有更深刻的了解和认识,课程教学内容和方法也应随着音乐作品风格写作手法等的衍变而衍变”[2]。在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环境下,不少学者对视唱练耳教学经验的积累与总结,提出了许多新的课程理念与思维。如渗透教学理念,提出不仅要与基本乐理、和声学、曲式分析等课程在教学法上要有融合与贯通,在教学内容上更是要吸收和借鉴各个学科为视唱练耳课程所用。因此,视唱练耳课程其教学内容要通过不同领域的音乐知识,引导学生们善于发现和体验音乐知识中的各种形式的美。比如,我们在教授大三和弦与小三和弦这一教学内容时,首先要从乐理知识出发,理解什么是和弦的概念;其次,要通过唱来感受大三度音程与小三度音程的不同,即内心感受或者说内心音乐形象感,大三度是明亮的高兴的色彩,小三度则是忧郁暗淡的色彩;最后,还要将大、小三和弦与和声学中的正三和弦与副三和弦联系,明确这两种和弦的作用,大三和弦是大调式的色彩,是一个阳光洒脱的男性形象,而小三和弦则是一个多愁善感的女性形象。
在“审美与实践”双视角下,我们对“唱”与“听”的含义和内容也重新作了拓展和规定。“唱”不再仅仅是能够“唱准音高”的标准,而是要求学生能够用声音准确迅速地表达出谱面所规定的准确的音高以及定量的节奏;通过对声音的速度与音量大小的控制,要求学生能够掌握和熟练运用谱面中速度、力度、装饰记号及表情记号;除此之外,还要增强对律动、旋律以及调式调性等音乐基本素养的把握运用。“听”主要培养学生们的三种能力,即听觉记忆能力、听觉分析能力和听觉记谱能力。如:在进行调式调性的听辨练习中,就要将“唱”与“听”紧密结合,还要运用所理解和感受到的大三和小三和弦的音响效果感准确判断所听到的音阶的调式调性,从而掌握调式调性的听辨方法,在“唱”的过程中“听”,在“辨”的过程中“唱”,是提升学生音乐审美能力与音乐实践能力运用的一个重要环节。
“审美教学另外一个重要环节是对音乐风格美的感受”[3]。如:视唱曲目中外国音乐作品除了选用世界著名作曲家的作品外,还应增加优秀的中国民族五声调式的作品,加强对学生民族自豪感的培养。要使学生具备坚实的音乐理论知识和技能,必须要删除教条式老化的知识内容,选用能够促进学生自主实践性能力发展的教学内容,精选一些能够为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优秀教材为我们所用,使学生能够针对性地为旋律与合唱写作以及进行即兴伴奏写作等做好铺垫,为将来既能走上“讲台”又能走上“舞台”做好准备。
三、“审美与实践”双视角下的视唱练耳课程教学方法
在“审美与实践”双视角下进行视唱练耳教学,教学方法必然要进行调整,使课程目标与教学目标中的基础知识与实践能力伴随着课堂教学活动的进行而顺利转化。“通过视唱练耳教学,使学生的综合音乐素质大幅度提高,必须建立学生参与率高,独创性强的新的教学法。”[4]由此可见,在“审美与实践”双视角下进行视唱练耳教学,实现学生审美能力与实践能力的双重发展和提高,必须调整课堂教学方法与策略。奥尔夫教学法的优势在于强调和注重音乐的即兴性,强调学生主动参与探索、发现音乐、即兴创作,常常被用于节奏教学。“学生‘心甘情愿’地进行即兴创作的学习,才能够真正创作出有创造性的实践成果。”[5]在“审美与实践”音乐教育思想指导下,我们提倡将奥尔夫教学法运用到节奏学习上,则教学方式更为灵活新颖,效果突出。如: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教师鼓励学生即兴创造以所学节奏型为主的节奏片段,并进行表演,强调通过这一自主性表演实践巩固所学知识。学生们参与音乐性的节奏创作与表演,学生的各种能力随之提升,特别是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感受音乐魅力的能力以及运用音乐知识进行表演等实践能力迅速提升。这种新颖、有趣的学习方式,能够使学生的注意力更为集中,学习效率也会随之提高。
视唱练耳课程中音乐基础理论知识是学生进行实践学习的基本桥梁,提升音乐审美和音乐实践能力是贯穿于视唱练耳教学目标的两大核心。在视唱练耳课程中进行审美意识的培养和建立,是适应时代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促进学科发展的需要,要实现视唱练耳教学双重目标,我们还要运用先进的数字化多媒体进行教学,才能适应新时期培养音乐人才的需求。积极研发和引进先进的视唱练耳教学软件,改变传统的以单一钢琴为视听练习教具的滞后性,可以极大地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如音阶、和声连接、节奏训练等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集视、听、唱于一体,学生在音准、音色及多声部学习中能得到更多更精确的训练,使学生具备拥有更为灵敏的听力。另外,软件还能解决视唱教师钢琴弹奏技巧不足的状况,能保证课堂听觉训练材料的准确性、灵活性和全面性。
四、“审美与实践”双视角下的视唱练耳课程教学评价
视唱练耳课程教学评价是对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这一具体实践做出的评价,通俗地讲就是评价“学生通过视唱练耳课程学习得到了什么?笔者认为,上述观点同样适用于“审美与实践”双视角下的视唱练耳教学评价,视唱练耳具有理论性和技术性,同时还具有可表演性的特点。其考核评价方式不应只以理论性的试卷为主要考评方式,而应与表演实践相结合。其考核方式可创新性地以视唱练耳音乐会或汇报表演的形式评价,将实践教学从课堂延伸至舞台。给同学们更多的展现自我的机会,更直接地了解视唱练耳课堂中对于节奏、音程、和弦、旋律、音乐作品风格的掌握情况,同时也是学生们对自己所学知识进行综合运用的一次自测。在筹备汇报表演的过程中,同学们会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难度适中并能够轻松自如地驾驭的曲目进行反复练习。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又增长了一些实践知识,内心节奏感、音响色彩感、多声部协调能力以及四肢的协调反应能力都将有很大提高。
现代化视唱练耳教学软件的应用,对我们今后改革视唱练耳考评方式也有很大的启发与暗示,将是一个大的方向。能够用教学软件全面、精准、声像结合等优点,弥补传统笔试测评之不足,全面考查学生的音乐能力,培养全面的音乐人才,逐步建立起以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为基础、以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为核心。同时,以学生的学习态度为参照的综合考评体系,注重考评方式的多样化和考评指标的规范化,为学生在学习视唱练耳课程过程中的表现给出一个综合、全面、客观的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