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柴可夫斯基芭蕾舞剧《天鹅湖》钢琴音乐作品
2018-01-25万明芳
万明芳
(滁州学院音乐学院,安徽 滁州 239000)
一、芭蕾舞剧《天鹅湖》的创作背景
芭蕾舞剧《天鹅湖》的创作背景是柴可夫斯基所生活的时代的写照。当时俄国正处于沙皇政府统治时期。1861年沙皇亚利山大二世废除农奴制,为本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保障。在农奴制废除以后,社会各个阶级矛盾的激化,为民主主义革命思潮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发展空间。就柴可夫斯基本人而言,他出生于贵族家庭,渴望用和平的方式化解社会矛盾,但是在农民阶级、地主阶级、新兴资产阶级封建势力之间的激烈化的影响下,他并没有找到化解社会矛盾的方法,因而借助音乐表达自身的苦闷。[1]1971年,柴可夫斯基拜访定居乌克兰的妹妹,在其家中根据德国童话《天鹅池》的相关内容创作了一段芭蕾舞音乐,该作品后来成为芭蕾舞剧《天鹅湖》第二幕的音乐基础。1876年年初,柴可夫斯基完成《天鹅湖》的创作,但一年后的首次公演以失败而告终。在柴可夫斯基去世以后,法国芭蕾大师马里于斯·帕蒂和俄国编导列夫·伊万诺夫等人对该芭蕾舞剧的内容进行了扩充,形成了现今流传于为世界各国音乐舞台的芭蕾舞剧作品。
二、芭蕾舞剧《天鹅湖》的特点
(一)戏剧化的音乐特点
芭蕾舞剧《天鹅湖》钢琴音乐作品所呈现出来的戏剧化的音乐特点,与柴可夫斯基本人对戏曲艺术的喜爱之情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柴可夫斯基本人自幼年时代起,对戏曲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其音乐创作历程之中,他本人也多次对戏曲元素进行应用。从芭蕾舞剧天鹅湖的内容来看,该作品所反映的故事来源于德国民间,剧情内容为王子齐格费里德与公主奥杰塔之间的爱情故事。整个作品分为四幕:第一幕为戏剧的矛盾开端;第二幕为矛盾发展阶段;第三幕为矛盾的高潮阶段;第四幕为故事结局。以该作品第一幕为例,王子齐格费里德迎来20岁生日,母亲要求他在成人礼上挑选一名公主做妻子,还送给王子一把弓箭。王子因即将告别自由生活而倍感苦闷,与朋友在城堡中进行聚会,为母亲所制止,曲终人散之时,一群天鹅从王子头顶飞过,王子在仆人班诺的建议下,猎捕天鹅。在这一幕中,乐曲分为2段欢快的舞曲:1段回旋曲式的哑剧舞曲;2段嬉戏舞曲和1段情节舞曲。嬉戏舞曲是乐曲中的高潮部分,展示的是众人举杯言欢的场面,在钢琴曲作品之中,作者主要借助强弱对比的方式,对画面的节奏感进行了强化。在音乐作品第三幕,魔鬼带着自己的女儿来到王子订婚宴的情节,音乐以新娘圆舞曲为主,借助触键与用力等方式,将戏剧的情感融入演奏过程中。
(二)交响化的音乐特点
交响乐与芭蕾舞剧之间的结合,让《天鹅湖》的艺术表现力得到了强化,也让音乐艺术在芭蕾舞剧中的地位产生了一定的变化。配乐形式的变化,是《天鹅湖》钢琴音乐交响化特征的反映。在《天鹅湖》钢琴音乐作品创作过程中,柴可夫斯基将多种打击乐器和铜管乐器应用于音乐创作过程之中,进而让乐曲的表现形式得到了优化。如在芭蕾舞剧的整场演奏过程中,钢琴演奏以b小调为主,这一演奏形式可以发挥出奠定芭蕾舞剧整体情感基调的作用。在第三幕的高潮部分之中,钢琴演奏曲由f小调调整为降A大调,打击乐曲与铜管乐器的应用,也让音乐与芭蕾舞剧所反映的戏曲冲突相呼应。
三、芭蕾舞剧《天鹅湖》对世界芭蕾舞剧的影响
《天鹅湖》音乐作品的创作历程反映着音乐家在舞剧音乐艺术领域的创作实践。在《天鹅湖》问世以后,很多音乐家在舞剧领域进行了一定的尝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故而芭蕾舞剧《天鹅湖》钢琴音乐作品的问世,可以在促进舞剧音乐与舞蹈艺术融合的基础上,丰富舞剧音乐的表现形式,也可以弥补音乐家在舞剧音乐创作领域的空白。在《天鹅湖》音乐作品产生以前,舞剧音乐仅仅是舞蹈家展示自身舞蹈技巧的工具。在《天鹅湖》这一钢琴音乐作品中,音乐艺术发挥出了抒发情感、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故而《天鹅湖》也有后者提升音乐在舞剧艺术领域中的地位的作用。如这一作品问世以后,音乐艺术成为了舞剧艺术中的灵魂要素,音乐艺术与舞蹈艺术之间的融合也让芭蕾舞剧成为了深受人们喜爱的高雅艺术。
四、结语
柴可夫斯基芭蕾舞剧《天鹅湖》是建立在俄罗斯民族音乐特色基础上的浪漫主义音乐作品。在坚持各民族音乐的多元化,继承浪漫主义芭蕾艺术的精华的基础上,其对现代芭蕾舞蹈艺术的发展也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