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惑之年话教育

2018-01-25苏秀荣

山西教育·管理 2018年5期
关键词:凯勒海伦师范

文 苏秀荣

“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不知不觉,我已跨过了不惑之年的门槛,时光匆匆啊。何谓“不惑”,我以为不是说没有困惑,而是经历了这么多年后,有了相对稳定的看法和主张了。就我而言,二十岁刚参加工作时,有无限的憧憬,一晃现在已是两鬓渐白,再过二十年差不多也就退休了。处在这样一个关口,真的需要好好反思一下,尤其是对“教育”的认识与理解。

一、选我所爱、爱我所选,把当教师作为最重要的事情

能够当教师,对我来说,可能是命中注定的事情。上世纪90年代初,我上初三,对农家子弟来说,能考出去就意味着“吃上了皇粮”,是梦寐以求的事情。当时由于招生人数少,小规模的学校能有学生被录取,而不是“推了光头”就已经不易,所以补习的学生特别多。为了保证质量,乡里特意把已经调出去的本地“名师”郭素玲老师请回来教物理课,可见对我们的重视,而我幸运地被郭老师选为科代表。现在我还清楚地记得,中考前夕郭老师把我叫到办公室说,“秀荣,你报上师范吧,你这娃像个当老师的料。”我当时有些犹豫。正在太原工业经济学校上学的五叔规劝我,“当个老师没啥出息,家有三斗粮,不当孩子王。”就这样,我报考了和他一样的学校。考试的结果是没考上,当年太原师范刚开始面向农村定向招生,也就是可以降低分数录取。比我分数低的报了师范的同学被录取了,而我因为没填师范志愿而遗憾落榜。

于是,我又得考虑是上高中还是补习。当时的情况是中等生才会选择上高中,因为上高中的许多人除极个别能考上大学外,能考个中专也是很不容易的。所以,我毅然决然选择补习。当再次填志愿时,老师们都劝我,一定要填上“太原师范”,万一考得不太理想也能“定向”一下。考试结果出来,我的分数远远超过了录取线,定向是不需要了,但当时的政策是师范优先录取,我就这样鬼使神差地读了师范。有时候,回忆这段往事还会哑然失笑,也许这就是命中注定要吃这碗饭的吧!

参加工作后,也曾有机会“高升”,从学校跳糟出去,但因为种种原因,都被自己一一否决了。如二十几岁的时候,我幸运地被一位教育局领导“相中”了,他有意调我去他身边工作。抱着试一试的想法,我去见了这位领导,只尝试做了一件事情,就是去区政府取一份急件。在往回返的路上,我就纠结留还是不留。当时,自己已经工作了几个年头,对学校真的是“一见钟情”的。如果呆在机关,每天只是取些文件、写些文稿,这真不是我所要的生活。所以,在上交文件的时候,我就委婉拒绝了这份盛情。在以后的日子里,还有人劝我调离学校,我都一笑置之。

人的一生有许多选择,我选择了教育,无怨无悔。

二、勇敢探究、不懈追求,微笑着迎接新的挑战

教育总在变化着,对教育方法的探究也成了一个永恒的课题。

刚参加工作那会儿,全区都在推广“目标教学”,包括目标设置、实施目标、目标反馈等环节。上课伊始,我们先要通过小黑板或幻灯投影(当时用的是老式幻灯机)向学生呈现教学目标,然后围绕这个目标开始教学;最后还要通过试题、练习的方式检测学生学的情况即目标反馈。现在回头来看这种模式,依然能发现它的可圈可点之处。上师范时《教育学》上就写着反对“填鸭式”“灌输式”的教学,但怎么才能“不填鸭”“不灌输”,对于我们这些初出茅庐的年轻人来说真的不太清楚,目标教学无疑成为我们教学的一根拐棍,按部就班、按图索骥即可。后来,我还接触了江苏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山东杜郎口中学的“三三六”自主学习的高效教学课堂模式,还有我省新绛中学的“问题解决式课堂”、灵石二中的“四环节学案课堂”……不可否认,每种教学模式都有其先进的理论作支撑,都有其独到之处,但是在借鉴时却需要因地制宜。有些学校,在参观了杜郎口中学回校后,也把教室围墙上挂满了黑板,但效果却不佳。我个人认为,“模式”可以有,但不考虑学生、学科的因素,一味地沉浸于模式流程的“模式化”,无疑会使每个环节都僵化、呆板、凝滞。到现在我依然秉持这样的观点:我们可以不断总结一些课堂教学模式,但不必苛求每位教师每节课都去这样上课。

那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方法去为人师表、开展教学呢?“我们认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教师的任务就是引导孩子们去体验,去发现,去探究,唤醒沉睡在体内的“巨人”。良匠手里无烂木,名师口中无差生。向后转后者变前者,向左转每个人都是第一名。《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中描述过这样一个情节:一天,老师在海伦·凯勒的手心写了“‘water’水”这个词,海伦·凯勒总是把“杯”和“水”混为一谈。到后来,她不耐烦了,把老师给她的新洋娃娃摔坏了。但莎莉文老师并没有放弃海伦,她带着海伦·凯勒走到喷水池边,要海伦·凯勒把小手放在喷水孔下,让清凉的泉水溅溢在海伦·凯勒的手上。接着,莎莉文老师又在海伦·凯勒的手心写下“‘water’水”这个字,从此海伦·凯勒就牢牢记住了,再也不会搞不清楚。海伦后来回忆说:“不知怎的,语言的秘密突然被揭开了,我终于知道水就是流过我手心的一种物质。这个字唤醒了我的灵魂,给我以光明、希望、快乐。”凡是能给人以启迪,令人茅塞顿开、豁然开朗的方法都是好的教育方法。人们常说,教有法而无定法,正是这个道理。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的广泛普及,微课、翻转课堂、慕课都对传统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也对传统的课堂提出了新的挑战,有待我们进一步去摸索、改进。

三、少些计较、多分宽容,平心静气做教育

年轻的时候,气性大,稍不顺意就会大发雷霆。我们一位教师曾经在公交车上听到有学生在说本校任课教师诸多不是时,怒不可遏,大声呵斥。跨过四十岁后,她像换了个人似的,对此她的解释是,“学生压力也很大,有时候对教师有些误解也可以理解。背后还有骂皇帝的,何况我们这些普通的老师,多一些宽容吧!”对这样一番言语我深有同感,也只有到了这个年龄才会有这样的感悟。风风雨雨我们都经历了很多,也隐约瞻望到了自己人生的后半程,平心静气做教育才是我们的追求。

不惑之年了,再不像年轻人那样气盛。在工作的同时,需要考虑身体健康了。有调查发现,当前教师队伍中有69.18%的教师处于亚健康状态。教师用嗓子比较频繁,容易声音嘶哑,咽炎、慢性支气管炎长期困扰着我们这个群体。现任胜利街小学校长的刘建卿是我初一的英语老师,当年她刚参加工作时,声音清脆,高亢悦耳,听她讲课是一种享受。但现在再和她交流,就声音而言已判若两人。而这一现象并不是个别的,大有愈演愈烈之势。还有,教师长时间地伏案工作,而且维持姿势固定不变,容易形成腰椎疾病和肩部问题等。再加上职称晋升遥遥无期,学校检查有增无减,父母孩子需要照看,买房买车兜里没钱,学生叛逆不听管教……使教师心理压力问题也尤为严重。难怪专家发现,40岁左右的教师是所有这些亚健康状态的高发人群。

就在今年1月29日,四川巴中县某中学的一位刘姓老师因工作压力大,纵身从该校五楼跳下身亡。只看到媒体报道:具体情况在调查中,但据知情者称:“他教的班这次考试不理想,他昨晚一夜未眠。”初听到这个消息,我为之震惊。一方面我十分同情这位教师在应试压力下的窘迫处境,另一方面我也为这位教师脆弱的心理承受力感到可惜。人生会有许多的失意,即使是常胜将军尚且还会马有失蹄,关键是看我们怎样去理解。美国心理学家埃理斯有个著名的情绪ABC理论,即人的消极情绪和行为障碍结果(C),不是由于某一激发事件(A)直接引发的,而是由于经受这一事件的个体对它不正确的认知和评价所产生的错误信念(B)所直接引起的。所以,我们生活的好坏,都取决于我们的思想如何。而思想是可以调整的。因此要想生活得好,人就需要改造自己的思想,避免沉迷于坏的思想而不能自拔。

我小学五年级的班主任崔柏君老师,现已是七十有八的老人。她曾是北京知青,上世纪60年代插队来到我的家乡,成为一名乡村教师。不曾想竟在这偏远之地扎根下来,一干就是40余年。崔老师退休后有两大爱好。其一,她把所教班级的每一届学生上学时的照片,都粘在一个本上,下面写着姓名、上学年份等,一直保存着。其二,她喜欢读书读报,在报纸上读到喜欢的文章就会小心翼翼地剪下来也粘到本上。我常常惊叹于崔老师的那份“静”,世俗的喧嚣与她无缘,她就那样沉浸在她的世界里,读她喜欢的书,翻看她教过的学生照片和那些给人启迪的文章,一本又一本,一摞又一摞。

教育就是这么一份普通的职业,纯粹的事业,需要我们心无杂念地去投入其中,静待花开去守候。

四、感受幸福、把握今天,做一个阳光教师

我经常和身边的人说,自己正处在幸福之中。这句话确实是发自肺腑的。已跨过四十的门槛,妻子工作顺心,孩子学习努力。父母自在种田,奶奶身体康健。四世同堂,其乐融融。“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不过如此而已。

从小一起玩大的两个朋友,春节期间和我小聚,我们年龄一般大,无话不谈。Z是一位画家,经常醉心于画室,一呆就是一个星期。W刚调入太原一所高中名校,只有师范毕业的底子,从乡镇初中的起步一直教到重点高中当老师,其中的付出可以想象。Z羡慕W和我俩都有公职,只有他闲云野鹤般游走;W羡慕Z和我身体康健,因为压力过大,他去年突发神经性耳聋;我则羡慕他俩已在各自领域建树不凡,只有自己默默无闻痴心于乡村。实际上换个角度去看,能够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本就是一件幸福的事情。

所以,我想提醒每一位为师者,有那么多天真无邪、活泼好动的孩子陪伴,他们都用崇敬的眼光看着你,心想着“长大后,我就成了你”,这不是一种幸福吗?能够静静地聆听教室里传出的琅琅的读书声,痛痛快快地上一节课,这不是一种幸福吗?能够放下架子,和孩子们一块儿嬉戏,在雪中打闹,这不是一种幸福吗……这样看起来,有那么多幸福的点滴要让我回味,有那么多幸福的瞬间要让我抓取。只不过这些幸福来得平淡,不像信号弹似的,在很高的天际闪烁红色的光芒,以致常会被我们所忽略。毕淑敏在《提醒幸福》一文中写道:“人们常常只是在幸福的金马车已经驶过去很远,捡起地上的金鬃毛说,原来我见过它。”

让我们感受到这份来自家庭和学校的幸福,做一个阳光的教师吧!

时间在静静地流淌,随着年龄的增加,大有湍流之势。人的思想也在默默地发生着变化。不惑之年,犹如站在高山之上,面对走过的群山环绕,心潮涌动。“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让我们在短暂的休憩后,整装待发,迎着朝阳,重新踏上新的征程。

猜你喜欢

凯勒海伦师范
哈尔滨新区师范附属小学校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读后感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作品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美术作品
我最喜欢的一本书
海伦·凯勒的故事
爱之声
意识形态和海伦.凯勒的另一面
生命真谛 在于忘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