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乐艺术中演唱方法与情感的表现
2018-01-25冯磊
冯 磊
(三明市客家文化艺术中心,福建 三明 365000)
一、演唱方法和情感表达的关系
(一)歌以情动人,技巧是情感的载体
歌以情动人,如果说情感是声乐艺术的灵魂,那么技巧则是声乐艺术的骨骼,没有骨骼架构不起完整的艺术形式。但在现实的声乐学习中,部分学习者只重视情感表达,却忽视了演唱方法的掌握和运用。实则,在笔者的工作实践中发现忽视技巧会导致声乐审美性的缺失,如果缺乏科学扎实的演唱方法,那么情感表达就会处于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尴尬境遇。[1]试想一下,高音上不去,低音下不来,气息微弱不连贯……这样的声乐对听众来说更是一场折磨,而非享受,更遑论情感交流了。
如《向天再借五百年》这首歌恢弘壮阔,气势雄伟,要求歌者的声音要高亢浑厚,如果高音上不去,这首歌的亮点也就被抹杀了。而《被遗忘的时光》则要求歌者的声音低沉婉转,营造出娓娓道来,在记忆中徘徊流连的艺术体验。
(二)用情带声,声情并茂是声乐的艺术准则
情感是声乐艺术的灵魂,也是沟通听众和歌者的桥梁。拥有天籁之音和完美的演唱技巧只能把一首歌唱完,要把一首歌唱好,则一定要有情感表达,缺失情感会导致声乐艺术变的苍白和空洞。如《孟姜女》《昭君出塞》等作品在演唱中要体现出历史的厚重感,结合两首歌的时代背景表达浓厚的家国情感。而《烛光里的妈妈》《懂你》要表达出对父母的赞美歌颂,结合创作背景和歌曲风格,情感表达上要有中国传统的内敛含蓄。
如果在演唱以上几首作品的时候,只注重技巧,而忽略歌曲情感,那么这些音乐作品就会失去独特的艺术魅力,变成简单的歌词、旋律和节奏的排列组合,无法以情动人,甚至演唱方法都变成单纯的炫技,无法深入听众内心。
因此,一个优秀的歌者不仅要具备足够的演唱技巧,掌握全面的演唱方法,更要有深厚的情感和敏感的内心,把情感融入到技巧表达中,在演唱过程中把音乐本身的速度、旋律、节奏等因素和自身技巧结合起来,在每个句段、每处旋律上加入自身的理解和感受,用心去演唱,用感情带动技巧,用情带声,从而赋予音乐新的生命力[2]。
二、声乐艺术中如何正确处理演唱方法和情感表达
(一)演唱方法是演唱的前提
首先,发声。声音是情感表达的基础,也是声乐艺术的物理条件。声音技巧为情感表达服务,低沉的声音会给人带来肃穆悲伤的情感体验,而轻灵的声音则容易给人带来欢欣快乐的情感体验。发声练习不仅仅指嗓音,还包括咬字、吐字、音准和节奏等。发声要和气息结合起来,通过多种多样的训练手段不断增强。其次,气息运用。我国传统的声乐艺术强调丹田呼吸,运用胸部的扩张,把气息吸入肺部,在呼气时以横膈膜的上升和腹腔压力,把气息呼出去。另外,正确的演唱姿势对歌者的发声和气息有着非常明显的影响,它要求歌者身体要自然地保持直立,头型要正,两肩放松放平,脊背挺直,收小腹。最后,演唱技巧,唱法是传达情感的桥梁。声乐演唱中最基本的技术要求要做到合理使用混音,真假音完美结合,咬字清晰,发音正确,不走音,不跑调,气息连贯等。演唱技巧是对发声、气息等多种方式的综合使用,而演唱技巧和情感表达的结合才能完美地诠释一首音乐作品。[3]
(二)情感是声乐的灵魂
从古至今,在声乐艺术中,感情表达一直是听众最为关注的焦点,也是一部音乐作品最大的魅力所在。演唱者只有把感情投入进去,用技巧承载情感,用情感带动技巧,才能使欣赏者在聆听过程中和他们达到心灵共鸣。首先,歌者要有足够的生活经验,情感源自生活,歌者的生活经验能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音乐作品,从而能穿越时间和空间限制,体会创作者的思想情感。其次,要增加个人知识积累,歌者要吸收足够的音乐理论知识,增强对音乐风格的掌控能力。最后,要提升个人审美能力。歌者的审美水平直接影响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和认识。每首歌都有独特的情感和表达方式,歌者只有具备一定的审美水平才能区分不同风格、不同流派的音乐作品深处蕴藏的感情。缺乏一定的审美能力,歌者对音乐作品的解读很容易浮于表面,流于形式。
总之,声乐艺术是演唱者的二次创作,在具体演唱过程中,歌者的演唱方法和情感表达缺一不可,两者有机融合,互相影响,相互推动,缺少任何一个都会导致声乐艺术魅力的缺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