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公园公共艺术的教育实现研究
2018-01-25王佩,刘峥
王 佩,刘 峥
社区公园公共艺术的教育实现研究
王 佩1,刘 峥2
(1.辽宁传媒学院,辽宁沈阳 110136 ;2.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辽宁省分公司,辽宁沈阳 110002)
本文基于公共艺术的视野,研究公共艺术介入社区公共空间环境和社区居民生活及生活方式,使公共艺术成为社区居民进行自我完善、相互交流、实现社区人文素质提升与促进社区凝聚力的重要途径。当代社会环境下,公共艺术在实现并促进社区公共空间中邻里交往社会功能及美学素养的同时,实践着对社区居民文化艺术素养提升的教育功能。
社区公园;公共艺术;教育实现
一、 背景
社区的概念,最早是在19世纪末由德国社会学家滕尼斯在其《社区与社会》一文中提出的,在滕尼斯的认识中,社区是指那些由具有共同价值取向的同质人口组成的,居民之间关系密切,富有人情味的社会集体。我国是在20世纪末到21世纪初出现了社区概念,社会经济、文化的快速发展,城市建设的日渐成熟,开始重视居民生活环境的品质,社区环境及社区文化开始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社区逐渐变成社会生活中公众生活与活动的最重要的场所。社区公园作为城市社区的基本构成要素之一,是聚居于此的居民所依托的生存环境,是居民情感交流的生活空间,在增进邻里交往、加强社区凝聚力方面表现出突出作用,形成独特的社区文化氛围,成为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途径。[1]公共艺术介入社区公园,最初以艺术品点缀空间的形式出现,目的是美化空间环境,塑造社区文化形象。在进入文化多元化(或中心化)的当代社会,艺术的功能除了承担着它原有的美育社会、陶冶人性、干预社会(针砭时弊)及自身语言和观念的创造性探索之外,开始更多地与社会的整体文化及当代社区建设任务为中心的公共事业密切关联,把艺术活动的社会化及艺术的公共参与作为广大普通公民共同的精神生活及审美文化的重要方式。[2]
二、 公共艺术的社会意义
公共艺术是城市文化和城市形态的产物,是城市精神、城市特征、城市形象及城市生活方式的体现,是城市的历史、发展及未来的艺术形象表达。进入21世纪,作为城市眼睛的公共艺术越来越被重视,在“生活艺术化,艺术生活化”美学理念前提下,公共艺术不能只以艺术的美学效应和文化效应的问题为关怀对象,而是要与城市居民的生活需要出发,要与公众的日常生活场景相渗透,要与美学问题相融合,要在公共空间中与公众产生交流。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文化和艺术教育的逐渐普及,在中国当代社会和市民文化崛起的环境下,城市公共艺术建设的重心逐渐移向以社区为中心的公共环境和社区文化建设。在多元化的社会需求下,由公共艺术重塑并激活社区公园公共空间活力及文化品质,在提升公众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的同时也承载着对社区居民的教育实现。
三、 社区公园营造的现状和问题
1. 环境建设陈旧
社区公园的建设基本成型于20世纪末和21世纪初期,社区公园设计方法和设计观念沿用过去传统的园林景观的设计方式,认为有足够的“自然要素”就能满足人们的活动需求。现有的公园多以植物造景为主,服务于社区居民的环境设施等仅限于满足社区居民基本的活动需要,公园的布局分区不均衡、功能不完善、设施不齐全等现象较为普遍,空间塑造上欠缺整体性和艺术性,社区公园使用率低。
2. 活动形式单调
社区公园的使用人群以老年人居多,社区公园环境仅能满足老年人下棋、跳舞、散步等基本的活动形式;针对儿童游乐的游乐设施设计未考虑儿童心理及活动实际需求,色彩单一,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对年轻人的冲击,青年人都无时不在网络的虚拟世界中,社区公园基本很少见到年轻人的身影,如果户外活动空间没有足够的吸引力,很难让年轻人迈向真正的公共空间。
3. 艺术品“点缀”社区公园
多数社区公园的景观环境设施、景观小品及艺术雕塑存在“标准化”的倾向,以视觉美感为选择标准,社区公园公共艺术的主题及形象,与场地之间的关系较弱,缺少社区公园的文化特色及艺术特征,忽视社区整体环境的文化艺术形象表达。
四、社区公园公共艺术营造的解决原则
社区公园的环境营造应该从现状入手进行系统化分析,结合当代社会环境的发展,找出社区公园公共艺术发展的失衡点和不足点,然后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改善,社区公园的环境营造侧重于居民用户体验的考虑,更关注居民之间情感交流的传递,注重环境公共艺术对居民的教育意义。在进行社区公共艺术营造的过程中,应重点从以下几点进行考虑:首先,应遵循社区居民社会生活的客观规律,社区公园作为公园绿地系统是最贴近大众生活的城市开放空间,首先应满足社区居民对公园的使用需求,在公共艺术作品选择上,采用公开遴选作品,充分体现公共艺术的价值和意义,选择符合社区生活环境及文化内涵的作品;其次,应遵循社区公园物理空间环境的营造原则,扬·盖尔在《交往与空间》中指出住宅边上应建立起一系列的户外空间,精心安排各种活动设施,形成半公共的、亲密的和熟悉的空间,使居民更好地相互了解。[3]在进行社区公园公共艺术营造过程中,应结合不同的功能空间,分析活动人群的特点,进行公共艺术的艺术类型及艺术形式的选择;最后,选择符合时代性的公共艺术作品,在网络信息化快速发展的时代,传统的公共艺术形式已经不能适应社区居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对艺术的理解及对创新生活的渴望,社区公园应该变得灵活多元,注重公共艺术与民众,公共艺术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及公共艺术活动的时效性,更多地考虑增加人与人之间交流互动的多元化行为方式。
五、 社区公园公共艺术教育实现的途径
公共艺术是构成社区公共空间物质环境和人文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共艺术在重建社区文化、昭示社区特征、凝聚社区心理、改善社区生活环境和构建社区公共精神等方面将发挥积极作用,成为社区振兴和文化共建的有效途径之一。[4]同时,公共艺术介入社区公园,运用多种形式实现了对社区居民的教育功能。
1. 公共艺术创作的主题体现社区历史文化
体现社区历史文化题材的公共艺术作品,能让社区居民在日常的生活中,随时感受到文化的感染和熏陶,产生共同的情感,有利于促进社区居民之间形成共同的价值观。作为最贴近社区居民生活的社区公园,设计中要充分发掘地域文化特色、文化内涵并以公共艺术的形式进行充分表达,同时结合社区公园场所进行宣教、科普等教育功能的实现。例如通过壁画的艺术形式,表现社区历史文脉的发展变革,让在社区公园进行活动的居民感受并到社区的文化内涵价值;通过公共环境艺术设施的设计,让居民在停留、休息、坐卧等活动时,感受艺术和美的造型形式,提升居民的审美意识;在景观构筑物的设计上,或通过标示牌、小品、铺装艺术等造园元素设计上融入具有代表性的地域特色或文化内涵或达到普及科普知识,提升审美能力的教育目的。
2. 多样化作品形式促进社区居民的情感交流
公共艺术作品形式上,兼顾青年人群体个性鲜明、观念激进的特征,在进行公共艺术创作时融入互动性、多媒体艺术等公共艺术作品,让青年群体能在社区公园的公共空间中感受艺术、科技的魅力,参与的公共空间的活动中来,与邻居们交流互动,产生共同的社区使命感和对文化的认同感;通过公共艺术互动装置,让居民参与到与作品的互动过程中,这种沟通与对话,构建了居民之间的对话交流平台,创建了和谐、友爱、互助的社区文化艺术环境氛围;儿童的游乐设施的公共艺术改造,遵循儿童的成长规律,让儿童在感受自然的同时体验艺术作品的美好环境,培养儿童的创意思维和创造能力。
3. 公共艺术活动提升社区文化内涵和美学素养
社区公园预留节庆日及日常生活进行艺术活动的活动场地,充分利用社区所处地域的传统文化节日及活动,组织社区居民进行传统文化活动的参与,在强身健体的同时,也促进了社区居民之间的情感交流。富有活力和艺术魅力的外部公共空间,吸引社区居民走向户外,创建共享的公共空间环境,参与互动、交流等各类活动,促进了社区公众的交往,激活了社区的文化氛围,进而促进了社区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责任感和归属感。例如,1986年,台湾艺术家叶蕾蕾到费城北部的一个贫民区,用艺术作为一个载体去激发社区的活力,连接孤立人群,融合社会环境,她亲自动手并吸引小孩帮忙,再到孩子的家长帮忙,建立了一个综合的民间文化、艺术工作坊,名称叫做怡乐村。这个公共艺术计划和活动形式简单,主要是完成一些镶嵌画、壁画和雕塑等形式,使社区的视觉环境得到了改观,更为重要的意义在于活动过程中调动了社区儿童和家长的深入参与,通过这种启发、鼓励、动手、参与、互动的活动过程,孩子们的好奇心得以满足,想象力和创造力得以发展,动手能力得到提高,尤其是在短时间内看到了成果,更是激发了孩子们的自信心,实际上也提高了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包括学会如何与同辈人和平相处,共同分享等。[5]充分利用社区公园的公共空间,组织艺术家、社区居民开展艺术活动,激活社区公园的场地活力,调动居民参与热情,活跃社区环境的文化艺术氛围,对居民实现文化艺术的教育,提升社区的整体文化素质。
六、总 结
公共艺术走进社区公园,创造了宜人的艺术环境和文化环境,在提升社区居民艺术审美的同时,用艺术化的形式“语言”,创造公共参与的空间环境,让公共艺术与居民对话,让居民参与到社区生活中,让居民之间互动交流。多元的“对话”方式对社区居民的教育实现,重塑了社区居民对社区文化的认知,促进了社区居民之间互相协作的沟通模式,使公共艺术成为社区居民进行自我完善、相互交流学习和促进社区凝聚力的重要途径。
[1] 张志扑,杨玉春.民俗游戏在城市社区公园中的再生研究[J].山东社会科学,2011(7):57-60.
[2] 翁剑青.城市公共艺术——一种与公众社会互动的艺术及其文化的阐释[M].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7:51.
[3] (丹麦)扬·盖尔.交往与空间[M].何人可,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175.
[4] 郝卫国,李玉仓.走向景观的公共艺术[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71.
[5] 王中.公共艺术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38.
[责任编辑:艾涓]
G112
A
1672-8122(2018)06-0182-02
2018-05-07
王佩,女,辽宁传媒学院环境设计系讲师,硕士,主要从事景观规划研究;刘峥,男,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辽宁省分公司工程项目主管,中级工艺美术师,主要从事建筑工程管理研究。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