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础理论研究》

2018-01-25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统计与决策 2018年11期
关键词:基础理论政治经济学经济学

袁 蕊 /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改革开放以来,关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及相关理论的创新,相继进入一个高峰期。学术界在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同时,注重其在“中国化”过程中的新动态。理解的目的是服务于学习,学习的目的是用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并为其创新发展贡献“中国智慧”,由此引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础理论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其一,所谓“机遇”表现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下,金融危机的影响已经从区域性扩散为全球性,人们重新将目光聚拢到这一基础理论上,从中寻求答案,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由此彰显出强大的价值。其二,所谓“挑战”在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于基础理论的过度依赖,在新时代中缺乏社会经济实践。程恩富等著《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础理论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2017年6月版)立足宏观理论及学术视角,全面系统地阐述了当前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前沿观点及热点问题,并围绕着新时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础理论研究的新进展、新成果和新现象,对21世纪以来世界与中国不同社会环境中的该基础理论境遇展开分析,为重新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开辟了新的方向和更广阔的空间。

一、逻辑结构严谨,立足“基础理论”内容丰富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础理论研究》是“当代马克思主义研究丛书”系列之一。该丛书以“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为研究主体,从本体论思维角度探讨了当代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根本性、方向性和客观性,语言简洁、叙述流畅、逻辑合理,难能可贵之处在于立足新时代背景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发展脉络进行了系统梳理;该丛书系列共计五册,分别探讨“马克思主义哲学”、“社会科学”、“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当代外国马克思主义”以及本书所涉及的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础理论研究”,由我国著名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者程恩富主编,王新建、谭劲松、侯为民、董金明等专家学者执笔,在内容呈现上集理论性、实践性、系统性及前沿性于一体,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重要的现实意义。

该书共计十二章,以《资本论》研究体系为参照,内容涉及 “总体发展论”、“劳动价值论”、“剩余价值论”、“地权地租论”等,针对每一个研究主题进行分解探讨,体现出逻辑结构严谨的特征,如第一章“总体发展论”中归纳了二个要点,分别为“对象”、“方法”、“内容”,由此形成了一个单元式的“总分结构”,分别探讨“研究对象和范围拓展”、“研究方法的继承和发展”、“研究内容的多样化创新”,又如第二章“剩余价值论”中归纳了二个要点,分别是“生产”、“流通”和“分割”,此处又设计了一种“属性阐述”研究结构,分别为“生产剩余价值的变化与特点”、“流通剩余价值的变化与特点”、“分割剩余价值的变化与特点”二部分。此外,以“递进关系”展开的研究结构创新,如第十一章“内外开放论”中涉及的“分工”、“保护”、“合作”二个方面,从“社会分工和国际分工”递进到“内外开放及程度”,再一步递进到“内外开放的形式与适度保护”,最后探讨“内外开放、博弈与合作”——以章节为单位进行的多样化研究结构创新,凸显了该书在逻辑层面的严谨性,也从侧面表现出作者深厚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功底;但同时,该书立论基础仍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础理论,在进一步扩展丰富的前提下,并未逾越理论范畴。

该书在确保内容丰富的前提下,严格遵循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础理论模型,恰如该书开篇所述“在对马克思主义的不同纬度、不同层次的研究中,基础理论研究具有根本性和方向性”——该书认为,尽管人类社会(主要体现在经济层面)飞速发展、世事变幻,但马克思注意政治经济学始终具有旺盛的生命力,这源于其“基础理论”层面严密的逻辑框架和科学性——尽管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大量西方经济学理论纷纷涌入,依然无法撼动它的地位。同时,该书从现实角度出发,也承认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目前所处的“边缘化”现状,认为这一现象的原因,与学术界反思不足有必然的联系。一定程度上,学术界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的研究置于狭隘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展规律层面,认为《资本论》研究主体、客体关系显得“过时”,甚至主张以西方经济学全面取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诸如此类言论,该书提出要重新树立科学态度,不断强化该理论对新时代经济社会问题解释、指导作用,这同时也是全书探讨的核心。

二、独具学术创新意识,设计“诊释结构”章节标题

该书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伟大实践已经证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不仅是批判的经济学,更是建设的经济学”。“十二五”以来经济顶层设计中也在不断强调坚持这一理论本色的重要性,2015年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八次集体学习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应该将其作为国家建设、经济发展的“必修课”。在此基础上,立足现实、揭示规律、掌握特点、富于实践,这也是经济学术领域“不忘初心”的具体表现,更是该书编撰的出发点、落脚点。

从“创新”角度上说,该书的一个鲜明立意在于号召中国经济学理论界应具有独立学术创新意识,不要甘心作为西方社会的“学术搬运工”,关于这一观点强有力的论据,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为指引的中国经济发展成果最具有代表性。相应的,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价值,就要促使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整体回归”,并根据新时代环境、要素、条件和特征去重新诠释基础理论,立足现实世情和中国国情不断创新。

此外,该书别具匠心,以“诠释结构”作为章节标题模式,既表明了研究主题,同时也阐述了主要内容,其结构形态为“一论二点”,整齐统一、富于新意。如“总体发展论:对象、方法与内容”、“持续发展论:人口、资源与环境”、“竞争垄断论:内涵、分类与优势”等;而这种以“一个中心+二个基本点”的阐述结构设计,也体现出编撰专家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础理论强大的概括能力。

三、开6学术全新境界,立足“中国实践”创新范式

“开拓”是该书的一个重要观点,后记中所提到“经济理论的发展总是反映出实践的要求,体现出时代的特征”,从这一观点出发,开拓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全新境界符合时代需求。一种理论或思想之所以伟大,源于它对学术研究开辟新的方向,开拓新的范式,反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正是立足“中国实践”创新范式的过程。2015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全新概念,并强调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性、必要性,这本质上就是一种创新范式机制,其驱动力源于不断提炼、总结我国经济发展实践的规律性成果,并依据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将“经验”升华为“学说”,以此来完成学术新境界的开拓。

同时,该书从宏观、微观两个层面阐述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中国实践”模式。一方面,在宏观层面要尊重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础理论的沿袭原则,以适应时代需求为前提,学术界应促进对经典理论的创新和应用。另一方面,在微观层面要摆脱中国经济学科领域“被殖民化”现状,不可过度渲染中国经济学的“国际化”或“与国际接轨”,应秉承着学术独立之精神,建立符合新时代精神的完整学科体系,具体到学术归纳上,如可通过重新编撰国内应用经济学、理论经济学、交叉经济学等教研用书。

通读全书,融汇了学术性、前沿性和权威性等显著优势,对于广大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研究、学习、参考等使用者而言可读性高,富于启示。所处的“边缘化”现状,认为这一现象的原因,与学术界反思不足有必然的联系。一定程度上,学术界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的研究置于狭隘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展规律层面,认为《资本论》研究主体、客体关系显得“过时”,甚至主张以西方经济学全面取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诸如此类言论,该书提出要重新树立科学态度,不断强化该理论对新时代经济社会问题解释、指导作用,这同时也是全书探讨的核心。

二、独具学术创新意识,设计“诊释结构”章节标题

该书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伟大实践已经证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不仅是批判的经济学,更是建设的经济学”。“十二五”以来经济顶层设计中也在不断强调坚持这一理论本色的重要性,2015年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八次集体学习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应该将其作为国家建设、经济发展的“必修课”。在此基础上,立足现实、揭示规律、掌握特点、富于实践,这也是经济学术领域“不忘初心”的具体表现,更是该书编撰的出发点、落脚点。

从“创新”角度上说,该书的一个鲜明立意在于号召中国经济学理论界应具有独立学术创新意识,不要甘心作为西方社会的“学术搬运工”,关于这一观点强有力的论据,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为指引的中国经济发展成果最具有代表性。相应的,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价值,就要促使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整体回归”,并根据新时代环境、要素、条件和特征去重新诠释基础理论,立足现实世情和中国国情不断创新。

此外,该书别具匠心,以“诠释结构”作为章节标题模式,既表明了研究主题,同时也阐述了主要内容,其结构形态为“一论二点”,整齐统一、富于新意。如“总体发展论:对象、方法与内容”、“持续发展论:人口、资源与环境”、“竞争垄断论:内涵、分类与优势”等;而这种以“一个中心+二个基本点”的阐述结构设计,也体现出编撰专家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础理论强大的概括能力。

三、开6学术全新境界,立足“中国实践”创新范式

“开拓”是该书的一个重要观点,后记中所提到“经济理论的发展总是反映出实践的要求,体现出时代的特征”,从这一观点出发,开拓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全新境界符合时代需求。一种理论或思想之所以伟大,源于它对学术研究开辟新的方向,开拓新的范式,反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正是立足“中国实践”创新范式的过程。2015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全新概念,并强调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性、必要性,这本质上就是一种创新范式机制,其驱动力源于不断提炼、总结我国经济发展实践的规律性成果,并依据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将“经验”升华为“学说”,以此来完成学术新境界的开拓。

同时,该书从宏观、微观两个层面阐述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中国实践”模式。一方面,在宏观层面要尊重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础理论的沿袭原则,以适应时代需求为前提,学术界应促进对经典理论的创新和应用。另一方面,在微观层面要摆脱中国经济学科领域“被殖民化”现状,不可过度渲染中国经济学的“国际化”或“与国际接轨”,应秉承着学术独立之精神,建立符合新时代精神的完整学科体系,具体到学术归纳上,如可通过重新编撰国内应用经济学、理论经济学、交叉经济学等教研用书。

通读全书,融汇了学术性、前沿性和权威性等显著优势,对于广大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研究、学习、参考等使用者而言可读性高,富于启示。

猜你喜欢

基础理论政治经济学经济学
习近平经济思想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坚持和发展
移民与健康经济学
李达与党的基础理论建设
论政治经济学方法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建构
简明经济学
山西省2018年专升本选拔考试 中医基础理论
高速公路智慧服务区基础理论探析
送餐的巫术经济学 精读
夯实“一带一路”倡议的政治经济学理论基础
基于会计学发展战略的会计基础理论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