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铁岭地区猪链球菌病的防治

2018-01-25

中国畜牧兽医文摘 2018年5期
关键词:猪链球菌嘧啶磺胺

(辽宁省西丰县种畜禽监督管理站,辽宁西丰 112400)

1 流行情况

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夏秋季节发生较多。本病在本地区长期存在,呈散发性传染。对本地区猪场防治进行统计,各季节均有不同程度发生,分别出现败血型、脑膜炎型、关节炎和囊肿型,各种发病类型数量。

2 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

2.1 急性败血症和心内膜型

急性败血症和心内膜型往往同时发生,潜伏期一般为1~5d。多见成年猪,常呈暴发流行。最急性突然死亡,缓者可见体温升高41℃~43℃,震颤、废食、便秘、发绀。常有浆液性鼻液。眼结膜潮红,流泪。特征性病理变化在耳、颈、腹下出现大面积紫斑,犹其以后腹下和裆部严重。有的病猪出现呼吸困难。常在1~3d内死亡,死前天然孔流出暗红色血液,如不及时治疗,病死率达80%~90%以上。

2.2 脑膜炎型

多见于仔猪和育肥猪,常因断乳、去势、转群、拥挤和气候骤变等诱发,特别是潮湿高热季节发病率高。病初体温升高40.5℃~42.5℃,不食,便秘。病猪很快表现出神经症状,如共济失调、空嚼,尖叫,四肢作游泳状运动或昏迷不醒等,病程轻微者表现后肢麻痹瘫痪,爬地而行,病死率极高,最急性者几小时或48h内死亡。及时用药治愈率能达到60%以上。

特征性病理变化在大脑,表现急性化脓性脑炎,脑膜重度充血和出血。全身其他器官病理变化不明显。

2.3 关节炎和淋巴结囊肿

临床表现淋巴结脓肿、关节肿胀等,呈散发性或地方性流行,其特点是病程较长,达十几天至一个多月,症状比较缓和,死亡率低。剖检可见关节腔内有黄色胶冻样或纤维素性、脓性渗出物,淋巴结脓肿。有些病例心瓣膜上有菜花样赘生物。

2.4 哺乳仔猪下痢

此型偶有发生,仔猪持续下痢,按抗兰氏阴性肠杆菌治疗通常无效。

3 诊断

对于败血型链球菌和脑膜炎型链球菌,通过临床特征性症状可初步做出疑似性诊断,可无菌采取心血、淋巴结、脾脏、脑脊髓液、关节液及周围组织送检,进一步实验室检查。

3.1 病原学诊断

无菌操作取心血和脑室液病料划线法接种血液琼脂平板培养基,37℃培养24t,多数链球菌为兼性厌氧菌,个别为严格厌氧菌,在血液琼脂平板上培养24h后形成灰白色,圆形、隆起、光滑、半透明的小菌落,直径为0.5~1.0mm,多数致菌病株能形成β型溶血,少数菌株为a型溶血,个别菌落不溶血。液体培养基中可形成絮状或颗粒状沉淀,有些菌株则呈现均匀浑浊。当明胶穿刺培养时,可沿穿刺线呈串珠状生长,但不液化明胶。革兰氏染色,镜下可见革兰氏阳性双排列短链状的球菌,菌体直径约1μm,固体培养基以双球菌为多,少量呈3~5个排列的短链。

本能发酵淀粉培养基中能产生淀粉酶,VP反应阴性,65%Nacl抑制其生长,能发酵菊粉和棉子糖,能利用葡萄糖和蔗糖,不发酵马尿酸钠。对乳糖、覃糖、甘露醇、山梨醇及水杨甘的发酵能力因毒株而异。不还原硝酸盐,接触酶阴性。低于10℃或高于45℃时不生长。

通过形态染色和生化试验,结果表明符合链球菌特征[1]。

3.2 药敏试验

抗菌药物药敏纸片购自购自中国兽药监察所、北京天坛药物生物技术开发公司和杭州微生物试剂有限公司生产。药敏试验操作和计数K-B法进行。

(1)无菌制作葡萄糖鲜血平板培养基,作为细菌接种使用。

(2)灭菌台无菌操作方式,用灭菌棉签涂布法将上述分离猪链球菌菌种接种葡萄糖鲜血琼脂平板培养基。

(3)用镊子夹取各种药敏纸片、均匀粘贴在培养基表面,稍加按压。

(4)置于密封标本瓶中,充入二氧化碳,恒温箱中37℃培养16~18h,取出读数。

4 防治措施

4.1 加强饲养管理和防疫制度

(1)改善环境,养殖场的布局结构、外购种猪要经过检疫和隔离观察,杜绝外来传染源。

(2)做好消毒工作 定期消毒,建立健全消毒制度。病死猪要无害化处理。

(3)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动防疫,实行全进全出的管理制度,发病猪实行隔离治疗。定期注射多价链球菌苗,每只猪2~4头份倍量注射。

(4)在本病高发季节,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定期使用敏感抗菌药物进行拌料预防。

4.2 发病治疗

(1)猪群中存在的问题或隐患时,采取必要的应对措施对全场猪群进行控制。一般在饲料中添加磺胺间甲氧嘧啶和阿莫西林,连续饲喂2周,可达到较好的预防效果。

(2)猪链球菌病应在前期进行及时对症治疗。对败血症型及脑膜脑炎型,应大剂量使用抗生素或磺胺类药物。用青霉素与磺胺间甲氧嘧啶、磺胺嘧啶钠联合使用。

5 小结

(1)本地区普遍存在猪链球菌病隐患,在饲养条件不良或外界诱因时,时常出现大面积暴发。本地区发病猪往往出现混合病型,败血型猪链球菌、心内膜炎型和脑膜炎型往往同时出现,治疗时需要联合用药。

(2)仔猪和生长猪发病率较高,本病在使用多价链球菌疫苗时有一定保护力,可进一步分离本场血清型病原菌,自制菌苗,血清型具有针对性,长期应用才能净化本场猪链球菌,达到控制本病的目的。

(3)猪链球菌容易产生耐药,可通过药敏试验,取得可靠的数据,有针对性地用药,用药要有足够的剂量和疗程。

(4)治疗中取得经验,使用多种磺胺药联合治疗效果明显,通常急性败血型病例一针奏效;在发生脑膜炎病例时,应使用磺胺嘧啶钠进行静脉注射,可使血脑屏障内抗菌药物达到最高浓度,明显提高治愈率。

[1]刘旭川,李梅.动物微生物学实验指导[M].云南:云南农业大学,2001:64-77.

猜你喜欢

猪链球菌嘧啶磺胺
饲料和食品中磺胺增效剂残留量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紫红獐牙菜对四氧嘧啶性糖尿病小鼠的降糖作用
右美托嘧啶联合纳布啡用于脑膜瘤手术对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
20%三氟苯嘧啶水分散粒剂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研究
HCO3—对真空紫外/紫外/氯(VUV/UV/Cl)降解水中抗生素磺胺二甲基嘧啶的影响研究
HCO3—对真空紫外/紫外/氯(VUV/UV/Cl)降解水中抗生素磺胺二甲基嘧啶的影响研究
猪链球菌与猪流感病毒混合感染促进溶血素基因缺失型链球菌侵入呼吸道分子机制的研究
半胱氨酸蛋白酶ApdS介导猪链球菌免疫逃逸的分子机制
商品化猪链球菌疫苗分类及特点
猪链球菌病临床特征和防治对策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