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之经营
2018-01-25
什么是“真融合”,什么是“假融合”,按照中央相关精神要求和实际推进,至少有四把标尺可以检验衡量。第一把标尺,是不是在党委统一领导下落实意识形态责任制?第二把标尺,是不是真正“融为一体、合而为一”?第三把标尺,是不是真正实现了“一支队伍,多个平台”,并正在转型为“你就是我、我就是你”的新型主流媒体?第四把标尺,是不是真正以内容创新为根本,是不是充分传承和发扬主流媒体内容、人才优势推出全媒体精品?
(“中国青年报”《一些地方、媒体出现不讲“四个意识”的“假融合”》)
在第五届世界互联网大会的“媒体变革与传播创新”论坛上,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台长慎海雄指出,深刻领会和落实中央的决策部署,抓住数字化发展大潮,就要以“大象也要学会跳街舞”的精神风貌,迎接数字化、拥抱数字化。慎海雄提出应着重提升四种能力:第一是内容生产力;第二是技术驱动力;第三是平台竞争力;第四是生态连接力。(“央视网”《慎海雄谈拥抱数字化:大象也要学会跳街舞》)
报业和广电的融合并非罕见,将报纸、广播、电视、网站和新媒体统一进入“中央厨房”,实现了全媒体策划与全媒体采编联动成为不少地方通行的做法。无论是新闻生产机制、媒介形态还是广告经营,天津媒体融合都是独树一帜的。天津日报社、今晚报社、天津广播电视台均不再保留并入海河传媒,从全国范围内来看,天津媒体融合或成为唯一一个将主要省级媒体(集团)、报业和广电合并整合成立新的体制机构的省份。(“主编温静”《消息称,天津媒体整合后:天津广播电视台将不再保留》)
优化重组后,更要发挥所长,坚持精品化、差异化、深度化的创作方向,不断提高内容产量,提升内容质量,要以先进技术为支撑,坚持移动化、视觉化、互动化方向,策划推出更多具有传播活性的爆款产品,力争在众多新媒体客户端中,尽快脱颖而出,成为内容型新媒体的旗手,勇立话语潮头。(“长江”《新京报撤销新媒体部,北京市委宣传部部长的讲话信息量挺大》)
一是合并新闻宣传机构,整合公共媒体资源;二是创新体制,改变县级媒体事业不事业、企业不企业的尴尬局面;三是严格执行采编和经营两分开制度,实行专业人办专业事;四是加大政府的财政和编制扶持力度;五是选好一把手;六是搭建技术平台,建设“中央厨房”;七是打破部门壁垒,再造采编流程;八是突出本地特色,坚持内容为王;九是在干部制度上打破身份限制;十是改革绩效分配制度。(“记者编辑那些事”《县级融媒建设“十条”:加大扶持、选好一把手、打破身份限制》)
现在的媒体越来越朝两个方向演化:一类是耗时减压型,一类是流量增压型。前者希望大量消耗时间,生活即浏览,浏览即存在。在生活状态中消费时间,自然就没有精力和行动力去给别人和社会造成压力。第二类是流量增压型。这类媒体,要的就是关注、焦虑和压力,这种压力既会传导给体制,也会赋予社会,好处就是社会在压力中进化,坏处就是有些人不喜欢。不管怎么说,相当一部分人就是在这两大类媒体中漂泊,最后的结果,要不是“佛道系”,要不是焦虑系。(“环球时报”《新媒沈阳:对短视频发展的十点观察和未来预判》)
最近几年,湖南台也流失了一些人才,但不至于动摇根本,湖南卫视目前还有30多个内容团队,根基还是非常稳固的。首先,湖南人可能“笨”一点,商品意识、市场意识不那么灵敏,我们后知后觉一点,相对忠诚度高一点。第二,我们内部形成了比较好的创新闭环,让大家有成就感。一定要让年轻人、让团队人才有成就感。报酬是次要的,月薪年薪是决定人才去留的必要条件但并非关键条件,关键是要为人才提供有所作为的舞台。第三,2014、2015年我们及时“砸锅卖铁”做了新媒体,这是让我们稳住基本盘的重要原因。(“综艺”《专访张华立:勇于做融合发展的控盘者|重磅》)
用户红利没有了,但内容红利和时间红利还在,对于优质内容和用户使用时长的争夺战愈演愈烈。当我们在说短视频进入寒冬的时候,更确切是指平台增长进入寒冬,而优质短视频内容恰恰迎来黄金时期。从消费互联网的下半场来看,整体主题都在围绕优质内容、用户时间和商业资源的再分配展开。抖音们遭遇寒流,腾讯系不断加码短视频,一边内部赛跑一边与头条系赛跑,以及年轻用户对于社会化热点的长期黏性,种种迹象都表明,短视频格局有待重构。(“吴怼怼”《短视频平台立冬,用户时间、商业资源重新洗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