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商业美术作家协会”史事钩沉
2018-01-25乔志强
乔志强
(岭南师范学院 美术与设计学院,广东 湛江 524048)
上海自开埠以来,工商经济日趋发展,文化交流日益频仍,全国各地的资本和人才云集其地,至20世纪二三十年代,逐步发展成为全国工商业、金融和文化中心。经济和文化的迅速发展,使得社会对从事商品商标、包装、广告宣传,以及书报、期刊插图与排版等商业美术人才的需求激增。为了更好地服务工商经济和社会文化发展,最大限度地发挥商业美术家们的才情和艺术创造力,他们中的一部分人开始自觉地组织起来,成立属于自己的行业协会组织,于是,“中国工商业美术作家协会”应运而生。“中国工商业美术作家协会,为中国提倡实用美术首创之团体,自发起以迄上海沦陷而被迫停止活动,为期虽仅四载,而会务之进展,实所罕有,会员至七八人扩充至五百余人,全国著名之工商美术作家,可称网罗无遗。办学校、刊选集、义卖展览、救亡宣传等工作,在实用美术史上,保留光辉灿烂之一页。”[1]11然而对于这样一个曾盛极一时的画会组织,在美术史、设计史学界似未能引起足够的关注,以致于其史实与活动鲜为人知。基于此,笔者拟据《申报》《中华民国三十六年美术年鉴》等相关资料,对其发展历程及主要活动作以大致梳理。
一、“中国工商业美术作家协会”之成立与发展
中国商业美术作家协会之最先酝酿、筹备当在1934年春,主要参与筹划其事的是上海各大公司、企业的广告部或美术部的部分从事商业美术的设计人员,如永安公司的薛萍、丁熙,新新公司的王扆昌;先施公司的赵子祥、缪少贤,中国国货公司的柯定庵、林蔚如等。据《中华民国三十六年美术年鉴》载:“民国二十三年春,王扆昌、赵子祥、徐民智等邀集从事于工商业美术之同志七八人,在南京路冠生园举行茶话会,一席谈后,决定发起组织中国商业美术作家协会,假宁波路钱江小学为会址。”[1]11可见,该会最早筹划当于1934年春,最先参与其事的为王扆昌等七八位从事商业美术的同志。经过数月的筹备,于1934年8月17日于新新酒楼开成立大会。《申报》1934年8月22日有《中国商业美术作家协会成立》之相关报道:“商业美术制作,关系于工商业发展甚巨,中国商业美术制作者,素无正式之集团,以研讨改进而各自东西,涣散异常,今由沪上各大公司美术制作者,发起组织一商业美术作家协会,于本月17日开成立大会于新新酒楼。”新新公司王扆昌、徐民智、卢新、萧剑青、何一鸣、邝昇、吴朗轩、郑汝良,永安公司薛萍,先施公司赵子祥、徐金荣、刘琯,中国国货公司柯定庵、陈施君、林蔚如;泰康公司朱槑□,天厨味精厂严次平,中华书局陈青如,《大陆报》明忠彪;《大晚报》胡忠帆等二十余人参加了成立大会。会议议定“该会宗旨以联络商业美术作家、研讨实用商业美术之理论,并促进制作技巧,以发展中国工商业及保护商业美术作家之进展为目的”①《申报》1934年8月22日。。为更好地推进会务,服务工商业发展及保护工商业美术家,在协会内部设立“展览编审出版研讨图书文书会科交际庶务诸股”。
此次成立大会之后,协会的各项事务业已有序开展,如扩大宣传、介绍会员、征求会员作品、筹备开办“全国工商业美术展览会”等。但当时的国民政府为加强对文化团体的管理,避免由于结社、言论带来的不同政治力量的反叛,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于1931年2月颁发了《文化团体组织大纲施行细则令》,明文规定:“文化团体欲组织联合会者,除法令另有规定外,须呈经中央执行委员会核准”,“文化团体举行会员大会或代表大会,须呈请当地高级党部核准,并呈报主管官署备案”。[2]728有鉴于此,时隔近一年之后,叶鉴修、陈亚平等人于1935年8月14日向国民党上海市党部提交了关于组织中国商业美术作家协会的申请。“据中国国民党上海特别市执行委员会公函第481号,1935年8月30日,上海特别市执行委员派员视察认为合格后,除发给许可证书第467号外,还在上海市教育局备案。”[3]34-35至此,该会方正式成为当时合法的协会组织。于是,《申报》1935年10月6日又有《中国商业美术作家协会成立》之报道:“中国商业美术作家协会昨假小南门市立仓基小学大礼堂召开成立大会,到会会员四十五人,市党部派王龙章、教育局派聂海帆莅席指导,临时主席徐民智致开会词,筹备会代表报告筹备经过。”本次会议还通过修正会章六十二条,并选举理事、监事、常务理事、常务监事等职员。
经国民党上海市党部批准并经上海市教育局备案而取得合法身份,为协会今后活动的开展提供了坚实的政治保障和组织条件,各项会务活动开展井然有序,至1936年夏,协会发展即已达于全盛。“是时会员已增至五百人,分会至杭州、苏州、南京、武汉、平津,而远至海外。廿六年春,举行第二次会员大会时,更名为中国工商业美术作家协会,增设理事长、监事长二席,叶鉴修出任为首届理事长,王扆昌、杭稚英为常务理事,并于汉口路恭庆大楼309室设立会所。”[1]11协会的发展不但吸引了杭稚英、郑月波、钱君匋等众多商业美术名家参与其中,而且也有当时工商界和媒体界的社会名流,如上海市教育局兼社会局局长潘公展、上海市商会主席王晓籁、著名媒体人赵君豪等美术界和图案教育界的大批精英亦纷纷入会,积极参与各项会务活动,如图案教育界精英雷圭元、陈之佛、张辰伯、张聿光,著名画家兼美术教育家汪亚尘、林风眠、颜文樑、徐悲鸿等。分会遍及全国各地,会员阵容强大,声名远播,成为名副其实的全国工商业美术家之最高组织机构。
正当会务活动蓬勃开展之时,“八一三事变”爆发,上海很快沦为孤岛。虽然有不少会员仍戮力坚守,参与救亡宣传和赈济工作,但是“因环境日趋恶劣,奉部令停止活动,中国工商业美术作家协会,遂于无可奈何中悄然瓦解”[1]11。至1939年5月之后,再无其相关活动见诸报端。
二、“中国工商业美术作家协会”之主要活动与贡献
为实现“联络全国商业美术作家,研讨商业实用美术,协助国内工商业之进展”的办会宗旨,中国商业美术作家协会成立之后,便拟定了详尽的活动计划,如举办全国性的商业美术展览、筹建商美图书馆、创办《商美》杂志、编制世界商业美术全集、编选现代中国商业美术选集、与高校合办“商业美术专修科”、组织国际工商业美术考察团、开办失业会员介绍所等一系列活动,这在后来出版的《现代中国商业美术选集》、《商美》创刊号及《申报》的相关报道中均有详细记载。
(一)举办全国性商业美术展览
20世纪二三十年代,各种层级和规模的美术展览次第举办,美展已经成为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当时展览之出品还多限于中国画和西画之类“纯艺术”的作品,人们对于出于实用需要的商业美术还多持保留或漠视的态度。为改变人们对商业美术的固有认识,协会成立之后即创议举行全国商业美术展览会:“近鉴于吾国商业美术之落后,实由于社会人士之漠视所致,于以研究部通知,创议举行全国商业美术展览会于中外瞩目之上海,推举筹备员,组织筹备会,募经费,征作品”。[4]卷头语1935年 12月17日的《申报》上刊出《全国商美展会征求》的广告:“中国商业美术作家协会主办第一届全国商业美术展览会,将于明春在沪举行,兹悉该会除欢迎全国商业美术作家一致参加外,并于会场辟有美术商品陈列室,专供各项美术商品之陈列。”为使展览顺利举行,该会于1936年1月13日召开专门的筹委会,成立由叶鉴修、唐铭生、陈景烈、沈祖芬、徐民智、陈青如、薛萍、郑慎斋、张雪父等人组成的作品审查委员会,并提请张雪父草拟美术商品征集规则,沈祖芬草拟经费预算表。①《申报》1936年 1月14日。经过数月之努力,第一次全国商业美术展览会终于1936年6月1日在上海南京路大陆商场六楼开幕。《申报》对之有详细报道:“中国商业美术作家协会主办第一次商业美术展览会,六月一日起在南京路大陆商场六楼开幕。作品计有建筑设计、织物图案、招贴图案以及家具设计、室内装锦、舞台装置、书面签面、伞扇图案、屏风设计等,有数百余件。昨日参观来宾,在一千人以上,无不赞誉。诸作家作品精审,匠心独出,诚数年,业为中国商业美术作家放一异彩。”②《申报》1936年 6月2日。
本次展览为第一次全国性的商业美展,展品征集范围广,出品质量高,参展人员不乏商业美术界甚至整个美术界之名家翘楚,加之前期组织精密,宣传到位,因此,甫一开幕即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以该会所陈列各项作品,悉为全国商业美术作家精心之作,因是参观者日有五千人以上,闻该会已将开放时间延长三小时,每日上午八时起至下午七时止,以克参观者之向隅云。”③《申报》1936年 6月16日。一次商业美展,参观者“日有五千人”之众,可以想见其在当时所引起的轰动性社会效应。这也使得作为主办方的中国商业作家协会名声大噪:“国内提倡商业美术而作专门展览者实为首见,故能轰动全沪,同志闻风来归者,日盛一日。”[1]11
首次全国商美展的成功举办,使协会同仁大受鼓舞,旋即开始谋划第二次展览。1937年3月29日,中国工商业美术作家协会召开临时理事会,到会理事杭稚英、王扆昌、薛萍、丁熙等十余人,其讨论事项之第一项即为“修正第二次全国工商业美术展览会征品规则”。④《申报》1936年 3月 30日。时隔不足两月,该会又专门召开第二届全国工商业美术展览会筹备会,“到会委员姜书竹、张雪父、都冰如、陆泽之、金梅生、王扆昌等”,议定展览开幕日期为本年十月一日,作品截稿日期为八月三十一日,作品依据类别分类陈列,并拟“作品自展览闭幕后,送南京、杭州、广州分别陈列,其经费由各地分会及办事处分部负担”⑤《申报》1937年 5月24日。。该会还在《申报》上刊出《第二次全国商美展征品》广告:“第二次全国工商业美术展览会,为中国工商业美术作家协会主办,其主旨以提高全国工商业美术技巧,协助全国工商事业之进展,并侧重于国防上之宣传,经中央宣传部及全国各工业团体、商业团体、各大报社之同情与赞助,筹备进行非常顺利,决于十月一日在上海举行,征品种类计数十类。”⑥《申报》1937年 6月26日。由此可见,第二次全国工商业美展的各项工作都在有序进行。然而,随后日本侵略者发动的“八一三事变”却将此前的一切努力与计划化为泡影,诚可叹也!
(二)创办《商美》杂志,编辑《现代中国商业美术选集》
为增进商业美术家的情感与交流,促进中国工商业美术之发展与进步,中国商业美术作家协会于1935年1月创办了《商美》月刊,这是中国商业美术界唯一的专门刊物。其《征稿简章》指出:“(创办是刊)以促进中国商业美术及唤起中国工商界注重美术以振兴工商业并负指导之责。”叶鉴修在创刊号《前言》也详细述及创办该刊的原因与主旨:“过去因为一般商业美术的从业人员对于技巧上缺少训练,学识上缺少进修,感情上缺少联络,因此对于商业上还不能充分地发挥各人的力量,使商业美术臻于更完善更重要的地位,这不得不说是过去的一种错误和遗憾!……本会感于商业美术的重要和各会员间需要一个进修联络的机会,因此,在商业美术作家协会成立之后,便首先编印《商美》问世。在这本刊物中,我们将用我们的全力,从事于商美的理论探讨与技术进修。对外,我们将宣示本会的态度与今后的努力方向。”[5]3创刊号刊发了部分会员创作的会徽及装饰图案、广告图案、背景图案、陈列架设计等多幅商业美术作品,其文字部分刊发了叶鉴修撰写的《前言》、罗林《中国商业美术作家协会筹备经过》及陈亚平《窗饰研究》、斯德《创作图案琐谈》、朴厂《商品与广告美术》等关于商业美术研究的理论文章,并且刊登了协会成立过程中的历次会议纪要、第一届会员大会选举产生的各理事名录。显然,该刊是协会的机关刊物,及时发布协会动态,发表会员作品及商业美术的研究文章,旨在为商业美术的从业人员搭建交流与学习的平台。但《商美》仅见创刊号一期。
除创办《商美》杂志外,该会还编辑出版了《现代中国商业美术选集》(以下简称《选集》第一集)和《现代中国工商业美术选集》(第二集),载录大量会员作品及理论文章,成为研究民国商业美术发展的重要文献。第一集由中国商业美术作家协会徐民智、张雪父、王扆昌、郑人仄、叶鉴修所编,1936年5月20日由亚平艺术装饰公司出版。“有彩色铜图十六幅,单色铜图三十四幅,分金工设计、建筑设计、家具设计、染织图案设计、壁纸图案设计、招贴设计、伞扇设计、瓷器设计、蜡染及背景图案设计、细金工设计、室内装饰设计等十余类。文字有专家论文数万字,为中国商业美术界罕有之参考书”。①《申报》1936年4月19日。协会还多次于《申报》刊登该选集的预售广告,“因该选集在我国尚系首次出版,内容丰富,印刷精良”,故而“自预约消息刊出后,本埠各大商店、各学校,外埠如广州、天津、南京、汉口、安徽、杭州、济南等处来函预约者,日必数十起,足证为一般爱好美术者之赏识”。②《申报》1936年4月28日。
1937年初,协会更名为中国工商业美术作家协会,《选集》第二集也相应更名为《中国工商业美术选集》,1937年4月20日由该会出版事业委员会出版。其内容较第一集增加两倍,有蜡染、漆版、舞台装饰、招贴、窗饰、金工、建筑、商品装潢等五十类,彩色和单色铜图共160页,论著数万字,参加出品的工商业美术家90余人。据1937年3月22日《申报》:“该集预约以来,计有北平、天津、济南、青岛、杭州、宁波、南京各地及本埠前往预约者,已640余册。”③《申报》1937年3月22日。由于当时中国坊间此类性质之书籍绝少,且《选集》搜罗宏富,质量精审,铜版印刷精美,加之售价低廉,因此几被抢购一空。至1937年4月11日,“一时闻讯前往函订者1 300余部”。即便在此二册《选集》出版已逾八十年后的今天,这两部重要的商业美术文献亦不难于书市或图书馆中搜罗得见,足见其在当时发行量之大,影响之广。
(三)通过多种途径,培育工商美术人才
20世纪前期,随着我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社会需要大量的商业美术和设计人才为经济和社会文化发展服务,而当时我国商业美术人才的培养远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尤其是在作为全国工商业和金融、文化中心的上海,商业美术人才的供需矛盾更显紧张。作为全国工商美术界的最高团体,中国工商业美术作家协会尤为注重对工商实用美术人才的培养。协会初创之时,即针对当时的商业美术人才短缺,一般的商业美术从业人员“技巧上缺少训练,学识上缺少进修”的问题,开办“商业美术函授学校”,设立家居设计科、陈列窗饰科、图案文字科、室内装饰科等教学系科,由协会出面组织知名设计师、图案教育界和美术教育界精英硕彦轮流授课。“在教学内容上分基础课、理论课、专业课,设有包装纸设计、瓶贴设计、盒样设计、书面设计、霓虹灯设计、商标设计等新课程”;教学形式上,根据学员实际,采取半工半读的培训方式,“形成一种贴近生活和学生实际的平民化、职业化设计培训方式,也符合学校的职业补习、社会培训定位”。[6]77在短短几年间,学校培养了大批商业美术人才。
1936年,第一次全国商业美术展览会成功举办之后,该会声誉日隆,影响日增。沪江大学校长刘湛恩,委托秘书慎微之专门到会洽商合办商业美术专修科一事。据1936年12月22日《申报》报道:“该会近与上海沪江大学商学院商妥合作条件,合办商业美术专修科,已于上星期四召开临时理事会议,讨论进行步骤。”④《申报》1936年12月22日。1937年初,经该会第十六次理事会讨论,决定任郑月波、叶鉴修、钱君匋、姜书竹、蔡振华、徐民智、王扆昌为本会与沪江合办的商业美术科指导委员会委员,并指定郑月波为协会主席委员兼该科主任教授。订章程、聘教员,一切筹备就绪,开始招生,于1937年1月30日在沪江大学商学院举行春季入学考试。正当人才培育工作步入正轨之时,“而八一三炮火已起,一切计划,尽成泡影”,徒叹奈何!
抗战爆发后,工商经济萧条,商业美术从业人员星散各地或弃行改业,中国商业美术发展饱受挫折。在艰难的时局之下,中国工商业美术作家协会仍然坚持培育实用美术人才,以应对抗战宣传的需要。1937年11月,该会“因感于长期抗战期内,图画宣传工作异常重要,而宣传画人才奇缺,兹为积极造就宣传人才起见,特设宣传画速成科”,由该会王守仁、董天野、池宁诸专家主持,采取个别教授的形式,“凡有绘画兴趣者,可于短期内造就一有用之人才”①《申报》1937年 11月6日。。通过这种短期培训的形式,为社会输送抗战宣传人才。
除培育商业美术人才之外,该会还办理职业介绍所,代公司企业征聘工商美术人才,也为失业会员和非会员办理登记,为之联络和介绍工作,充分发挥了行业公会的功能。
(四)注重国际交流,发起组织国际商业美术考察团
以中国工商业美术作家协会为纽带而汇集起来的中国早期商业美术家队伍,是一群具有现代开放意识,能够自觉接受西方现代艺术观念,并为大众生活服务的实用美术家。为更好地服务工商经济,促进商业美术的发展,协会非常注重国外现代美术尤其是商业美术的发展动态。1935年10月21日,该会召开第一次理监事联席会议,会议内容“首由总务部报告图书股经征各会员出借及由会订购各国参考图书经过,生产部报告编审股从事编制世界商业美术全集计划”。②《申报》1935年 10月22日。可见,该会成立之初,即有订购各国参考图书和编制世界商业美术全集的计划,体现出一种积极向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学习的开放之态。该会还拟组织国际商业美术考察团,考察世界各地工商业发展及商业美术状况。1937年1月,该会召开第十六次理事会,议决特派王守仁为考察日本商业美术专员。另据1937年2月28日《申报》报道:“中国商业美术作家协会王守仁、陈亚平、陈尹生、叶鉴修、李咏森等发起组织日本商业美术考察团,经该会第十七次理事会议决照办。兹悉该会拟定考察地带为大阪、东京、神户、京都等处,由该国当地各商业美术联盟商业美术作家协会等分别招待,及导往参观各工厂,及各工商美术有关之机关团体。”③《申报》1937年 2月 28日。考察日期定于四月下旬,“樱花盛开时期顺道观樱,并欢宴日商美作家,以资联络,综计约留日二十日”,“考察经费每名一百元,会员参加酌予津贴”,并于汉口路恭庆大楼209号该会处设问询处,有意参加者前往咨询,“当能详细答复”。考察地点、时间、考察内容以及由谁接待联络都有详细规划,可见该会对本次赴日商业美术考察的重视。不过,笔者未见关于该考察团的后续活动报道,相关活动的具体情况有待进一步查证。
(五)积极开展抗战宣传、赈灾济困等社会公益性活动
近代中国,战乱频仍,水旱虫风等各种自然灾害更是接连不断,天灾人祸致使广大百姓流离失所,生活凄苦不堪。在动荡不安的时局之下,包括中国工商业美术作家协会在内的艺术团体,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关怀社会民生的大爱之心,积极投身助赈济困和抗战宣传等社会公益事业,写下了近代中国慈善史上的动人篇章。
“八一三事变”的爆发,造成大批难民无家可归,不得不露宿街头,时刻经受着饥饿、寒冷和疾病的威胁,这其中还包括为数众多的难童和流浪儿。面对如此艰难时局,中国工商业美术作家协会联合中华慈幼协会于1938年11月共同发起了一场“征募难童寒衣美术展览会”。为了募得更多的善款和寒衣,该会同仁召开专门的筹备会议,汪亚尘、林康侯、杭稚英、颜文樑、都锦生、孙雪泥、贺天健等40余人参会,制定详细的展览及征募方案。展览于1938年11月21日在大新公司四楼陈列厅如期开幕,展品包括工艺美术、商业美术、国画、书法、雕塑、摄影、版画、锦绣、盆景、古玩等等,应有尽有。“各种出品分三种抽成办法:甲种以七成捐寒衣,作者得一成,一成捐本会经费,一成开支;乙种以五成捐寒衣,作者得三成,其余二成与甲种同样支配;丙种由多人合作的,故作者得五成,三成捐寒衣,其余二成同上。不过出品之中以甲种为最多。”①《申报》1938年 11月22日。为救助难童而发起的这次展览,得到了广大会员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开幕以来,前往参观者肩接踵摩,诸作家如王扆昌、杭稚英、顾廷康、汪亚尘等之作品,售出甚多,其总值在千元以上”②《申报》1938年 11月23日。。
征募难童寒衣展获得显著效果,鼓舞和激发了协会广大同仁以更大的热情致力于救济事业。1939年上半年,该会又积极发动更大规模的“上海市美术界义卖救难美术展览会”,协会同仁召开筹委会议,通过组织章程、征品规则及场务管理等多项议案,并于《申报》等传媒之上广为宣传,“自开始征品以来,逐日收到征品极多”。协会负责人还分别向有关机关团体接洽,取得明显成效。据《申报》报道:“日来各美术品制造商如都锦生丝织厂之丝织品、生生美术公司之团扇、新兴工艺公司之蜡染丝绸用品、顾廷康收藏之古玩,以及近作粉画、各大名家之西画国画,新华艺专、苏州美专之师生作品,洋洋数千百件,出品之整齐精致,参加者兴奋踊跃,诚为历来美术界所罕见。”③《申报》1939年 3月21日。为使义卖活动顺利进行,该会还根据去年寒衣展的经验,对筹备方案加以改进,如把筹备期限延长到一个半月,多征集一些簇新的美术工艺品,把甲(全捐)乙(半捐)两种性质不同的出品,用不同颜色的标签标明,借以标明捐者仁德之怀,尽量节减活动经费等。义卖展览会于1939年5月12日至22日在大新公司四楼举行,深为社会各界所重视,展览“悉以义卖救难为主旨,除出品人声明收回半价者外,其余概捐助难民救济事宜”④《申报》1939年 5月22日。。发起组织和参与其事的该会同仁,都是牺牲了职业上的收入来出品于义卖或义务服务于义卖,他们动员起整个协会的力量,旨在唤起民众的社会责任和民族意识,进而为抗战救亡贡献力量。
除了发起义卖展览,募集钱物救助难民之外,中国商业美术作家协会的在沪会员还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艺术技能,积极参加抗战宣传工作。王守仁、王扆昌等会员为唤醒民众共同抗战的情绪,编辑发行《救亡画刊》(五日刊),“第一期《救亡画报》,即于抗战开始第一个星期日在《大公报》附刊发行,旨在发扬民气,激励军心”。[1]11画刊发行十三期后,因上海形势日蹙,不容再事公开的爱国举动而被迫停刊。
总之,“中国工商业美术作家协会”作为民国时期提倡实用美术首创之团体,其以服务社会,促进工商美术发展为初衷,自成立之后,开展览、编选集、办学校,抗战救亡,开展了多种形式的组织活动,为中国早期商业美术的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王扆昌,等,编.中国美术年鉴(1947)[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8.
[2]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1.
[3]姚爱强.第一次全国性设计展览会考证[J].美术与设计,2014(3).
[4]叶鉴修.现代中国商业美术选集一[M].上海:上海亚平艺术装饰公司,1936.
[5]中国商业美术作家协会.商美[J].1935(1).
[6]姚爱强.中国工商业美术作家协会“整合—习式”设计培训模式[J].装饰,20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