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金多海蓝的企业银行

2018-01-25中国光大银行杭州朝晖支行朱江

首席财务官 2017年21期
关键词:实体商业银行资金

文/中国光大银行杭州朝晖支行 朱江

加快银企深度融合发展、开展金融模式创新、创建企业银行,成为破解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的瓶颈和短板的新机遇。

当前,我国实体经济已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但也面临着挑战。除了制度性交易成本较高的因素外,最主要的还是实体经济利润率没有虚拟经济高,导致资金“脱实向虚”。从国际环境来看,美国推动其国内实体经济特别是制造业振兴,导致国际资本“回流”美国,也给中国等新兴国家和地区实体经济发展带来一定冲击。

在实体经济发展中,我国中小企业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大中型企业集团仍然起着主导作用。企业集团固然可以通过降本增效、提质促销、开源节流来提高盈利能力,但转型升级、供给侧改革、科技研发、两化融合、绿色发展、智能制造、质量提升、市场拓展等都需要大量投入,综合成本也在不断上升,“资金缺、贷款难、成本高”这是企业集团发展的主要瓶颈和短板之一。

企业银行是“刚需”

随着兼并、联合、做大做强的快速发展,企业集团化已成为一种趋势。一般的大中型企业集团拥有子分公司十多家、几十家,甚至上百家。地域比较分散,发展不一,资金状况也不同。有的资金富裕,有的资金短缺。富裕的,躺在银行里存款或购买定期理财,获取很低的存款利息;短缺的,到处求银行找贷款。一方面造成了集团内部资金浪费,另一方面加重了集团的财务成本。

企业集团发展所需资金大部分来自于商业银行。商业银行是我国企业资金的供给方,具有强势的“甲方”地位。商业银行从其“本能的逐利性遗传基因”里,往往是锦上添花。当一个企业经营好时,多家银行蜂拥而至,要放贷、拉存款。当一个企业经营碰到暂时性困难时,要收贷、紧银根。

任何企业的发展都不是直线式上升的,都是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中螺旋式发展的。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均已证明,仅凭现行的银企贷款模式,是无法解决企业集团长期发展的资金困境。因此,企业集团迫切需要创建自己的资金管理平台——企业银行,来突破发展瓶颈,破解发展难题。

随着互联网金融和多元化金融的发展,商业银行面临新的挑战。商业银行加快自己的创新发展已成为一种不可抗拒的发展趋势。互联网金融的诞生是新技术革命带来的变革,同时,民营银行的试点是银行业主身份的创新。2014年我国5家民营银行分别在天津、上海、浙江和广东开展试点,4种发展模式创造了银行新业态。随着存款保险制度和银行退出机制建立,利率市场化改革加快推进,民营银行必将在中国银行业中扮演重要角色,一个更有活力的金融市场必将随之到来。

投贷联动的试点是银行业务内涵的转型。2016年4月,银监会、科技部、中国人民银行联合发文,确定了包括中国银行在内的10家银行机构在中关村等5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开展投贷联动试点。银监会在部署2017年银行业改革发展及监管重点工作时提到,“继续积极稳妥、有序推进投贷联动试点工作,全力协助试点银行机构设立投资功能子公司,适时扩大试点范围”。随着商业银行投资子公司的陆续成立,投贷联动业务有望步入“快车道”。

因此,传统国有银行已不再是铁板一块,而是银行管理部门正在深化体制机制的改革创新;商业银行在改革大潮中,已渐渐失去了“皇帝女儿不愁嫁”等客上门的传统优势,迫切需要通过改革,创建自己的经营模式。银行管理部门的改革和商业银行自身需要的创新,为企业银行的创建开启了可探索之门。

资金即“摇篮”

创建企业银行可以从实体经济、政策导向和民间资本三个纬度进行考量。要加快新旧动能转换、走转型升级之路,发展实体经济不但需要盘活存量资金,更需要大量增量资金。

具体而言,科技研发、转型升级和市场拓展均需要投入很多资金。大中型企业集团大部分诞生于“计划经济”时期,如今面临着巨大的转型升级与环保压力。但对一个传统企业来说,要做到“绿水青山”实属不易,就像一个先天不足的婴儿,要想靠后天的医治来彻底改变是很难的。只有加快技改,以“腾笼换鸟”、“机器换人”、“空间换地”和建设新厂,依靠新技术革命和新型制造方式来推动可持续发展,实现智能化、信息化、绿色化、网络化、数字化一体发展,都离不开大量资金。

同时,工人工资上涨、原材料价格上涨、税赋比较重,资本的逐利性致使许多资本脱离了实体经济,流向房地产市场、股票市场、期货市场,产生了许多“经济泡沫”。因此,要加快实体经济的发展,必须破解资金难题。

创建企业银行既没有现行政策可依,也无典型模板可鉴,是一种全新的模式。自党的“十八大”以后,党和国家十分重视改革创新,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担任了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组长,提出改革新理念、新思路、新方法。国务院和国家有关部委出台了相关政策、措施,这都为企业银行的创建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发展实体经济需要大量资金投入,而国家资金供给是有限的,全靠银行来解决也是不现实的。能否调动员工积极性、让员工自有资金参与实体企业经济建设成为新命题。

充分利用民间资本充裕和民间资金回归实体经济的发展趋势,通过企业银行这一平台,让员工自有资金参与本集团经济发展,并分享企业发展的红利,这将是一股巨大的力量。如果一个万人规模的企业集团,如果每个员工存入10万元,那么就是10个亿。如果有1000个企业集团这样做,就可能增加万亿资金。

由此可见,企业集团是我国建设“制造强国”的主力军,迫切需要发展实体经济雄厚的资金支撑。商业银行是我国实体经济资金的主要供给者,实施银企深度融合,开展体制机制创新已势在必行;利用员工自有资金参与本集团实体经济建设将是一股巨大的力量。尽管目前尚无完整的规范性政策或文件,但已有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和改革氛围,加之企业、银行、员工三者的内生需求,为企业银行的创建成为可能。

打造“蓝海金融”

企业银行是指以企业为主体,与商业银行结合,采用商业银行管理模式,应用现代互联网技术将企业集团与其分子公司计算机联接,为整个集团包括子分公司和部门提供远程开户、查询、对帐、资金管理、行内转帐、跨行转账、信贷、融资、投资理财等金融服务,为内部员工提供安全便捷地管理活期和定期存款、支票、信用卡及个人投资等金融服务的载体。其特点主要是为本企业集团服务,承担集团本部和集团所属子分公司和员工的资金存贷、资金管理与使用,是由企业集团与商业银行结合而创建的新型载体,是银企深度融合的一种创新模式。

创建企业银行,既没有现行政策可依,也无典型模板可鉴。任何一项新改革,都是对传统管理方式的挑战。创建企业银行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思想、政策、管控、文化等方方面面,因此,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与完善。

首先,需要深刻认识“新常态”下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任务,以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大胆探索,勇于创新,可以在十大新兴领域和社会亟需、全球化发展的传统产业先行试点,力争在企业银行的创建上取得突破性进展,拓展商业银行融入产业经济的领域和空间,为发展我国实体经济、加速“中国制造2025”的实施,为我国“制造强国”的发展提供新的动力和体制保障。

其次,企业银行既不同于国家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地方银行、民营银行、小微银行、社区银行,也不同于企业集团财务公司。它是面向本企业集团和集团内部员工、由企业集团与商业银行结合而创建的新型载体,是银企深度融合的一种创新模式。对这种新载体、新模式的创建,国家有关部门要积极做好引导工作,制定和完善相关的配套政策、措施,通过试点,在改革中不断创新、完善、发展。

此外,商业银行需要把银企深度融合发展列为总行的发展战略,主动深入企业,扎根产业,成熟一个发展一个,在实践中总结、完善,争取喝到“第一口水”,掘到“第一桶金”,打造“蓝海金融”。商业银行要根据企业集团的特点与银行业管理要求,研究制定可操作、可落地的企业银行管理与发展的具体方案和退出机制,以确保企业银行健康发展。同时,要根据企业银行的特点,拓展客户增值服务领域,强化对企业集团内部管理与控制,新型营销渠道的建设和新型金融产品的设计与推广。同时,商业银行可随企业集团发展规模、质量、效益的不断提高而逐步升级。早期可由支行与企业集团建立企业银行,当企业集团发展到一定阶段,可上升到分行级或总行级。

值得注意的是,企业银行是实体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产业与金融结合的新型载体。只有做到以下四个“融合”,才能确保企业银行的健康发展。

产银体系的融合。企业在其长期的发展中形成了自己特定的战略与管理体系,商业银行也有自己的信贷与资金管理体系。商业银行要参与企业管理,企业管理层要学习银行的运作与管理知识。通过两者深度融合,建立起企业银行规范的、符合产业发展特点的管理体系,构筑起完整的银企产业链。

风险管控的融合。企业银行要把产业发展风险管控与银行资金风险管控有机结合,建立起产业发展、资金流向、评估与风险管控体系,消除一切风险隐患,稳妥推进企业银行合规稳健发展。严格执行国家产业、金融政策,严格控制非绿色产业的投资,严禁资金违规流入国家限制性领域。

信息体系的融合。企业银行要充分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成果,将企业与银行信息要素集成,建立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确保企业银行运营安全。同时,要及时向公众发布信息,包括企业银行发展评估报告、绿色投资报告和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等,披露环境绩效状况,投资组合产业发展情况等,接受政府主管部门和社会公众的监督。

产银文化的融合。企业与商业银行是跨界组合,都有各自的文化特点。企业银行在遵守金融职业准则的前提下,要建立企业集团的产业文化与商业银行信贷文化的融合、传承与创新。

总之,探索创建企业银行,对我国发展实体经济,破解大中企业集团发展难题,深化商业银行改革,都具有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

猜你喜欢

实体商业银行资金
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
商业银行资金管理的探索与思考
前海自贸区:金融服务实体
“商业银行应主动融入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实体书店步入复兴期?
关于加强控制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探讨
两会进行时:紧扣实体经济“钉钉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