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时代对青少年主流价值观建构的影响
2018-01-24刘婷婷
【摘要】网络媒体是继报纸、广播、电视之后出现的“第四媒体”,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其影响也覆盖了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等方方面面。教育也不例外。尤其互联网是以信息传播为主要特点的传播载体,其信息中所承载的文化思想内涵对我们研究青少年价值观的形成问题具有一定意义。网络中所体现出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价值认识和评价方式、价值取向等对于经常接触网络的青少年群体的成长和成才具有重要影响。因此,本文的探讨重点就是互联网时代对青少年主流价值观建构的影响,以为日后如何利用互联网进行价值观的教育问题提供切实有效的建议。
【关键词】互联网 青少年 价值观 影响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5-0079-02
一、青少年价值观及形成
在研究网络时代(尤其是“泛娱乐化”时代)对青少年价值观的影响问题时,有必要清楚的剖析价值观系统中的一些基本范畴和概念体系,从而更准确的把握研究对象的本质。
价值观是什么?关于价值观,学术界对其的界定存在一些争论和分歧,但也有对价值观的共同理解,如下:价值观是人们对特定行为、事物、状态或目标的一种持久性偏好。在特定时间地点下,人们的价值观总是相对稳定和持久的;价值观是人们依据自己内心的尺度,对某种事物对个体自身的作用、意义、价值的观点、看法和态度。另外,我们需要对“青少年”这一概念进行一定程度上的界定和限定。在学术界,不同的学科对青少年的界定不同,对青少年年龄段的划分也不同。我国青少年的年龄划分依据我国的学校制度进行,指十二岁至二十八岁左右的阶段。个体处在这一时期,不论是在生理上还是心理上都发生着急剧的变化,同时也是青少年价值观形成并逐步稳定的关键时期。
青少年作为一个特定群体,相对于成人来讲具有明显的特征,其价值观有自己的特点。为了更好的说明本文论述的主体,我们只用其中的几个特点进行详细的解释。第一,显著的变动性。心理学年霍尔把青年期比作是“疾风怒涛”的时期,可见这一时期青少年在情感、思想、价值观上的波动起伏之大,因此青少年很难禁得住诱惑,从而在价值观方面发生动摇。其二,广泛的从众性。青少年的从众心理更为明显,因为这一时期他们需要的是对自我的认同,而自我的认同也来自于所属群体对他们的肯定,为获得归属感,他们都极力想与自己所在群体在思想和行为上保持高度一致。因此,对于现在这个几乎每个青少年都会接触互联网的时代来讲,互联网中体现的消费方式、审美意识等成为青少年追逐的潮流,这也使我们不得不重视网络中那些错误价值观对青少年群体的危害。其三,具有明显的可塑性。因为青少年的生理、心理还都不成熟,因而给了我们引导、矫正、培养青少年价值观的机会与可能。因此,我认为对于网络对青少年价值观负面影响的问题不需要过于悲观,教育者是可以去解决这个问题的,甚至利用互联网本身的资源把主流价值观以更恰当的方式传输给学生。
二、互联网的概念、特点
互联网也称“因特网”,是指通过计算机网络传播信息的文化载体。通常被称为“第四媒体”,是继报刊、广播、电视等媒体兴起之后的以比特为媒介的数字化媒体。首先,互联网自创立之初就本着自由开放、互联互通的理念,把全世界通过“网”连接起来。网络中鱼龙混杂,各种谣言、错误思想和价值观层出不求,这对于缺乏辨别能力的青少年来讲是非常危险的。其次,网络相对来讲更体现平等性,这满足了青少年对权利的追求,因此也是青少年着迷于网络的重要原因之一。在现实生活中,学生的权利得不到保障,尤其是在学校环境中,教师的话语占据统治地位,同时由于制度、规则等对学生的束缚,导致学生自身的权利得不到实现。而网络恰巧提供了这一平台,为他们提供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的舞台。再次,网络信息传播速度快,时效性强。网络是很好的信息交流的工具,它不受时空限制,且很容易就实现一对多的传播。网络信息一经发布,大家可以瞬间获得该信息,并第一时间分享出去,也使得信息在极短时间内在大范围扩散。所以那些承载着某种思想和价值观的信息可以在很短的时间被更多的受众所认识和熟悉,其消极影响一经扩散就难以控制。
三、互联网对青少年主流价值观建构的影响
互联网所创造的世界是虚拟的,在这个虚拟世界中,由于没有那么多的规则和制度的约束,甚至针对网络的专门性法律都是缺失的,因而网络世界中难免会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网络媒介泛娱乐化是指的是网络媒体制作、播出的格调不高的娱乐类、选秀类节目过多,人為制造笑料、"戏说"过滥,连新闻、社会教育类节目也掺进"娱乐"元素,甚至用打情骂俏、大话"性感"、卖弄色相的情节和画面来取悦观众。可以说网络媒介本身的特性使其更适合娱乐化的表达方式。
我认为互联网泛娱乐化之风盛行,一方面是因为目前市场中的绝大多数娱乐节目过度娱乐化甚至低俗化,可以说没有任何文化价值,甚至会扭曲青少年的价值观。如《爸爸去哪》《花儿与少年》,以知名度颇高的明星艺人为主体的电视节目,利用明星高颜值以及人们的窥私心理等博取注意,节目开始之前通过相关娱乐性的话题为节目预热,播出时制造各种明星嘉宾矛盾,为节目外的各种八卦娱乐新闻埋下伏笔。还有些视频网站自制的节目更是低俗化倾向明显,通过这些节目让青少年过早接触成人的世界。另一方面,网络媒体以娱乐化方式建构新闻框架,无底线炒作严肃的社会新闻使青少年沉浸在娱乐化的快感中,被麻醉精神,而丧失对社会结构性问题的关注,丧失质疑和批判能力。尤其是对经验域较小的青少年,网络媒介更容易产生魔弹论式的效果,扭曲青少年的价值观、混淆是非,淡化了媒介舆论引导的功能,对青少年来说百害而无一利。
但是,我们必须承认互联网凭借自身的优势,在帮助正确引导青少年价值观方面也确有作用。“你传我受”在当今这个时代已经不能起到什么效果了,最好的是通过双向互动,来扩大彼此共同的话语空间,或说我们更注重的是交往理想,在双方的沟通与对话中达到理解上的一致性,从而与无形中达到传递价值观的目的。而其中青少年网民也不占少数,他们又因是思想价值观形成的初期,更容易受到网络媒体价值观的引导。但是这些互联网在价值引导方面的积极作用是提醒我们教育者要去不断尝试、摸索、探究,找到有效利用网络优势的办法并与青少年价值观教育有效结合起来。面对网络的负面影响,我们不能“因噎废食”。信息时代成长起来的孩子根本无法与网络绝缘。家庭、学校和社会等有关部门应充分重视,并通过有效的方法、手段进行正确引导,是网络媒体对青少年受众造成的不良影响降到最低。毋庸置疑,这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工作和任务,更需要全社会的不懈努力和共同协作。
参考文献:
[1] 杨建新,《网络虚拟社会语境下青少年价值观的重塑》,中国青年研究,2012
[2] 何艳丽, 《网络媒体与青少年价值观的形成》,新闻爱好者,2011
作者简介:
刘婷婷(1993—),女,山东泰安人,硕士研究生在读,现就读于首都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学科教学(思想政治)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