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积极心理学在高职院校学生自我管理中的应用
2018-01-24邓翔
邓翔
【摘要】学生自我管理作为高职院校管理工作的最高境界,想要实现学生自我管理目标,积极心理学可以为其提供良好发展方向。笔者在对积极心理学在高职学生自我管理的应用研究之后发现,积极心理学可以为学生营造良好氛围,让学生处于积极向上环境下成长,进而从观念及课程两个角度对其进行分析研究,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关键词】高职学生 积极心理学 自我管理
【中图分类号】G4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5-0033-02
高职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和提升,不仅是提高高职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需要,也是适应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需要;不仅是学生步入社会发展自我的基石,也是适应新时代发展的要求;不仅是高职院校及时有效开展管理工作的关键,也是响应国家号召进行终身学习、终身教育的根本保障。发掘大学生自我约束的内驱力是积极心理学视野下改善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基本思想和方法。
一、积极心理学概述
积极心理学(PositivePsychology)是2l世纪心理学界兴起的一种新的研究领域、新的思潮和视角,是由赛里格曼提出的一门利用心理学目前已比较完善和有效的实验方法与测量手段来研究关于人的美德与优势的科学,主张研究人类积极的品质,充分挖掘人固有的潜在的具有建设性的力量,促进个体和社会的发展,使人类走向幸福。研究领域涉及主观、个体、组织制度三个层面。积极主观经验包括幸福、愉悦、感激、成就等的积极情绪和体验,以及积极思维的重要性。个体层面主要研究积极的人格特质和美德,包括爱的能力、人际交往技巧、毅力、兴趣、价值等,而自觉、自制、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都属于节制美德的范畴,积极的人格特质可以被原有的能力或潜能激发和强化,进而变成一种习惯。组织制度层面研究积极的社会环境,包括家庭氛围、学校环境、社会文化环境等,是通过怎样的方式来影响人的行为和发展的。积极心理学承认人的缺陷存在的同时将目光集中在人的潜能和力量上,人具有天生的自我发展和修复能力,具有追求快乐品质和积极的力量。
二、积极心理学与自我管理行为的关系
人的积极心理品质不是从外部输入的,而是我们自身固有的。每个人身上都有与生俱来的积极和乐观的潜能。马斯洛自我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人的低级需要属于生理需要是本能的,而高级需要是似本能的,就是说乐观、自愿、自觉等积极情绪情感和积极行为虽然也是人类天性的一部分,但是这些美好的心理品质不像焦虑、恐惧、放纵等消极情绪和行为具有自动化的功能和典型的行为模式,自我满意、自我管理、自我探索等主动行为的力量是非常弱小的,是类本能的,且行为模式具有模糊和不固定性,是需要引导和挖掘的。积极心理学认为人天生的这些积极品质是经常出现的、有价值的、被提倡的且具有普适性,个体不断的自我完善源自于个体内部驱力的趋使。“知、情、意”是一切个体的心理过程,是人所共有的心理特征,属于共性。
自我管理作为个体人格的组成部分,它体现了个体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行为模式,是素质的体现,是个性心理特征,属于个性,而共性由个性组成,因此知、情、意三者作用于个体产生的结果就是“行”即心理行为,行为是外显的,心理是内隐的,也就说行为是心理过程的体现,反过来心理能够指引行为。因此心理与自我管理行为有直接指引的关系。积极心理学认为发挥优势利用积极品质比修正已经出现的缺陷和不足更容易,建立良好的习惯就等于去除负面而消极的坏习惯,关注学生某些方面的资源与潜能,由这些内在动力增进自我管理,从而懒散等不良行为会自动消除。
三、积极心理学对学生教育管理的影响
1.关注学生积极的人格品质形成
传统的消极心理学过多的关注了人类心理和行为的负面的、消极的、病态的一面。受消极心理学的影响,以往的高职院校的教育管理者往往把注意力放在了高职学生身上存在的问题,认为高职学生由于录取分数很低,素质差。于是给学生贴上“问题学生”的标签。积极心理学关注人的积极的品质特征,付出爱和承担责任的能力,勇气、人际交往技巧、审美情趣、坚韧、宽恕、创意、远见、信仰、有天赋以及智慧。提倡对个体或社会具有的问题要做出积极的解释,并使个体或社会能从中获得积极的意义。从积极心理学出发,就会发现高职学生身上存在着自主性强、渴望独立、愿意接受新事物、富有创造力、积极乐观、热情向上、乐于助人、善于动手、承受挫折的能力强等优秀品质。作为高职院校的学生教育管理工作者,要善于挖掘学生身上的优秀品质和向上的潜能,不断地激发学生内在的积极力量,有效的利用这些积极的情感和力量,从而最大限度的促进学生积极品质的形成。
2.关注学生形成积极的情绪和体验
传统心理学过多的关注了学生的消极面,作为管理者把主要精力放在了应对学生的行为问题上,管理停留在表面化、形式化,管理观念落后、模式单一,手段陈旧,效果不佳,管理者疲于应付,学社叫苦连天。在管理模式注重用严明的制度、行为的限制、批评、惩罚等手段,使学生常常处于消极情绪之中。积极心理学认为认识培养个人积极品质的途径就是增加个人积极情绪体验。大量的研究也表明,积极的情绪可以提高人体的机能,能够促进人的活动,能够形成一种动力,激励人去努力,而且在活动中能够起到促进的作用。在积极心理学的思想中,人及其经验是在环境中得到体现的,也在很大程度上受其影响。快乐的来源与友谊、紧密的亲属关系、合作性联盟等分不开的。一个成长与周围充满着爱、支持、赞许的环境中的学生,他们更多地体验到的是关怀和支持,他们更容易形成自信、积极向上的品质。反过来,如果生活在批评、否定、限制、暴力、的环境中,学生更容易形成顺从、压抑、自卑、反抗的品質。作为高职学校学生管理者,关注学生群体的社会环境条件(家庭、学校、社会),为学生创造积极的情绪体验,有利于促进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
3.激发学生自我管理的主动性
积极心理学将人类看作是自我管理、自我导向,并具有适应性的整体。目前我国相当一部分高职院校,但由于高职教育历史短,大多数高职院校是由中专升格或几所中专合并而成。但在管理中,往往把视学生为管理的客体,过分的强调管理者的权威地位,制度的作用,而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了学生在管理理中的作用,学生自我管理是一种被动的自我发展模式,学生的自主性得不到开发,压抑了学生自我管理的积极性,同时也失去了自我管理相应的技能练习机会。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倡导高职学生自我管理以谋求个体的幸福为出发点和目的,充分调动学生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强调培养提高学生自我效能感及责任意识,主张让学生真正成为自我管理的主体,使自我管理的主体、客体以及过程得到统一。学校的管理者要转变自己的角色和智能,鼓励倡导支持协助学生建立自身的资源管理模式,鼓励学生了解自身的优势与劣势,制订长期和系统化的能力培养方案,提高学生目标管理、情绪和压力管理、时间管理、人际交往等积极资源管理能力,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和人生规划。
四、积极心理学在高职学生自我管理中应用
1.转变观念,树立积极向上意识,构建多元化评估体系
按照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疾病模型,高职院校的学生大部分都属于问题性学生,对其开展教育就是为了防止该类学生再次出现问题。积极心理学认为学生在接受教育时,教师应该将重点放在学生自身的优点上面,并不是仅仅强调学生存在的缺点,至少认为优点和缺点同等重要,进而挖掘学生身上所存在的潜在价值。想要做到这样,高职院校管理人员及教师就应该转变自身观念,摆脱传统疾病模型所造成的影响,构建健康模型理念。高职院校在转变观念的情况之下,还应该构建多元化评价体系,与转变之后的观念相吻合,采取动态及发展眼光评估每一个学生,保证可以对学生个性化评价,让学习成绩并不理想的学生也可以在多元化评价体系中,获得自信及自尊,并且找到自身感兴趣的事情。
2.开设专门的积极心理教育课程
学生品质在培养过程中,必须借助相关游戏活动实现。所以,积极心理学在高职大学生自我管理中应用,取得良好效果。
1)设置专门积极心理学课程。就以积极心理学所提倡的“幸福能力观”来说,心理教育课程就可以以此作为课程主题,并且为其配备完善心理训练课程,例如交往体验、情绪控制等,加强学生对积极心理学教育课程理解程度,并且会将自身所掌握的心理知识应用到心理品质上面。
2)在学校教育活动渗透积极心理学知识。学生管理部门在日常学生会活动及班级活动中,可以针对性向学生渗透积极心理学方面知识,梳理学生在心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引导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人格。简而言之,高职院校在所开展的多样化教育活动中,都应该在潜移默化状态下渗透积极心理学知识,调动高职学生的积极性,锻炼高职学生身心意志,提高高职大学生实践技能。
3)在学科教学中渗透积极心理学内容。教学活动是学校主要开展的活动,从教学活动角度开展学生自我管理,对学生品质培养,是其中重要组成部分。(1)教学内容积极、健康积极心理学十分关注对积极情绪及人格特点体验,探索积极心理学研究过程。因此,高职院校在选择教学内容的过程中,都应该尽可能表现出“积极”这个特征,符合高职大学生对积极心理需求,调动高职大学生对积极心理学关注度,让高职大学生可以在教学活动中感受积极、健康品质,可以充满自信心应对今后生活中出现的问题。(2)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生命只有在拥有春天之后,才可以带领另一个生命拥有春天。所以,教师在开展积极心理学教育之前,自身就必须具有积极向上的心态,这样才可以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发挥自身积极心理,带领学生具有积极心理。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尽可能应用积极词汇数量,例如尊重、分享等,发挥出自身在教育上的作用,为学生树立积极心理营造良好氛围,在潜移默化状态下引导学生树立积极心理。
4)辅导员(班主任)尽可能应用积极心理学开展班级管理。俗话说的好,有什么样的老师,就有什么样的学生。这句话充分体现出教师在学生发展中的作用,尤其是辅导员(班主任)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另一方面,教师在活动实施过程中可以先让学生了解绘本,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绘本所表达的内容,教师可以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用多种方式来展现绘本内容,方便学生能够更加快速准确的掌握绘本知识。积极心理学认为,人要是可以长期在积极环境下生存,自身行为举止及品质都可以发生改变。这就需要教师在开展班级管理中,尽可能为学生树立积极向上文化氛围。首先,辅导员(班主任)在编制规章制度时,应该尽可能做到积极向上;其次,辅导员(班主任)积极创新班级管理形式,从传统考试分数理念中摆脱出来,全方面对学生评估,充分认可不同层次学生在学习中的成果,让学生感觉到自身被尊重,进而不断进取,尝试到成功喜悦;最后,辅导员(班主任)在日常工作中,应该尽可能表现出积极向上、乐观等优秀品质,通过良好性格、顽强意志、稳定情绪等影响学生,让学生在潜移默化状态下感受积极心理学。
3.社会、家庭、学生一同对学生管理
积极心理学认为,从注重学生理论水平应该转变到注重学生公共品质上面。学生在形成群体品质之后,周围同学也会受到影响,同时家庭、社会也会受到一定影响。所以,高职院校在对学生管理过程中,需要形成良好教育网络,也就是社会、家庭、学校一同努力,正确认识到社会及家庭因素对学生身心发展造成的影响,尽可能让学生正确认识各种影响因素,并且将其转变为自身品质。与此同时,高职院校也承担着向家长讲解积极心理学的责任,积极和家长之间沟通交流。简而言之,高职院校应该调动自身资源,开展积极心理教育,引导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心态。
五、结语
当今社会飞速发展,新生事物层出不穷,对高职大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甚至是道德行为标准都产生重要影响,其中既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后果,这致使一部分学生自我管理能力下降。学校往往加强校规校纪对学生的行为进行约束,但效果并不乐观。从积极心理学角度发掘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培养高职大学生自我约束的内驱力,调整学生的行为自控力,以帮助学校更好地进行学生管理。
参考文献:
[1]王彦,李廷黎,冯华润,唐晓艳.大学生幸福感提升的纵向研究:适合度和努力的调节作用[J].心理科学,2013(363):647-652.
[2]张小艳.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及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及干预研究[D].重庆:重庆师范大学,2013.
[3]李自维.大学生积极品质评价与心理健康教育相应模式研究[D].2009.
[4]韋敏.积极取向的团体辅导对大学生中轻度自杀意念的干预研究[D].重庆:重庆师范大学,2011.
[5]蔡培培.积极心理学视野下高职学生管理工作新理念[OL/J].中国科技经济新闻数据库教育,201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