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新中职学生学业评价机制的探索与实践

2018-01-24范复旺薛鸿燕

职业·下旬 2018年10期
关键词:机制创新中职

范复旺 薛鸿燕

摘 要:学生学业评价是教育教学评价的重要内容。本文分析了学生学业评价的意义和新时期创新中职学生学业评价机制的必要性,在对几个核心概念重新认识的基础上提出了建立多元化的中职学生学业评价机制的几点做法,并对有效实施中职学生学业评价机制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中职 学生学业评价 机制 创新

课 题:本文为山东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职业学校学生学业评价创新机制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2015388)阶段性成果。

一、学生学业评价机制的意义

教育评价具有诊断、导向、服务、调控、改进等功能,而学生学业评价机制是教育教学评价的重要内容。适当的学业评价,能够使学生得到鼓励和鞭策,促进学生在生理、心理和社会化方面的发展。反之,则容易使学生受到打击和傷害,形成挫败感,缺乏自信,甚至影响学生的终生发展。

二、创新中职学生学业评价机制的必要性

一方面,随着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建立,新时期经济发展、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对中职学生的学业水平和职业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另一方面,当前“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以教学能力为本位”的办学导向,要求中等职业教育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因此,传统的“以分数论英雄”“重技能、轻素养”“重结果、轻过程”或“重知识、轻能力”的评价观亟须改变,以适应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满足学生个性发展以及在成长过程中的需求。

三、创新中职学生学业评价机制的做法

1.对几个核心概念的重新认识

(1)学业评价。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报告中,认为21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是: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做人。这与职业教育教学中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要求是一致的。传统的中职学生学业评价理念,仅仅是指学生在课程学习方面的智力评价,与学生的德、体、美、实践相脱节。这显然是片面的、失真的。

由此可见,中职学生学业评价从“单一”的学科评价走向“综合”的多元评价已成为必然趋势。

(2)机制和学业评价机制。机制有多重含义。根据《辞海》的解释,“机制”原指机器的构造和运作原理,借指事物的内在工作方式。我们认为,机制是经过实践检验证明有效的、以制度形式固定下来的、系统化的方式方法。

学业评价机制,是以制度形式确立的、系统化的学业评价方式方法。它不因人员变动而随意变动,不根据个人主观随意改变。只有建立完善的学业评价机制,才能使学生评价工作有效持续地开展。

2.建立多元化的中职学生学业评价机制的做法

评价是促进学习的手段。要基于职业教育的办学特点和中职学生的学情实际,改变传统的单一评价主体、唯知识考查、单纯纸笔测试、总结性考试一头独大的评价体系,建立多元评价主体、评价内容丰富、形式和手段多样化的新型评价体系。

(1)评价主体多元化。相对于普通教育的学生,职业教育学生的学习场所有两个:学校和企业。学校培养的人才需要满足社会(包括企业、行业)、学生和家庭等多元价值主体不同的需要。因此,学校不是学生学业评价的唯一主体。

企业、学校作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下育人的“双主体”,要依托职业教育集团、校务委员会、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家校委员会等多元平台,组建教育教学评价专家库,邀请行业、企业、家长和社区以合适的形式参与学生学业评价活动,实现评价主体多元化。

(2)评价内容全面化。学业评价既要满足经济社会(企业)发展的需要,也要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要。因此,学业评价内容要进一步丰富,除普适性的知识、技能和社会道德外,学生的艺体素养、实践能力、创新精神、职业能力等也要得到考察,使评价融入学生的生活、学习、活动等各个层面。

(3)评价形式多样化。根据职业教育的特点,将传统的纸笔测试与面试、网络测试、实践操作相结合,学校教师评价与学生评价、企业评价相结合,量化评价与质性评价相结合,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并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优势,提高学业评价的效率。

(4)评价活动全程化。重视学业评价在学生发展中的激励作用,在教育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各个层面设计必要的评价活动,让评价贯穿教育的全过程。

一是让评价融入课堂。课堂是传统教学的主阵地,也是对学生进行文化素养教育的主阵地。将有效的评价活动融入课堂的“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考查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二是让评价融入活动。活动,特别是艺体类社团活动和群众性活动,能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发展学生的爱好特长,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锻炼他们的社会交往能力。有效的活动评价能有助于学生深刻认识活动的意义和价值,促进他们参与的积极性,更好地发展个性特长,达到“活动育人”的目的。

三是让评价融入实训。实训教学主要在学校仿真实训室进行,可以采用教师评价和小组评价、自评相结合的方式,促进学生提高专业技能水平。

四是让评价融入实习。学生作为“准职业人”在企业单位进行真实的岗位实习,其职业态度、职业意识、职业能力等由实习单位进行评价,达到“企业育人”的目的。

五是让评价融入实践。学生作为社会成员参与力所能及的社会实践活动,增强社会服务意识,提高融入社会的能力,由社会实践(组织)单位对其实践活动表现和效果进行评价。

六是让评价融入德行。为贯彻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由学校组织,采用自我评价、小组评价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的形式,对学生的思想、品行和习惯等表现进行质性评价,积极引领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七是让评价融入家庭。家庭是学生成长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教师。步入青年期的中职学生在家中的学习状态、生活习惯和家庭美德等情况,家长是最有发言权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总之,要让评价融入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让评价成为学生的习惯,就要发挥评价的正面激励作用,培养学生的自我参与、自我评价、自我反思和自我提升意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5)评价实施规范化。为保证学生学业评价活动的有效实施和规范运作,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顶层设计,总体规划。成立学校学业评价领导小组,由学校主要领导牵头,相关部门负责人作为成员参与,明确分工与职责。研讨和制定学生学业评价实施方案,从德育、文体活动、实训实习、课程教学等方面做出顶层设计,总体规划;在前期试点的基础上,提炼有效的做法和经验,形成评价制度并在全校推广和实施,在实践中不断完善。

第二,确定项目,制定标准。确定评价项目和内容后,学校组织召开教学及学业评价座谈会,反复研讨,初步制定各学科课程测试方案,以此作为学生学业测试的标准。

第三,大力宣传,充分动员。学校通过教职工大会、组织家长会、班会、家长代表座谈会以及家长开放日等活动形式对学生学业评价工作的意义和重要性进行充分的宣传动员,引导广大教师和学生更新观念,在校内外营造浓厚的学业评价氛围。

第四,定期評价,有序组织。依据学生学业水平测试方案和课程测试标准,学校逐步完善了考试制度和命题流程,每学期集中组织阶段性学业测评和学业发展档案填报,由学校教务处统一组织与协调,教研室负责课程命题工作,各专业部实施考评工作,保证了各学科学业评价的规范化。

第五,客观记录,及时反馈。由于学生学业评价强调对“学业过程”“学生发展”和“活动表现”的评价,因此,教师宜采取过程性评价、发展性评价和表现性评价,为每位学生建立学业发展档案袋,客观、公平、公正地记录学生在学业活动中的表现,如参与情况、努力程度、掌握水平和独特表现等,并及时反馈,激励学生进行主动学习和反思学习,激发学生自我管理学习活动、调整学习态度和动机、改进学习策略和方法。

四、思考与建议

1.要基于“专业+信息化”,创新评价模式

基于专业特点,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创新评价模式。一方面,大力推行信息化课堂教学和实训教学,实现“做学教评”一体,让教师树立“做是起点,也是终点;学是中心和主体,教是辅助和支架”的教学观念,让学生成为评价的主体。另一方面,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提高学生学习效果反馈和学习评价的及时性。

2.要基于企学“双向”需求,创新课程内容

一方面要深入调研新形势下企业岗位对中等职业教育人才的规格要求,另一方面要摸清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对未来职业生涯的需求,创新设计课程内容,让学生能感兴趣、听得懂、学得会、用得上。

3.要建立常态化的评价督导机制和激励机制

(1)评价督导常态化。为防止学业评价流于形式,应成立评价督导办公室或引入第三方评价主体,根据评价标准和细则对学业评价的实施过程进行常态化监督,或对过程性材料进行抽查,将结果及时反馈给责任主体进行整改。

(2)激励机制促参与。为促进相关人员参与评价活动的积极性,学校可以制定激励性政策,通过评优选模树典型的形式,表彰在学业评价活动中表现出色的学生、教师、班主任和学校有关部门,使他们获得成就感和荣誉感。

参考文献:

[1]燕安,李萌,赵媛媛.高职院校真实性学生学业评价研究[J].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4).

[2]沈晓昕.基于“以人为本”理念的学业评价制度的建设与实践[J].中等职业教育,2011(10).

[3]徐岩.建立学业评价标准促进课程教学改革[J].课程·教材·教法,2012(12).

[4]刘虎.由遮蔽走向真实:职业教育学生学业评价的反思与超越[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4.

(作者单位:东营市垦利区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猜你喜欢

机制创新中职
破除旧机制要分步推进
注重机制的相互配合
打基础 抓机制 显成效
果真是“误了百万中职生”吗?
构建中职生成才通道的思考
关于中职与高职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