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莎普爱思事件,该牵出多少制度性反思

2018-01-24

老友 2018年1期
关键词:滴眼液神药误导

一篇名为《一年卖出7.5亿的洗脑“神药”,请放过中国老人》的文章,引发热议。文章列举国内多位眼科医生说法和权威文献资料,质疑莎普爱思滴眼液通过广告营销,误导患者,延误治疗。

从风波变为风暴,处于舆论漩涡中的莎普爱思事件会如何收场,尚待权威部门调查。然而,有太多令人愕然的细节值得反思,如不持续关注,深究本源,或许会有更多的“神药”冒出来。

上海证券交易所及浙江证监局同时发出问询函与关注函,除了要求莎普爱思“详细说明公司产品莎普爱思滴眼液的疗效情况”外,还得说明“近三年广告费用、研发费用的真实性等多项问题”,恐非偶然。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下发通知,要求莎普爱思不得有超出说明书适应症的文字内容,更是剑有所指。

从常理上看,作为一家药企,广告与科研应协同并进,忽视科研而把宝全押在广告上,显然是舍本逐末。若是科研能力不强,产品品质不佳,却热衷于炒作、玩概念,更是误入歧途。毋庸讳言,科研投入不足,单靠广告宣传谋求效益,可能会尝甜头,但终究会吃苦头。

消费者被误导乃至被蒙骗,首要责任在相关企业。有些企业见利忘义,为了兜售产品,惯于虚假宣传。部分消费者由于缺乏基本的健康常识素养,再加上病急乱投医的心理,容易被迷惑。此外,优质医疗资源短缺及不够均衡,健康常识普及力度不够,也是消费者上当的原因。

据报道,相关部门正在酝酿修订《药品广告审查办法》,将考虑禁止非处方药在电视、报纸、杂志等大众媒体上发布广告,只能在指定的专业媒体上发布广告。一方面在广告审查上形成制度安排,不让问题广告大行其道,不让明星為问题产品站台,更不让相关企业浑水摸鱼;另一方面则需提升公众的健康常识素养,看广告更要看疗效,选药别被宣传语所蒙蔽。

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守卫人民健康,除了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建立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外,还需要监管部门、药品企业各负其责。以莎普爱思事件为切入口,深入调查,全面反思,并构建防范机制,国民健康才不会变得虚妄。(人民网2017年12月10日)endprint

猜你喜欢

滴眼液神药误导
冰珍清目滴眼液联合玻璃酸钠滴眼液雾化治疗干眼并发视疲劳的临床疗效观察
过敏性结膜炎 用药&护理
马达加斯加抗疫“神药”味道像果茶
Hiker climbs over 2, 000 metres to hand out free water 徒步旅行者翻越2, 000米送免费用水
对网红“日本神药”得多个心眼
滴眼液不可随意用
舶来“神药”
误导牌
我真的虚伪吗
误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