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教研在区域“小学科”中的应用研究

2018-01-24杨嘉辉

创新时代 2018年1期
关键词:研讨教研案例

杨嘉辉

网络教研是一种崭新的教研模式,是随着信息化技术的普及、网络应用的发展而产生的。它是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构建的网络平台开展的远程教研活动,它能从全新的角度拓展教研的深度,扩大教研的职能,从而使教研活动更加便捷化、科学化,不断优化、改善甚至变革学校教研的手段、过程和结构,从而推进课程实施,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

一、小学科教研现状

小学科,指的就是学校里学科教师人数较少的如美术、音乐、劳动与技术、信息技术等学科的总称。

教研活动是中小学各学科都要组织的常规学术活动,传统的教研活动一般由教研组长或教研员组织。在一个约定的地点、时间将教师召集起来,讨论研究某些特定的题目。这种传统的集中式教研活动方式对于小学科来说,存在着明显的不足和局限。

在实际工作中,对区内各小学科教研活动进行检查时发现,虽然学科活动记录、教师教案、教学反思等记载均都正常,但学科教研的效果很不理想,多数没有达到有效教研的目的。学科教研活动研讨内容比较随意,教研主题不明确,教研缺乏有效性、系统性。主要原因:一是作为小学科,各校学科专业教师人数较少,小学校就只有1人,大学校也是2到3人,学科教研活动开展讨论的范围就比较小;二是教研时间不够固定,教师大多还要忙于学校其他事务性工作,无法保证有固定的时间正常开展教研活动;三是学校对小学科教研也不甚重视,没有制订专门的学期教研主题,检查督促也浮于表面。这样就造成了小学科容易产生学科孤立、学校孤立、时空限制、教师参与限制等在一定程度上制约教研活动有效开展的现象。而利用网络技术,开展网络教研就能很好地弥补这些缺陷。

二、学科网络教研的优势

1.跨越时空限制,拓展教研活动时间及地点

网络的最大优势就在于能够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随时随地能让处于不同地方的人开展交流。网络教研正好可以利用这种优势,解决小学科教师参与教研活动时间不一致、不固定的问题,让教师能在适当的时间里,通过网络教研平台,随时发表自己的教学观点、心得体会,实现异步交流。

2.扩大教研对象,凝聚更多智慧

传统的学校教研活动中,由于受学校学科教师人数的限制,每次教研活动总是相同的几个人发言,他们的教学观点也基本相同。而在网络教研的环境下,虽然是错时发言研讨,但发言的对象可以扩大到全区几十位教师,教学观点也多种多样,精彩纷呈。同时,还能做到人人能发言,随时能发言。这样,参与网络教研的教师就能分享到更多人的教学观点、教学经验,能凝聚更多人的智慧。

3.进行多次反思,提升教研效果

通过网络教研平台,教师可以随时发表自己的教学感悟、教学反思。小学科教学的特点是,相同的一节课,面对不同的学生,会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教师就可以利用网络教研,共享每节课的教学反思,分享面对不同学生时的教学感悟,提出各种教学疑问,从而对相同的一节课进行多次反思、研讨,以提升教研以及课堂教学的质量。

4.展示教研过程,利于总结提升

传统的教研活动,整个教研的过程和内容随着教研活动的结束,也就结束了。而对于网络教研来讲,教研的过程和内容、教后的反思研讨都会呈现在网络研修平台上,教师能够在事后便捷地查找到需要的内容,这对于教师教学能力的总结提升有很大的帮助。

三、学科网络教研的主要形式

1.集体备课,统一进度

区内各小学科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存在着随意安排教学进度、专兼职教师之间教学水平参差不齐、薄弱学校备课情况差强人意的情况。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让全区小学科教师有共同教研的对象,以获得更多的信息,相互学习,我们实行了网络集体备课,区域统一教学进度的方法。由中心组成员于学期开始前共同确定每个年级本学期的每周教学安排,在网络教研平台上提供公共备课案例,区内所有学校均按照统一进度、统一教案进行授课。有效解决了区域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2.多稿教案,磨课机制

在网络教研平台上的公共备课案例,由区内所有教师共同提供,每个教师具体负责1-2节课的主备课工作。主备课人于进度安排2周前首次上传个人备课案例至网络教研平台,此为第一稿。第一稿备课案例上传后,由区内所有教师对上传案例进行网络打磨,针对案例的各个部分提出自己的建议,发表自己的看法,与其他教师进行互动研讨。主备课人根据网络研讨的结果,修改备课案例第一稿并于进度安排1周前再次上传至网络教研平台,此为第二稿。第二稿备课案例作为正式的公共备课案例,区内教师按照第二稿备课案例进行教学。这样,通过反复磨练,一节好的备课案例就完成了。教师在合作、交流、研讨中提高了自己备课、磨课的能力,同时推进了区域学科的整体教研水平。

3.多次反思,完善提高

小学科特点是“单教案,多课时”,一节备课案例往往要用于十多个班的教学。每个班学生的情况都不尽相同,区内各个学校的学生情况也存在差异。在使用网络教研平台上的公共备课案例进行教学时,就必然会发现各种问题,形成诸多疑惑。主备课人及其他教师需要在每节课教学结束后,及时在网络教研平台上进行教学反思,提出疑惑。同时,全体教师针对反思进行研讨,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再由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尝试,从而形成一个反思、研讨、尝试的教学循环。最后,由主备课人将各篇教学反思进行提炼汇总,将备课案例进行完善,上传至网络教研平台,形成第三稿。通过多次教学反思,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

4.网络教研与传统教研结合

开展网络教研是为了更好地发挥网络的优势,提升教研的质量和效益。网络平台上的教研活动可以看作是传统教研活动的延伸,两者的目的是一致的,它们之间是优势互补的。对于传统教研来讲,其参与者的亲身经历和感受的全面性、及时性和深刻性也是不可或缺的。所以,各片的片组长在日常的网络研讨中就会负责收集归纳一些研讨中争议比较大的话题或者是比较有特色的话题。每月各片会组织一次传统的集体教研活动,在这次活动中对这些话题再开展研讨。发挥传统教研面对面交流的长处,弥补网络教研的不足。

四、学科网络教研的收获与问题

1.网络教研改变了教与学的方式

网络教研帮助各小学科教师摆脱了独学无友的学习状态和狭隘封闭的工作状态,教师利用网络教研平台的功能,记录和发布个人的教学感悟,网络教研使学习与反思成为教师的习惯,使得教师通过网络平台形成了自己的专业家园。

2.教师参与网络教研积极性问题

网络教研在实际运用时,发现活跃在网络教研前台的往往只是少数“常客”,更多的教师则喜欢做“潜水者”,即仅仅把网络当作获取信息的平台,缺乏积极参与和同侪互助的意识;部分教师把网络教研平台当作“电子笔记本”,发表观点“杂”且随意,缺乏界面的友好性。

3.网络教研平台建设问题

开展网络教研,首先要有网络教研平台,而平台的好坏,主要是看栏目的设置是否有利于教研的开展,能否便于使用者的使用。而随着教师参与网络教研程度的加深,对网络教研平台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有的网络教研平台在一定程度上已不能满足教师网络教研的需求,对网络教研的开展产生了制约。

网络教研是常規教研活动的延伸和提升,为教师参与教研活动提供了更为自由、宽松和便捷的条件,教师参与教研不再受时空的限制,可以使教学研究实现无障碍的交流。教师通过网络平台互相交流、探讨、对话、互动,取长补短,吸取精华,及时调整教学思路,又通过反思,与同行分享得失,及时得到教育专家、优秀教师的专业引领,从而形成教师专业成长的良性循环。如此,必将有利于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从根本上提高区域各小学科教师的教研水平。endprint

猜你喜欢

研讨教研案例
研学农谷 产教研学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高卷
GSM与FDD、NB-loT融合组网研讨
柑桔无公害栽培技术研讨
发生在你我身边的那些治超案例
An Analysis of Li’s Prose The Great Goal with Gee’s “the Seven Building Tasks”〔*〕
研讨式教学中的研讨题设计
建筑工程预算控制研讨
一个模拟案例引发的多重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