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的素养重构

2018-01-24代玉启

北京教育·高教版 2018年1期

代玉启

摘 要:新时代对青年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等综合素质能力提出更高期待,对从事青年教育管理的思想政治工作者也提出更高要求。培养展现新气象的大学生,需要思想政治工作者做到守本心,在错综复杂的现实面前保持高度自觉,不随波逐流,不人云亦云,不忘乎所以,找准自己的育人定位,不忘初心、矢志不移;通过储时代势能增强洞察力、储理论势能增强穿透力、储话语势能增强影响力,进而做到视野广博、知识渊博,将“高大上”与“小清新”结合起来;为了提升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除发挥思想政治工作者作用外,还需要借学生之力开展自育互育活动,借同事之力形成协同育人格局,借实践之力实现隐性育人效果。

关键词:守本心;储势能;借巧力

守本心

所谓守本心,即在错综复杂的现实面前保持高度自觉,不随波逐流,不人云亦云,不忘乎所以,找准自己的定位,不忘初心、矢志不移。独特的历史、文化、国情,决定了中国必须扎根中国大地走自己的高等教育发展道路,将立德树人作为高校立身之本,将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作为高校核心使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必须坚持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这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的使命和任务指明了方向。不等同于西方的学生事务管理者,我国思想政治工作者的根本问题是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也就要求思想政治工作者有思想、懂政治、善教育,围绕、关照、服务学生,成为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位的“大先生”,做学生信赖的人生导师和知心朋友(不能只师不友、只友不师、非师非友),在角色、思维、话语的适应超越进程中不断推动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与高校其他教师、行政人员相比,思想政治工作者更应模范地做到四个统一:一是教书与育人的统一。既要教书又要育人,教书不是价值中立的活动,教师不是单向传授知识的“教书匠”,负有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的重任,育人思维应寓于教书之中。二是言教与身教的统一。既重视言教,更应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以德立身立学施教,以高尚的人格魅力赢得学生敬仰,以模范的言行举止为学生树立榜样。三是潜心问道与关注社会的统一。既要埋头做学问,又要抬头观世界,将走向书斋与走出书斋有机结合,加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实际的感知,将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四是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的统一。学术自由强调学者应有追求科学真理的条件,以宽松的环境来保障追求真理的自由,学术规范是学术自由的基本保障和边界,二者缺一不可又辩证统一。学术研究是追求真善美的活动,必须坚持学术自由有原则、学术讨论有规矩、上课讲授以及与学生谈心谈话有纪律,不能信口开河、信马由缰。

从思想理论领域看,互联网成为意识形态斗争主战场。网上网下各种社会思潮粉墨登场、各种主张观点频频发声,思想意识多元、多样、多变的特点更加明显,多元中立主导、多样中求共识、多变中定方位难度在增大。近年来,大学生群体可谓无人不网、无日不网甚至无处不网,在“一网情深”中如何避免网络对学生带来的异化现象?社会思潮、观点、言论在影响着学生,也同时影响着思想政治工作者。合格的思想政治工作者,在纷繁复杂的现实中要创新工作理念,把握主动性,增强吸引力,将思想政治工作“救援队”定位转换为“预警机”,为学生当下成长和长远成才、终身发展保驾护航;在众声喧哗中做纷乱信息的“过滤器”、偏激情绪的“缓释剂”、学生心态的“压舱石”,冷静沉稳,善于比较和鉴别,不盲从于网络、舆情和他人进而迷失自我,不被负面、热闹、“愤青”心理、“丧文化”带偏,不被微信、微博兴起的浅阅读占据过多时间,通过人格魅力和人文关怀、心理疏导,帮助学生树立理性平和的健康心态。

储势能

信息时代,微信、微博、博客、门户网站、自媒体和客户端等超越了杂志、电视、报纸和广播等传统媒介。对于作为教育对象的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者不再享有信息的独占权和优先权,学生了解的资讯可能比我们更新、更多。这启示思想政治工作者前提性地、朴素地追问:我们教育学生的资质何在,是信息更全、知识更多、能力更胜、品德更优还是话语更新?经得起追问和考验的教育是需要势能的。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势能就没有称职的教育。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说:“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实际上是一个解疑释惑的过程。微观上是为学生解答人生应该在哪里用力、对谁用情、如何用心、做什么样的人的过程,要及时回应学生在学习生活社会实践乃至影视剧作品、社会舆论热议中所遇到的真实困惑。”[2]学生遇到的困惑种类繁多,既有个人层面的恋爱、学业、就业、创业、娱乐,也有学校层面的收费、考试、选课、换专业、社会实践,还有社会层面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党建等,这些问题和困惑如果长期得不到重视和有针对性的引导,可能形成浮躁、郁闷、偏激、逆反等负能量,对学生成长和社会发展都极为不利。这需要思想政治工作者视野广博、知识渊博,将“高大上”与“小清新”结合起来,用势能面对和解决学生的种种疑惑和问题。

1.储时代势能,增强洞察力

所谓时代势能,指采取科学的思维方法全面、立体、辩证地认识和把握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它包括国家之势、国际之势和学生之势,如中国为何提出中国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带一路”、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些新理念,国家为什么举办G20峰会,这些事情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有什么关联。立足国内外严峻形势,切准世情、国情、党情、民情、舆情脉搏,新一届党中央针对思想政治工作领域出现的新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增强主动性、打好主动仗,通過系列重要会议和讲话、系列文件传达和贯彻落实、系列“组合拳”出击、领导带头示范等方式帮助干部群众较快划清是非界限,澄清模糊认识,统一人们的思想,打牢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思想政治工作领域的形势明显向好,思想政治工作的时代势能更加强劲。

思想政治工作者储备时代势能,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明白,现在青春应该是用来奋斗的,不是用来吐槽的,以后青春是用来回忆的,不是用来后悔的;生活中不仅有微信、微博,亮丽偶像的“小清新”“小确幸”,更应有山河变迁、事业耕耘的大震撼、大情怀,从而帮助大学生确立家国情怀,将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国家前途结合起来,在融入时代发展的大潮中安身立业,实现人生理想。endprint

2.储理论势能,增强穿透力

培养理论势能强调以学养人,治心养性,通过读书学习升华气质,通过研究学问提升境界,进而比学生在知识面上更广阔、在理论上更深厚、在思维上更科学。这需要以知识涵养德性,以学识锤炼修为,在经典阅读、反思、实践的浸润中变化气质、治心养性,使思想与行为、精神需求和物质需求达到平衡,形成深厚的道德涵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崇高的理想信念和文明的行为举止,臻于精神成人、立己达人。

思想政治工作者储备理论势能,目的在于增强思维的穿透力,有效辨析社会思潮、网红现象等热点难点问题,为自己和学生解除思维困惑,实现精神成长。

3.储话语势能,增强影响力

话语是一种独特的软权力。思想政治工作者如何避免思维程式化、内容脸谱化、形式呆板化,令人昏昏欲睡甚至望而生畏,进而使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在学生中失去感召力、亲和力?增强话语势能是关键环节。在多种话语体系(传递政党主张和国家意志的治理者话语体系、网络上知识分子的批判话语体系、社会上传达各种诉求的民间话语体系等)的交流、交融、交锋中,最大程度地弥合分歧争端,在话语的落差中弥合话语的缝隙,打造与时俱进的话语,将宏大主题微观表达、抽象主题具象展示。

思想政治工作者储备话语势能,目的在于遵循生动、有趣、“解渴”、注重“用户体验”的原则,让学生愿意听、听得进,想听爱听,如沐春风,听有所思,思有所得,入脑入心,得有所行。

借巧力

思想政治工作者个人的力量毕竟是有限的,为了提升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除发挥思想政治工作者作用外,还需要借助外力和外脑。

1.借学生之力,开展自育互育活动

调研发现:对大学生影响最大的人,不是辅导员、思政课程专职教师,也不是父母亲戚,而是同学、室友等同辈群体,这说明学生之间的自我教育和互相教育非常关键,一些“学霸宿舍”和“学渣宿舍”的形成也佐证了这一点。发挥优秀学生的作用,可以开展学生理想信念宣讲、优秀学长进课堂等丰富多彩的自育互育活动,让学生在同辈群体的感召下齐头并进,走向共同发展。

2.借同事之力,形成协同育人格局

将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文化育人结合起来,实现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需要发挥学校同事的育人作用,最大限度地凝聚学校内部的育人合力。例如:在高校里,辅导员与思政课程专职教师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依靠力量,双方工作对象一致、工作目标契合、工作性质相似,现实中却存在着育人割裂的状况。双方协同育人的障碍在于体制运行分轨、协同动力不足、协同抓手较少、长效机制缺失。发挥两支队伍各自优势,在工作理念、思路、方式、载体等方面互补、支持,能够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度,如谈心谈话、党团活动应以辅导员为主,思政课程专职教师参与;课堂教学、学术研究应以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专职教师为主,辅导员积极参与。近年来,浙江大学基于学生发展需求对思想政治工作者队伍建设进行不懈探索,通过系统化设计(基于本校人才培养规格,设计针对性的培养模式)、专业化教育(依托专门的平台或载体,如德育与学生发展研究中心、领导力教育中心、创业发展中心、卓越工程师计划、口才中心、写作中心、形象礼仪中心等,在全校层面设立,打破院系格局)、规范化实施(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实现了思想政治工作者与学生的双向成长,取得较好的成效。

3.借实践之力,实现隐性育人效果

实践是无字之书,蕴含着育人的蓬勃力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历程波澜壮阔、成就举世瞩目,是面向大学生的鲜活教科书。高校学生支教、送知识下乡和志愿行动等活动,展现大学生良好的精神风貌和报效祖国的情怀,许多大学生正是在这样的寒暑假实践活动中形成了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对社会的使命担当和对国家的无限忠诚。同时,需要注意的是,不带理论攻略和问题导向的社会实践行而无获、徒有其表,虽行万里路却未融于心。因而,实践的策划、组织、安排需要有理论依托和知识深度,有精心指导和不断反馈,结合专业深入介入,才能增强实践感知力,力避“一阵风”和形式主义。

新时代为思想政治工作者提供更好的条件和机遇,前景广阔,值得坚守;也提出更高的挑战和要求,问题众多,亟待解决。作为思想政治工作者,唯有站高、望远、钻深、做实,才能不忘初心、不负党和人民的重托。

本文系教育部2016年思想政治教育中青年杰出人才支持计划资助课题;浙江大学德育与学生发展研究中心課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与辅导员协同育人研究”(项目编号:DY201603)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习近平同志代表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的报告摘登[N].人民日报,2017-10-19(4).

[2]习近平首次点评“95后”大学生[N].人民日报,2017-01-03(2).

(作者单位: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责任编辑:于 洋]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