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内蒙古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基点、路径与突破口

2018-01-24于光军

北方经济 2017年12期
关键词:现代性

于光军

摘 要:在国家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中,抓住时代对新经济发展的需求,围绕国家建设原则,厘清内蒙古基础产业优势,社会支撑力量不足的短板,经济密度低的客观制约,提升城市对新生代劳动力吸纳能力对策发力的政策盲区,构建核心城市承载平台是重要选择。

关键词:现代性 建设基点 核心城市平台

“十九大”报告提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对我国新时代“现代化经济体系”框架给出了基本描述。建设中国现代化经济体系有其历史的、客观的必然性,是在充分分析世界经济、中国社会生产力现状和社会需求变化的基础上提出的科学决策;现代化经济体系基本框架,是我国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应对国际分工体系演变对我国经济的影响,进一步提升我国经济实力的基本路径。国家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出发点、确定的建设内涵,也应该成为内蒙古确定区域经济发展路径和各产业、各企业进行产业发展決策、企业战略调整的基本参照系。

一、我国经济发展的现代性

“新时代”是党的十九大对当下和未来的基本判断,新时代与以往历史时期的不同,在于我国社会基本矛盾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数十年的历史阶段,我国的基本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为了解决这个主要矛盾,60多年来,我国努力发展生产力,致力于解决“数量”上的供给问题。经过改革开放以来的艰辛努力,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意味着,未来我国经济建设的核心问题是解决经济发展“质量”问题。提高经济发展质量是个动态概念,经济发展质量在经济现代性制约下,会在不同时期呈现出不同标准。

新时代被我们熟知的经济现代性,既有增长速度从高速向中高速转变、产业结构转型、经济增长动力转换等宏观判断,也有摆脱温饱后的消费浪潮、网络信息服务全面渗透进社会日常生活深处、城市化进入由量到质的演变、老龄化带来的传统生活服务业需求激增、经济全球化等百姓亲自参与的经济活动运行嬗变。经济的现代性特征的宏观判断基本都是经济活动嬗变的结果,而经济活动方式的嬗变,与时代进步密切相连。即便是目前备受关注的经济全球化,尽管受到了部分发达国家在重振本国经济的压力下推进经济布局重心本土化的挑战,但在我国,宏观策略有“一带一路”的国家大力推进,市场领域有2017年12月1日开始的187项进口商品关税平均税率下调9.6个百分点,百姓经济有2017年1.28亿人次(几乎接近于日本全国人口总数)的我国出境旅游规模,中国经济全球化实际进展显现出异常快速推进的势态。

经济全球化对内蒙古而言,意味着市场进一步开放,要素流动的便利性提高。其影响在于,它极大地削减了地方经济的封闭性,使得无论处在首府呼和浩特,还是在偏远旗县,经济活动都会受到其他国家经济、政治活动的影响。这种影响既有积极的方面,如“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加入国际化新平台建设,我区能源输出、特色畜产品出口等会有新的市场;巴黎协定国家强化环境保护,我区已经具备清洁生产规模化能力的行业和新型环保材料生产就会有稳定的市场。其不利影响也较为明显,如美国加息降税所引发的资本回流或美国制造业降低成本,会加大我国现有制造业体系的压力,国内企业会更多关注国内市场,处于中低端的内蒙古制造业体系就会受到更大的竞争压力,偏远地域的制造业由于科技、资源支撑力度不足,就会丧失发展空间,连带关联产业也会逐渐衰落。国内省与省之间的交互影响,我们已经很熟悉,在我国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各省区都会收到来自世界的制约,将导致省区之间交互影响的不确定性大大增加。这种局面,对于地方经济发展政策制定带来了更为复杂的影响因素,对决策科学性、前瞻性提出了更高要求。可以做出的基本判断是,我们过往积累下来政府决策领域、决策力量、决策模式需要进行根本性调整。

市场领域,经济的现代性核心在于消费分化,一方面以新生代消费群体为主力依托互联网的各种消费不断增长,消费品高端化比重日益提升;另一方面以老龄人口、婴幼儿为消费主体人群的生活日常陪护等依托劳动力的生活服务需求稳定提升,针对老龄人口物美价廉的消费品需求稳定提升。2018年元旦,“18岁”成为网络热点话题之一在微信朋友圈刷屏,其中隐含的一个“未来”,是21世纪出生人口开始了“成年”的步伐,其与20世纪百年变幻时代出生人口之间的巨大差异,成为社会经济变革最具原始力量的动力来源。以往是生产带动人口流动,生活服从于生产;而现实是生活带动生产要素流动,生产服从于生活。与此同时,我国人口老龄化步伐加快,城市化提质步伐加快,以武汉、成都等城市摆出各种吸引青年人的“人口争夺战”为标志性事件,老龄人口消费与新生代消费并行的大中城市形态经济活动,将成为经济活动的主要构成,并进一步影响生产、服务活动的运行形态。

受消费分化驱动,生产、服务模式出现分化。一方面现代科技、清洁化、轻量化生产将成为新经济的主要构成,以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为主体的传统工业将失去增长与发展机会,在当前备受关注的实体经济体系内部,无论是矿山采掘,还是精密仪器制造,量化生产领域机械替代人工已成基本态势;电子信息服务、互联网增值服务、物联网系统推广、电子类文化消费品供给等高端服务继续迅猛发展,甚至替代半人工、半电子的现代服务模式。另一方面,从特色传统工艺品制售、艺术教育服务、体育技能教育服务等供给到老龄人口生活陪护服务、婴幼儿托管教育、餐饮服务,大量传统行业尽管也有劳动力和服务网络化升级需求,但依然会产生大量的劳动力新需求。

面对我国经济呈现出的趋势性变化,党的十九大提出了“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而对于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非常明确地提出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着力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着力构建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的经济体制,不断增强我国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的建设原则。基于对经济现代性的分析,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在内蒙古如何推进,还需要根据内蒙古的基础,研判我们的积累和潜力,遵循经济发展、产业演变的规律,寻求能够与国家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保持同步的策略。endprint

二、内蒙古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基点

经济的现代性决定了影响内蒙古经济发展的诸多因素已然发生了根本变化,过去以区域以矿产资源为核心的资源禀赋和资金、要素汇集能力为主要影响因子的经济活动模式已经成为过去。现代经济所带来的大市场、大空间,以满足人的直接需要为中心,市场与生产快速互动,供给与需求交互影响的发展特点,对于内蒙古经济运行而言,都会带来根本性的冲击。在全面发展目标下,这些冲击,对于从根本上改变内蒙古社会经济运行模式,也带来了巨大的历史机遇。

国家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中,实体经济被确认为新时代重点发展的“基础性”领域,当前,国内分工体系正在受到国际分工体系再调整的影响。欧美制造业振兴计划对我国产业分工格局必然会产生巨大影响,社会科技资源积累、“知识一代”劳动力汇集能力、软硬件交互影响的综合营商环境等支持性能力,是内蒙古研判国内产业分工体系调整走向的重要关注点。

分析内蒙古自治区成立以来的经济发展,开发资源、国家政策扶持、抓住了机遇等是对内蒙古经济发展动力的基本归纳。然而较少被提及的是,不同时期支撑内蒙古产业生成、增长、成熟的根本是市场需求,是当期市场需求规模较大的产业在内蒙古的发育与成长,这些产业群的发展构成了内蒙古不同时期的社会经济发展支柱。

20世纪50年代,中国开始了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市场需求的主要部分是钢铁、木材、建材等基本建设需要的基础原材料,粮食、布匹等生活必需品,新中国初期的社会主义建设启动了内蒙古的工业化,这类产业也就构成了内蒙古工业化初期的主导产业。改革开放初期,国内、国际两个市场需求旺盛,内蒙古工业化的推进模式转向产业结构多元化,除煤炭、电力、冶金、纺织、食品加工等工业化初期建成的产业外,内蒙古曾一度拥有包括锅炉制造、农牧业机械、绘图机械、机床、电视、服装、自行车、洗衣机、磁盘等等门类齐全的制造体系。但与产业结构丰富化进程相背离的是,当时内蒙古经济发展总体水平长期排在全国后位,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曾多年位居倒数第一、第二位。进入21世纪,我国开启了全面面向国际市场的产业体系建设,以及国内大规模城市化基础设施建设。尽管这一时期国内外市场需求旺盛,尽管这段时期还保留有来自于国家、自治区、盟市、旗县的行政性投资和保护性政策,尽管这一时段内蒙古的产业丰富程度很高,分布也较广,在纺织、钢铁、食品加工等领域也有一定的产业集聚度,但留存至今并对内蒙古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经济实力高质量提升的依然是与能源资源高度相关的能源产业,与能源产业高度关联的高耗能行业。其基本逻辑是在这个被称为“能源重化工时代”的历史阶段,内蒙古的矿产资源产品、农畜加工产品再次成为市场需求的主体。与工业化初期不同,这一时期内蒙古产品市场不断扩大,带来产业资本来源越来越丰富,技术升级渠道国际化,构成内蒙古产业升级的基本标志。而相同的是,内蒙古次第出现的主导产业并没有全部形成可持续发展的产业态势,为今天产业积累贡献较大的还是在矿产资源、农牧业资源支撑下的产业链前段产业群。内蒙古并没有形成完全依靠自身内向型发展的积累。无论是获取资金的能力、渠道,还是科技研发能力、产业组织能力,与开拓国内外市场的需要还有很大差距。

21世纪内蒙古以资源富集、政策优惠、综合让利空间较大为诱因,通过吸纳资本和应用性技术推进了产业升级换代。进入经济新常态以来,内蒙古在经济转型、结构调整上再度发力,清洁能源、新能源、高端装备、新材料等领域的生产开始形成规模,与之配套的生产性服务也能够基本满足新产业运行的需要,传统生产领域在快速适应国家清洁生产、优质高效等新要求,形成了支撑新能源、高耗能等领域持续发展的产业基础。

现代科技研发模式演变,生产控制技术发展,企业规模不断扩大,消弱了内蒙古自身科技研发力量不足短板的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对内蒙古增强基础产业领域科技创新动力产生阻碍,甚至会以社会科技研发质量规模萎缩的方式消减内蒙古培育创新动力的努力。对比国内介入“人口争夺战”的城市,内蒙古城市发展短板明显,尽管城市硬件设施不断改善,但气候、区位等优势尚未得到充分利用,而使得不利因素愈发明显。城市管理、城市服务水平与其它城市差距扩大的态势,在首府尚未得到缓解,显示出城市发展竞争力的不足。这种社会状况与产业基础共同构成了内蒙古发展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基点。

三、对内蒙古现代经济体系建设路径与突破口的初步思考

发展以城市为载体的经济,是在内蒙古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基点上的必然选择。无论是内蒙古新经济,还是内蒙古培育创新能力体系,都需要突破内蒙古地域广阔、经济密度低、欠发达区情带来的综合制约。就内蒙古现有基础和资源禀赋而言,地区之间经济均衡发展只能导致整体竞争力的衰弱,转变将人口发展束缚于人口所在的地方,以人口、劳动力流动为完成提升百姓生活质量任务的途径,培育少数核心城市作为内蒙古现代经济体系建设平台,以核心城市的“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提升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服务能力,服务于核心城市之外的实体经济,是内蒙古能在新一轮发展中与其它省区竞争的有效途径。就当前具备核心城市发展基础的城市而言,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点是提高人口吸纳能力,其中重要的一点,是提高城市管理和城市服务能力,以此获得城市对新生代人口和“知识一代”劳动力的吸引力。

(作者系內蒙古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

责任编辑:张莉莉endprint

猜你喜欢

现代性
建筑设计中的现代性观念
北京晚清园林中的现代性线索
复杂现代性与中国发展之道
浅空间的现代性
牛仔少年的孤独:论《骏马》中现代性对西部空间的争夺
也谈现当代诗词的“入史”及所谓“现代性”的问题
徘徊于民族化与现代性之间——以《云中记》为例
由现代性与未来性再思考博物馆的定义
浅谈梦窗词之现代性
“欧战”与中国的现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