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技工院校数控维修高技能人才的培养

2018-01-24王勇

职业 2018年1期
关键词:工学技工机床

王勇

从提出及实施“中国制造2025”,能够看出我国对制造业高度重视。当前,我国的制造技术和制造能力已取得突破性进展。同时,伴随相关领域技术的提升和国内经济需求的变化,制造业转型发展的速度不断攀升。为增强国际竞争力,我国制造业广泛使用了先进的数字程控技术。但企业数控设备的利用率及完好率普遍不高,企业对高技能数控维修人才的需求迫切。这说明,技工院校培养的数控设备维修人才远不能满足企业需求。因此,了解企业对数控设备维修人才的要求,探讨数控维修人才培养模式和途径,对数控专业建设具有重要作用。

一、高技能数控维修人才能力需求现状分析

先进制造业的规模和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和现代化程度的主要标志,其中的数控机床产业是一个国家的基础性产业。近年来,我国企业的数控机床占有率逐年上升。大中小企业普遍使用数控机床,一些个体企业也开始使用。但由于维修力量不足,数控设备的利用率和完好率普遍偏低,已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纵观21世纪,机械制造领域呈现如下发展态势。

第一,电子与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给我国机床加工现代化提供了有力技术支持,机床加工设备与微型电子技术、网络数控技术和自动化技术相互搭载,使机床加工行业精密性更高、自动化更强,生产效率节节攀升。大部分数控机床已实现智能化自动化操作,只需配合IT自动检测、调节功能,就能有效弥补机床运行缺陷。有数据推测,计算机自动化技术、数控编程和程序自动控制系统将成为影响制造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第二,纳米技术发展至今,成功助力提升了机床精密度、自动化和劳动效率。尤其是当今社会对机床劳动效率、精密度、自动化和操作性能的要求更为苛刻,原有普通机床已不能满足企业发展需求。更为突出的是,当今机床产品由原来的粗放型向小型化、精密化转变。以上经济需求的转变使对计算机精密辅助的要求更高,同时管理经营模式得到发展。以自动数控技术和数控设备为支撑的精密化产品生产,将会得到创新性发展和突破。

第三,数控维护维修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它所涵盖的课程内容包括机械基础、电工电子技术、PLC、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数控机床、数控编程等,涉及机械和电子两大学科的课程,需要学生及时进行总结和归纳。由于数控技术的先进性和不断创新性,使数控维修技术非常繁琐,学生在学习阶段很难快速掌握,更不可能让维修人员经过短期培养就可实现独立数控维护。学生应先了解和掌握数控技术的基本知识,掌握数控技术基本原理、数控设备基本运行结构,在脑中对该技术强化后,才能进行数控维护的学习。只有这样才能胜任这一知识性技术性要求都很高的岗位。

二、数控设备高技术人才培养策略

技工院校高技能数控维修人才的培养目标,是以企业高效率生产为基本要求,确保企业数控维修队伍为产线服务,提升数控设备运行效率。这与大学教育的最大区别在于技工院校的职业价值取向和职业特征。对比当前企业对数控维修人员的需求程度,应重点培养学生以下能力。

首先是数控维修基础知识的储备能力和行业基本素质。主要包括:能够查阅数控机床技术资料,能够对典型故障进行定位和维修,能够正确使用数控维修工具和检测仪器,能够依据实际情况规范填写数控设备维修表格,能够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和环境保护规定,掌握数控机床的基本控制理论,掌握数控装置典型参数对机床性能的影响,掌握数控系统典型接口信号对机床性能的影响。其次是能够根据数控设备实际情况,熟练运用学到的数控维修方法。主要包括:能够根据数控机床的故障现象制订合理的诊断计划和方案,能够辨别数控实际故障情况,熟悉数控维护流程,能够熟练掌握常用数控设备诊断方法,熟记机床的日常维护和保养方式,能够在数控设备实际维修过程中进行自主学习。最后是具备数控维护行业基本素质,包括严谨的工作作风、高度的责任心和较强的团队合作精神,与人沟通的能力和创新精神,以及安全、质量、效率、环保和服务意识。

要达到以上的培养目标,技工院校应首先保证以企业需求为目标,以自身实际发展为根本基础,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形成以技术为主体的特色教学模式,还要把职业道德、行业要求渗透到专业教学中,培养学生过硬的专业素质。

三、培养数控维修人才的主要措施

1.搭建校企合作平台,实现人才目标化培养

教育部关于提升高职教育质量的意见表明,技工院校应将传统教学模式向企业生产实践靠拢,利用地方资源,实现企业與学校人才培养战略,并以培养高级技能人才满足企业实际需求为最终目标,调整课程专业,打造精品课程,实现教学模式的创新与改革。

必须以满足企业需求为办学出发点和落脚点,以企业的满意度作为教育质量的衡量标准。企业以经济效益为根本目标,而经济效益的提升离不开员工的综合素质。企业与技工院校的合作,根本上是希望学校打造企业需求人才,为企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持。而技工院校与企业深度合作,在为企业提供优质员工的同时,还能根据市场环境进行课程改革,实现企业与技工院校的双赢。这就要求技工院校必须与企业形成战略同盟,通过多角度沟通,达成人才培养战略合作模式。学校为企业提供具有专业知识的员工,企业为学校提供实训场所,企业与技工院校共同合作开发相关教材,推进精品课程教学。

技工院校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高素质专业化技能人才。这种人才不仅应掌握理论和技能,更应端正工作态度,同时还应具备勇于创新的能力和信念,能够为企业发展出力。具体为优秀的职业品质,对企业的忠诚及责任感,对生产技能的不断创新,勇于发现、提出问题的勇气。学生在熟练掌握某项技能后,才能去适应岗位可能出现的问题。以上培养目标显然是传统教育模式无法实现的,作为技工院校,想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就应从学生职业道德、技能掌握、创新意识及职业水平出发,全力实现企业与学校结合的培养方式。

2.解构和重构课程体系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整体反映了技工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即通过学校与企业合作,共同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工学结合”的“工”是指“工作过程”,“学”是指“学习过程”,“工学结合”就是“工作过程+学习过程”。重构课程体系与修订有较大的区别。重构不是课程的删减或补充,更不是课程学时数的简单调整,而是对整个课程体系的重大改革。通过“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构建工学结合特征突出的课程体系和课程单元,形成集实践性、开放性、职业性于一体的多样化的教学模式,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endprint

职业道德、职业规范及职业所需技能是当今高职院校进行课程改革的重点。现代企业员工不仅应具备专业化数控技能,更应具备对企业的忠誠与责任感,确保能与企业共同发展。需要说明的是,传统教学模式偏重基础知识的灌输,缺少实践操作方面的培养,培养出的学生不符合企业实际需求。对此,学校在进行课程改革时,应从学生个人规划、学校教育目标及企业未来需求三方考虑,注重职业技能和实践能力培养,并将学生职业道德培养摆在关键位置,贯穿课程教育的整个过程。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改革需符合多方需求,可参考国外职业教育模式的先进理念与方法,根据岗位的实际需要,综合岗位的工作任务、内容、职责等要求,由企业专家组主导起草岗位职业标准;在分析职业岗位知识、能力、素质要求基础上,解构学科体系的课程内容,按工作过程中的行动体系选择序化课程内容;通过理出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归纳出行动领域,再由行动领域并基于真实工作过程构建课程体系(学习领域)。

3.营造校内生产性实习真实的工作环境

校内“教学实习工厂”完全依照真实企业车间建设,全面引入“5S”管理模式,构建生产型实习条件与环境,营造职业化氛围,实现生产型实习。

(1)按照企业的标准进行建设。

(2)在“教学工厂”管理中,引入企业管理理念,推行“5S”管理,与企业共同制定管理标准,加强实习教学现场管理;实施全面整理,实行现场定置定位管理,保持现场清洁规范;以学生素养作为“5S”管理的落脚点,规范学生的日常操作行为,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

(3)实习可采用企业实际班组教学方式,学生就是车间工人,教师作为技术主管或车间主任进行指导监督,以企业车间实际生产模式进行模拟化教学,并按班组实际管理模式进行管理,让学生感受实际生产氛围,在生产环境中快速掌握岗位技能,锻炼团队合作意识及生产责任心。

4.建设“双师”结构的教学团队

设计并实施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要求的课程体系及内容,建设生产型实训基地,需要一支能够“工学结合”的教师队伍。“双师”结构的教学团队不仅要注重提高“双师型”或“双师素质”教师的比例,更要注重聘请行业企业的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使学校教学始终与生产实际紧密联系,始终迅速对接和应用前沿技术和工艺。

参考文献:

[1]程云燕.以工学结合为导向重构人才培养方案[J].中国大学教育,2009(3).

[2]唐小芬.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22).

[3]马雄波,张雪丽,刘雪玲,李晓琪.数控维修技术课程建设与教学探讨[J].市场周刊,2017(1).

[4]殷立君,柳荣华,黄跃.浅谈职业院校培养数控维修高技能人才的教学新方法[J].南方农机,2013(2).

[5]龙祎,陈萍,王雪丽.运用多元智能探索高职英语阅读教学新方法[J].才智,2013(27).

(作者单位:衡水技师学院)endprint

猜你喜欢

工学技工机床
机床展会
盐工学人
从技工到英雄
盐工学人
——沈 妉
盐工学人
——李 琦
2019,中国机床变中求进
基于通用机床的100%低地板有轨电车轮对旋修
机床挤刀装置的控制及应用
ZPSTUDIO TOOLS与意大利技工共同制作的手工艺品
工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