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WOT分析法在数控技能大赛训练管理中的应用
2018-01-24何跃
摘 要:当前,职业技能竞赛作为展示技能和交流学习的重要平台,得到了国内各行业企业和职业院校的高度重视。本文采用SWOT分析方法,对数控技能大赛的外部环境的机遇和挑战,内部环境中的优势和劣势进行分析,发现数控技能大赛训练管理中的主要问题是教练团队和集训选手的管理,进而提出了有针对性的解决对策,以期切实提高技能大赛的训练管理水平。
关键词:SWOT数控技能竞赛 训练应用
在制造业飞速发展的今天,数控技术作为装备制造业的核心技术之一,越来越为国内技术领域所重视。而数控技能大赛从创办之初就受到了国内各行业的高度关注,借助技能竞赛的平台,普及了新技术,带动了地区职业培训的发展和技能人才的培养。随着比赛和训练工作的推进,有两大问题成了所有参赛单位共同面临的问题:一是教练团队构建不合理,无法形成完善的、有效的教练梯队;二是选手的训练过程管理粗放,没有针对训练的关键技术和选手的核心能力来制订训练计划。面对如此现状,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找到问题产生的原因。目前,在管理学领域里比较常用而且有效的一种分析问题方法是态势分析法即SWOT分析法,将SWOT分析法用于比赛训练,能在很大程度上分析和解决上述两大问题。
一、SWOT分析法用于竞赛训练管理的可行性
SWOT分析法主要从内部条件和外部条件入手,充分列举和分析优势(Strength)、劣势(Weakness)、机会(Opportunity)、威胁(Threats)等要素,并在这四个维度下分析问题,找到形成问题的原因,进而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随着经济、科技等诸多方面的迅速发展,大到一个企业、一个团队,小到个人,都会在逐步发展壮大中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而诸多问题最终都是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即在未来的发展中的竞争力、可能会遇到的困难、未来的工作中所出现的机遇和挑战,而这一系列问题都和SWOT分析中的四个要素相对应。在上述提到的训练中出现的两大问题中,最核心问题还是在构建教练团队时教练的发展和出路问题、人才的持续发展问题、选手个人的能力培养和未来职业规划问题,而这些问题的本质还是团队和个人在未来发展中的优势与劣势,机遇和挑战问题。因此,用SWOT分析法,分析这两个问题是完全适用的。
二、外部环境的机会与挑战分析
1.外部环境的机会分析
早在2004年,高技能人才培养就已经上升到了国家层面的高度。为深入贯彻两份文件的精神,有关部门于2006年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意见》(中办发〔2006〕15号),在这份意见中指出要“广泛开展职业技能竞赛活动,引导社会各方面力量,开展各种形式的岗位练兵和职业技能竞赛等活动,为发现和选拔高技能人才创造条件”。2004年,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六部委联合举办了第一届全国数控技能大赛,至今该项赛事已经举办了七届,累计参与人数过万,在国内极大地普及和推广了数控技术,并培养了大批青年技能人才和岗位精英。除此之外,各省市级和行业数控大赛也在全国各地大范围展开。2011年,中国首次派出代表团参加了有“技能奥林匹克”之称的第41届世界技能大赛,首次参赛项目中就有数控车和数控铣两个项目。在第42届、43届世界技能大赛中,我国选手在数控铣项目中取得一铜、一金的好成绩。目前,上海正在积极筹备申办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由此可见,数控技能大赛已经成为培养数控行业高技能人才的一种有效途径。
2.外部环境的威胁分析
尽管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已经得到了国家的高度重视,上升到了国家战略层面。但是从整个社会层面来看,对于技能人才的培养并没有形成共识。目前各类技能大赛的参赛选手主要来自于各个企业一线生产工人和技工院校的学生,选手的文化程度并不高,普遍没有受过高等教育。“重身份、輕技术”的传统观念导致社会对职业教育比较轻视,上大学似乎成了成才的唯一出路。职业教育招生每况愈下,即使在“用工荒”的背景下,父母仍旧不愿把子女送到技工院校学习。技工院校步履维艰,学生人数连年下降。此外学校的盲目扩张无序竞争、专业设置重复、师资水平参差不齐、教学质量堪忧、办学缺乏特色、资源严重浪费等等问题又使各职业学校雪上加霜。而从各个用人企业来看,尽管对于技能人才的需求巨大,但是企业更希望直接从学校或是社会招到熟练的技术工人,而普遍不愿意在技能人才的培养上大力投入。企业对于一线生产工人无论是工资待遇、工作条件、职业生涯规划、技能培训等方面仍旧缺乏重视。这使得国家的高技能人才的建设停留在纸面上,更多的成了口号,而无法真正在职业学校和用工企业切实落地。
三、内部环境的优势与劣势分析
1.内部环境的优势分析
随着高技能人才培养上升到国家战略,各省市、教育部门都高度重视起来,各类数控技能大赛不断举办,加之媒体的大力宣传,使得数控技能大赛成绩的好坏成为了一个职业学校办学水平的体现。为此,数控技能大赛在各个职业学校得到了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每年都会加大投入到训练当中并积极取得政府财政的支持,用于大赛训练机床的购买。这使得训练的硬件环境得到了保障。此外,学校会为技能大赛的训练组建专门的教练团队,教练团队的成员基本都是各类技能大赛的获奖选手,教练的技能水平都已经获得检验,教练团队会根据大赛的进程提前1~2年进行选手选拔、制订详细的训练计划、开展周期性的训练,并且在训练过程中分阶段进行考核,不断筛选出最具实力的选手参加比赛。除了专门组建的教练团队,学校还会举办校内的选拔比赛进行参赛选手的选拔并且组成专门的集训队伍。
2.内部环境的劣势分析
在前面有关内部环境的优势分析中已经看到,技能大赛的训练在硬件条件方面得到了较好的保障,受到了领导的高度重视。但是技能大赛成绩的决定因素仍旧是软件环境,更确切地讲是人的因素。这里既包含教练团队管理,也包含集训选手的管理。而这恰恰是目前数控技能大赛训练管理中的难点,也是内部环境中主要的劣势。endprint
(1)教练团队在训练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教练团队是一个特殊群体,他即不同于传统的工厂里的师傅,又区别于学校里的实习指导教师,同时还有别于技工院校的一体化教师。目前,全国各地区专职从事数控职业技能竞赛的教练人数众多,但是,对教练人员的培养不够系统化,教练的综合素质不能完全满足训练的需要,没有形成梯次分明的教练团队。这是目前各单位都存在的普遍问题。首先,尽管教练团队的构成主要是曾经在数控技能大赛中取得较好成绩的选手,但是这些选手同时也都是原来技工院校的学生,文化程度普遍只有初中或是高中水平,没有接受过系统的高等教育,在技能水平上较高,但是综合素质不能完全满足训练的需要。大赛训练是一个系统工程,从选手选拔开始,到训练计划的制订、日常训练的管理、训练题目的设计、选手心理素质的提高方方面面都需要教练的参与,而目前的教练素质很难完全胜任上述工作。例如,训练计划的制订就需要分别制订每日、每周、每月的训练计划,每一个训练计划不仅要包含训练内容,更要包含知识点和技能点,要知道其理论基础是什么、其技能难点是什么,各个知识点和技能点之间的逻辑关系是什么,有哪些方法能够突破技能难点,各种方法的缺点和优点是什么,适用于何种情况。训练过程是一个系统性、科学性的体系,不是简单的教练个人工作的重复,更是一种传承、一种改进、一种创新,是教练通过科学的训练体系培养选手完成训练的职业素养和核心能力,因此教练的训练水平将直接决定选手的成绩。而目前的教练更多的是自己能够完成工件的加工,但是如何将这种加工方法、这种技能上升到系统化的训练体系,对于大多数教练来讲是一个难点。换句话说,教练没有制定出从设计到监督再到反馈的训练体系。
(2)集训选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在前面外部环境的挑战中曾经指出,正因为社会对于职业教育的偏见,使得目前职业学校学生的构成主要是中考落榜的学生,而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学生几乎没有。因此,生源质量较差决定其学习能力的培养更是难上加难。数控技能大赛不仅是对于选手技能水平的考核,更是其综合素质的体现。在集训选手的管理中,只注重选手的成绩和训练的执行力,并没有通过全方位的管理,启发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训练,全方位的提升选手的综合素质,培养他们的核心能力也是数控技能大赛良好成绩取得的先决条件。
四、切实提高数控技能大赛训练管理水平的对策
通过前面对外部环境机遇和挑战的分析可以看到,目前数控技能大赛训练的外部环境中机遇大于挑战。随着国家人才战略的实施、对职业技能教育投入力度的加大,随着一线劳动者、技能人才待遇的大幅提高,我们相信全社会对职业教育认识会出现较大的转变,相信有越来越多的家长愿意把孩子送到职业学校接受技能培训,成为具有一技之长的技能人才。数控技能大赛训练管理水平的提高还是取决于内部,也就是职业技能院校自身,这其中最大的挑战就是前述教练团队和集训选手管理水平的提升,得教练、得选手,得数控技能大赛。为此,本文主要围绕教练选手的管理提出如下对策。
1.积极引进各类人才,加强教练团队建设
面对目前教练团队人员单一,综合素质不高的现状,可以从企业聘请具有技术、管理经验的复合型人才作为教练团队的补充;聘用相关技能大赛的出题专家作为专家组成员,负责训练题库、考核题库的试题编写;从相关高校聘请专业教师负责训练过程中知识点的培训,夯实训练的理论基础;同时聘请相关心理咨询师参与教练团队,重点负责选手在训练中出现的心理问题,提高心理素质。
2.加大投入力度、多种形式激励教练投身到训练中去
学校可以设置专项经费,专门用于教练团队的培养;定期送教练参加各种培训或者请企业专家进校进行培训;在训练计划中也可以采取团队合作和个人训练相结合,为每位选手指定主教练和副教练,定期举行考核,对于在考核中取得优异成绩的教练进行奖励,在教练之间形成良性的竞争氛围。此外,因为教练通常在学校不是专职教练,还要从事日常的教学、实践工作,因此,在教练的考核中要与一般教学人员有所区分,让其将工作重点放到训练当中,甚至可以设立专项津贴用于补助激励教练投身到训练中。
3.采用多种途径提高选手的综合素质
针对选手基础知识的欠缺,除了在职业学校课程设置上进行改革,加强相关英语、数学、专业课的教学改革,真正服务于人才培养,服务于比赛训练。加强训练选手梯队建设,从入校伊始就对往届比赛进行大力的宣传,在学校中形成人人想参赛、人人想在比赛中取的好成绩的良好氛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学校中加大实训课的比重和投入,经常性地在学校中开展各个年级的技能竞赛,从中选拔未来几年的训练选手,形成训练选手梯队。此外,对于技师班学生,可以与大学建立合作关系,通过多种方式选派优秀学生到大学学习,提高理论水平。选派优秀学生进入企业开展实践学习,提高动手能力。
4.打破單一的校内训练形式,开展多样的训练方法
改变目前只在学校内部训练的单一形式,实行走训制,与其他职业学校建立广泛联系,采用联合训练的方式。教练团队之间也可以定期进行交流,优势互补,提升训练水平。有实力的学校还可以开展国际合作,将训练基地拓展到国外,建立和国外学校的联系,走出国门,学习最先进的训练体系和方法;也可以走进企业,进一步拓展校企合作,甚至可以将一部分训练在企业完成,让企业的一线技术工人、生产技术人员充当教练。此外,可以以赛代练,开展校际、地区甚至国家间的比赛,用比赛促进训练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童华强,何跃.优化世界技能大赛选手选拔方案的思考[J].中国培训,2014(4).
[2]刘冬菊.世界技能大赛对我国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启示[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36).
(作者单位:北京市工业技师学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