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旅行
2018-01-24姚文冬
姚文冬
我从二十几岁就一个人旅行,尤其是近几年,时间、经济宽裕了些,这更是成为我的一种生活方式。我每年都有一个月的时间在路上,就像早起要跑步、夜晚要读书一样,是常态化的生活,而非偶尔为之的点缀。我想,中国是一部多卷本的书,我要从头到尾读一遍。
一念起,便是远方。换上运动鞋,背起双肩包,装几件换洗衣服、几种药品,带一个水杯、一两茶,揣好身份证、银行卡,天地自由驰骋,自己说了算,可以随时决定、更改行程。当然,不投亲,也不靠友,不给人带来麻烦。
为什么要一个人旅行呢?有人担心不安全,有人认为不如跟团划算,有的干脆说,一个人太孤独,有什么意思呢?然而,子非鱼,焉知鱼之乐?
一个人旅行,圆了我的江湖梦。每个人都有独步天涯的情结,在影视剧、武侠小说中,我们羡慕古代那些行走江湖的侠客。其实,古人崇尚游历,也确实存在过那样的生活。无论书生,还是武士,一件行囊、一把剑,行走在青山绿水间,晓行夜宿,风雨兼程,潇洒、自由,连饥寒、苦累,甚至遇到险情,都令人羡慕。我最羡慕的一幕是:进了客栈,大声喊,店家,热一壶老酒、两斤牛肉、三张大饼……那是何等畅快淋漓?夜晚,油灯下,看一卷古书,困意上来,将剑放置枕下,睡到鸡鸣。
一个人旅行,体会到了梦游般的奇妙感觉。我心里装著好多地方,以前,它们只是一些符号:江南、塞外,大漠、草原,湖泊、山川,古都、老街……这些符号,像小虫子,咬得人心痒,几回回在梦里出现。一个人旅行,果真就像梦游,随心所欲地,使一个个符号,轻易成为具体的物象,让我亲历、观赏、抚摸。原来,梦想一转身就是现实。我少年时就陶醉在“烟花三月下扬州”的诗境中,于是我就去了扬州,游过了扬州,想到毗邻江南,江南多古镇,那粉墙黛瓦、小桥流水、古树、青苔,一抬腿就能到啊!于是立刻决定,买票,去周庄。一个人在旅途中,时间、地点随意支配,距离已不成问题,就像我在梦中常常会飞翔,随心所欲。这种无拘无束的游历,真像是做梦一样奇妙。
一个人旅行,是滋养内心的最好方式。作家庆山说:“时常出发去远地,置身边缘之境,沉淀身心,处于某种幽闭,酝酿自己心意蓄养的状态。”每当我感觉生活开始僵化、心境不佳时,就是我背包远行的时刻到了,只有心里装着远方,才不会计较日常的烦恼。
因为处于远地,每天与自己独处,与自己对话,拥抱着平庸生活中被遗忘的自己,心就变得最冷静、清明,刹那间将一切都理出了头绪。路走远了,离真实的自己却近了。貌似游山玩水,实际是在游历内心,探索内心的深度和广度。心有深浅,也有阔狭,要向更深处游去,向广阔处游去。前年去安徽、浙江,我在优美如画的环境里学会了淡定,在拥挤奔忙的人流中,不疾不徐,居然敢在检票即将结束时,才不慌不忙地赶到高铁站;去年在西北,我发掘出了自身的豪爽,那天在青海,接到外甥女电话,问我哪天回去,我知道她是惦记我允诺的那部新手机,小孩子心急,充满渴望。我立刻决定,别等回家再办了,马上电话联系手机店的朋友提货,网银转账,然后让外甥女去店里取手机。这一系列的事,发生在我往日月山山顶攀爬的过程中,等我从山上下来,外甥女来电话说,新手机拿到了,她还特别称赞道,舅舅,你真爽快。
天地辽阔,心才会宽广。人心是随着环境的放大而敞开的,长期处于促狭的环境中,会生出许多细小的琐碎,瞻前顾后,患得患失。这是我在旅途中做得最利索的一件事。既然结果都一样,何必在过程中反复纠结等待呢?
一个人旅行,是一件优雅的事。喇嘛说:“即便是远行,也要端坐、喝茶,美丰仪。”有人会觉得,一个人旅行,风尘仆仆,一定会狼狈不堪,仪表不端吧?尤其是进入陌生环境,孤独无助,遇事更免不了惊慌失措、顾此失彼……其实不然。既然生活不能手忙脚乱,旅途中的焦虑和慌乱更是没有必要,既然旅行已是一种生活方式,就是生活的一部分,也要具备生活的一切要素,有着不可省略的步骤。
在火车上,我一般是读书熬过数小时的车程,即便还有一分钟就到站,我依然端坐,耐心读完书里的最后一句话。以前旅行,我爱买矿泉水,喝完一扔了事,觉得便利,实则是暴露了内心的仓促和不安。以后就自带水杯,像在家一样喝茶。喝茶的姿势本就悠然,茶又使人心静,更防水土不服,能稳定旅途颠簸引起的情绪波动,从容应对旅途诸事。有次到宁波,天下着雨,出了地铁,我没有马上去投宿,因为看到夜色阑珊,陡生兴致,就举伞漫步,来到老外滩,在酒吧街里徜徉。我还进了一家音乐酒吧,要了杯热水,暖了我的凉茶。真是风雨飘摇,我自悠然,身在雨中,心中却无雨。是啊,我是来旅行的,不是来睡觉的。
当然,一个人旅行,最应该具备的,并非时间、金钱,也不是安全,而是要有相应的多门类的知识为铺垫、做引导,不能只是迈得开腿,脑子里还要有一把钥匙,能打开风景名胜、文物古迹上的那把锁。这就像一个懂外语的人,直接看外语原文,总比看别人的翻译要好,光听导游那程式化的讲解是不够的,何况,有几个人能聚精会神地听导游的讲解呢?所以,一个人旅行,使我更加热爱阅读,同时,旅行又成为我阅读的有效补充和读后实践。
(编辑 清圆/图 安南)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