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日本首相施政报告中相关教育内容的主题词分析

2018-01-24

外国问题研究 2017年4期
关键词:施政报告施政主题词

刘 桂 萍

(东北师范大学 中国赴日本国留学生预备学校,吉林 长春 130024)

瑞典皇家科学院将2016年度诺贝尔生理医学奖颁给了日本人大隅良典,如表1所示,自1949年汤川秀树首获诺奖至今,已有25名日本人获得诺贝尔奖。虽然其中中村修二和南部阳一郎为美籍,但是,二人获奖成果都源自在日本国内时的研究。25名获奖者中,除去获得文学奖的川端康成和大江健三郎,以及获得和平奖的佐藤荣作,其余22人均是自然科学奖。

表1 日本诺贝尔奖获得者(2016年12月止)

从表1看出,日本获奖者集中战后,均匀分布在20世纪40年代后。日本人缘何能够在战后持续获此殊荣呢?日本科技领域之所以成就斐然,与日本一直提倡“教育立国”、*教育立国,第84任首相小渊惠三于147次国会首次提出。参见《小渕内閣総理大臣の施政方針に関する演説》,《官報(号外)》,2000年1月28日,第2頁。“科技立国”、*科技立国,第71—73任首相中曾根康弘于102次国会首次提出。参见《中曾根内閣総理大臣の施政方針に関する演説》,《官報(号外)》,1985年1月25日,第249頁。“科技创新立国”、*科技创新立国,第81任首相村山富市于132次国会首次提出,之后第82—83任首相桥本龙太郎、第84任首相小渊惠三、第85—86任首相森喜朗、第87—89任首相小泉纯一郎也相继提出。参见《村山内閣総理大臣の施政方針に関する演説》,《官報(号外)》,1995年1月20日,第11頁。“知识产权立国”*知识产权立国,第87—89任首相小泉纯一郎于157次国会首次提出。参见《小泉内閣総理大臣の施政方針に関する演説》,《官報(号外)》,2003年9月26日,第2頁。的科教发展战略思想是分不开的。目前,尚未有学者对日本首相施政报告中的教育类内容进行主题词研究。因此,本文拟以日本历任首相的施政方针演说为基础,通过对有关教育内容的主题词进行分析,进而解读近代以来日本的国家教育理念,探索其中的有益部分,以期为我国的教育施策提供借鉴。

自1885年第1任首相伊藤博文至今,日本共有63位首相。130余年来,历任首相都是利用在国会进行的施政报告演讲来阐述政府的内政与外交方略。按照1889年的《明治宪法》规定,于1890年首设国会,称“帝国议会”,由贵族院和众议院构成。二战结束后,1946年11月3日,日本颁布新宪法。帝国议会改为“国会”,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是日本最高权力机关和立法机关。首任首相伊藤博文和第2任首相黑田清隆称呼国会演说为“训示”,意为上级对下级的训示或谕告,第3任首相山县有朋将其称为“国是”,意为国家政治上的方针或国策,后改称为“施政方针演说”。日本现行宪法第72条规定,首相作为日本内阁的最高长官和日本政府的首脑,有义务代表内阁向国会提出议案,汇报日常国务和外交事务。从1947年日本新宪法施行后,首相的施政报告演讲分为两种,即“所信表明演说”和“施政方针演说”。前者是指首相在当选之初,在临时国会上表达个人的政治抱负,同时就执政方针和重点问题进行解释;后者是指首相每年在定期国会上陈述的所有施政领域的基本方针和政策内容。63位首相共280篇施政报告包含着一百多年来日本国家教育理念的发展态势与核心思想,也是了解和研究日本教育政策的一个重要切入点。

本文将利用文档搜索功能和主题词研究分析法,统计和整理出63位首相施政报告中涉及教育内容的七个主题词,然后从历时的角度分析,找出日本教育政策的显著变化以及日本教育中贯穿始终的原则和思想。

第1任、第5任、第10任首相伊藤博文在其施政报告中关于教育作过如下陈述:

①看看明治十七八年以来的进步,就会知道日本国力增强起来是多么的不同寻常。我觉得这些应该是国民勤劳工作以及教育学术水平提高的结果。*“伊藤博文内閣総理大臣 地方長官に対する訓示”,载“データベース「世界と日本」(代表:田中明彦)”,网址:http://worldjpn.grips.ac.jp/index.html,浏览日期:2017年8月1日。下文所引日本帝国议会时期(1885—1945年)首相施政方针演说内容均来自该网站。

②学校要培养优秀人才,并尽快让那些学生将学到的新知识运用到工作中。*“伊藤博文第15回帝国議会(通常会)における施政方針演説”,载“データベース「世界と日本」(代表:田中明彦)”。

①是第9次施政报告中的教育内容,伊藤认为日本可以在明治维新后的十七八年间国力逐步强大起来,源于人民的勤奋工作和教育水平。②是第15次施政报告中的教育内容,伊藤认为学校应该尽快培养优秀人才,并让这些掌握了新知识的人尽早参加工作。从①②可以看出伊藤博文的教育理念,即将教育视为日本国力发展的根本因素以及提倡教育的实用性。

从第1任首相伊藤博文起至今有130多年,尽管时间跨越了一个世纪,但在教育方面,历任首相重视教育和积极推动教育发展的施策倾向没有太大变化。本节使用文档搜索功能对63位首相的施政报告中相关教育内容进行统计并整理后的七个共同主题词加以分析和阐释。七个主题词分别是:(1)教育;(2)原动力;(3)百年大计;(4)要务;(5)青少年;(6)国民性;(7)变革。

(一)对共同主题词的统计

(1)“教育”。教育一词在共计63位首相中被58位提到。从首任首相伊藤博文至今,更迭了63位首相,一共有280篇施政报告演讲。迄今63位首相中,除了战前的五位首相,即第2任黑田清隆(1888年4月30日—1889年10月25日)、第8、17任大隈重信(1898年6月30日—1898年11月8日,1914年4月16日—1916年10月9日)、第16、22任山本权兵卫(1913年2月20日—1914年4月16日,1923年9月2日—1924年1月7日)、第36任阿部信行(1939年8月30日—1940年1月16日)、第42任铃木贯太郎(1945年4月7日—1945年8月17日)之外,其他首相都有谈及“教育”问题。这五位首相情况有所不同。其中第36任阿部信行没有施政报告演讲留下来,其他四位虽有施政演讲,但没有涉及关于教育的内容。从“教育”一词的高频率出现可以看出,130多年以来,教育问题一直被日本历届政府和首相视为一项重要国策。

(2)“原动力”。原动力一词及相同意义的词语,如“本源”“大本”“源泉”“基本”“根本”“基础”“根基”“基盘”“效果”“支柱”,这些词出现在22位首相的施政报告中。22位首相中将“教育”看作“原动力”的是第61、62、63任首相佐藤荣作,他将教育看作国家发展的原动力;*《佐藤内閣総理大臣の施政方針に関する演説》,《官報(号外)》,1965年1月25日,第18頁。第94任首相菅直人将人才的培养视为国家发展的原动力;*《菅内閣総理大臣の施政方針に関する演説》,《官報(号外)》,2010年6月11日,第3頁。第95任首相野田佳彦则是将教育看作日本复兴的原动力。*《野田内閣総理大臣の施政方針に関する演説》,《官報(号外)》,2012年1月24日,第3頁。将教育视作“基本”的有第79任首相细川护熙、*《細川野田内閣総理大臣の施政方針に関する演説》,《官報(号外)》,1994年3月4日,第2頁。第81任首相村山富市、*《村山野田内閣総理大臣の施政方針に関する演説》,《官報(号外)》,1995年1月20日,第11頁。第92任首相麻生太郎三位认为教育是建设国家的基本;*《麻生内閣総理大臣の施政方針に関する演説》,《官報(号外)》,2009年1月28日,第3頁。第84任首相小渊惠三认为人才是国家的基本;*《小渕内閣総理大臣の施政方針に関する演説》,《官報(号外)》,1998年8月7日,第4頁。第93任首相鸠山由纪夫认为在国家开拓新的未来时培养人才是最基本的任务。*《鳩山内閣総理大臣の施政方針に関する演説》,《官報(号外)》,2010年1月29日,第2頁。将教育定义为“本源、源泉、大本、根本、基础、根基、基盘”的有第4、6任首相松方正义等11位。其中第4、6任首相松方正义认为人才培养是国家富强的本源;*“松方正義 第10回帝国議会における施政方針演説”,载“データベース「世界と日本」(代表:田中明彦)”。第55任首相石桥湛三认为教育是日本国民精神之源泉;*《石橋内閣総理大臣の施政方針に関する演説》,《官報(号外)》,1957年2月4日,第21頁。第56、57、58任首相岸信介认为教育是保证日本未来繁荣发展的根本;*《岸内閣総理大臣の施政方針に関する演説》,《官報(号外)》,1960年2月1日,第23頁。第78任首相宫泽喜一认为教育是所有领域的发展基盘部分。*《宮澤内閣総理大臣の施政方針に関する演説》,《官報(号外)》,1992年1月24日,第4頁。第1、5、7、10任首相伊藤博文则将国力的增进认为是人民的勤奋劳动和教育长期发展所带来的“效果”。*“伊藤博文 内閣総理大臣 地方長官に対する訓示”,载“データベース「世界と日本」(代表:田中明彦)”。第55任首相石桥湛三*《石橋内閣総理大臣の施政方針に関する演説》,《官報(号外)》,1957年2月4日,第21頁。和第85、86任首相森喜朗分别将教育看作是日本民族发展和民族复兴的支柱。*《森内閣総理大臣の施政方針に関する演説》,《官報(号外)》,2001年1月31日,第3頁。

(3)“百年大计”。百年大计一词及与其意义相同的“大事业”“教育立国”“知识产权立国”“知识产权战略”“向未来的投资”“人才战略”等词出现在10位首相的施政报告中。第43任首相东久迩宫将教育发展视作一项大事业。*“東久邇宮稔彦 第88回帝國議会における施政方針演説”,载“データベース「世界と日本」(代表:田中明彦)”。第58、59、60任首相池田勇人、*《池田内閣総理大臣の施政方針に関する演説》,《官報(号外)》,1963年10月18日,第24頁。第67任首相福田赳夫、*《福田内閣総理大臣の施政方針に関する演説》,《官報(号外)》,1978年1月21日,第45頁。第71至73任首相中曾根康弘、*《中曽根内閣総理大臣の施政方針に関する演説》,《官報(号外)》,1984年2月6日,第32頁。第76和77任首相海部俊树、*《海部内閣総理大臣の施政方針に関する演説》,《官報(号外)》,1990年3月2日,第5頁。第84任首相小渊惠三认为教育是国家的百年大计。*《小渕内閣総理大臣の施政方針に関する演説》,《官報(号外)》,1999年10月29日,第4頁。小渊还提出了“教育立国”口号,*《小渕内閣総理大臣の施政方針に関する演説》,《官報(号外)》,2000年1月28日,第2頁。第87至89任首相小泉纯一郎则提出了“知识产权立国”。*《小泉内閣総理大臣の施政方針に関する演説》,《官報(号外)》,2003年9月26日,第2頁。而第91任首相福田康夫*《福田内閣総理大臣の施政方針に関する演説》,《官報(号外)》,2007年10月1日,第2頁。和第94代首相菅直人提出了“知识产权战略”和“人才战略”。*《菅内閣総理大臣の施政方針に関する演説》,《官報(号外)》,2010年6月11日,第3頁。第93任首相鸠山由纪夫将教育视为日本对未来的一项先期投资。*《鳩山内閣総理大臣の施政方針に関する演説》,《官報(号外)》,2009年10月26日,第3頁。

(4)“要务”。要务一词及“刻不容缓”“紧急任务”“必须任务”“需特别用意”“(最)紧要工作”“紧急课题”“重要的国家课题”“最为重视的课题”“重点工作”“(最)重要课题”“国力的体现”等相同意义的词语出现在21位首相的施政报告中。战前,第3、9任首相山县有朋认为如果想要摆脱落后,发展教育就是刻不容缓的工作。*“山縣有朋 第13回帝国議会における施政方針演説”,载“データベース「世界と日本」(代表:田中明彦)”。第4、6任首相松方正义认为,完善教育制度和教育机构,培养人才,实现国家富强,是政府的紧急任务。*“松方正義 第10回帝国議会における施政方針演説”,载“データベース「世界と日本」(代表:田中明彦)”。第30任首相斋藤实、*“齋藤實 第65回帝国議会における施政方針演説”,载“データベース「世界と日本」(代表:田中明彦)”。第35任首相平沼骐一郎、*“平沼騏一郎 第74回帝国議会における施政方針演説”,载“データベース「世界と日本」(代表:田中明彦)”。第52、53、54任首相鸠山一郎都认为教育改革是日本最紧要的政府工作,*《鳩山内閣総理大臣の施政方針に関する演説》,《官報(号外)》,1955年1月22日,第61頁。而第23任首相清浦奎吾认为发展和充实教育,即教育改革是要务中的要务。*“清浦奎吾 第48回帝国議会における施政方針演説”,载“データベース「世界と日本」(代表:田中明彦)”。第74任首相竹下登认为教育是国政中最为重要的课题。*《竹下内閣総理大臣の施政方針に関する演説》,《官報(号外)》,1988年1月25日,第18頁。

(5)“青少年”。青少年一词出现在42位首相的施政报告中。有关青少年的教育问题,以第二次世界大战为界,教育理念截然不同。战前,青少年教育是为日本侵略扩张服务,他们将要面临的是战争。第25、28任首相若槻礼次郎说,为了锻炼青少年的身心两面,决定颁布针对青少年的训练制度,甚至考虑要将优秀人才送至军中。*“若槻禮次郎 第52回帝国議会における施政方針演説”,载“データベース「世界と日本」(代表:田中明彦)”。有的首相在对待青少年教育问题时充满了极端的军国主义思想,为了达到将青年人才迅速补充进侵略队伍,叫嚣政府要修改学制,缩短青少年的在校年限。战后,各任首相对青少年的定位发生了变化。随着战争的结束,素质教育和全面发展成为日本青少年教育的核心思想。第56、57任首相岸信介认为青少年就是国力的根本,*《岸内閣総理大臣の施政方針に関する演説》,《官報(号外)》,1960年2月1日,第23頁。第61至62任首相佐藤荣作认为身心健康的青少年就是日本未来发展的原动力,*《佐藤内閣総理大臣の施政方針に関する演説》,《官報(号外)》,1965年1月25日,第18頁。第77任首相海部俊树认为青少年是人类的至宝,*《海部内閣総理大臣の施政方針に関する演説》,《官報(号外)》,1990年3月2日,第5頁。第93任首相鸠山由纪夫认为对青少年进行良好的教育就是对未来的投资。*《鳩山内閣総理大臣の施政方針に関する演説》,《官報(号外)》,2009年10月26日,第3頁。

(6)“国民性”。国民性一词是笔者将日本培养国民道德、国民性格、国民素质方面的内容进行归纳后的总结性表述,45位首相在施政报告中提及相关国民素质教育和培养的问题。二战结束后,日本首相施政报告中相关国民道德培养的内容发生骤变,以战后的币原喜重郎内阁(1945年10月9日—1946年5月22日)的施政报告为分水岭,相关国民道德培养的主题词也随之发生变化。从国民道德培养的目标来看,战前可以分为2个阶段。第1阶段指第1任首相伊藤博文至第20任首相高桥是清期间,由于日本国力强大,人心逐步轻佻浮薄,利欲熏心、轻视道义,所以这阶段的首相在谈到国民素质时,强调的是树立传统的道德观念,表达方式有“勤勉、俊秀、活力、质朴勤俭、自省、刚健、节操与道义、奉公精神、青少年心身锻炼”。第2阶段指第23任首相清浦奎吾至第43任首相东久迩宫稔彦期间,首先由于这个阶段国外思潮大量涌入日本,因此首相在施政报告中主要强调的是引导国民思想的发展趋势,摈除与国家体制不同的思想,教导国民遵从明治天皇发布的教育敕语*教育敕语:1890年10月30日,明治天皇所定的日本教育基本方针,要求将忠君爱国作为国民道德。主旨——排斥自我功利,为国家奉献一切;其次,由于日本发动对外侵略战争,急需国内国民的支持,因此这个阶段的首相在施政中强调国民应该尊奉教育敕语的精神,即保持传统国民道德的同时,还要为日本实现侵略亚洲各国摇旗呐喊和奉献自己,成为日本对外侵略战争的辅助,相关国民性的主题词有“思想善导、服从、排斥自我功利、服务于国家、振奋国民精神运动”。由上可以看出,战前的日本在国民性培养方面强调的内容由发扬传统道德观逐步变质为统一国家思想,甚至为国家发动的侵略战争服务;战后,除了“道义、勤勉、气节”等传统道德观念外,“个性、自由、创造性、全面发展、国际性人才”五个词汇成为描述国民精神的主题词。日本在战后七十多年里,首相施政报告中始终强调和提倡的是培养国民尊重日本民族传统文化的同时,鼓励国民确立自我和个性,德智体均衡发展,终身学习,更重要的是培养国民具有创新精神。出现了大量体现个性方面的词汇,如“自立、自主、独立、创新、自由、自律”,以及体现素质教育方面的词汇,如“身心健康、德智体均衡、责任感、终身学习、同情心”。从战后的主题词看,日本在战后有意识地进行了彻底的教育改革,国民精神的培养方向明显不同于战前,“个人”在国民精神培养中陡然升至极高地位,日本开始立足国民自身的个性发展,开始重视挖掘国民的创造能力。

(7)“改革”。改革及相同意义的“改善、充实、振兴、刷新、强化、变革、再生”等共出现在48位首相施政报告中。上述词语都是在描述推进教育变革时使用的,其中使用“刷新”的首相有14位,使用“改革”的首相有8位,使用“振兴”的首相有5位,使用“改善”的首相有4位,使用“再生、新生”“确立”的首相各有3位,使用“完全”“推广、扩充”“强化”的首相各有2位,使用“夯实”“革新”“重新”“变革”的首相各1位。

(二)对共同主题词的分析

(1)教育在日本国策中始终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

施政报告作为日本政府的正式公文,陈述的内容是作为政府最高长官的执政理念及具体的施政措施。因此,内政与外交的方针与施策构成了每位首相施政报告的主体内容。从内政的教育内容进行考察后的结果显示,首先,通过对“教育”一词在历届首相施政报告中的使用频率调查,除了战前5位没有谈到教育问题,58位首相提及教育内容,期间几乎没有中断。其次,58位提及教育的首相中有22位认为,教育是各项国策以及国家发展的“原动力、本源、大本、源泉、基本、根本、基础、根基、基盘、支柱”;有21位首相认为,教育是国家与民族发展的“年大计、大事业”,教育和知识产权是“立国之本”,应该实施“知识产权战略、人才战略”,而且教育还是“对未来的投资”;有21位首相认为,教育是一项“要务、紧急任务、必须任务、(最)紧要工作、紧急课题、重要的国家课题、最为重视的课题、重点工作、(最)重要课题”,教育问题“刻不容缓、需特别用意”,甚至认为教育是“国力的体现”。可以看出,日本自有施政报告以来,其中的教育内容明确体现了国策中的教育定位——教育在国家发展中始终占有重要位置。不论是日本的过去、还是现在的日本,以及日本在未来的发展中,教育一贯被锁定在极高的位置上,既是各项国策的原动力,又是国力的展现,甚至是日本的立国之本。

(2)青少年教育是战后日本教育的核心与终极目标

施政报告中提到青少年教育问题的有42位首相,战前29位首相中有12位,战后33位首相中有30位。战前尽管有12位首相谈到,其中既有倡导培养青少年树立传统道德观念的,也有为侵略战争的继续扩张提供助力才强调青少年教育的。战后30位首相在施政报告中谈到关于青少年培养和教育问题时,除了主张要继续保持日本传统道德观念外,还使用了共同的主题词——“自立、自主、独立、创新、自由、自律”。第44任首相币原喜重郎在第89次施政报告中提到,为重建和振兴日本,强调道德约束的同时,将教育目标设定为实现个性化教育,即培养自由独立的人格。*“幣原喜重郎 第89回帝國議会(臨時会)における施政方針演説”,载“データベース「世界と日本」(代表:田中明彦)”。从币原开始,青少年教育问题便高频率地出现在历届首相施政报告中。从中可以看出,日本在教育问题上,强调从孩童时代起就逐步重视和培养青少年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在成长过程中所需的一切要素,即素质教育。最基本的要素就是青少年要有健康的体魄和健康的心理,其次是青少年要保持和发挥个性,尊重自由,具有创造性思维。还有,培养青少年在社会生活中的责任感和规范感以及奉献精神,秉承日本传统文化,尊重生命和大自然,更是被提及较多的内容。由此可见,战后日本意在重建国家和提升国力,于是大力发展教育,其中对青少年的全面培养和教育成为国策的核心和终极目标。

(3)日本的教育施策始终处于动态之中

日本至今有48位首相在施政报告中提到教育问题时使用了“改革、改善、充实、振兴、刷新、强化、变革、再生”等词语,从高频使用率可以看出,日本的教育政策始终处于动态之中。从这几个词语也可以看出,历届首相的施政报告对教育改革的诠释涵盖详实,既有表示求变之意的“改革、变革、刷新、再生”,也有求善之意的“改善、充实、振兴、强化”。教育既是国力,又是国本,更是国家与民族未来发展的长期投资。所以,日本历届首相论及相关教育施策问题时,坚持政策的连贯性和稳定性,同时又非一成不变,时时保持修缮与变革,与时俱进,改革思想贯穿始终。如,第4、6任首相松方就讲要完善国家富强之本源的教育机构;*“松方正義 第10回帝国議会における施政方針演説”,载“データベース「世界と日本」(代表:田中明彦)”。第23任首相清浦*“清浦奎吾 第48回帝国議会における施政方針演説”,载“データベース「世界と日本」(代表:田中明彦)”。和第30任首相斋藤认为教育改革是国策中的最为重要的任务;*“齋藤實 第65回帝国議会における施政方針演説”,载“データベース「世界と日本」(代表:田中明彦)”。第58、59、60任首相池田讲教育和科技的复兴是所有国策的前提。*《池田内閣総理大臣の施政方針に関する演説》,《官報(号外)》,1960年12月12日,第22頁。战后,日本为了复兴国力,为了实现长期发展的目标,在教育改革方面,全力投入,精心设计教育施政方针。

综上,自伊藤博文起至今,共有63人担任日本首相,然而在表述教育内容时,频繁使用的词汇大都相同或相似。本文统计了“教育、原动力、百年大计、要务、青少年、国民性、变革”七个高频率词汇的分布,并进行了研究和分析。从高频词来看,日本一百多年以来,特别是在战后,大力发展教育,提倡教育科技立国,而且坚持从孩童和青少年教育抓起,不断进行教育变革。战后,在培养人才方面,开始主张自由独立和推行自主创新的方针理念。如本文开首所讲,日本在战后接连获得诺贝尔奖,究其根源,离不开这些成功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施策。

猜你喜欢

施政报告施政主题词
林郑宣布推迟发表《施政报告》
慕容皝施政措施浅析
澳门特区行政长官贺一诚发表任内首份施政报告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atmospheric pulsemodulated radio-frequency glow discharge ignition characteristics assisted by a pulsed discharge
罗健夫:全面施政 促进再制造产业化发展
为施政和立法之依据:近代中国政府基督宗教调查研究
《老年医学与保健》2017年第23卷主题词索引
我校学报第32卷第5期(2014年10月)平均每篇有3.04个21世纪的Ei主题词
我校学报第32卷第6期(2014年12月)平均每篇有3.00个21世纪的Ei主题词
《疑难病杂志》2014年第13卷主题词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