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闭式吸痰盒在气管切开术后更换时间及抑菌优势研究
2018-01-24于媛媛樊冠利
赵 欣 辛 霞 于媛媛 樊冠利 张 炜
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 ICU)患者由于呼吸功能衰竭、咳嗽反射减弱或消失,常出现气道分泌物排出困难,导致气道阻塞,出现缺氧和窒息,而危及患者生命。因此,吸痰是最常见及最重要的护理操作之一,其通过负压吸引原理,连接导管及吸痰管经由患者的口腔、鼻腔及建立的人工气道等途径将呼吸道分泌物吸出,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但吸痰作为一种侵入性操作,如果操作方法不当,会人为地增加外源性感染机会,导致呼吸道感染[1]。基于此,本研究对传统式气管切开吸痰盘进行了改良,使用密闭式吸痰盒替代2个换药碗,由原来的开放式改为封闭式,并探究密闭式吸痰盒相比传统吸痰盘在控制细菌繁殖方面的优势,明确密闭式吸痰盒的更换时间。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资料
选取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ICU住院治疗的60例气管切开患者,使用密闭式吸痰盒进行吸痰操作,分别在吸痰盒开启使用后4 h、12 h及24 h留取吸痰盒内3个冲洗腔(吸痰前冲洗、口鼻腔冲洗、气道冲洗)内壁的微生物标本,检测3个冲洗腔内壁细菌菌落数。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纳入标准:①气管切开患者;②痰液标本细菌培养结果阴性;③无肺部感染征象。
(2)排除标准:①痰液标本细菌培养结果阳性;②有明确的肺部感染。
表2 密闭式吸痰盒与传统吸痰盘的细菌菌落数(cfu/cm2,x-±s)
1.3 密闭式吸痰盒
密闭式吸痰盒为带盖的一次性长方形容器,内部分为3个空间,分别在盒盖上及侧面清楚标识了吸痰前冲洗、口鼻腔冲洗以及气道冲洗的标识,吸痰前注入生理盐水后备用,该设计使护理人员在操作中对不同的冲洗液进行严格区分,切实将无菌原则执行到位(如图1所示)。
图1 密闭式吸痰盒示图
1.4 密闭式吸痰盒使用方法
为符合入组标准的气管切开患者配备密闭式吸痰盒,在第1 d的上午10:00、第2 d的上午10:00、第3 d的上午10:00留取吸痰盒内3个冲洗腔(吸痰前冲洗、口鼻腔冲洗、气道冲洗)内壁的微生物标本,检测3个冲洗腔内壁细菌菌落数(见表1)。
表1 密闭式吸痰盒更换间隔及标本送检时间
在第1 d的上午10:00应用传统吸痰盘对相同的入组患者进行吸痰,收集吸痰后4 h换药碗内的微生物标本,并进行细菌菌落数目检测。密闭式吸痰盒盒盖在非使用期间保持关闭状态,并且每次吸痰前将生理盐水注入相应冲洗腔内,吸痰结束时确保吸痰盒3个冲洗腔内无盐水残留。
1.5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3.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菌落数目结果以均值±标准差(x-±s)的方式记录,并应用非参数检验及t检验分析各组数据之间的统计学差异,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1)60例ICU气管切开患者吸痰后,密闭式吸痰盒与传统吸痰盘相比,吸痰前冲洗容器内菌落数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58,P>0.05);密闭式吸痰盒口鼻腔冲洗与传统式吸痰盘吸痰后冲洗对比,菌落数目小于传统吸痰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31,P<0.05);气道冲洗腔对比传统吸痰盘吸痰后冲洗,菌落数目明显小于传统吸痰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20,P<0.01),见表2。
(2)密闭式吸痰盒3个腔在不同时间点菌落数目。在4 h与12 h的对比中无统计学差异,12 h与24 h对比中,12 h菌落数目<24 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密闭式吸痰盒及传统吸痰盘中菌落数目统计见表2。
3 讨论
3.1 临床常见吸痰方式与吸痰盘使用情况
临床上常用开放式和密闭式两种吸痰方式,开放式吸痰不能同时使用呼吸机,可能导致患者不能及时吸氧而致肺容量突减、肺顺应性下降、进而肺阻力增加,引起呼气过程中肺泡及气道塌陷。相比之下,密闭式吸痰安全性高,在吸痰同时呼吸机给氧,从而保持稳定的气道压力和吸氧浓度,减少因缺氧造成肺容量减少和低氧血症,维持肺泡形态及功能[2-3]。
国内文献报道,吸痰方法不当可使气道黏膜受损发生率高达45.83%~60%,所造成的肺部感染率占医院感染中的50%,甚至可使血氧饱和度(SpO2)下降到70%以下[4-5]。在建立气管切开或气管插管人工气道患者的气道护理中,作为吸痰操作必备的配套物资,对吸痰护理盘有着严格的无菌要求。传统式吸痰护理盘包括2个一次性换药碗,瓶装生理盐水注入碗内,分别用于吸痰前的湿润及吸痰后的冲洗。但在临床工作中,由于未明确标识,在吸痰操作中2个换药碗的混用,可能导致患者肺部感染风险的增加。华西医院曾经对20家医院100个护理单元调查后发现[6]:绝大部分护理单元使用的护理盘中2个换药碗无吸痰前后用的明确标识或标识不清,导致护士在吸痰操作中混淆使用本应该严格区分的2个换药碗,吸痰前后均在一个碗内冲洗吸痰管,违反了无菌技术操作,使用这样的吸痰盘无疑是危重患者发生或加重肺部感染的感染源。根据操作规定,吸痰盘铺好后,即使未用,也必须4 h更换一次。但频繁的更换吸痰护理耗材,不但增加了护理工作量,也对患者及其家庭造成了一定的经济负担[7]。
3.2 密闭式吸痰盒较开放式吸痰盘的优势
密闭式吸痰盒较开放式吸痰盘的优势。通过使用密闭式吸痰盒替代2个换药碗,并明确标识各个吸痰盒的用途,避免吸痰操作中的混用问题。国内多家医疗机构的相关尝试显示,使用明确标识、具有多个腔室的一次性吸痰盒,能够有效预防吸痰相关的肺部感染发生[8]并提升临床工作效率[9-10]。密闭式吸痰盒在保持无菌与隔绝外部环境的接触方面相比换药碗更有优势,能够更长时间的保持无菌状态,降低了更换吸痰耗材的频率,避免了不必要的浪费。
3.3 密闭式吸痰盒的细菌生长情况
本研究结果显示,密闭式吸痰盒在吸痰护理后其口鼻腔及气道冲洗腔的菌落计数均小于传统式吸痰盘的吸痰后冲洗腔,具有统计学差异。表明密闭式吸痰盒的使用减少了外源性感染,避免细菌生长,这与严格区分不同部位的冲洗腔有关,可以预防或减少吸痰相关的肺部感染风险。这与邱珍等[11]、张成芳[12]以及尚庆华[13]的研究结论一致。
3.4 密闭式吸痰盒的更换时间
针对密闭式吸痰盒不同更换时间的对比,在4 h及12 h的时间点上,密闭式吸痰盒3个腔室内的菌落数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在12 h与24 h的对比中,密闭式吸痰盒的3个腔室均有不同程度的细菌菌落数目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表明密闭式吸痰盒在开启使用12 h之内,其各个腔室内部可基本保证无明显的细菌繁殖,而在24 h之后,将出现明显的细菌繁殖,提示密闭式吸痰盒的更换时间可控制在12 h左右,一方面可以保护患者免受吸痰相关感染的风险,也可以减少物资浪费,并降低护理工作量。这与潘莉等[14]和张楠[15]研究结论基本一致。
通过本研究可以发现,密闭式吸痰盒的使用可降低患者因吸痰操作造成的肺部感染风险,相比传统吸痰盘有着更低的耗材更换频率,减轻了护理工作量,具有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
[1]龚世凤.神经外科气管切开病人吸痰方法的探讨[J].全科护理,2013,11(23):2118-2119.
[2]苏湘芬,刘荣,关文洁,等.密闭式吸痰联合纤维支气管镜吸痰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及护理[J].广东医学,2016,37(24):3792-3794.
[3]刘巧.两种吸痰方法在心脏术后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6,13(4):116-117.
[4]邓少军,熊小玲,何绍敏,等.机械通气患者不同粘稠度分泌物持续声门下吸引负压值的选择[J].现代临床护理,2016,15(7):15-18.
[5]侯海萍,姚瑞玲.减少新生儿气道内吸痰并发症的探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22(22):40-41.
[6]阳绪容,吴小玲,崔金波,等.瓶装生理盐水替代开放式吸痰盘的临床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13,28(16):1518-1519.
[7]殷磊.护理学基础[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89.
[8]杨淑梅,关淑芬,吴杨,等.两种吸痰法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效果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6,26(15):3398-3399.
[9]顾瑾,苏纯音,任国琴.一次性呼吸道护理盒的研制与使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3,19(13):1594.
[10]徐素琴,杨柳,袁宏艳.自制无菌吸痰治疗盒的应用研究[J].护理学杂志,2014,29(20):52-53.
[11]邱珍,胡杨,胥茜,等.密闭式吸痰的临床应用[J].当代护士旬刊,2012,9(4):384-385.
[12]张成芳.ICU机械通气患者不同吸痰方式效果比较[J].黑龙江医学,2015(3):330-331.
[13]尚庆华.不同吸痰方法对重症监护病房机械通气后肺部感染患者吸痰效果影响[J].实用医技杂志,2017,24(6):680-681.
[14]潘莉,金细众.密闭式吸痰管更换频率对VAP发生及疾病预后的影响[J].浙江临床医学,2013(4):593-594.
[15]张楠.密闭式吸痰在肺感染患者中的应用研究[D].天津:天津医科大学,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