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高校基础建筑工程管理模式和模式展望
2018-01-24李永彦
李永彦
(太原理工大学,山西 太原 030024)
高校基础建筑工程简称高校基建工程。时下,高校的大发展带来了高校基建工程的大发展。伴随各类社会资金的涌入,高校基建部门如何结合自身实际搞好管理、搞好运作,是高校基建的时代课题。
一、高校基建工程的典型性特征
高校基建工程的管理,历经了计划经济时代的行政指派到协议承包再到市场经济的项目总承包三大历程。伴随着建筑技术的发展、理念的推陈出新,高校基建工程不断得到洗礼、熏陶,高校基建工程自身特点逐渐突出。
(一)高校基建工程的公益性特点
高校定位于公益性事业单位,为社会提供教育服务的社会单元。因此,高校基建工程的特征体现在社会公益性。以服务于高校教学、科研实际需要为目标,区别于社会工程的经济效益性特点,本质上这种区分具有典型性。
(二)高校基建工程建设资金来源的多样性特点
经济的发展,伴随着高校基建工程资金来源的多样性。过去单一的国家财政拨款模式,逐渐被多种资金来源模式所取代,如:高校自筹、社会全资捐助等。高校基建工程资金来源的多样性,带来了管理模式的多样性。多样化的高校基建管理模式是建筑工程领域先进管理理念反推高校基建工程的结果,实现了高校工程管理的高效。
(三)高校基建工程定位不同性特点
高校基建工程由于建设目标定位于教学、科研,因此从美观和实用性角度,应区别于社会基建工程。社会基建工程无论是审美角度、实用角度、造价角度都与高校基建工程区别明显。如高校基建工程在科学楼建设过程中,应首先考虑采光的增强、强排污措施、结构宽广的需求;而社会基建工程更多的侧重于美观、实用、成本方面的目标和定位。高校基建工程定位的不同,是由建筑服务的对象和建筑的目标所决定;认清高校基建工程定位不同性特点,能在工程管理中做到区分对待,实现高效。
二、高校基建工程管理模式分析
(一)高校基建工程的代建模式
高校基建工程代建模式是指以招标为原则,将项目以协议方式委托给有相关管理资质的专业公司代为管理。在招标通过后,通过签订协议,由招标单位承担包括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勘察设计、招标、工程管理、竣工验收等在内的全部工程管理。代建公司与高校是平等民事主体关系,属于自负盈亏的中介服务机构。代建制模式,从本质上改变了高校原有的基建管理模式。专业管理公司代为管理能够切实做到专业,使项目管理高效、规范。但也存在薄弱环节,如不能充分保障高校工程建设的细化需求,其次不能并包高校整体建筑格局。
(二)高校基建工程的直管模式
顾名思义,高校基建工程的直管模式是高校后勤部门在高校基建工程管理中发挥工程管理主导者角色的模式。如自行设立工程建设部、设专职管理编制,行使建设业主方职能,权限涵盖规划、设计、招标、工程建设、维保等。直管模式在当前高校中应用较多,国内著名高校中由于自身建设工程较多,在直管模式中积累了丰富经验,在吸收社会管理模式的精华后,已然体现出先进性和与时俱进性。但直管模式也存在弊端,如:建设费用超标问题突出、工期进度滞后性明显。
(三)高校基建工程的合管模式
高校基建工程的合管模式是指在工程的某个和某几个方面聘请专业管理团队对建设项目进行的管理和服务。合管模式在当下高校基建工程中较为流行。如此模式会降低高校人员的投入比,间接促使高校后勤改革额精简。缺陷是项目管理公司与承建单位无合同关系,对施工单位的约束力趋弱,现场管理难度较大,工程冲突时有发生。
三、高校基建工程管理模式发展趋势探析
随高校基建工程建设案例的丰富,基建工程管理模式会伴随着不断走向成熟。在成熟案例的不断分析评判下,不断探析寻找适合各高校自身特点的基建工程管理模式,具有时代意义。
(一)直管模式向代建模式的迭变
依托高校大建设时代背景,高校基建部门积累的充足基建经验,在与时俱进和吸收并包的过程中,高校基建的直管模式逐步转变成具有典型性特点的基建工程管理模式。通过调查发现,不少高校的基建部门或多或少都接收了其他科研院校委托的基建项目,已然走出了直管模式,转向了代建模式的循环,充分说明直管模式发展成熟后的市场化路径。因此,直管模式向代建模式的转变是市场经济下的必然产物。
(二)直管模式被专业管理机构所替代
专业化工程管理机构的出现,是社会精细化分工的必然步骤。不成规模的高校基建机构,在社会化大潮中,会逐步被已精细化、专业化的工程管理机构所取代,以致不断的在人员编制、机构精简中退出历史舞台。依托专业化的工程管理机构,即实现了工程管理的高效,又实现了高效后勤精简的迫切任务,体现实效性。这种实效性体现在不成规模、精细化程度差的高校最为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