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小学中的国学传播怎样接“地气”

2018-01-24季焕荣

山西青年 2018年19期
关键词:国学中华民族学校

季焕荣

(河北省衡水学院外国语学院,河北 衡水 053000)

国学,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传承下来的优秀文化的精髓,是华夏民族文化的根,是中华民族的灵魂所在。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建设优秀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且习近平主席在出访其他国家,面对多方记者也屡次表明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和鲜明态度,引起了社会各界人士强烈的反响和海内外华夏儿女的共鸣。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国学经典可以浸润孩子的心灵,陶冶他们的情操,培养他们健全的人格,培养他们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所以国学经典的学习要从娃娃抓起。

教育部2014年的工作要点也重申,把四书、五经等国学重点重新纳入孩子的课本。语文成绩所占的权重将大幅提高,在2014年的秋季语文、德育等相关教材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将占50%以上。

传播国学,学校是个主阵地。为此,我们和小学语文老师一起制定相关制度,让“国学经典进校园”活动在各个小学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小学的国学诵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

一、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督促学生完成必要的诵读要求

首先激发学生的诵读兴趣。搜集一些相关视频,让学生在听读中去感受;早读、课间有意识地引领鼓励学生,一有进步就及时在班上表扬,激发他们积极表现的欲望,这样全班同学都能始终处于一种努力的状态,形成争先恐后的自觉诵读状态。

目前在小学开展的经典诵读,各个年级都有自己必须完成的诵读篇目。怎么让学生有效地完成并且不感到这是一种学习的压力呢?我们把这些篇目做成表格,划分等级,只要学生完成一级的篇目以后就可以找老师进行背诵考试,考试合格后,就可以在学校备案晋级,学生就可以准备下一更高级别的考试。老师定期进行统计公布,对进步快的同学颁发证书,让学生长期保持积极的背诵状态。

二、搭建展示自我的平台保障诵读工作有效运作

为了保障诵读工作有效的长期的开展,学校也要加大支持力度。保证每周上一节国学经典课,让老师带领学生遨游于传统文化的海洋里,体味它的无穷魅力;每周至少有一次早读时间全校师生共同诵读中华古诗文,教师以声情并茂的诵读来感染学生,触动他们内心最柔软的地方;教师范读和点拨指导要及时,对于学生不懂之处,既不能强求全懂,也不能置之不理,教师要适时地择要讲解,对于低年级学生则可以结合视频资料将内容具象化,并教给他们背诵的方法,从而降解难度。

班级、学校等可以组织各种形式的国学经典活动。班级内和班级之间可以写板报、做手抄报,利用自习课开展诵读比赛,交流心得体会;学校可以组织诵读大赛、征文比赛、演讲比赛、辩论赛。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也进行重点宣传等等。通过课内课外时间,形成全校师生共读国学的良好氛围。

三、配合学校的育人工作家长要与孩子共同进步

国学经典的诵读光靠学校的力量毕竟有限,八个小时之外的时间家长一定要充分利用起来。我们不妨制定自己家庭的共读时间。现在媒体上的诵读视频、视听材料非常多,我们一定要有意识地加以利用。让孩子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获得国学经典的浸润。同时家长一定要以身作则,身体力行,耳濡目染地教化孩子,感染孩子。要和学校进行沟通,掌握自己孩子的情况,并和孩子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家长对孩子的陪伴不仅仅是陪伴,而是教他们读好书、做一个健康、快乐、自信、阳光的人,这是给他们的最好的童年礼物。

四、社会力量的影响和支持也是不可缺少的要素

现在传播国学的学校不少,我们市的骏德学堂就是一个成功的学校。它在各县市区也有分校,学校所有的老师都是义工。每个周末,大大小小的孩子不辞辛苦来到学校,听讲解、齐诵读,寒来暑往,坚持不懈。

各类幼儿园的老师们也开始让孩子去诵读《弟子规》、《三字经》、《百家姓》等经典蒙学读物,它们将引领孩子初步触摸传统文化的脉搏。浅显的图画、生动的视频、有趣的游戏、老师的讲解,让懵懂顽童在心里种下了一颗善良的种子。

近几年中央电视台也出现了许多国学内容的节目。《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百家讲坛》、《中国成语大会》、《中国诗词大会》等等,这些节目创新性地利用现代传媒手段实现了诗词娱乐化,它用健康的娱乐化方式实现了“扩群”,体现了国人精神中对于优秀传统文化的呼唤和眷恋。尤其对于青少年而言,更激发了他们对于中华传统文化发自内心的喜欢。爱国、爱家、爱生活,这些共通的个人情感和人性思考穿越了时空,提高了人们的审美素养,滋养了人们的性情。

媒体主旋律的影响是惊人的,正是这些充满正能量的宣传,让我们国人看到了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它增强了我们中华民族的自信力。这些充满正能量的节目对于青少年远离游戏、暴力、淫秽色情读物无疑起到了很好的引领作用。这也让我们更加有理由相信:国学经典可以更好地融入到人们的生活当中去。

在现代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如何让国学经典更进一步切合时代,用更加生动、活泼的方式进行传播,这不仅仅是一个文化课题,也是一个教育课题,它需要学校和家庭、社会共同努力,任重道远,我们一直在探索。

猜你喜欢

国学中华民族学校
“垂”改成“掉”,好不好?
中华民族的独立之路
聚焦中华民族之瑰宝“非遗”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保证
努力树立中华民族的文化信仰
学校推介
奋斗鸡—我的国学日常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