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谢时臣山水画中的“山水城市”图景

2018-01-24

国画家 2018年3期
关键词:山水画山水生活

明代画家谢时臣曾生活在景色宜人的江浙一带,他多数的绘画作品再现了中国南方江浙一带的自然山水风光,尤其是他传世的众多山水画作品更是将现实生活场景与水墨的艺术表现紧密结合,描绘出了隽永灵动的田园山水景色。谢时臣所描绘的“山水风光”图景与当今时代所提倡的绿色城市发展理念在历史时空中相互呼应。谢时臣的山水绘画作品不仅在美术学科领域中具有丰富的研究价值,也为进一步指导和开展当代绿色生态城市与乡村建设在观念层面上提供了宝贵的图像支持。

一、明代山水画家:谢时臣

明代中期生活在江浙一带的画家谢时臣,因画技高超,阅历广博,受到当时许多专业画家与学者的认可。谢时臣活动于吴门画风盛行的苏州,他取法范围甚广,出入宋元各家,集各家之所长。徐沁在《明画录》中评价他“颇能画屏幛大幅,有气概而不无丝理之病,此亦外兼戴吴二家派也”。谢时臣的山水画兼顾了以戴进为首的偏宋人画法的“浙派”和偏元人画法的“吴派”两派画法。他是一位文化素养极高的职业画家,在他的山水画题跋中可见他所作的格调高、意境美的诗文并与他描绘的画面相交融。他喜爱在自然山水中游览和创作,他的作品多取材于游观实景,山树丛林,有人有亭,他笔下的山水城市图景多是一些具有现实主义精神的记游图,反映了明中期繁荣风雅的江南一带城市的秀丽风光,显现出颇具文人审美趣味的“诗性水墨空间”。

明代中期以后,作为经济中心和文化中心的苏州,生活富庶安定,旅游之风盛行,文人雅士爱好游历,去自然山水中追求和探索自我理想意境,游观山水成为脱离世俗、洗涤心灵的寄托。谢时臣亦是如此,喜爱与自然亲近,而且不止游历了江南一带,曾去过浙江、湖北等地。他在“行万里路”中,时常兴起,以写实的方式描绘了某些地区的秀美风景,画借景生,情景相融。凭借着对自然的热爱,在他的部分作品中,可以看到富有诗意的山水、园林图景,将自然与生活结合在一起,以满足文人雅士追求自然的理想,是一种明代中期苏州独特的生活方式。

二、谢时臣山水画中的自然山水风光

谢时臣画作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对自然地理景观的描绘记录,一类是游历时所见奇观的特写。这些作品都是画家“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下的创作产物,记录的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在山水画中,山、水与房屋的融合,人们乐在其中,怡然自得地生活在山水环境中,这同时也是作家对美好生活的一种无限幻想与展望。

自宋代开始,宫廷画家和文人画家都喜爱在绘画作品中表现山水自然与园林景色,到了明代更是如此,大量表现山水园林景色的绘画层出不穷。山水景色不论是作为单一山水画的表现对象,还是作为画面中的背景都具有丰富的历史图像价值。谢时臣创作了大批展现山水文人生活与山水栖居的绘画作品,如:《溪山揽胜图》《仿黄鹤山樵山水图》《西湖春晓图》《石湖别墅图》《杜陵诗意图》等。其中,谢时臣绘制的《杜陵诗意图》是由几组不同场景的绘画构成的一整幅作品,画面记录了山居生活的人们怡然自得地享受在山水自然所赐予他们的美好环境之中,尤其是《杜陵诗意图》的第三组小图,画面中记录了人们在山水自然中的生活,画面左上方是一片郁郁葱葱的竹林,井然有序生长的竹林缝隙中有两位随地而坐的文人,他们面对面在清幽的环境中交谈着。画面的左下方处,清澈的溪流上有一座简易的木桥,一位行人正在桥上行走,准备通往青翠的竹林。而画面的右下方出现了两个人,一个在画面右方树的右边,另一位正坐在水面搭建台子的上方,台子上有一草席,草席上坐着的这位休闲娱乐的雅士,他一手拿着蒲扇观赏着过往的行人与周围美好的景色,并构成画面的视觉中心。整幅作品营造出了清幽、淡然、恬静、美好的生活氛围,令人心向往之。

文人士大夫对山水文化的追求是对个性自主的表述,到天地自然间去顿悟。而在如今正是缺少了自然山水的“滋养”。面对喧嚣繁闹的现代化城市,人们该如何寻找山水文化中“自然之乐”?需要在尊重传统与现代实情相结合的基础上着手于现代山水城市的建设,正确地理解生态城市的概念,需要将“山水城市”中蕴含的生态观念进一步发展与落实。

三、谢时臣山水画与“山水城市”理念的关系

谢时臣在山水画中所追求的正与钱学森提出的“现代山水城市”理念相契合。钱学森先生提出的“山水城市”生态建设设想是:用园林艺术来提高城市环境质量,表现中国的高度文明。将山水诗、山水园、山水画融合起来,借助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在尊重自然的基础上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去改善我们的生活环境。但并非一定有山水才可以建成山水城市,钱先生认为不只是利用自然地形,依山傍水,而是要运用人造山把优美的“自然景色”引入城市中来,在自然的基础上加以人工建造。城市得山水而活,山水得城市而秀,把园林与城市有机结合起来,具有深刻的文化与意境的双层美学内涵。我国的园林文化,是国家和民族独特的艺术语言表现,它所展现的就是崇尚自然,不脱离自然,是自然山水融合产生的山水文化的结晶,是我们需要重新整合和发展的传统文化精神。

在谢时臣的《高人雅集》中,取材于明代苏州园林题材,人物与环境相呼应,特别是花园假山,通过以石为山,以水为池,将自然引入生活,形成充满诗情画意的写意空间,创造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山水城市”。而从钱先生的山水城市理念来看,旨在城市和自然相协调,将自然山水与整体环境有机地结合并且要融合精神要素。谢时臣的山水绘画创作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对明代人们栖居生活与环境的记录,透过他的作品,观者能够感受到现代人们所提倡的绿色生态发展理念,而我们现在需要做的就是将古人对自然生活的追求重新借鉴到现代城市的发展建设之中。

四、现代山水城市与乡村的建构

生活在原始时期的人们就已经学会了选择在有山有水的地方居住与生存。而古代城市的建立是相地为先,观看山水地形先解决选址。山水决定了人类居住的条件。“一方水土造就一方人”,山水城市是中国山水地形的特色与中国山水文化的结合体。所以山水文化是在长期的社会环境中,在祖祖辈辈的生产实践和社会实践中积累和形成起来,并一代一代传下来的,是民族性格和民族精神的一部分。

谢时臣的作品始终贯穿着山水文化,作品是真实的记录,也是他对追求自然的执着,是他对于心中城市的向往。不管是谢时臣的山水图景还是现代山水城市的建设,都是与山水文化相关联的。所以我们不能只顾城市快速发展而丢掉传统,我们应当传承整合山水文化中的精华部分,对中国的山水文化内涵加以重新运用发扬,指导现代化的城市建设。不仅是山水城市的建设,山水乡村的建设也应纳入发展的范围之内,要在乡村建设中体现乡村灵动隽永的自然山水之美与淳朴的民风民俗,亦是山水城市观念在乡村建设发展中的另一种解读。

在传承中国山水文化的基础上,利用现代高科技,将中国传统园林形式与现代高楼大厦相结合,在大自然的环境中建造城市,在城市中建造自然山水。创造出文化与环境相结合的中国特色的山水城市——“再现自然”。而在此过程中我们也应该着眼于对山水城市的正确理解,避免不切实际的理想状态与现实状态相悖。

五、总结

谢时臣的山水画中所展现出的潜在“山水城市”图景是古代人们生活在自然山水的真实写照,体现了诗意的生活居住空间。在当下我们应该从绘画史料中窥探到古代人们对于自然的崇尚。自然之灵气滋润万事万物,这不仅有益于人们的身心健康,还能使人们从中享受到天人合一的独特文化魅力,因此在当下城市发展建设中构建“现代山水城市”的意义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将水墨中对于城市空间山水诗意的表达转化在现代化城市的建设当中,对于给人们提供一个优美的生活栖息场所具有深刻的文化价值。

[1]周积寅,金建荣.谢时臣绘画考述[J].中国书画,2009,6:4-10.

[2]唐晓明.明代画家谢时臣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5,5:42-50.

[3]孟兆祯.山水城市知行合一浅论[J].中国园林,2012,1:44-48.

[4]吴人韦,付喜娥.“山水城市”的渊源及意义探究[J].中国园林,2009,6:39-41.

[5]俞剑华.中国古代画论精读[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11,1:274.

[6]柯律格,包华石,汪悦进.中国文化中的风景园林[C].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5,1:180-213.

猜你喜欢

山水画山水生活
山水画的写生观及价值初探
爱在一湖山水间
中国山水画的成熟
山水之间
一幅山水画怎么题字?
一处山水一首诗
《山水》
生活感悟
无厘头生活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