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质专业英语的英汉翻译技巧

2018-01-24杨春梅

中国矿山工程 2018年6期
关键词:译文原文汉语

陆 瑶, 杨春梅

(1.金川镍钴研究设计院, 甘肃 金昌 737100; 2.金昌市教育局, 甘肃 金昌 737100)

1 前言

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中国矿业正向国际化、全球化迈进。中国实行走出去的发展战略必将给矿业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海外矿产资源项目中不可避免地要涉及到大量的地质英语资料和文献,对专业技术人员及翻译人员在地质专业英语的听说读写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需要扎实的地质学专业知识,而且还需要相当高的专业英语水平。但是,在实际工作中,达到上述要求并非易事。由于地质学涉及相关学科众多、专业词汇数量巨大、内容纷繁复杂,因此即使是一些英语水平较高的翻译人员,因为不了解地质学专业知识,在翻译地质资料时,往往不能准确表达原文,翻译过于机械、望文生义、诘屈聱牙。而有些地质专业技术人员在阅读和翻译地质文献资料时,因为英语水平不高,对翻译知识欠缺,从而导致译文错误、不精炼、晦涩难懂。笔者尝试从以下几方面浅析地质学专业英语的英汉翻译策略与方法。

2 地质英语的语言结构特点

地质专业英语是科技英语的一种,其语言无可避免地具有科技英语的普遍特点,但又具有地质专业的独特的语言特点。地质英语的语言结构主要具备以下特点。

2.1 地质英语词汇的特点

1)大量的专业词汇

地质学专业词汇量大,专业词义明确、单一,不易生歧义,有些专业名词在日常生活中几乎难以见到。翻译

中经常使用的工具书《英汉地质词典》共收录英语地质词汇近十五万条,包括三十多个学科:普通地质学、矿物学、结晶学、岩石学、地层学、构造地质学、地球化学、古生物学、大地构造学、地貌学、第四纪地质、冰川地质、海洋地质、火山学、宇宙地质、宝石学、煤田地质、石油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地震地质、环境地质、地热学、同位素地质、矿产普查勘探、探矿工程、地球物理探矿、地球化学探矿、遥感地质、实验岩石学、岩矿测试、矿产综合利用、数学地质等[1]。据统计,一篇地质论文中专业词汇所占的比例可高达30%~40%,专业地质词汇在学术文章中的占比及重要性可见一斑。比较常用的地质专业词汇类别主要有以下几类。

(1)矿物种类。目前全球已发现的矿物种类多达3300种,对应有3000余个英语单词,有些矿物的专业英语名称不只一个,甚至有3~5个英语单词与一种矿物相对应,例如,钙长正长岩(calciclase-syenite, anorthite syenite)、钒铜铅矿(mottramite,psittacinite, vesbine)等。

(2)岩石的种类。现已发现的三大岩石类型为沉积岩、变质岩、岩浆岩,在此基础上细分而来的岩石种类有千余种。例如,橄榄岩(olivinite , peridotite)、斜霞正长岩(husebyite, nosykombite)等。

(3)动植物化石种类。地史期繁衍的动植物种类可达20万余种,化石对应的英语单词词汇量也很庞大。

(4)地层名词。例如,白垩系(Cretaceous)、更新统(Pleistocene)、古新统(Paleocene)、中生界(Mesozoic)、寒武系(Cambrian)、奥陶系(Ordovician)等。

2)专业术语的缩略运用

缩略词具有拼写方便、表达简洁的优点,为信息交流提供了积极的帮助。缩略词包括缩写词(abbreviations)、首字母缩略词(acronym)、单词+首字母缩略词、代码等。因为缺少统一的规范,缩略语的运用也比较混乱,例如,Bcm既有堤坝立方米的含义,还有立方米原岩的含义,这就加大了理解、翻译的难度,缩略词理解不对甚至会引起误解,从而影响整个篇章的理解,而有些英语缩略词并非只有一种含义。因此,对于缩略词的翻译,要结合文本特点、平时的翻译经验、具体场合明确其具体含义。

2.2 地质英语的语法特点

作为科技英语的一种,地质英语的语法同样表现出科技英语的语法特点,同时,地质英语崇尚严谨周密、重点突出、句式严整,通过主语传递主要信息,因此地质翻译要求专业性、客观性以及精确性,这无疑增加了阅读、理解和翻译的难度,所以了解和掌握地质英语的语法特征对地质英语翻译大有裨益。笔者将地质英语中较常见的语法特点主要归纳为以下几点。

1)广泛使用被动语态

英语句子以“主语+谓语动词”为形式框架,当主语是受事时一般要将谓语动词变为被动态,于是就出现了被动句[2]。英语中被动语态使用的频率相当高,这是因为在很多情况下要表达的是一个客观事实。而地质专业文本更强调客观准确,因此采用被动语态的句式约占篇章的三分之一。例如,Ultramafic rocks are generally believed to have originated by concentration of the early-formed ferromagnesian minerals that separated from mafic magmas。通常认为,超基性岩是由于早期形成的铁镁质矿物富集形成的,这些铁镁质矿物来源于基性岩浆分异。

2)大量使用名词化结构

名词化结构是指用名词短语代替动词结构或从句[2]。普通英语中也用复合名词词组,但就其使用频率而言远不如地质英语更常见,结构也没有地质英语中名词性结构复杂,因为地质英语中所涉及的定义、定理、结构等抽象概念比一般生活用语要多许多,且其文体要求行文简洁、表达准确、结构严谨。例如,the compaction of the soil是压实土壤;the extraction of pure metal from the ore是从矿石中提炼纯金属;the corrosion of metal by media是介质腐蚀金属。

3)广泛使用多重复合句

地质英语往往句子容量大、传递信息多,因此地质专业英语中修饰成分、限制成分和各种词组等较多,从而构成多重复合句,表达复杂的内容和概念。例如,The surface of the lithosphere is a major boundary in the earth system, as this is where energy from the sun is transferred to the planet and its inhabitants。planet(行星)根据上下文内容,此处指地球。此句是由as连接的并列复合句,在第二个分句中,where 引导地点状语从句,可译为“正是……的地方”,句中的this is…是强调句型。整句中文译文:岩石圈表面是地球系统中的主要边界,因为这是太阳的能量转移到地球及其居民的地方。

在很多情况下,地质英语的一段话就是一个长句,句子结构错综复杂,在浏览完长句之后,读者往往不知所云,其中的主要原因就是句中包含了大量的修饰成分、限制成分和多重复合句,增加了阅读难度和翻译难度,只有完全弄懂句子成分、句子结构、单词含义,才能做到译文准确。

3 地质英语的翻译过程

翻译是一个理解与表达的过程,地质英语翻译也是如此。翻译的全过程包括理解、表达和校对[3]。

3.1 地质英语的翻译原则

地质英语翻译最基本的原则是要简洁、准确,译文符合中文的表达习惯。具体而言:说理叙事明白清楚,用词简洁准确,修辞上不过于夸张;术语定名准确,同一术语在同一专业范畴内,在上下文中要统一;译文要符合原文,尽量接近专业表述。

3.2 翻译的过程

理解是表达的前提和关键,理解的准确与否直接影响翻译的正误。首先,要浏览需要翻译的英文原文,对于整个篇章的结构有一个总体把握,然后认真领会、分析英语原文的句子结构、单词含义,在此基础上,根据上下文语境,确定整篇文章的语义。

表达就是在充分理解英语原文的基础上,使用汉语准确地将英文原文的内容表达出来。译文须做到内容不增减、语义不歪曲、效果不夸张,不带个人主观感情色彩。

校对就是对译出的文稿再一次检查,以求内容准确无误、表达符合专业特点。校对过程中要特别注意译文在数字、日期、单位等方面有无错漏、有无漏译的词句、有无误译之处、有无逻辑不通之处、有无翻译腔等。地质英语中的数字、单位的误译对整个文章的影响是至关重大的。例如,1000Mt一定要结合上下文语境,仔细核对、辨析是1000百万吨还是1000吨,否则将会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4 地质英语的翻译技巧与策略

做英汉翻译时常常感到困惑或棘手的一个问题是非常熟悉的英文单词和句式却不知如何用汉语表达才妥当;句子中每一个单词都认识,但是就是不知道如何组织成句。地质英语文本与普通英语文本有很大的差别,与科技英语的文本也不尽相同,从而翻译时需要采用与其他文体不同的翻译技巧与方法。针对地质英语的以上特点,并结合不同的翻译方法,笔者根据十余年的翻译经验总结了以下翻译技巧。

4.1 词汇

词汇是最基本的要素,专业术语更是地质英语翻译的难点,它们针对性强,一旦译错,将影响整个句子、乃至篇章的表达。

(1)专业词汇的翻译。对于地质学本专业特有的词汇,例如geosphere(地圈)、facies(岩相)、metamorphic rock(变质岩)等,这些词汇在其它专业文章中很少出现,是地质学专业特有的词汇,只要借助专业地质词典,理解和翻译都不会有太大困难,具体可参照地质出版社出版的《英汉地质词典》《英汉综合地质词汇》等工具书。

(2)一词多义的翻译。还有一类词是与其他专业学科共有的词汇,例如deposit(金融专业译为“存款、押金、定金”,地质专业译为“矿床”), fault(体育专业译为“发球失误”,计算机专业译为“页面失效”,地质专业译为“断层”),bank(一般译为银行,地质专业译为“河岸”,采矿专业译为“地面大矿堆、阶段、梯段”)等。对于这类词汇,在翻译时应根据专业学科仔细辨别其语义。

(3)普通日常生活同专业共用词汇。例如joint(日常生活中译为“关节,结合点”,地质专业译为“节理”)、core(日常生活中译为“核心”,地质学译为“岩芯”)、collar(日常生活中译为“衣领”,地质学译为“孔口”) 、site reconnaissance (日常生活中译为“现场观测”,地质学译为“现场踏勘”)等词汇,在翻译这类词汇时应特别注意,选用准确的释意才可消除在翻译中的用词歧义,才能有效、准确表达原文。

(4)缩略词的翻译。对于某些常用的已经得到一致公认的缩写词,通过查阅《英汉地球科学缩略语词典》《英汉地质学缩写词汇》等仅有的几部专业缩略语词典和网络引擎搜索,还可以通过查阅地球物理学、大气科学、地质学等学科中文核心期刊的中英文题目、摘要、关键词,来寻找线索,例如GA(galena)方铅矿、GNA(gangue)脉石、PYE(pyrite)黄铁矿、POE(pyrrhotite)磁黄铁矿等。还有一类缩略词是由几个词汇复合构成的,例如VHMS(volcanic-hosted massive sulphide)火山块状硫化物矿床、THM(total heavy mineral concentrates)重矿物精矿总量、COG(cut-of grade)边界品位,对于这类缩略词的翻译,可根据译者平时对地质词汇的积累,再结合文本的具体上下文语境,分析、理解和翻译。

4.2 句子

英汉翻译过程中,译者翻译的不是词典上的词(照词典列出的对应词译),而是上下文中的词;不是孤零零的句子,而是有机组成语篇的句子。针对地质学专业英语翻译,更是要认真理解,分析句子结构,考虑上下文语境,结合一定的翻译技巧,才能翻译出与整体内容统一、结构契合的句子。

1)被动句的翻译

如前所述,地质英语中大量使用被动语态,但由于汉语的动词不具备英语动词那样的形态变化,因而主要依靠词汇手段以及句式来表达被动语态[4]。中文里不善于用被动态,而在英语中“被”却很常见,所以在翻译中可用四种方法来避免“被”字在中文里出现。第一种,被动语态变成主动语态;第二种,原主语不变,找“被”字的替代词,可以用“受到”“遭到” “为……所”结构等;第三种,将被动语态译成汉语的无主句;第四种,将被动语态译成汉语的判断句,汉语的判断句“是……的”结构往往可以用来翻译英语的被动语态。

例如,An element is a form of matter that cannot be broken down into a simpler form by heating, cooling, or reacting with other chemical elements (元素是一种物质的形式,不能通过加热、冷却或与其他化学元素反应而分解成更简单的形式),此例句在形式上是典型的英语被动句,但是在翻译成中文时,处理成了主动句。Two types of contact metamorphic rocks are generally recognized(共发现了两种接触变质岩),此句英语汉译时处理成了汉语无主句。The directions in which cleavage occurs are governed by the crystal structure(劈理排列的方向是受晶体构造控制的),此句翻译为汉语的判断句 “……是……的”。

2)名词化形式的翻译

为了使句子结构更加紧凑,常常使用名词性结构,使原来需要两个分句表达的内容用一个简单句表达出来,翻译时需要充分理解句意,一般是把英文句中的名词译为适当的汉语动词。例如,The presence of angular clasts means that the sediment has only been transported a short distance and was not subjected to a long abrasion process,翻译为:角砾屑的出现说明沉积物被搬运的距离短,并且未经受长期的磨蚀。

对于名词性结构的英语汉译,要挖掘其真实的内涵,翻译过程中,要将名词性结构还原回句子,运用翻译技巧组织好中文句子,使译文更加符合汉语的习惯表达。

3)多重复合句的翻译

多重复合句的翻译是地质英语中整体语篇翻译的重点和难点。影响多重复合句理解和翻译的主要原因是修饰、限定成分多,如定语、状语、动名词、分词、从句等环环相扣,导致修饰成分和被修饰成分相隔很远。长句的翻译需要综合运用各种翻译技巧,但首先要透彻理解原文,在理解原文的基础上,再结合翻译技巧翻译语篇。笔者认为,理解多重复合句时,应先通读原句,划分句子的语法结构,确定主句、从句,找出主句、从句中的主语、谓语、宾语、表语等主干成分,再分析修饰、限制成分,要把每一个词在句中的语法作用都分析清楚, 只有如此,才能把句子的含义把握准确。

“长句处理的形式千变万化,但基本原则只有两条,就是拆句(汉译英时是断句)和改变顺序”,根据这一基本原则,可通过句法分析,找出主、谓、宾、表等主干成分,确定“骨架涵义”后,再具体分析成分间的逻辑关系和修饰关系。在区分主从、理清层次的基础上,结合所涉及的专业知识,透彻理解原文,确定句子的全部涵义,最后采用相关翻译技巧,按照汉语特点和表达方式,正确译出原句的意思。例如,The basic technique of seismic exploration consists of generating seismic waves and measuring the time required for the waves to travel from the sources to a series of geophones, usually disposed along a straight line directed towards the source,本句是比较典型的专业英语长句表达方式,有多个从句和短语。英译汉时,在确定句子的主句、从句基础上,再仔细分析各组成部分之间的修饰、限制关系,按照逻辑关系翻译出句子。翻译本句时,先找出句子的“骨架”就是The basic technique of seismic exploration consists of…and…,抓住句子的核心主谓宾结构,再抽丝剥茧,逐词分析其在句中的作用与含义,required for…geophones是过去分词作定语,修饰time,usually disposed … source为过去分词短语作定语,说明a series of geophones,经过组合整理,其汉语译文为:地震勘探的基本方法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产生地震波,另一部分是测量地震波从震源传到检波器所需的时间,这些检波器通常朝震源方向排成一条直线。

综上所述,地质英语英译汉长句翻译的关键在于对原文的准确理解和译文的准确表达。理解阶段要抓住3个方面:①理清全句的主要轮廓;②辨析该长难句的主从结构;③分析判断专业词汇的具体含义。表达阶段可分为3个步骤进行:①把每个的单句逐一翻译;②把译出的句子根据语法结构、主从关系进行调整、组合;③对译文作最后的加工润色。只有经过仔细分析、理解、表达,才能保证译文在内容和形式上更接近原文。

4.3 篇章

整个篇章是翻译的最终落脚点,是评判翻译质量的关键所在。因此,译词和译句技巧都要以篇章为落脚点。篇章中各个句子无论在意义上还是逻辑上都存在有机的关联,只有这样,才能传达有效的信息,翻译时对篇章的理解不能局限于单句的理解,应采取从宏观到微观的翻译方法,先弄清文章的主旨大意,分析清楚原文的结构与布局,把握段与段之间的关系,从整体上把握全文的脉络。具体翻译时,不仅要考虑一个句子,还要顾及几个句子、整个段落、乃致整篇文章的连贯性。

例如,The Agua Rica deposit is a large medium grade Cu-Mo-Au porphyry deposit with a polymetallic epithermal overprint. It is hosted by a Miocene intrusive complex that has been emplaced in Palaeozoic metasediments and granite. Three major stages of alteration/mineralization are clearly recognized: early porphyry Cu-Mo-Au, later epithermal Cu-Au-Ag-As-Pb-Zn, and supergene Cu enrichment。在翻译此类地质专业论文时,应该注意把握以下三点:①理解透彻篇章的结构;② 理解、搞懂复杂长句的主从结构;③弄清楚专业词汇的具体含义。反复斟酌后形成译文并做最后的修改,其汉语译文为:Agua Rica是一个大型、中等品位的铜-钼-金斑岩型矿床,伴有多金属浅成热液叠覆构造。该矿床赋存于中新世侵入杂岩,该侵入杂岩被古生代变质沉积物和花岗岩侵位。现已确认了三个阶段的蚀变矿化:早期的斑岩铜-金-钼矿化;后来的浅成热液铜-金-银-砷-铅-锌矿化;铜表生富集。

4.4 查阅

在阅读和翻译地质资料时,查阅相关资料是必不可少的环节,根据在多年的翻译工作中积累的经验,笔者发现如果借助专业词典仍然无法弄懂专业性极强的地质英语具体表达的含义时,可以借助网络查询。

笔者认为,地质英语翻译过程中可以查阅、借鉴的三大网络渠道包括Google“翻译频道”、爱词霸在线词典和CNKI“翻译助手”。对于无法理解的句子和词汇,可以到上述三个网站去查询,一般在查询结果处都附有双语例句和权威例句,可以结合例句判断、借鉴需要翻译的句子或者单词的具体含义,对于翻译工作有极大的帮助。

4.5 积累

地质专业英语的翻译是一项相当复杂、难度非常大的工作,要求译者既要拥有扎实的英语、汉语功底,又要储备大量的翻译技巧,还要了解一定的地质专业知识,这就要求译者平时多学习、多积累、大量阅读、大量实践。为了做好翻译工作,必须系统地学习英汉、汉英翻译理论、地质学专业知识,平时还要多看些英汉语言差异方面的资料,积累一些常用的翻译技巧,多涉猎双语翻译练习,还要多接触、多了解科技新鲜事物、新知识、地质专业新动态,多总结、多归纳,在自己的头脑中建立起“地道的汉语”“地道的英语”的“数据库”。例如,地质英语中关于资源量和储量分类的表达,资源量resources分为探明类(measured)、控制类(indicated)和推断类(inferred);储量reserves分为可采储量(proved)、预可采储量(probable)。这类词汇的理解和翻译就要靠平时积累。

翻译是一项技能,需要译者不断地实践,才能有所提高。任何翻译原则、翻译技巧,都需要大量练习来支撑。翻译实践过程中,要一丝不苟、精益求精,唯有如此,才能积少成多、聚沙成塔,才能在比较扎实的双语基础上不断进步,取得翻译工作的新突破。

5 结语

地质英语既有其独特的文体特征,又有很强的专业性,译者必须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不仅要有扎实的英汉双语基础、过硬的翻译理论知识,而且要对地质学专业知识有一定的了解,还要在实践中不断学习积累,拓宽知识面,方能做到熟能生巧。只有经过大量的地质英语的翻译实践,才能总结、归纳出适合地质专业英汉翻译的技巧,才能在翻译实践中灵活应用这些技巧,翻译出既符合原文又符合汉语阅读习惯的译文。

猜你喜欢

译文原文汉语
Stem cell-based 3D brain organoids for mimicking,investigating,and challenging Alzheimer’s diseases
学汉语
轻轻松松聊汉语 后海
追剧宅女教汉语
弟子规
汉语不能成为“乱炖”
弟子规
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