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尽铅华 回归本真
—— 打造“生成式”的音乐课堂
2018-01-24○周明
○ 周 明
在教育界流行这样一句话:课堂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纵观近几年来观摩的省市优质课,或多或少也有这样或那样的遗憾。有的教师一味追求出新、时尚,把大量的时间精力花在找资料,做课件,精心设计每一个环节。把正常的一节课“千锤百炼”,努力让学生钻进自己设计的“圈子”,从而使这节课“做”得更精彩,“演”得更鲜活,然而因缺少对教材发掘和对学生学情的分析思考,使得课堂僵化。课堂也因缺乏师生思维碰撞,而体现不出教师的应变能力与学生的认知冲突,体现不出学生自主探索与教师在互动中对知识的共建。
我们宁要真实的遗憾,不要虚假的完美。尽善尽美的课堂可望不可及。教学只有在完全常态、自然、真实的情境下,才能让学生从真实的教学过程中感受到音乐带来的震撼,产生共鸣,充满兴趣地自主探究,获得成长。
音乐课无形中形成了一种隐形的固定模式,如何不落入这种固定的教学模式?北京八中李存老师深入浅出的授课,给人以自然,流畅,耳目一新之感,蕴含了丰富的先进教学理念,体现了他贯穿始终的“生成式”教育方式,予我以无限的启迪。
一、“生成式”教学方式
“生成式”教学主要是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目的和授课要求,随时地生发出某些内容和环节,这些生发内容是即时的、活性的、新鲜的。“生成式”教学,使得课堂在更广阔的时空中展开,让定型的课堂与鲜活的生活相连。这与一般意义上的课堂应变能力不同,它是一种依靠丰富的教学经验、坚实的专业基础和教育教学智慧而形成的课堂调控能力,是建立在整个课程理念基础之上的高层次、高境界、超水平发挥的教学能力。
生成的教学形态来自教学主体与客体,它是互相建构的,其缘起与呈现有来自语言的,即学生的回答和疑问;也有来自眼神交流的,即学生的学习神态;还有来自教师有感而发的激情和灵感。最后这种互动是综合的,也是教学上的一种高境界,它能调控教学的整个过程,使课堂真正达到互动的、生活化的、体验性的理想状态。
生成式教学模式从本质上改变了教师以教为主、学生被动学习的传统教学模式。在这种崭新的互动式和生成式的教学模式下,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参与者和共同研讨者;在充满活力的学习氛围中,学生能极大限度地释放求知欲望,由此而引发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效率是高涨和高效的。学生在这种状态下学习,全部的知识吸收来自教师的生发式的提问、启发、引导、组织、协调和学生的积极思考。最为重要的是,学生由此体验到了一种全新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式,体会到自然而愉快地获取知识的方式。这种自然化、生活化、人性化的学习方式将会对今后独立地获取知识、运用知识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
“生成式”的教学并不是毫无准备的随心所欲,而是需要精心的思考与准备。这就使得教师既要具备扎实的专业基本功,又要有广博的知识面;既要从大处着眼,又要从小处着手;既要有既定的理性思考和设计,又要有随时迸发的睿智;既要依据教材和深入挖掘教材,又不单纯依靠教材和教参;即把教科书当做学生的“导游手册”,又能引导学生领略到音乐真正的“山山水水”。
二、留白——此处无声胜有声
1、预设留白,适度模糊天地宽
以往的课堂教学设计,过于关注预设性,而忽视了真实课堂的动态生成性。预设的过度定量化、精确化、甚至是条分缕析,会产生不少负面影响,不仅会束缚教师教学的创造性,更会抑制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思维的开阔性。因此,预设应有弹性、有留白,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有自主的话语权,给学生交流、合作、探讨的时间、空间。预设留白,适度模糊,有助于学生展示丰富、独特的内心世界;有助于教师重新组合和建构文本;有助于体现学科教学独特的魅力。
2、活动留白——动静结合相益彰
一堂好课并非一定要“行云流水”,有时我们需要设计一些问题引起矛盾,甚至将学生的思维“逼入绝境”,让疑问或问题成为学生学习的切入点。有时半节课的“静”,正酝酿着教学高潮的“动”。正是兵法所云“静如处子,动如脱兔”的思想在现代课堂上的应用。教师要让设计的每一个活动都能保证时间和空间。活动前的想象、猜测、思考;活动中的感受体会;活动后的反思概括-----教师既要引领全体学生动起来参与音乐,也要教会学生静下来投入音乐,这种体验、享受、思考、感动的过程,就是学生咀嚼、品味音乐的过程;师生交流、分享音乐的过程。过多的展示、讲解是无法替代学生自身的体验与感悟的。
3、思维留白——万紫千红春满园
课堂仿佛春天的花园,姹紫嫣红,千姿百态。音乐的非语义性与不确定性为学生的不同想象与联想提供了广阔的空间。音乐教学中不存在标准答案,不存在整齐划一的体验以及表达与理解音乐的方式。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能用所谓的标准答案或自己的感受替代学生的感受,束缚学生的思维,抑制学生的个性,以致阻碍、窒息学生的创造。教师应留出思维的空白,让学生充分发散思维,各抒己见,亮出自己的独特、新颖的见解。
4、评价留白——善待错误,学会等待
即时评价是普遍运用的评价手段,这种评价固然必须,但其对学生学习过程、知识和能力的生成过程缺乏应有的关照。动态生成,灵性与思辨的音乐课堂需要教师强有力的引领,需要教师对纷至沓来的生成信息进行筛选和转化。在音乐课堂上,我们不能妄想学生一刀切,齐步走地学习音乐,教师心中要装有学生,实行延迟评价,允许课堂出现“不尽人意”、“阴差阳错”,允许一部分学生经过一段时间努力,逐步达到学习目标,而不是视而不见或任凭其自生自灭。
在延迟性评价中,教师要学会等待,等待是一种期待。在这期待中,既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差异,又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和学习兴趣。
三、简约——繁华落尽见真淳
衡量一堂好课的标准,除了自然轻松,流畅清晰,突出音乐主体,突出音乐美感等等,还应关注学生在这节课中想些什么,做些什么,收获了什么,收获了多少。
看过很多课例,教师在课堂上只追求表面的繁华、热闹,而忽视内在的思考与高效。课堂安排过于饱满,学生上课就像“赶场子”,只知急匆匆往前赶,只是浮光掠影地跟着参与,没有思考总结的时间,也来不及感悟,所以也难有真正的收获。
教师的预案设计要简约质朴些,要符合学生的学习需要和认知规律。教师没有必要设置那么多的障碍与陷阱,把学生强行拉入自己精心设计的“圈套”中;没有必要搞得那么复杂,那么玄,那么深。比如追问学生:“你是怎样体会的?”殊不知体会过程本身是“只可意会,而不可言传”的,学生对这种追问究底深感恐惧,渐渐失去了本身具有的探究精神。“生成式”教学,要求教师与学生真诚对话,把精彩留给学生,除去一切不必要的繁枝缛节。简便就意味着可以学习,是学生所喜欢的,也是乐于接受的。简约课堂其独特的神韵就在此。
“简约”不等于简单,是以形式的简洁与明了去体现内容与方法上的丰富与深刻。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一堂生动的音乐课犹如一次考古发掘,一定是有层次,有梯度的,缓缓深入,一路开挖,一路收获;一堂精彩的音乐课更像一场攀登,不能像平地散步,而应奋力向上,向上,因为无限风光在险峰。
一节好课必是亮点纷呈,有亮点才能吸引学生,有亮点方显教学个性。抑扬顿挫的教学语言;水到渠成,天衣无缝的教学环节;启发诱导,虚实相生的教学方法;突破时空,回味无穷的教学意境;它是教师教学智慧的结晶,教学灵感的闪现,教学艺术的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