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桂林山水画在20世纪下半叶中国山水画创作中的地位和影响

2018-01-24马海斌广西艺术学院中国画学院漓江画派学院

艺术家 2018年6期
关键词:桂林山水抗战时期画派

□马海斌 广西艺术学院中国画学院/漓江画派学院

桂林自古便有“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美誉。因其独特的自然风貌,为中国山水画的写生与创作提供了极其丰富的鲜活素材,因此也是众多绘画爱好者所迷恋的地方。近现代以来,许多中国画、山水画名家都曾在桂林这片土地上留下了精彩的山水画佳作,其中尤以20世纪下半叶最为明显。本文将在忠于史料的基础上,通过对“抗战时期的桂林”与“新中国成立初期”到当下的“漓江画派”进行本土画家与外来画家画桂林的异同进行横向、纵向的梳理、比较、研究,从而总结出桂林山水画对中国山水画创作的影响。

一、抗战时期的桂林

抗战时期大批的画家来到桂林,对桂林的山水画进行了大量的创作,如黄宾虹、徐悲鸿、黎雄才、关山月等。但这些艺术家并非主动来桂林进行写生创作的,更多的还是为了躲避战乱,因此在绘画方面还是根据自己的特点在画桂林山水,而不是从桂林山水当中找到自己的特点形成自己的风格。但抗战时期桂林中国画的艺术创作与活动走到了史无前例的发展高度,桂林山水不仅丰富了许多国画家的创作语言,在一定程度上还成就了徐悲鸿等一些画家的作品高度,使得这些作品具有典型的时代特征,在中国美术史上具有不容忽视的地位,对中国美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抗战的特殊性使得桂林题材的作品具有典型的时代特征,大多作品不仅产生于桂林,更是产生在当时中国这个特殊年代,使得这批作品成为一种永久的时代符号。

二、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桂林

新中国成立初期(20世纪下半叶)百废待兴,各项事业都面临着冲击与发展,艺术也是亟须发展的重要一项。正值毛泽东同志在1956年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双百方针”,大批艺术家自发走出家门到祖国各地写生。不少画家来到桂林,通过对桂林山水写生,从而找到自己的绘画特点,形成自己的绘画风格,所画的桂林山水作品在当时在中国山水画坛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和影响。代表画家主要有李可染、白雪石等。李可染分别在1959年、1964年、1972年、1973年、1976年、1977年自发来桂林写生,曾创作出多幅以漓江为题材的优秀作品,这段时间也是李可染绘画风格走向成熟的时期,他通过对桂林山水实地写生,找到了自己的绘画特点,同时在创作完成桂林山水画的基础上,又对四川的风景进行了大批的创作。白雪石从1972年开始赴广西桂林写生十几次,沿漓江两岸徒步旅行写生,收集了大量的素材经过长时间的推敲、提炼,绘制出一幅幅无与伦比,令人心旷神怡的漓江山水画,把桂林风景的迷人景色展现得淋漓尽致,同时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绘画风格。

三、新时期的漓江画派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以阳太阳、黄格胜为首的广西的一批画家,继承前人笔意,把创作重心放在描绘桂林漓江山水和广西南方的风景上,逐渐形成了有着鲜明地域特色和独特艺术追求的画家群体,这些画家以共同的艺术表现对象和相近的绘画风格,在国内画坛独树一帜,引人瞩目,漓江画派逐渐形成。所谓的漓江画派,是指以表现时代风貌为宗旨,以广西秀美山水为主要表现对象,以传统中国画为主体,以广西当代画家为主要力量的具有共同的理想追求和鲜明艺术风格的画家群体。漓江画派画家群便是本土画家的代表,他们当中大部分画家自小生长于桂林这片土地上,对桂林漓江有着与外来画家不一样的情感与认知。这一时期为桂林山水画的转型发展时期。

从南北朝时颜延之始,历朝历代均有吟诵桂林山水之佳句,且部分诗句与山水画有关。如宋人黄庭坚句:“桂岭环城如雁荡,平地苍玉忽嵯峨。李成不在郭熙死,奈此百丈千峰何。”感叹再无大家画此美景。可见桂林山水之美古已诵之,却通过21世纪下半叶名家作品对美术家产生了影响。桂林历史文化底蕴深厚,以山水文化著称,对桂林山水画题材进行研究的画家有很多,但大多艺术家却并没有把本土画家与外地画家进行横向与纵向的比较,因此在研究绘画风格时便缺乏联系。本土画家与外来画家画桂林并不相同,本土画家写生桂林是在认识生活,而外来画家写生、创作桂林是在认识对象。因此对21世纪下半叶桂林山水画的研究是当代美术界不可或缺的课题。

猜你喜欢

桂林山水抗战时期画派
秀甲天下之桂林山水
桂林山水主题系列家具设计
出滇抗战时期龙云对滇军的治理研究
威尼斯画派——文艺复兴最后的辉煌
桂林山水里:那千年不灭的漓江渔火
长安画派去掉“枷锁”
长安画派“冷场”了?
轻轻松松聊汉语——桂林山水甲天下
立体画派
诞生于抗战时期的胶东育儿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