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考古发掘现场文物损坏的原因及保护措施分析

2018-01-24

山西青年 2018年22期
关键词:考古学家湿度考古

田 增

(阿拉善博物馆,内蒙古 巴彦浩特 750306)

在专家学者考古的过程中,受现场环境因素以及地质构造的影响,文物极易受到损坏,文物属于历史遗留的产物,具有重大的科学价值,但是由于温度、湿度以及一些微生物等因素的影响,会使文物的外表发生改变,不利于其价值的发掘。文物自身所带来的文化价值也造成影响。所以加强对文物开发的保护意识以及进一步完善相关措施,是现阶段考古学家们工作的重中之重。

一、考古发掘现场文物保护的必要性

由于历史文物的唯一性和不可再生性,所以对于考古学家来说,在文物的考究和发掘过程中是一项极有挑战的工作。文物发掘的一系列程序都具有科学性和程序化。只有有效的对文物进行保护和发掘才能保障文物的顺利出土,从而有后期的文化价值挖掘[1]。

文物属于历史的瑰宝,不可替代,具有特殊的意义,所以在整个考古的系统中,落实好文物的保护工作是每个人的责任与义务。保护好现场工作才能更好地推动文化进步。

二、考古发掘现场文物损坏的主要根源

(一)考古发掘环境温度湿度不断变化

文物在出土过程中,受当下环境的影响会对其附加值产生变化,考古学家会根据出土文物的材料、形状、属性等很多因素来判断其年代和文化价值。文物长期埋藏在地下,已经适应其温度和空气、土壤的湿度。一旦在出土时,突然与外界环境接触,就会对文物的外表性质发生改变。例如:考古现场发掘的木器之类的文物当出土时有风、空气等介质的影响就会出现干裂的情况[2]。会对文物的完整性和价值性造成很大影响,不利于专家的考察。

(二)空气氧化性

文物长期在地下属于潮湿的环境,当接触空气时文物的材质受潮湿影响会与空气发生化学反应,会出现氧化的现象,使文物的表面颜色改变以及材料受损。

(三)有害微生物和一些害虫蛀蚀

考察文物的一些价值主要从材质和色泽度上着手,当文物出土时,一旦接触空气就会被空气中的微生物进行侵蚀,一些有害物质会附着在文物表面,导致文物器皿的色泽、光滑度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变化。当颜色发生变化时必会对专家的考究带来不利[3]。一些昆虫会对于一些木器类文物造成损伤,长期啃食木质文物,文物的基本构造以及完整性会破坏。

三、考古发掘现场文物的保护途径

(一)保持好文物出土环境的温度和干湿度

文物出土的环境对于文物的保护至关重要,由于文物已经长期适应了地下的潮湿环境,所以在文物出土时,考古学家应该事先考虑好文物的材质、属性,以便于提前采取措施为文物提供相对适应的温度和湿度。一般针对干燥类的文物,可以采取使用干燥剂,适应湿度的文物采取密封,防止与空气大量接触或者可以选择专业浸泡的方式。尽量维持文物地上和地下的环境均衡,来保护文物的价值[4]。

(二)氮气处理

氮气有效解决了一些食品的储存问题,并且这一应用也可以广泛的使用在文物保护中,使用氮气将出土的文物与空气进行有效隔离,避免与空气大面积接触所发生的化学反应,这种方式适合许多属性的文物保护,大大提高了考古学家研究文物的有效性。

(三)防止蛀虫的侵蚀

在考古的过程中,为了防止一些微生物以及蛀虫的啃食,需要提前对周围环境进行药物熏蒸处理,灭虫杀菌,减少由于这些生物的啃食,破坏文物的文化价值,确保文物的完整出土。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文物对我国的历史文化有着深远的影响,每个博物馆里展示的文物都是经历着很多波折才呈现大家眼前,如何减少文物的损坏一直是考古学家关注的重点,所以在今后的考古工作中,要有预见性,采取最适合的方式方法,减少对于文物的损坏,为以后的工作做好铺垫工作。

猜你喜欢

考古学家湿度考古
十大考古发现
考古学家怎样发现遗址?
考古出乎意料的几件事
路基上CRTSⅡ型板式无砟轨道湿度场分析
湿度变送器测量结果不确定度评定
三星堆考古解谜
“考古”测一测
古董鉴定
考古学家
带有双检测结构的电缆接头保护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