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师党支部建设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2018-01-24黄玉培
黄玉培
(天津外国语大学,天津 300204)
基层党支部是党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高校教师党支部作为高校党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成员涵盖了几乎大部分(党外人士除外)活跃在教学、思想政治、行政管理等一线工作的领导、教师、辅导员、管理干部,是高等院校培养人才、科学研究、服务社会、文化传承创新四大职能的主要践行者。加强高校教师党支部建设,培养政治立场坚定、理论素养过硬、业务高精尖的教师党员队伍,并通过他们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在当前政治经济全球一体化、多元文化激荡的当下,非常必要且必须。本文试图通过高校教师党支部的现状与问题,进一步探讨新时代增强高校教师党支部建设的对策与路径。
一、高校教师党支部的现状及问题
目前,随着全面从严治党的不断深入,高校对基层党支部“三会一课”等组织生活的要求更为严格,对各项任务指标完成情况的考察、考核、督办力度不断加强,一定程度上督促并推动着高校教师党支部的建设,高校教师队伍的党性意识得到了很大增强。
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党支部活动形式单一,创新性少。形式上,以坚持“三会一课”为基础,校内活动以开会为主要形式,表现为各类学习会、分享会、组织生活会等等,形式比较单一;校外活动以参观革命圣地、遗迹等为主。内容上,主要是领学文件、报告、读书分享、观看教育片等,且校内会议型活动多为单项灌输,少有讨论,即便设置了讨论环节,一方面因为教师参与积极性不高,讨论不起来,流于形式,另一方面,活动时间短、议程多,用于讨论的时间非常有限,讨论蜻蜓点水,不充分,更谈不上思想碰撞。
二、高校教师党支部存在问题的原因
究其原因,主要有三点:
(一)教师忙于业务,无暇他顾
教师群体中,由于教师编制及行政、科研、教学人员比例限制,管理干部不可能随着工作量的增加而增加,只能通过一人身兼数岗来解决,每天的工作状态高度紧张,基本每天早八点,除了中午吃饭,一直工作到晚上八点是常态,周六日加班也是常态;辅导员为最接近学生的群体,对学生的吃喝拉撒睡及心理状态都要非常关注,24小时开机,随时待命解决学生各类问题;教师的显性工作量主要在课堂,但上课之余,教学计划、备课、学术、科研等一个都不能少。总体上,无论是管理干部、还是辅导员、一线教师,都处于高负荷工作状态,很难抽出时间去进行政治理论学习提升。
(二)支部活动与业务工作“两张皮”
“上有老、下有小”的教师们,尤其是中青年教师,处于生活压力、工作压力的“夹心饼干”中,最急需的是党组织对其生活、工作状态的人文关怀、思想关注,能够帮助其解决生活、工作中的难题。而目前的支部活动,多为政治理论、方针政策的传达与学习,与现实工作结合的不多、联系的不紧,缺乏对现实问题的关照与回应,对广大教师所起到的工作指导和帮助作用有限,很难调动教师们的学习热情,难以引起思想和情感共鸣,效果上也会大打折扣。
(三)兼职党务干部精力有限
由于编制限制,高校各基层党支部的党务干部多为兼职,党务工作仅仅是其工作任务中的很小一部分,由于奔忙于各类事务性工作的,没有过多时间和精力去精心策划党支部活动,更难言在活动内容和形式上进行创新,对教师的各类具体性学习、思想诉求也就无法很好地关照,这也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党支部活动活力、动力不足,对教师党员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等激发不够,支部活动的开展仅限于完成任务,但成效有限。
三、如何提升高校教师党支部活动的效果
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发展是内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起决定性作用,外因是事物发展的外部条件,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就高校教师党支部活动来说,内因是支部活动与业务工作的“两张皮”,这决定了支部活动成为外挂于教师工作任务之外的附加任务。要提升高校教师党支部活动的效果,就要从内因入手,精心组织策划,增强对现实问题、业务工作的关照与回应,解决支部活动与业务工作“两张皮”问题。同时,兼顾外因,探索解决党务干部、教师业务繁忙,组织开展或参与党支部活动精力有限的问题。
(一)组织上,增强顶层设计,自上而下提高教师党支部活动的组织性和创新性。从教师整体构成来看,每个基层党支部设立专职党务干部并不现实。可尝试从学校党委层面设立专职党务干部,深入透彻解解析上级文件要求,统筹负责学校各党支部活动的策划、组织,对各基层党支部的规定动作进行整体性、全局性的策划部署;同时结合所属党支部的特点,在分门别类的基础上,有针对性设计符合各类党支部工作指向、能够与其业务工作较好融合的创新性支部活动,作为自选动作,由各教师党支部结合支部活动进展和工作需求,选择适当时机开展。并据此建立党组织活动策划库。同时,学校专职党务干部有责任对各基层党委、基层党支部的活动开展进行实时追踪、督办,随时接受各兼职党务干部的信息反馈,掌握活动进程的同时,对活动效果进行研判,及时解决活动开展过程中发现的新问题,并及时调整活动方案,更新党组织活动策划库,不断增强顶层设计的可操作性和实效性。
(二)内容上,做好三个结合,增强支部活动内容的现实关照性。高校教师对支部活动积极性不高、参与的深度、广度不强,根本原因在于,支部活动与业务工作的“两张皮”。我国的高等教育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为国家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是其重要职能之一,开展党支部活动,加强党的政治理论学习,是我们广大教师坚定共产主义信仰,坚持走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指导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因此,以强化党性和政治性为主要内容的党支部活动与业务工作是相辅相成的,党支部活动的开展紧密结合业务工作内容和实际必要且必须。从操作层面讲,就是要做好三个结合:一是与国家教育政策相结合,重点学习党和国家为推进高等教育发展提出的新政策,解析学校发展和个人发展面临的新机遇;二是与国际教育新形势相结合,重点学习高校国际化办学进程中面临的新挑战、新机遇,研究应对策略;三是与教师教育管理业务工作相结合,以现实问题为导向,重点回答广大教师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新问题、新困惑,引导帮助教师克服困难,推动业务工作新进展。
(三)形式上,充分利用微信、QQ等网络社交媒介,增强党支部活动对党员日常工作生活的渗透。目前的党支部活动多以开会为主,会议中又以领学文件为主,多为内容的单向灌输,教师的参与度不高,另一方面,目前,微信、QQ等网络社交媒介在党支部活动中已经得到了普遍使用,但仅限于通知功能,对信息的推介偶尔为之,并不经常。在快节奏的生活中,频繁进行集中的党支部活动并不现实,因此,通过网络趣味答题、应知应会知识推介、热点问题辩论等,不仅有利于充分利用其碎片时间,强化党支部活动开展的力度,而且网络上宽松的氛围也有利于广大教师党员更为自由的参与互动,充分发表见解,增强了教师参与的积极性和活跃度。教师党员对政治理论的理解在互动讨论中得到不断的强化,更有利于教师们吃透党和国家的政策方针,更好的执行国家教育政策,办好社会主义大学。
四、结语
总之,目前教师党支部活动的开展虽然在大体上符合上级要求,但在效果上却不尽如人意,这其中固然有教师业务工作繁忙无暇他顾等客观原因,但活动形式的单一、内容的不贴近,也使得教师们在有限的党支部活动中所获有限,要充分发挥党支部活动教育、团结党员的作用,一方面增强内容的贴近性,贴近教育、贴近工作、贴近生活,另一方面,也要增强形式的多元互动性,包括网络上的辩论和线下活动的面对面讨论。做到以上两方面,或可增强党支部活动的效果,但如何提升党支部活动的效果,是一个持久的命题,我们需在实践中不断的调整对策,方能取得效果最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