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话语权建构策略探析*

2018-01-24王飔雨

山西青年 2018年22期
关键词:教育网络教育者话语

王飔雨

(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河南 开封 475004)

当前,承载着政治态度和价值观的网络日益成为国内外思想文化交流的前沿阵地。2018年8月21日至22日召开的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中,习总书记指出“我们必须科学认识网络传播规律,提高用网治网水平,使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变成事业发展的最大增量”,还特别强调在进行宣传思想工作时“要抓住青少年价值观形成和确定的关键时期,引导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1]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肩负着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学生健康成长的艰巨任务和重要使命,想要占领网络这一重要的舆论阵地,传播主流价值观念,维护校园意识形态安全,深化网络文化育人功能,就必须拥有行之有效的网络话语权。

一、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话语权现状

方便快捷的网络已成为高职学生学习、生活中汲取信息、讨论交流的重要途径,也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建设提供了一定的机遇。尽管,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提升带来了一定的益处,但不可否认的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话语权的建构仍面临诸多问题。

(一)高职院校思政教育者的话语主导权式微

具有开放、多元、共享等特性的网络,导致了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者的话语主导权微弱。传统的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者主要通过课堂或社会实践等方式来达成预期的目的,即便教育方法和手段较为单一,但凭借制度安排和角色赋予,加之高职学生无法通过自身获取更多的信息来源,只有通过教育者的传授才能获得信息的满足,因此,高职院校思政教育者拥有较高的话语主导权。然而,在网络化背景下,获取信息的渠道逐渐增多,思想的交流,知识的学习,不再拘泥于传统的单一模式,高职学生只需轻点鼠标,或一部智能手机,便能快速查阅到自己想要的信息,使得高职院校思政政治教育的话语成为了众多话语的一种,教育者不再享有曾经的话语主导权优势。

(二)高职院校思政教育者的话语调控力削弱

网络信息的传播缺乏有效的监督和筛选,削弱了高职院校思政教育者的话语调控力。网络在为学生学习、娱乐和工作提供积极有效信息的同时,也掺杂了各种谣言、色情、暴力等不良信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享乐主义、拜金主义、自由主义充斥其中,甚至是有损于国家和政党形象的信息也通过网络直接呈现在学生眼前,加之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工作队伍大都缺乏较强的信息技术运用能力,无法迅速有效地剔除不良信息,使得网络环境下,高职院校思政教育者对校园网络“把关”变得更加困难,其话语调控力也随之削弱。

(三)高职院校思政教育者的话语吸引力变小

生动形象的网络话语导致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者的话语吸引力变小。网络信息的传播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不仅仅是简单的文字,还有图片、视频、动画等,网络流行语更是在大学生群体中广为流传,相比而言,肩负着培养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重任的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就略显枯燥、呆板。如今,00后已迈入大学校园,他们好奇心强、思维活跃,乐于接受新鲜事物,而高职院校思政教育者队伍大都是60、70、80后,观念的差异,加之对网络话语理解的欠缺,甚至是对网络话语的不以为然,必然导致教育者与被教育者沟通的阻碍,思想政治教育网络信息也就对他们失去了吸引力。

二、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话语权建构策略

网络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新时代,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网话语说服力、影响力欠缺,不能较好引导、调控校园网络舆论的传播,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校园网络文化产品形式单一,缺乏吸引力,导致思想政治教育难以达到更好的预期。因此,高职院校思政教育者应充分认识到自身肩负的责任和面临的挑战,站在立德树人和提升意识形态阵地建设的战略高度,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话语权的建构。

(一)培养话语主体,强化网络阵地意识

培养具有高素质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使其拥有较好政治素养的同时还兼具较高的网络技能,提升他们的网络阵地意识,进一步强化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话语的主导权。当今的在校高职学生,大都生于20世纪,成长于21世纪,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和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为他们营造了丰富多彩的成长环境,知识的获取也不再拘泥于单一的传统课堂教学,这就要求教育者具备更高的素质来满足他们的需求。对于高职院校思政教育者来说,在掌握本专业基本知识和经验的同时,应定期参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相关培训,注重网络技能的学习,以提升自身通过网络平台与学生的沟通交流能力。同时,高职院校思政教育者要学会利用网络媒介对校园网络舆论进行“把关”,培养网络阵地意识,通过强化网络话语权,净化校园网络空间,传播正能量,维护高职院校意识形态安全,为学生的成长营造健康向上的网络舆论氛围。

(二)创新话语方式,提高网络话语吸引力

想要提高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话语的吸引力,就要打破形式单一,话语枯燥的传统模式,努力创新网络话语。一是创新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话语内容。思政教育者应善于汲取积极、有益的网络话语,将生动、有趣的网络话语模式与相对教条、呆板的思政教育话语相结合,增强思政教育网络话语的吸引力。二是丰富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话语形式。思政教育者应加强自身信息化教学技能,将丰富的图片、动画、视频等最前沿的网络技术融入思政教育,以高职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正面教育和理论宣传。三是转化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话语方式。思政教育者应改变传统居高临下的教育方式,在网络平台中,以一位普通“网民”的身份,与学生进行平等交流,尊重学生的网络话语,有利于激发学生更为真诚的表达。

(三)健全话语平台,增强网络话语影响力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应紧跟新媒体时代发展的步伐,建立健全校园思政教育网络话语平台,增强影响力。网络时代,信息的传播不再局限于电视、广播、报纸等传统媒体,应运而生的是校园BBS,QQ,微博,微信等新兴媒体,高职院校思政教育者可以通过校园官方微博,校园微信公众号等,推送贴近学生生活、学习的新闻,吸引他们的广泛关注。思政教育者还可以通过BBS论坛等,围绕高职学生感兴趣的话题、热点新闻主动设置话语议题,引导他们在讨论的过程中形成正确、健康的观点和认识,充分发挥新媒体的优势,从而占领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话语权的新阵地。

三、结论

高职院校旨在培养为社会所需的技能型人才,思想政治素养则是衡量人才是否合格的重要标准之一。因此,高职院校应站在立德树人的角度,充分认识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性,牢牢把握网络这一新时代宣传思想工作的“主阵地”和“主战场”,不断加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话语权,培养话语主题,创新话语方式,健全话语平台,从而促进高职学生全面而自由的发展。

猜你喜欢

教育网络教育者话语
张慧萍:做有情怀、有温度的教育者
现代美术批评及其话语表达
2015年度教育网络舆情概述及特点分析
新常态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网络融合模式
与两位美国音乐教育者的对话——记于“2015中国音乐教育大会”
教育网络舆情议题演变分析
教育网络舆情监测评估指标体系权重量化研究
话语新闻
话语新闻
“那什么”的话语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