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时代议程设置探析——以江某被害事件为例
2018-01-24任玲
任 玲
微信时代议程设置探析——以江某被害事件为例
任 玲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新闻与文化传播学院,湖北 武汉 430000)
微信作为一种新媒体,其集图片、文字、声音、视频于一体的功能使其在传播观点时有独特的优点。议程设置作为传播学的经典理论,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带来一系列的媒介演变,议程设置理论得到拓展与补充。在“江某被害事件”中,自媒体的议程设置呈现迅速性、单一性和情绪化的特点。
自媒体议程设置;迅速性;单一性;情绪化
据CNNIC发布的第4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7年6月,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7.24亿,手机网民占比达96.3%,移动互联网主导地位强化[1]。微信作为移动社交媒体,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APP。自腾讯公司推出微信公众平台,个人和企业纷纷推出公众号,传统媒体也通过媒介融合的方式纷纷迁移至微信公众号平台,以期通过这种方式扩大自己的影响力,吸引更多的受众。在“江某被害事件”上,自媒体先发声,并且通过设置单一议程与情绪化表达的方法扩大影响。
一、事件回顾
江某于2016年11月在日本被残忍杀害,在事件还未调查清楚之前,某新闻网站将这一事件简单定性为“她不顾亲友劝阻,最终倒在了日本武士刀下”。然而在2017年11月,事件还未审判,舆论指向发生转变,自媒体的矛头一致指向刘某。2017年12月11日,该案件在日本审判,审判的最终结果是“判处陈某某20年有期徒刑”。反观在整个事件中,在舆论最初发酵时,刘某成为舆论的靶子,凶手陈某某却被主动忽略,其中的原因值得我们反思。
(一)碎片传播,受众易断章取义
2017年11月9日17点40分,《局面》栏目在微博上发布3分钟的预告,在当日的21点55分正式发布采访的第一段视频,经过精心剪辑的视频迅速引起人们的关注。纵观这两个时间节点,网上人流量较大。此外,在最初发布的两段视频里,视频时间均不超过10分钟,视频中江某妈妈的悲伤与刘某的逃避形成了对比,激化了网友的情绪。但是这并不是全部的视频,据《局面》后续发布的视频来看,全部采访的视频一共有25段,完整的视频在11月13日整合发布,此时已经网友的情绪已经极化。最后,王志安不得不通过个人公众号发布《关于江某案:多余的话!》纠正舆论偏向。然而,为时已晚。
(二)道德社会,人们认知易失调
中国是一个崇尚传统美德的社会,仁、义、礼、智、信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因此,中华儿女也一直将这五字作为自己处事的原则。在大是大非面前,人们心里往往有一个道德天平,用这个天平去衡量是非。根据费斯汀格的认知失调理论,认知指的是有关一个人自己或所处的环境的任何知识、观念、信念或情感,费斯汀格把元素之间的关系分为三类:无关、失调和协调。失调是指一个元素紧跟另外一个元素的反面。[2]在江某被害这件事情上,受众普遍认为作为闺蜜的刘某在这件事情上有很大的责任,但是刘某在江某被害之后的逃避、推脱,这种种不负责任的行为严重挑战了受众的认知,造成受众的认知失调。
(三)议程设置,自媒体带节奏
关于江某妈妈和刘某的采访视频是由《局面》发布,其最初的目的是促进双方的沟通,最终,事与愿违。江某妈妈不仅没有和刘某达成沟通,而且在自媒体的喊话中,双方的误会越来越深。《局面》在“江某案”开庭前的一个月设置这个议程,成功引起公众的注意。紧接着,自媒体将矛头指向刘某,重新设置自己的议程,而自媒体的议程并不是为了促进双方的沟通,从其行为上来看,自媒体的文章加剧了公众的情绪,促使公众情绪集体爆发,同时也使原本脆弱的双方关系变得更破碎。这也使得舆论最终指向刘某,而凶手陈某某并没有得到关注。
二、议程设置理论及其发展
1968年,麦库姆斯和肖通过对“媒介与选民对总统竞选的看法”的研究,得出结论:新闻媒介建构的外部世界与样本选民头脑中的图像密切相关,新闻媒介的议程设置功能确实存在。1972年,麦库姆斯和肖通过“前后交叉相关”验证了媒介议程设置和选民议程的关系,并得出媒介议程排序在前,选民议程排序在后的关系[3]。这一结论肯定了媒介议程的强大的主导作用,媒介议程深深影响着选民的议程。选民的导向需要影响着媒介的接触模式[3]。1999年,唐纳德•肖(Donald L.Shaw)、马克斯韦尔·麦库姆斯(Maxwell McCombs)以及戴维▪韦弗(David H.Weaver)和布拉德利•哈姆(Bradley J.Hamm)联合发表了一篇题为《个体、团体和议题融合:社会分歧论》的学术论文,拓展了议程设置理论。2000年,唐纳德•肖(Donald L.Shaw)和他的两位女助手戴安娜•诺特(iDanaL.Knott)、德博拉•卡普兰(DeborahKaplan)又提出一篇新的论文《公共议题的衰落:个体怎样与媒介融合以形成新的社群》,对“议题融合论”做了进一步的阐释。“议题融合论”和“议题设置论”相比,主要有以下一些特点,“议题融合论”的研究出发点是社会大众,着重研究社会大众为何使用各类传播媒介、如何使用传播媒介以及使用传播媒介所达到的社会效果。而“议题设置论”,则往往以大众传播媒介为研究的出发点,研究的着重点是大众传播媒介如何影响受众。“议题融合”分为六个阶段,分别是:寻求团体阶段、寻求团体“议题”阶段、寻求引导阶段、寻求传播媒介阶段、大众传媒“议题设置”的初级阶段、大众传媒“议题设置”的高级阶段[4]。2014年,麦库姆斯、肖和韦弗将议程设置理论拓展至7个方面,并对其中的导向需要、网络议程和议程融合进行详细讨论[5]。通过对议程设置提出者对议程设置理论拓展的梳理,可以发现,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议程设置理论并没有过时,反而历久弥新。议程设置理论由最初大众媒介影响个人议程拓展为个人议程与媒介议程相互影响,二者呈现融合的趋势,这动摇了媒介议程的中心地位。新媒介环境下,议程设置的“媒体议程—公众议程—政策议程”的单向闭合过程,由“个体议程—社群议程—媒体议程—公众议程—政策议程……”多向非闭合过程代替,研究的重点应由“媒体”转向“社群”[6]。微信是一个以强关系为主,弱关系为辅的社交平台[7]。相较于微博,微信是一个封闭式的传播圈子,在以熟人社交的基础上,议程一经传播,舆论迅速发酵。在“江某被害事件”中,自媒体议程设置呈现出先发制人、设置单一议程、表达方式情绪化的特点。
三、自媒体议程设置的特点
(一)时间上:先发制人
11月9日,对江某妈妈和刘某的采访视频公布,据百度搜索指数显示,以“江某”为关键词的搜索在11月14日达到顶峰[8]。通过对微信朋友圈里的爆文进行整理分析,发现多数100000+的自媒体文章在11月13日发布,最早的一篇公众号推文是11月9日“新闻哥”的《为闺蜜挡刀而死的江某,你妈终于当面问了那个人:还有良心吗?》此文得到100000+阅读量和15294的点赞量,而将舆论推向高潮的是在11月12日“咪蒙”的文章《法律可以制裁凶手,但谁来制裁人性?》,“她刊”也在同一天发文《江某,你替刘某去死的100天,她买了新包包染了新头发》,两篇文章均达到100000+的阅读量和100000+的点赞量。其它自媒体也纷纷集中在11月9日—11月13日发表文章,形成议程上的聚合,从而引导舆论,在此过程中,自媒体牢牢抓住了公众的痛点,并借公众的痛点做文章。在公众的朴素的正义情绪被“咪蒙”等一些自媒体煽动至高潮时,“新京报评论”在11月13日发表文章《杀气腾腾的咪蒙制造了网络暴力的新高潮》,文章直指“咪蒙”的不当做法,虽然收获了100000+的阅读量,但是点赞量居于首位的评论是“站咪蒙,支持她煽动大众的愤怒”,可见此时受众的情绪已经被带偏,信息爆炸时代,受众情绪的敏感性,受众的情绪极易被自媒体带动。
(二)空间上:设置单一议程
相较传统媒体,自媒体以利益优先,往往忽视了自己的社会责任。在江某被害事件中,在已有的资料里,受众更多的关注的是刘某,而自媒体深知受众的特点,于是陈某某作为杀人凶手并没有收到自媒体的关注,而刘某成为自媒体口诛笔伐的对象,如“咪蒙”站在人性的高度上号召大家去批判刘某,“HUGO”“视觉志”“当时我就震惊了”则直接采取喊话的方式将矛头指向刘某,在真相还未出现之前,观点先行,先入为主给事情下了结论。然而,“江某被害”牵涉到的道德与法律远非自媒体去批判刘某那么简单,自媒体的这种做法欠妥,以致于有制造网络暴力之嫌。而传统媒体公众号的推文则是聚焦于整个案件中的情、理、法,议程设置更加多样,相较于自媒体一致批判刘某,传统媒体公众号显得更为理性。在舆论达到高潮的时候给公众的情绪降降温。整个事件涉及到刘某的道义责任与法律责任、公众表现出的正义感,自媒体在议程设置上重点突出刘某的道义责任,未能全面的分析此次事件中呈现的各个方面,设置单一的议程,没有综合考量各方面的因素。
(三)话语表达与呈现:情绪化表达为主
在最初刷爆朋友圈的文章里,都是采用叙事化的风格,如“咪蒙”的文章采取设问的方式,并在文章的开头部分采用假设的方式,使受众产生强烈的带入感,从而引发共鸣,在文章结尾的时候采取呼吁的方式号召大家签名。文章对于采访视频进行片面截图,其中刘某和朋友聚餐的图片在自媒体公众号里反复传阅,后来经刘某澄清,其中一个打马赛克的正是江某,通过碎片化的传播成功吸引受众眼球,自媒体议程设置者通过夸张、片面截取的方式将议题软化。传播者软化议题的方法有:公共议题敏感化、颠覆化[9]。在整个事件中,陈某某已被日本警方逮捕,而责任的另一方刘某没有受到任何惩罚,公众心里难以平衡,自媒体牢牢抓住公众情绪的敏感性,并在这一点上大做文章,迎合受众情绪,但是当我们客观地审视整件事的时候,嫌疑犯陈某某才是罪魁祸首,最值得批判的一个人,然而由于自媒体对议题的焦点转移,使公众的情绪更加极化,从而引发道德审判。自媒体通过情绪化表达的方式,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在封闭式的社交平台上,人人都是在传播的节点的基础上,达到了传播效果的最大化。
四、反思
(一)自媒体宣泄情绪,媒介生态受到挑战
媒介生态学,是指用生态学的观点和方法来探索和揭示人与媒介、社会、自然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发展变化的本质和规律的科学[10]。正如自然生态一样,媒介生态学强调的是在整个媒介系统中,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各要素之间的平衡,而在“江某被害事件”中,自媒体的表现让人担忧,为了追逐利益,自媒体往往强调极富个人特色的观点,观点先行,越过事实,这些观点多是个人情绪的宣泄,容易引发舆论的高潮,导致新一轮的网络暴力和道德审判,这显然是违背新闻伦理的表现。由于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带来的一系列技术变革,媒介形态的改变,但是相关法律和法规的缺失又造成自媒体在发表言论的时候缺乏法律意识,破坏媒介生态。受众作为媒介生态的一大要素,最终将受到影响。
(二)自媒体引导舆论,掌握主导权
这里的主导权是指舆论主导权,尼葛洛庞帝在《数字化生存》中曾预言,数字化生存有四个特质:分散权力、全球化、追求和谐和赋予权力[11]。在数字化生存中,自媒体被赋予一些权力,而互联网也具有去中心化的特质。在人人皆媒体的时代里,舆论呈现出复杂性的特点。在此次事件中,自媒体迅速设置议程,掌握了舆论的主导权,而其观点往往是宣泄情绪,使受众的注意力放在刘某身上,忽视了凶手陈某某,不利于受众全面地认识整个事件,因此,受众的情绪也表现出极化的特点,在对刘某的批判中,凶手陈某某未得到关注。
(三)受众缺乏媒介素养,情绪战胜理智
在“江某被害事件”中,受众表现出极端的情绪。他们一边倒地批判刘某,忽视陈某某,这种情绪最初表现为一种正义,然而,这种正义感在匿名的网络背景下得以放大和宣泄,自媒体迎合受众的情绪并宣泄自己的情绪,最终,受众的情绪达到高潮。后真相时代,情绪远比事实重要,在集群中,受众缺乏理性思考的能力,情绪战胜理智,集体意识最终导致集体行为,这种行为表现在线上对刘某的批评,线下对刘某及其家人的干扰。媒介素养的缺失使受众不能更好地利用媒介,因此在使用媒介的时候往往表现出非理性的一面,受众不能冷静地考虑整个事件,在整个事件中更多地宣泄自己的情绪,情绪战胜理智。
五、小结
在“江某被害事件”中,自媒体的议程设置呈现出迅速性、单一性和情绪化的特点,分别表现在:时间上的先发制人、空间上设置单一议程、话语表达和呈现以情绪化表达为主。以熟人社交为基础的微信在传播信息、观点时呈现爆发性的特点。在时间上,自媒体迅速发文,设置自己的议题,形成集聚效应,通过设置议题影响公众的看法,引导舆论。然而由于话语表达以宣泄情绪为主,因此,这种方式破坏了媒介生态,加剧了公众情绪的极端化,对整个媒介系统的平衡发展造成影响,受众在整个事件中缺乏媒介素养,情绪战胜了理智,并且在网络上宣泄自己的情绪。所以,自媒体要提高自律意识,牢记社会责任,使自己的行为符合相关的法律法规,受众要提高自己的媒介素养,努力成为有涵养的网民。
[1]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17-08-03.
[2] 项光勤.关于认知失调理论的几点思考[J].学海,2010(6):52-55.
[3] (美)洛厄里,(美)德弗勒,刘海龙译.大众传播效果研究的里程碑[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4] 黄瑚,李俊.“议题融合论”:传播理论的一个新假设[J].新闻大学,2001(2):29-32.
[5] MCCOMBSME,SHAWDL,WEAVERDH.Newdirections in agenda-setting theory and research[J]. Mass Communicationand Society,2014(6) :781-802
[6] 高宪春.新媒介环境下议程设置理论研究新进路的分析[J].新闻与传播研究,2011,18(1):12-20+109.
[7] 陈雪奇,刘敏.微信场域中的意见领袖[J].当代传播,2015(3):93-95.
[8] 百度指数:http://index.baidu.com/?tpl=trend&word=% BD%AD% B 8% E8.
[9] 郝雨,程旦丹.微信“全网民时代”:议程设置的赋值与强化[J].社会科学论坛,2017(3):237-244.
[10] 邵培仁.媒介生态学:媒介作为绿色生态的研究[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8.
[11] 尼葛洛庞帝.数字化生存[M].海南:海南出版社,
[责任编辑:思涵]
2018-01-24
任玲,女,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新闻与文化传播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新媒体研究。
G206.2
A
1672-8122(2018)02-002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