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胡协奏曲《雪山魂塑》情感体验与技法处理
2018-01-24聂啸虎
聂啸虎
(甘肃省歌舞剧院,甘肃 兰州 730020)
在音乐演奏中,情感表达是塑造音乐形象的主要因素之一,情感表达作为音乐演奏的直观目的,不仅要求演奏者要有娴熟的演奏功底,也要在演奏中有恰到好处的情感处理。
一、“征途”部分的情感体验与技法处理
“征途”部分由56小节构成,分为三个乐段。以钢琴模拟的钟声开篇。
“征途”主要叙述的是二万五千里长征的开端,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奇迹,代表着英勇无畏、勇往直前、生生不息的革命精神。乐曲一开端,就要步入一个恢弘壮大的场面之中,所以“征途”这一部分,整体情感是磅礴而又悲壮的,从作曲者的乐曲中也可以看出,他利用同主音大小调的关系,从G小调进入E大调,最后又转回g小调,这种音乐语言的处理,显得这一部分铿锵有力,线条明亮,体现了红军长征时对胜利的自信和一往无前的无畏。
在二胡的演奏技法中,“征途”部分首先对长弓的技法要求十分高,在开头的时候,就需要用到苍劲饱满、结实浑厚的长弓演奏来体现红军战士在征途中矢志不渝的斗志和对胜利深信不疑的自信心。
其次,十六分音符音乐始终贯穿全曲,这就要求演奏者有着高超的快弓演奏技艺。在“征途”中,快弓的运用,加强了乐曲的紧迫感,体现了红军长征严谨的纪律和紧张的环境气息,也表现了红军坚韧不拔的精神面貌。
二、“雪山”部分的情感体验与技法处理
“雪山”部分是主要叙述的是长征时战士们之间深厚的革命友情和克服饥寒、翻越连绵起伏的雪山的细致描写。这个部分,由情感叙述细腻的慢板过渡到犹如暴风雨席卷的快板节奏中,从而体现了恶劣环境的频频发生和长征的无比艰险,情感变化也由小及大,由点及面,渐入深处,将战士们个人之间相互鼓励安慰的个人情谊上升到革命情谊,从跨越千山万水、荒原野地的一往无前上升到大无畏的革命精神。
在这一部分开端的演奏,演奏者巧妙地利用几连串下行的抖弓乐句,将红军翻越雪山时艰难跋涉的场景惟妙惟肖的展现出来,通过这几句抖弓乐句,重现红军挨过皑皑白雪、翻越茫茫高原时寸步难行、饥寒交迫的场景。
最后一段的时候,演奏者运用特殊的颤弓弹奏。颤弓弹奏是用右手的弓根将弓毛用力按压在内弦上,配合弓杆反复在外弦上摩擦,内外双弦发出噪音后,左手继续上下有序地进行滑动,颤弓演奏技巧配合伴奏的半音,加上乐队打击乐器的特殊音效,模拟空灵山谷中突如其来的声响,这一响声的出现,暗示着长征路上敌人的十面埋伏,讴歌了革命先烈与敌人厮杀时的壮烈牺牲。
“雪山”部分,运用抖弓和颤弓等演奏技巧,将红军翻越雪山时一方面抵御大自然恶劣环境、一方面又与敌人拼死战斗的艰苦环境重现眼前,将悲壮的革命形象活灵活现的映入听众的脑海。
三、“战友”部分的情感体验与技法处理
在全曲中,“战友”这一部分做了雅俗共赏的乐曲创新,刘文金先生在这部分的开端引入《十送红军》,独奏的二胡中又引入江西音乐元素的曲调,这集中声调的交织融合,着重刻画了长征中红军对故土乡情的思念之情。
在演奏技巧上,几声拨弦迎面而来,继而《十送红军》的弹拨乐后继而上,二胡再转换情深意重的长弓演奏抒情,演奏者在此处将换弓、力度控制的得心应手,一气呵成的转换将主题歌曲配合得天衣无缝。那深入人心的旋律,暗昭着浓浓血泪,红军战士魂牵梦萦的故土家乡,在梦中飘渺,在空中回荡,在心中动情。
四、“朝霞”部分的情感体验与技法处理
乐曲的最后一个乐章“朝霞”,顾名思义,叙述的是旭日东升的朝霞里炫目夺彩的胜利曙光。这个庄严瞬间的到来,象征着长征精神的永不枯朽,中国革命的康庄大道,在节奏的表现手法上,刘文金先生匠心独到,从单调峰回路转,又回到开始的G小调,旋律变得明朗而生动,如同朝阳一般朝气轩昂、生机盎然。
在演奏技巧上,用惯于抒情的长弓加上上行的三连音,陕北民歌《山丹丹花开红艳艳》由此而入,一幅激情四溢,喜不胜收的欢快场景立马呈现在眼前。自此,情感步入高潮,让人不禁联想起“征途”中的恢宏场景,好似一个由千万人马组成的浩荡队伍,在历经严寒酷暑、枪林弹雨后仍然以坚强不屈的精神屹立在巍峨大地,最终在辉煌、铿锵的音乐中走向光辉灿烂。
在《雪山魂塑》中,每一个乐章都用华丽多变的变奏演奏出不同的情感体验,刘文金先生的这首乐曲推动了二胡的演奏技法的发展,长弓、快弓、抖弓、颤弓等二胡技法的具体运用,在每一处演奏之处都达到了它的艺术价值,并不哗众取宠,而这些恰到好处的演奏方式都直观的反映到了情感体验上,直观的塑造了红军长征精神永垂不朽的艺术形象。
刘文金先生用他资深的阅历、多维的思想、深邃的智慧、丰富的想象、灵感的创新来创作这部讴歌长征精神的伟作《雪山魂塑》,《雪山魂塑》的诞生,不仅是二胡乐器里的经典,更是每个音乐家不可逾越的丰碑,全曲在结构的转调、中西音乐的完美结合、民族音乐的贴切植入上三者交织融合,取长补短,天衣无缝的弥补了二胡这种传统器乐在音域上的狭窄,创新了二胡乐器在作曲上的多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