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高职院校受助学生感恩教育
2018-01-24刘智钱佳
刘 智 钱 佳
(泰州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泰州 225300)
Discussion on Gratitude Education for Students in Vocational Colleges
LIU Zhi,QIAN Jia
Taizhou Polytechnic College,Taizhou Jiangsu 225300
Abstract:Nowadays,the government’s funding system for students with financial difficulties is comprehensive,however,the corresponding education system on gratitude is still lacking.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reasons of lacking sense of gratitude of the students,who receive the financial aids,from four aspects,it suggests to enhance the sense of gratitude of the funded students by starting to construct a collaborative education model and building gratitude culture in campus through organizing fruitful practical activities.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school;Aid students;Gratitude education
自2007年以来,国家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不断地增加,我国高校普遍形成了“奖、助、贷、免、补、勤”等多方位、多渠道的资助体系,基本实现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有学上的目标。十九大报告中更是明确提出要健全学生资助制度,运行体系和配套措施渐完善[1]。然而,美中不足的是一些受助学生诚信缺失、感恩意识不足,挥霍资助金、拖欠助学贷款等事件也屡有发生,受助学生感恩意识弱化的问题得到了社会的关注。
一、受助学生感恩意识缺失原因
(一)学生自身因素
受助学生缺乏感恩意识,自身方面的原因主要有两个。其一,以自我为中心,认为家庭经济困难就应当得到资助,甚至有极少数学生认为自己是贫困生,凭什么不给助学金。其二,有些受助学生有感恩的意识,但是不知道如何去回报;有些受助学生因为自卑心理,不知道如何表达自己的感恩之心。
(二)学校教育因素
高校建立的资助体系日趋完善,受助学生数量也不断攀升,但未能建立起长期有效的育人措施。讲授感恩知识、一场感恩讲座、几次感恩活动,校园没有形成良好的感恩文化氛围。短期的形式化的表面教育,并没有做到让受助学生将感恩付诸于实践,真正让受助学生知恩、感恩、付出。
(三)社会环境因素
城乡和家庭贫富仍然存在较大的差距,大多数贫困生处于一个相对弱势的位置,社会文化中“等级观念”依然存在。经济地位低下,在社会上就会受到歧视,就没有话语权,这一观念严重影响到贫困学生的价值取向,内心的感激之情逐渐淡化,对社会的回报和施恩更是难以实现。
二、加强受助学生感恩教育对策
(一)构建协同育人模式,培养学生感恩意识
育人是一个系统工程,将感恩教育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构建“全员化参与、全过程教育”的育人模式,形成协同育人合力[2]。第一,思想政治课教师应将感恩教育渗透到教学的全过程,创新教学方法,增强吸引力、说服力、感染力。第二,专业课教师要充分挖掘,将思想政治渗透到专业课中,发挥专业课的育人作用。第三,班主任在日常的工作中利用主题班会、团日活动等加强对受助学生的教育管理,坚持资助与育人相结合,增强受助学生的感恩意识。第四,深化落实党员干部、骨干教师联系帮助学生制度,注重情感沟通,利用人格魅力和渊博学识言传身教,潜移默化融入感恩教育。
(二)丰富实践活动内容,有效渗透感恩教育
坚持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结合,创新感恩实践活动的形式和途径。第一,组织受助学生积极投身到志愿服务活动中,如实验室每周志愿服务一小时、社区“关爱健康,安全用药”宣传等,利用专业知识打造有特色、有口碑的常态化志愿服务,使他们在接受资助的同时锻炼能力,关爱他人,回报社会。第二,举行南大校友会、河海大学校友会、福彩一滴水等社会资助座谈会,爱心人士对受助学生悉心指导,就学业、生活等进行广泛交流,让受助学生真诚表达自己的感恩之情,将关爱铭记在心。
(三)发挥舆论阵地作用,营造校园感恩文化
充分发挥校内舆论阵地的主导作用,参与到感恩教育过程中,推进以文育人工程,加强校园感恩文化建设,创设感恩的校园氛围。第一,利用宣传栏、广播站、微信、微博等媒体阵地,制作传播贴近大学生特点和需求的新媒体作品,增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与吸引力,精心营造校园“感恩文化”氛围。第二,利用新校区建设的契机,将感恩教育纳入校园环境文化规划与建设,利用小品雕塑、长廊、文化墙、宣传栏等进行展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浓缩固化,发挥文化熏陶和育人作用。
感恩教育不仅仅是形式上的宣传,高校的感恩教育,要从受助学生的感恩意识抓起,同时也要创造条件让受助学生参与到感恩实践中,对社会和学校做一些有意义的志愿服务,在实际行动中传递感恩之情,提高感恩教育的实际效果。